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乔建新 邓辉 +2 位作者 刘池洋 赵红格 王海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6,共6页
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发育背景、地层展布及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格局,认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北缘兴蒙海槽演化,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北东—南西向.结合前人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盆地北... 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发育背景、地层展布及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格局,认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北缘兴蒙海槽演化,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北东—南西向.结合前人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盆地北部构造特征,利用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对研究区晚古生代物源分布情况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建立起物源演化关系模式.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伊盟古隆起作为盆地北部物源而遭受剥蚀且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阴山古陆可能并未向盆地北部提供物源;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峰期,伴随着伊盟古隆起地区开始接受沉积,阴山古陆成为盆地北部和北缘大青山地区的共同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晚古生代 地层展布 沉积-构造格局 物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32
2
作者 石开波 刘波 +2 位作者 姜伟民 罗清清 高孝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2-877,共16页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 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的深入研究是认识该期盆地构造属性、大陆裂谷形成演化及沉积充填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周缘南华系-震旦系露头、盆地内部钻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前人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南华纪—震旦纪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前南华纪南、北地块的拼合,形成统一的塔里木板块。南华纪—震旦纪,伴随着Rodinia超大陆的解体,塔里木盆地处于拉张构造背景,为大陆裂谷发育时期,并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1)南华纪早期裂陷发育阶段(760~700 Ma),在盆地西部形成阿瓦提裂陷,东部形成满加尔南、北两支裂陷,南部在麦盖提地区形成NW-SE向裂陷;(2)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早期"裂-拗"体系的转变阶段(660~600 Ma);(3)震旦纪晚期拗陷演化阶段(580~540 Ma)。盆地构造格局控制了古地理特征及沉积组合,南华纪以裂陷沉积为主,在强烈拉张作用下形成了碎屑岩-火山岩沉积组合。震旦纪以拗陷沉积为主,塔里木盆地具有"南隆北坳"的古地理特征,发育碎屑岩沉积、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3种类型沉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组合 构造-沉积格局 大陆裂谷 南华纪 震旦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克拉美丽山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兼论石炭纪构造-沉积格局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磊 何登发 +1 位作者 易泽军 李涤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9-44,共16页
基于最新深钻井、地震剖面、年代学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利用轴面分析和平衡剖面等技术,精细解析克拉美丽山地质结构并分析其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对石炭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得到3个方面的认识:①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早石炭... 基于最新深钻井、地震剖面、年代学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利用轴面分析和平衡剖面等技术,精细解析克拉美丽山地质结构并分析其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对石炭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格局进行探讨。得到3个方面的认识:①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早石炭世早期、石炭纪末期、中—晚二叠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5次构造挤压运动,早石炭世中—晚期、晚石炭世中—晚期和早二叠世3次伸展构造活动,其中在早二叠世末和中—晚白垩世分别发生了构造楔向南楔入;②克拉美丽山与大井坳陷的构造关系表现为早石炭世早期初次"盆""山"耦合,之后经历了早石炭世中晚期—早二叠世一定程度的弱化,中二叠世的强耦合,后续的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运动都继承了这一"盆""山"关系;③研究区在早石炭世早期为前陆盆地且发育滴水泉组烃源岩,早石炭世中—晚期发育多个北西向和北西西向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松喀尔苏组火山岩储集层,早—晚石炭世之交进入裂陷后的拗陷盆地阶段,发育双井子组烃源岩,晚石炭世中—晚期发育断陷,形成上石炭统巴山组火山岩储集层,受石炭纪末、中二叠世的构造挤压作用,巴山组遭受大规模剥蚀,仅在山前坳陷带有部分残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美丽山 大井坳陷 盆山耦合 石炭纪构造-沉积格局 准噶尔东部地区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被引量:47
4
作者 郑荣才 李国晖 +2 位作者 戴朝成 李楠 王昌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造山带 -山耦合系统 构造-沉积格局 沉积学响应
下载PDF
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沉积格局与油气成藏潜力初探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志武 周立发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8-714,共7页
从沉积格局演化、现今顶面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潜力等角度对渭河盆地新生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经分析得知,新近纪上新世是渭河盆地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固始凹陷和西安凹陷是盆地新生界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 从沉积格局演化、现今顶面构造特征以及油气成藏潜力等角度对渭河盆地新生界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经分析得知,新近纪上新世是渭河盆地最重要的发育时期;固始凹陷和西安凹陷是盆地新生界最具油气勘探前景的地区;西安凹陷和固市凹陷之间的泾阳地区可能发育有鼻隆圈闭;渭河盆地新近系张家坡组具有形成浅层生物气藏的极大潜力,并且具有可观的氦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盆地 新生代 构造-沉积格局 油气成藏潜力
原文传递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06
6
作者 郑荣才 戴朝成 +3 位作者 朱如凯 翟文亮 高红灿 耿威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4-495,共12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 通过对四川盆地的构造格局和盆—山耦合关系分析,确定该盆地属于类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具备以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由川西坳陷、川东北坳陷、渝东—川东南坳陷三个盆—山耦合次系统组成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以盆缘地表及盆地内钻井剖面的须家河组和香溪群地层划分、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区域等时对比为依据,将须家河组划分为全盆地范围内可追踪对比的2个超长期(SLSC1—SLSC2)和5个长期(LSC1—LSC5)基准面旋回层序。以此为基础,选择各长期旋回层序上升和下降半旋回相域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四川盆地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编图结果表明须家河组各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相带展布规律和沉降—沉积中心及其迁移方向,严格受龙门山和米仓山—大巴山两造山带非同步的、但交替发育的逆冲推覆作用与"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控制,盆—山间的耦合关系具有造山带隆升蚀顶与盆地横向生长、沉降、充填的物质循环平衡过程。这一独具特色的构造—沉积格局始终控制着须家河组各超长期、长期旋回层序的沉积充填作用,古地理面貌、生储盖组合特征和围绕川中古隆起为中心的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山耦合 构造-沉积格局 层序-岩相古地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