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剖面线性化处理和沉积相解释
1
作者 徐开志 王东坡 +2 位作者 高福红 张新荣 覃银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6-80,共5页
用黑白同相轴的时深地震剖面来解释沉积相和研究层序地层时 ,由于分辨率低 ,难于正确分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地震剖面经过线性化处理后 ,将黑白同相轴变成线状剖面图 ,相对提高了剖面的分辨率 ,使研究与解释更加清晰 ,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 地震剖面 线性化处理 地震沉积相模型 地震沉积相解释 沉积相 火山相
下载PDF
两种沉积相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晖 刘振坤 +3 位作者 张宇焜 张雨晴 郭晓 于斌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3期386-392,共7页
在油田开发方案设计阶段,基础地质资料尤其是钻井资料相对较少,因此对储层分布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沉积相建模为储层分布不确定性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每种沉积相建模方法具有各自的适应性。以渤海P油田为例,分别应用布... 在油田开发方案设计阶段,基础地质资料尤其是钻井资料相对较少,因此对储层分布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沉积相建模为储层分布不确定性的定量表征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每种沉积相建模方法具有各自的适应性。以渤海P油田为例,分别应用布尔模拟和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以河道带和河道内砂体为描述对象建立了2种沉积相模型,定量表征2种储层分布模式,分析2种模拟结果的储层分布规律,指出以河道内砂体为描述对象的建模方法提供了该油田储层分布的最可能模式,而以河道带为描述对象的建模方法提供了储层分布的另一种可能模式,为油藏数值模拟方案设计和敏感性分析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模型 RMS软件 布尔模拟 示性点过程模拟 河道带 单河道 储层分布 渤海油田
下载PDF
随机模拟技术建立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程 张铭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22-222,共1页
关键词 随机模拟技术 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渗透率 油田开发 孔隙度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综合多建模技术建立厚油层中夹层分布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凌杰 高丹 卜范青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32-735,共4页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中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厚油层中夹层为研究对象,将地质分层劈分凸显夹层,在地质条件的约束下,优选序贯指示随机模拟算法来建立夹层分布模型;综合运用随机... 油田开发后期,厚油层中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夹层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厚油层中夹层为研究对象,将地质分层劈分凸显夹层,在地质条件的约束下,优选序贯指示随机模拟算法来建立夹层分布模型;综合运用随机性和确定性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总结夹层在厚油层、微相中的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夹层在空间大多数呈斑状、新月状分布,横向展布范围非常有限,一般不超过1个井距,少数可达2个井距,以随机型分布为主,产状基本呈水平状,少数为低角度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夹层 序贯指示模拟 沉积相模型 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一种基于岩性补偿系数的沉积相约束反演方法及应用研究——以渤海湾盆地埕岛南部东营组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翟亮 张强 +2 位作者 陈永芮 梁书义 张凯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50-2359,共10页
为了降低研究区薄储层反演多解性,提高反演预测准确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补偿系数的沉积相约束反演储层预测方法.首先在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沉积相展布特征前提下,建立目的层3D沉积相模型;将测井GR曲线投影映射为岩性补偿系数,通过补偿... 为了降低研究区薄储层反演多解性,提高反演预测准确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岩性补偿系数的沉积相约束反演储层预测方法.首先在确定研究区目的层沉积相展布特征前提下,建立目的层3D沉积相模型;将测井GR曲线投影映射为岩性补偿系数,通过补偿地震波阻抗数据区分薄层砂泥岩,并在沉积相和补偿后波阻抗数据共同约束下进行相控反演研究.本研究方法加入了沉积相以及测井、地震数据等约束信息,最终的反演结果提高了纵向薄砂体识别能力,同时预测的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与实际地质沉积规律吻合,在渤海湾盆地埕岛南部地区取得了较明显的实际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储层 沉积相模型 岩性补偿系数 沉积相控反演
原文传递
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气藏有效储层建模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莉莉 徐文 +1 位作者 石石 肖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51,共5页
苏里格气田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其有效储层的规模小、叠置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储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难以进行精细刻画,气藏精细建模的难度较大。传统的确定性沉积相建模与随机性沉积相建模方法在单独使用时均存在较大的... 苏里格气田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气藏,其有效储层的规模小、叠置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储层的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强,难以进行精细刻画,气藏精细建模的难度较大。传统的确定性沉积相建模与随机性沉积相建模方法在单独使用时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其地质模型与动态拟合的符合率偏低。以苏里格气田苏6加密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微相、有效储层规模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基于确定性沉积相建模与随机性沉积相建模相结合的分级沉积相建模方法,以动态分析成果约束相控的有效储层建模方法。该方法综合了单一传统建模方法的优点,加强动、静态参数的约束,提高了地质模型的精度,一次历史拟合符合率为52.4%,可以较好地反映储层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有效储层建模 动态约束 沉积相模型 动态拟合 苏里格气田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田冷 何顺利 顾岱鸿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研究了如何对苏里格气田全区进行确定性建模和对苏6井区进行随机建模。针对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这一主要特点,以全区确定性建模和区块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了定量化转变,形成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 研究了如何对苏里格气田全区进行确定性建模和对苏6井区进行随机建模。针对苏里格气田储层非均质性强这一主要特点,以全区确定性建模和区块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了定量化转变,形成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苏里格气田全区整体地质模型和苏6井区的随机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提供井位优选的参考依据和提供气藏数值模拟的网格参数场。储层地质建模方法成功地运用于苏里格气田气藏描述后,为准确评价气田储层性质及潜在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三维模型 确定性建模 随机建模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二区S^3_3油层储层建模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晓宏 张志平 邵燕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0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二区S33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 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二区S33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构造模型 沉积相模型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储层建模研究——以J16块A油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晓宏 董琴红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2期54-56,共3页
J16块为一被南、北两条正断层夹持的背斜构造,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及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属高孔、高渗储层。油层埋深1010~1132m,平面上连片分布,构造高部位油层最发育。在建立J16块储层地质模型中,主要以该区地震解释的断层数据和层面数... J16块为一被南、北两条正断层夹持的背斜构造,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及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属高孔、高渗储层。油层埋深1010~1132m,平面上连片分布,构造高部位油层最发育。在建立J16块储层地质模型中,主要以该区地震解释的断层数据和层面数据以及单井的分层数据为输入数据源,利用PETREL软件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微相模型基础上,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利用顺序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储层的物性参数模型,并根据有效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值进行截断,得到有效储层的三维模型。采用容积法,分层、分段进行储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原始储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油藏特点及数值模拟技术的要求,设计数值模拟网格系统,将精细的地质模型转换为油藏数值模拟静态模型,满足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构造模型 沉积相模型 变差函数
下载PDF
储层地质建模在雷64块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许晓宏 程钰 闵思斯 《中国化工贸易》 2011年第11期136-137,73,共3页
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雷64块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根据测并解释成果、综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以此为基础,进一... 在辽河盆地西部凹陷雷64块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中,根据测并解释成果、综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并结合建模软件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型,实现测井解释成果的定量化应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实现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定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建模 随机模拟方法 变差函数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露头类比方法在地下储层建模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银邦 赵淑霞 +1 位作者 张庆新 钟欣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7-254,共8页
储层建模是油藏表征的有力工具,在油气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储层建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井间储层预测,露头类比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地球物理及地质统计方法在建模中的空白。从露头类比的起源开始,总结露头探测技术的进展,详细归... 储层建模是油藏表征的有力工具,在油气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储层建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井间储层预测,露头类比技术能够很好地弥补地球物理及地质统计方法在建模中的空白。从露头类比的起源开始,总结露头探测技术的进展,详细归纳了露头类比方法在地质建模过程中的应用,包括不同种类露头数据的提取以及露头数据在网格设计、沉积相模型、属性模型以及裂缝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认为,露头类比已成为提高地质建模精细度的有效手段,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露头数据有限,露头类比工作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如露头数据的不确定性、露头的代表性、露头资料的整合与存储以及露头定量模式的缺乏。针对我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露头类比方法在地质建模应用中的发展趋势,这对于油气田开发井间预测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对于开发地质学科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类比 储层建模 沉积相模型 GPR LIDAR
下载PDF
尕斯油田岩性建模算法优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密 李少华 何火华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93-297,共5页
比较岩性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资料,发挥井点资料垂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的优势,在地质规律约束下建立不同时间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 比较岩性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应用地质、露头、三维地震、测井等静态资料,发挥井点资料垂向分辨率高,地震资料横向信息丰富的优势,在地质规律约束下建立不同时间的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模型。然后,在精细格架模型的基础上,以测井解释得到的岩相数据作为条件数据,分别采用指示克里格、截断高斯模拟、Object-modeling算法、贯指示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最后,通过抽稀检验评价不同算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实现算法及其参数的优选,从而指导整个区块不同开发阶段,不同井网密度时全区三维精细地质模型的建立,也可为具有相似地质环境的油田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提供参考。通过比较,优选出指示克里格、序贯指示模拟两种算法都能较好表征本研究区地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井网 变差函数 储层格架模型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相控随机建模在储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雕 李博良 《辽宁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1073-1074,1096,共3页
储层随机模拟技术能有效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定量化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已在储层建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是储层随机建模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实例,建立三维相模型,储层物性模型,并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 储层随机模拟技术能有效地描述储层非均质性,定量化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已在储层建模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建立储层沉积相模型是储层随机建模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实例,建立三维相模型,储层物性模型,并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井网调整,以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建模 沉积相模型 三维储层地质模型
下载PDF
渤海X油田高精度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浩 杨志成 +3 位作者 吕坐彬 张岚 朱志强 苏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56-59,共4页
近年来,渤海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油藏贡献了较大规模的产量,是稳产上产的重要目标。然而海上油田资料匮乏,现有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难以满足开发需要,需要新建和补充。为此,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符合X油田辨状河... 近年来,渤海油田辫状河三角洲油藏贡献了较大规模的产量,是稳产上产的重要目标。然而海上油田资料匮乏,现有三维地质模型的精度难以满足开发需要,需要新建和补充。为此,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性建模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符合X油田辨状河发育特征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储量拟合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方法此模型的精度可提高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X油田 砂质辫状河 三维地质模型 断层模型 沉积相模型
下载PDF
Model building for Chang-8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Xifeng oil field 被引量:3
15
作者 SONG Fan HOU Jia-gen SU Ni-n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2期245-251,共7页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Chang-8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Xifeng oil field,we studied sedimentation and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and analyzed major factors controll... In order to build a model for the Chang-8 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Xifeng oil field,we studied sedimentation and diagenesis of sandstone and analyzed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is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By doing so,we have made clear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attribute parameters is controlled b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sandstone bodies.By taking advantage of many coring wells and high quality logging data,we used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a single well with geological conditions as constraints,to build the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logging data and to calculate attribute parameters for a single well,which ensured accuracy of the 1-D vertical model.On this basis,we built a litho-facies model to replace the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In addition,we also built a porosity model by using a sequential Gaussian simulation with the lithofacies model as the constraint.In the end,we built a permeability model by using Markov-Bayes simula-tion,with the porosity attribute as the covariat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meability model reflects very well the rel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low permeability values,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locating high permeability zones and forecasting zones favorable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feng oil field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ttribute parameter Markov-Bayes model permeability model
下载PDF
Research on 3D Distribution of Meandering River Sand Body Using Sedimentary Facies Method and 3D Geological Modeling 被引量:8
16
作者 WU Jian CAO Dai-yo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3期349-352,共4页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describing the property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is a powerful tool in 3D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 bodies. By combining the sedimen...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describing the property and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 3D geological modeling is a powerful tool in 3D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 bodies. By combining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with 3D geological modeling to generate 3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the 3D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 of sand bodies can be more accurately characterized, particularly in 3D view. In Liuchu oilfield of Jizhong depression, the Ed2IV formation was recognized as meandering river deposition facies and five sedimentary facies were identified, which include point bar sand, levee, channel margin, abandoned channel and floodplain. All the 24 sand body facies in Ed2IV were mapped and the 3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established based on 2D facies map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3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is well matched for the research result of sedimentary facies. Being an extension of traditional sedimentary study, the 3D sedimentary facies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3D geometry and distribution orders of a single sand body more reliably and more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ary facies meandering river 3D model geostatistic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