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东南澳—澄海海域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孙金龙 徐辉龙 +3 位作者 吴鹏 吴业彪 丘学林 詹文欢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36,共7页
通过对粤东南澳—澄海海域上第四系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合陆区前人的资料,分析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将该区上第四系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具有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一般由砾... 通过对粤东南澳—澄海海域上第四系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学研究,结合陆区前人的资料,分析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特征。通过对钻孔资料的分析,将该区上第四系划分为3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具有由粗变细的沉积韵律,一般由砾砂或中粗砂开始,以淤泥或黏土结束。通过对该区不同层位14C年代测定和分析,认为该区第四系沉积开始于晚更新世中期,与韩江三角洲平原区开始接受沉积的时代一致,这表明二者是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开始接受沉积的。该区前两个沉积旋回形成于晚更新世,第三旋回形成于全新世。全新世后海平面波动对该区的影响并未像对内侧平原那么明显,说明该区进入全新世后沉积环境趋于稳定,相对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演变 ^14C测年 韩江三角洲
下载PDF
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海域晚第四系地震层序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阿成 陆琦 吴巍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22,共12页
在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海域进行了密集网格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勘探,测线间距主要为120m和200m。沉积物穿透厚度最大约80~90m,划分为2个地震层序(SQ1和SQ2),细分为5个亚层(U1~U5)。位于下部的层序1(U1)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上部的层序2... 在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海域进行了密集网格的高分辨率浅地震勘探,测线间距主要为120m和200m。沉积物穿透厚度最大约80~90m,划分为2个地震层序(SQ1和SQ2),细分为5个亚层(U1~U5)。位于下部的层序1(U1)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上部的层序2(U2~U5)以全新世海相沉积为主。根据地震相特征研究了各亚层的沉积环境,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研究区经历了三角洲辫状河流—河流刻蚀—古河道充填—河口滨海—三角洲滨浅海—现代潮流脊槽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在早全新世中期,研究区发育了一条窄河口型潮流沙脊,并随海平面的快速上升而被掩埋。现代潮流沙脊形成于末次高海面后,与古潮流沙脊没有继承关系,与晚更新世古地形也没有关系,受控于潮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层序 晚第四系 潮流沙脊 沉积环境演变 南黄海
下载PDF
粤西博贺湾沙坝—湖海岸体系的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欧素英 罗宪林 +1 位作者 季荣耀 罗章仁 《海洋地质动态》 2004年第8期1-4,共4页
The Bohe Bay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typical of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sedimentation of barrier lagoon coast is analyzed using drilling and14C dating data from 35 boreholes in the Bay. Then, the e... The Bohe Bay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typical of stratigraphic structures and environmental sedimentation of barrier lagoon coast is analyzed using drilling and14C dating data from 35 boreholes in the Bay. Then, the evolution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barrier lagoon system is studied on this b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结构 沉积环境演变 广东博贺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阿成 陆琦 +1 位作者 王百顺 张杰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6,共7页
对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区进行了底质调查,采用密集站位的振动活塞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取样.根据粒度分析结果,比较精细地研究了厚度约2~3 m浅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细砂主要分布在潮流脊和岸滩上,其它较... 对南黄海太阳沙西侧潮流脊槽区进行了底质调查,采用密集站位的振动活塞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取样.根据粒度分析结果,比较精细地研究了厚度约2~3 m浅表层沉积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细砂主要分布在潮流脊和岸滩上,其它较细的沉积类型主要分布于潮流槽内,呈显“脊砂槽泥”的沉积-地貌基本特征.同时,沙脊上的表层细砂的分布范围明显与沙脊至海岸的距离有关,除了潮流的影响外,主要与外侧沙脊的消浪作用有关.另外,根据表层沉积物分布的沉积-地貌特征,探讨了潮流脊槽的沉积环境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沙脊 潮流槽 沉积物分布 沉积环境演变 南黄海
下载PDF
MIS 5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演变的光释光年代证据 被引量:3
5
作者 高磊 隆浩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5,共13页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陆架-海岸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三角洲环境演化和人类活动的理想区域之一。前期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冰后期和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响应海面上升的演进过程,而冰期-间冰期尺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变...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陆架-海岸沉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三角洲环境演化和人类活动的理想区域之一。前期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聚焦于冰后期和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响应海面上升的演进过程,而冰期-间冰期尺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变化的研究因年代学工作薄弱而进展缓慢。本文在近年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物开展一系列石英OSL和钾长石(混合矿物)红外释光(pIRIR)测年研究,且已取得一定的释光测年数据的基础上,简要地梳理和总结长江三角洲末次间冰期以来区域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晚更新世以来长江三角洲南北两翼沉积地层的年代框架异同、释光年代约束下末次冰期长江古下切河谷的演化历史及成因。释光测年及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氧同位素(MIS)5e阶段(130~120ka)和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环境受海洋作用影响比较明显。2)MIS 3阶段是否存在海侵环境,不同测年技术得出了不同的年代学结论。且认为^(14)C和常规的石英OSL测年得到的末次冰期早期地层(MIS 3~4)的年龄很可能都存在低估,而钾长石或混合矿物红外释光测年可以发挥一定的测年优势。这也需要后期继续强化区域地层的年代学测试和对比研究。3)在MIS 4/2阶段,长江三角洲南北两侧及主体平原均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本研究结果可为全球或区域性大河三角洲及海岸系统响应末次间冰期以来海面变化的沉积历史对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长江三角洲地区 沉积环境演变 光释光年代
原文传递
山东长清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划分与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圣贤 张昊 +5 位作者 高黎明 范燕云 陈军 刘凤臣 陈诚 杨爱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9-294,共16页
在对山东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纪4个代表性剖面野外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分模式将该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三山子组下部层序地层分为12个三级层序,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相应显示有12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沉积相与环境演变分3个阶段:寒武系第二... 在对山东张夏-崮山地区寒武纪4个代表性剖面野外研究的基础上,以四分模式将该地区寒武系和奥陶系三山子组下部层序地层分为12个三级层序,缺失低水位体系域沉积,相应显示有12次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沉积相与环境演变分3个阶段:寒武系第二统朱沙洞组丁家庄段和馒头组石店段为炎热干燥的蒸发潮坪阶段,蒸发作用强烈,海水盐度相对较高;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下页岩段至上页岩段中部为炎热潮湿的混合沉积潮坪-浅滩阶段,海水盐度趋于正常,适宜三叶虫等底栖动物生存和繁衍;馒头组上页岩段上部至炒米店组为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阶段,其中崮山组底部为外缓坡,显示海平面快速上升,海水由浅相对变深,碳酸盐岩台地被淹没。该地区排碧阶("长山阶")底部的海绿石生物碎屑灰岩凝缩层为最大海泛期沉积,是寒武系第四统底界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范庄一带寒武系第十阶("凤山阶")末期至早奧陶世特马豆克初期为内缓坡上部潮坪环境,白云岩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层序地层划分 沉积 沉积环境演变 寒武系 张夏-崮山地区 山东
原文传递
曹妃甸地区FB1钻孔沉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7
作者 刘康 李雪峰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通过对曹妃甸FB1钻孔粒度特征和岩性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数据,分析曹妃甸FB1钻孔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在晚更新世(2.05~4.77万a),该钻孔岩性主要为粉砂、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粒径范围3.87准~8.04准... 通过对曹妃甸FB1钻孔粒度特征和岩性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数据,分析曹妃甸FB1钻孔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在晚更新世(2.05~4.77万a),该钻孔岩性主要为粉砂、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以粉砂为主,粒径范围3.87准~8.04准,频率曲线大多呈单峰态,中间部分呈多峰态.该段处于大理冰期,水动力条件呈强—弱—强规律变化;沉积环境是河流相—海陆过渡相—滨海相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粒度曲线 沉积环境演变 曹妃甸地区
下载PDF
潍坊港临近海域WF0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变化相关性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杰 冯秀丽 +2 位作者 刘潇 高伟 徐元芹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11,共8页
本文通过对位于莱州湾南侧、潍坊港东侧近岸海域300cm长的WF01钻孔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试,结合测年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海域沉积速率、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的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磁化率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WF01孔0~30... 本文通过对位于莱州湾南侧、潍坊港东侧近岸海域300cm长的WF01钻孔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试,结合测年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海域沉积速率、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的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磁化率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WF01孔0~300cm沉积物可分为四段,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研究区沉积环境的变化。WF01孔以218cm为界,上段与下段沉积物磁化率与各粒组百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基本呈相反趋势。上段沉积物磁化率与63μm以下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大于63μm粗颗粒的百分含量呈正相关;下段沉积物磁化率值与小于32μm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大于32μm的颗粒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的差异,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指示研究区上下两段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物源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1855年黄河从苏北改道进入渤海,巨量黄河泥沙在渤海沉积、扩散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磁化率 210Pb测年 沉积环境演变 莱州湾南岸
下载PDF
若尔盖盆地第四纪地层特征及其演变 被引量:4
9
作者 盛海洋 陶永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45-47,共3页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填图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全面系统分析、整理第四纪地层资料基础上,结合岩相、岩性和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及地貌特征,以新构造运动为背景,以岩石地层特征为基础,以测年资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了若尔盖盆地第...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填图与遥感解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全面系统分析、整理第四纪地层资料基础上,结合岩相、岩性和地层之间接触关系及地貌特征,以新构造运动为背景,以岩石地层特征为基础,以测年资料为依据,建立和完善了若尔盖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探讨了盆地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地层特征 沉积环境演变 若尔盖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构造演化旋回及其新生代沉积环境变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金云 高阳东 +4 位作者 张向涛 庞雄 张青林 劳妙姬 冯轩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74-2390,共17页
目前对珠江口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沉积环境演变的响应关系尚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岩浆活动、断陷结构样式及其改造、典型构造变形样式、沉积中心的转换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将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划分为... 目前对珠江口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及其与沉积环境演变的响应关系尚缺乏系统性认识.基于珠江口盆地中-新生代岩浆活动、断陷结构样式及其改造、典型构造变形样式、沉积中心的转换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将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7个期次:(1)中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170~90 Ma)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主控的陆缘岩浆弧-弧前盆地演化阶段;(2)晚白垩世-始新世中期(~90~43 Ma)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背景下弧后周缘前陆/造山后塌陷-主动裂谷演化阶段;(3)始新世中期-中中新世(~43~10 Ma)为华南挤出-古南海俯冲拖曳主导的被动陆缘演化阶段;(4)晚中新世以来(~10~0 Ma)为菲律宾板块NWW向仰冲主导的挤压张扭演化阶段.~90 Ma、~43 Ma、~10 Ma分别实现了由安第斯型俯冲向西太平洋型俯冲、由主动裂谷向被动陆缘伸展、由被动陆缘伸展向挤压张扭的转换.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古南海和南海的发育-消亡,新生代裂陷期沉积环境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海侵,裂后期由南向北阶段性差异沉降,由陆架浅水向陆坡深水转换,这使得珠一/三、珠二、珠四坳陷的石油地质条件具有显著的分带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构造演化 沉积环境演变 阶段性差异沉降 构造地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