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拉式火山沉积铜矿床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许远平 李银彬 张文宽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5-9,共5页
“拉拉式”火山沉积铜矿是我国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分布于四川省会理拉拉至云南省姜驿地区,与“大红山式”铜矿属同一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矿床规模大,伴生有利组分多,严格受前震旦河口群(大红群)火山沉积变质岩层控制。本研究... “拉拉式”火山沉积铜矿是我国矿床的主要类型之一,分布于四川省会理拉拉至云南省姜驿地区,与“大红山式”铜矿属同一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矿床规模大,伴生有利组分多,严格受前震旦河口群(大红群)火山沉积变质岩层控制。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和对拉拉铜矿远景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的基础上,收集了大量含铜与不含铜岩石的微量元素资料,经分析对比,借助计算机进行微量元素材征值的挑选,建立了微量元素含铜性的判别模式,为“拉拉式”铜矿的新一轮找矿提供了又一种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沉积铜矿床 微量元素 找矿
下载PDF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玄 范宏瑞 +2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邱正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63,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 砂岩型铜矿 页岩型铜矿 红层 超大陆裂解 古气候 大氧化事件 冰期 古海洋
下载PDF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肖荣阁 陈卉泉 +1 位作者 帅开业 杨忠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8-41,共4页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在我国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及老变质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铜矿 有机聚矿作用
下载PDF
南美洲沉积型铜矿遥感地质解译及成矿带划分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大成 穆宏玉 +2 位作者 姜琦刚 李远华 杨长保 《世界地质》 CAS 2016年第4期1138-1144,共7页
针对南美洲沉积型铜矿类型和成矿带划分,基于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对典型矿床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了不同沉积铜矿类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基于Landsat--ETM遥感影像,依据沉积型铜矿分布、控矿地质条件和遥感影像特征,将南美洲沉积... 针对南美洲沉积型铜矿类型和成矿带划分,基于Google Earth遥感影像,对典型矿床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建立了不同沉积铜矿类型的遥感地质解译标志。基于Landsat--ETM遥感影像,依据沉积型铜矿分布、控矿地质条件和遥感影像特征,将南美洲沉积型铜矿划分为滨太平洋一级成矿带和北部二叠纪、中部古近纪和南部白垩纪等3个次一级成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铜矿 解译标志 遥感地质解译 成矿带划分 南美洲
下载PDF
滇西北兰坪盆地金满脉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锦让 温汉捷 邹志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6-718,共13页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 滇西北兰坪盆地西缘发育大量沉积岩容矿脉状铜多金属矿床,矿体的分布受逆冲推覆系统控制,金满是其中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矿床。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成矿前(不含矿化石英-铁白云石脉)、主成矿阶段(含铜硫化物石英脉)、晚成矿阶段(少硫化物方解石+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变化不大,成矿前和主成矿期石英中均存在3种类型的包裹体,以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次之,富CO_2包裹体较少出现。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也差别不大,均一温度都集中在240320℃,盐度(w(NaCl))集中在1%4%。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也不大,集中在160 230℃,明显低于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盐度却存在较大的变化,主成矿期盐度变化范围明显较大,且峰值高于成矿前。晚成矿阶段则仅出现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都明显降低,均一温度集中在120185℃,盐度集中在1.4%9.3%。结合其他证据,笔者认为金满铜矿床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流体:深源流体,以中高温、中低盐度、富含CO_2为特征;盆地卤水,以中低温、中高盐度、贫CO_2为特征。成矿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沸腾和相分离作用,深源流体和盆地卤水的混合可能是导致Cu等成矿元素沉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沉积岩容矿脉状铜矿 金满脉状铜矿 兰坪盆地
下载PDF
四川省会理县翟窝厂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6
作者 刘堂 熊义军 +1 位作者 谭亭 何永刚 《四川建材》 2016年第5期161-163,共3页
翟窝厂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与上扬子台拗过渡部位,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之德干大断裂南段西侧。矿床赋存于侏罗系官沟组(J_2g)下部浅灰色泥岩和白垩系下统小坝组下段(K_1x)底部砂岩砾岩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属同生沉... 翟窝厂铜矿床位于康滇地轴与上扬子台拗过渡部位,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之德干大断裂南段西侧。矿床赋存于侏罗系官沟组(J_2g)下部浅灰色泥岩和白垩系下统小坝组下段(K_1x)底部砂岩砾岩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属同生沉积后生改造型铜矿床。各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本文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物性参数特征,得出了进一步找矿标志,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翟窝厂铜矿 同生沉积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下载PDF
卢安夏沉积型铜矿带塌陷区露天开采技术实践
7
作者 姚高辉 肖云涛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1期57-61,共5页
卢安夏铜矿地表氧化帽之下存在大量的地下采空区,地表也有大规模的塌陷区。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难题,实现卢安夏铜矿塌陷区氧化矿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和类比分析,确定卢安夏露天开采隔离层的最小安全厚度为1... 卢安夏铜矿地表氧化帽之下存在大量的地下采空区,地表也有大规模的塌陷区。为解决复杂环境下的露天矿山开采技术难题,实现卢安夏铜矿塌陷区氧化矿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通过数值模拟和类比分析,确定卢安夏露天开采隔离层的最小安全厚度为16~20 m;运用地质勘探、超前探测和穿孔作业等技术手段,实现了采空区精细探测,消除了露天矿山的安全隐患;通过实施小药量多次爆破控制技术,缓和了公司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对露天坑底境界外地下水位以下资源实施“两步骤”开采,提高了露天开采回收率。卢安夏铜矿塌陷区露天开采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地下采空区上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问题给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可为非洲中南部同类矿山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铜矿 塌陷区 地下水 安全开采
下载PDF
塔西地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 被引量:32
8
作者 方维萱 贾润幸 +3 位作者 郭玉乾 李天成 王磊 黄转盈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27-752,共26页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 塔西地区萨热克大型砂砾岩型铜矿床和乌拉根铅锌矿床进入矿山开发期,今后找矿潜力大但成矿机制不明,制约了成矿与找矿预测。基于构造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岩相学,以西南天山造山带为核心,塔西地区前陆盆地、山间盆地和后陆盆地对于砂砾岩型铜矿床、铅锌矿床和铀矿床有不同控制作用:1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北侧的托云中—新生代后陆盆地系统中,其次级盆地(萨热克巴依中生代山间拉分断陷盆地)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上段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赋存层位;2在西南天山造山带南侧的前陆盆地系统中,乌拉根砂砾岩型铅锌矿赋存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顶部与古近系底部,巴什布拉克大型砂岩型铀矿床赋存在伽师前陆盆地克孜勒苏群中;3在前陆盆地系统中,古近系顶部和新近系渐新统—中新统为砂岩型铜矿床赋存层位。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识别构造岩相学标志为沥青化蚀变相、沥青化—褪色化蚀变带、碎裂岩化相和沥青化蚀变相多重耦合结构;地球化学岩相学标志包括富含有机碳,矿物包裹体中含有含烃盐水、气态烃-液态烃-气液态烃、轻质油和沥青等有机质类包裹体,低盐度和中盐度成矿流体,Cu-Ag-Mo同体共生矿体,氧化相铜、硫化相铜和钼硫化物等。砂砾岩型铜铅锌-铀矿床成矿机制主要包括:1同生断裂带由走滑拉分断陷发生构造反转后,转变为挤压收缩体制,即烃源岩大规模生烃-排烃机制;2反转构造带、区域性不整合面、滑脱构造带、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等构造岩相带为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大规模运移构造通道;3高孔隙度和渗透率砾岩类下部低渗透率泥质粉砂岩和上部含膏泥岩为岩相岩性圈闭构造岩相学标志;4大规模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氧化相铜)有多相流体多重耦合结构,可能是砂砾岩型铜矿床大规模富集成矿机制,低温卤水沉积叠加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成矿可能是形成砂砾岩型铅锌矿床机制,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多期次混合与氧化相铀被还原可能是砂岩型铀矿富集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型铜矿 铜铅锌-铀矿 成矿机制 前陆盆地 后陆盆地 山间拉分断陷盆地 构造岩相学方法 富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
下载PDF
东川式铜矿的成矿作用及后期叠加改造:来自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4
9
作者 殷学清 林海涛 +1 位作者 苏治坤 赵新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52,共19页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3个典型矿床的层状和脉状矿体中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铜矿)开展原位硫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矿床的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组成分布范围较广:因民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4.7‰~22.1‰,汤丹和滥泥坪矿床层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3.3‰~3.1‰;因民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分布于21.0‰~30.7‰,汤丹和滥泥坪矿床脉状硫化物的δ^(34)S值为-19.4‰~3.5‰。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的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表明形成2种产状矿体的硫来源不同。层状矿体较大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指示了海相硫酸盐不同程度的热化学还原作用,表明初始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循环盆地卤水中溶解的海相蒸发岩。脉状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则强烈受控于矿区的赋矿围岩,因民矿床硫化物中极高的硫同位素组成表明硫的来源为地层中的海相蒸发岩,而汤丹和滥泥坪矿床中亏损^(34)S的特征则表明硫的来源为富含生物还原硫的碳质板岩。结合野外地质关系和前人研究成果,文章认为层状矿体和脉状矿体是2期独立成矿事件的产物,层状矿体形成于成岩作用时期,脉状矿体形成于后期独立的局部构造热成矿事件,也即SSC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期,但普遍遭受后期热液活动的叠加,并且在不同的成矿期中可能存在着多阶段的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原位硫同位素 东川式铜矿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 多期叠加成矿
下载PDF
四川盐源县代石沟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永强 邓时华 《四川地质学报》 2015年第A01期70-73,共4页
简要介绍了盐源县代石沟矿区铜矿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及矿石矿物组合,总结出本地区沉积改造型铜矿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玄武岩型铜矿 沉积改造型铜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盐源
下载PDF
青藏发现大型矿床
11
《浙江地质科技情报》 2002年第2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青藏 沉积铜矿 探明储量 金矿
下载PDF
四川省会理县红泥坡铜矿以南深部找矿远景分析
12
作者 申红涛 沈和明 +2 位作者 龚灵明 陈辉 李新 《中国金属通报》 2022年第18期197-200,共4页
在会理县红泥坡地区在河口群第三火山沉积旋回天生坝组底部内新发现大型铜矿体,矿床类型为产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运用"拉拉式"河口群天生坝组第三火山旋回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深部物探及钻探验证,本次的成矿地质体研究工... 在会理县红泥坡地区在河口群第三火山沉积旋回天生坝组底部内新发现大型铜矿体,矿床类型为产于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运用"拉拉式"河口群天生坝组第三火山旋回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深部物探及钻探验证,本次的成矿地质体研究工作主要针对火山-沉积变质岩地层的演化、岩相古地理的恢复等,以期为模型构建和下一步找矿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泥坡铜矿 河口群 火山-沉积变质型铜矿
下载PDF
EH4物探找矿技术在非洲赞比亚的应用示范 被引量:3
13
作者 尹意求 邓贵安 +4 位作者 王进保 胡乔帆 浦路平 莫江平 张东红 《矿产与地质》 2016年第6期944-949,共6页
非洲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铜矿资源开发的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针对非洲赞比亚铜矿山的深边部地质找矿技术问题开展的EH4物探找矿技术试验性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使用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仪完成的物探剖面测量所获取的某铜矿西... 非洲已成为我国企业海外铜矿资源开发的投资主要目的地之一,针对非洲赞比亚铜矿山的深边部地质找矿技术问题开展的EH4物探找矿技术试验性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使用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仪完成的物探剖面测量所获取的某铜矿西矿区14线和东南矿区59线物探电性断面图,较好地反映了加丹加沉积盆地基底构造层与盆地沉积构造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沉积接触界面的空间形态展布,而且在含铜页岩层底板与基底构造层顶板之间的石英岩层与高阻异常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这些地球物理信息可为赞比亚沉积岩型铜矿床的深部找矿提供十分重要的间接找矿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4物探找矿技术 高频大地电磁法 沉积铜矿 应用试验研究 赞比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