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
20
1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3 位作者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构造转换
面
早古生代
-
中生代
构造
演化
广西
沉积
序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构造转换与烃源岩
被引量:
4
2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2 位作者
尹福光
陈明
熊国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85-1291,共7页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形成环境。在经历4次海侵的过程中,相应发育了两个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在这4次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发育3套黑色页岩沉积:分别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烃源岩和前陆盆地两个阶段烃源岩,是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油气评价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南羌塘盆地
沉积-构造转换
被动大陆边缘
夭折前陆
烃源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汪正江
江新胜
+4 位作者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伍皓
周小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均显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的沉积转换非常明显,主要表现是界面上下的地层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和沉积相类型等迥然不同。其区域表现是:板溪沉积晚期为海退进积序列,从陆块内部到陆块边缘,地层缺失逐渐减少;江口冰期沉积从陆块边缘到陆块内部,显示出明显的渐次海侵上超特征,越靠近边缘早期沉积序列越完整。我们认为这就是前人提出的"雪峰运动"的沉积表现。因此,在扬子东南缘的湘黔桂邻区一带南华系地层序列是相对完整或近似完整的,应是层型剖面和点(GSSP)选择的最有利地区。目前首要问题是要进一步明晰"南华系"含义,而深入研究和探讨南华大冰期沉积前之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与冰期沉积的转换过程则是建立"南华系"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桂邻区
板溪期
南华冰期
沉积-构造转换
面
沉积
记录
南华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华冰期的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
45
4
作者
汪正江
许效松
+4 位作者
杜秋定
杨菲
邓奇
伍皓
周小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89,共13页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新元古代南华系划分的分歧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上限年龄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详细的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黔桂地区典型丹州群和下江群(与板溪群相当)有关剖面上顶部...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新元古代南华系划分的分歧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上限年龄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详细的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黔桂地区典型丹州群和下江群(与板溪群相当)有关剖面上顶部地层沉凝灰岩开展了锆石年代学研究。沉积学调查表明,板溪期沉积地层与上覆南华冰期沉积地层之间的转换界面清晰,界面上下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相特征迥异,显示板溪群和上覆南华纪冰期沉积期间存在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过程。而板溪晚期沉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则表明,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上限年龄均趋向于720 Ma,这与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18 Ma接近。因此,基于沉积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全球性重要古气候演化的区域可对比性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将南华冰期启动年龄设定为720 Ma是恰当的,将我国南华系底界置于江口冰期沉积层系之底也是合理的,这为我国南华系底界GSSP的选定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和沉积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溪期
南华冰期
沉积-构造转换
同位素年代学
南华系底界
原文传递
题名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被引量:
20
1
作者
许效松
尹福光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机构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宁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10,共10页
文摘
广西的钦州 防城一带 ,素以钦防海槽称之 ,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 ,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起所夹持 ,西为大明山古隆起 ,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 ,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 ,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 ,反馈钦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 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 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 ;第 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 ;第 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 ;第 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 ;第 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 ,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 ,为挤压的构造背景 ;第 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 ,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 ,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 ,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 ;第 4界面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 ,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 ;第 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
关键词
钦防海槽
盆地迁移
沉积-构造转换
面
早古生代
-
中生代
构造
演化
广西
沉积
序列
Keywords
Qinzhou
-
Fangcheng trough
basin migration
sedimentary
-
tectonic transform surface
Early Palaeozoic
-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88.2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构造转换与烃源岩
被引量:
4
2
作者
汪正江
王剑
尹福光
陈明
熊国庆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85-1291,共7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大调查项目(XQ-2004-06)资助
文摘
沉积盆地层序地层和岩相古地理研究以及沉积-构造转换过程分析,是探讨沉积体系时空演化的重要思路。通过沉积-构造转换的分析,指出羌南地区在侏罗纪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夭折前陆,最后隆升剥蚀的演化历史;初步厘定了南羌塘地区烃源岩形成环境。在经历4次海侵的过程中,相应发育了两个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在这4次沉积-构造转换过程中,发育3套黑色页岩沉积:分别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烃源岩和前陆盆地两个阶段烃源岩,是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油气评价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侏罗纪
南羌塘盆地
沉积-构造转换
被动大陆边缘
夭折前陆
烃源岩
Keywords
Jurassic
southern Qiangtang basin
depositional
-
tectonic transiti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failed foreland basin
source rock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被引量:
11
3
作者
汪正江
江新胜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伍皓
周小琳
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5-39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批准号:410303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072088)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121111)联合资助
文摘
前人一直认为湘黔桂邻区的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下江群、丹洲群与南华冰期的沉积序列是连续或部分连续的,没有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界面。本次调查的锦屏隆里剖面、黎平肇兴剖面、从江黎家坡剖面、三江泗里口剖面、罗城黄金友洞剖面等均显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的沉积转换非常明显,主要表现是界面上下的地层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和沉积相类型等迥然不同。其区域表现是:板溪沉积晚期为海退进积序列,从陆块内部到陆块边缘,地层缺失逐渐减少;江口冰期沉积从陆块边缘到陆块内部,显示出明显的渐次海侵上超特征,越靠近边缘早期沉积序列越完整。我们认为这就是前人提出的"雪峰运动"的沉积表现。因此,在扬子东南缘的湘黔桂邻区一带南华系地层序列是相对完整或近似完整的,应是层型剖面和点(GSSP)选择的最有利地区。目前首要问题是要进一步明晰"南华系"含义,而深入研究和探讨南华大冰期沉积前之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与冰期沉积的转换过程则是建立"南华系"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
湘黔桂邻区
板溪期
南华冰期
沉积-构造转换
面
沉积
记录
南华系
Keywords
The neighboring region of Hunan
-
Guizhou
-
Guangxi
Banxi period
Nanhua glacial period
depositionaltransforming surface
Xuefeng Movement
Nanhua System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华冰期的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
45
4
作者
汪正江
许效松
杜秋定
杨菲
邓奇
伍皓
周小琳
机构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出处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7-489,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黔东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演化与地层划分对比研究"(编号:4107208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南新元古代楔状地层沉积序列及其大地构造属性研究"(编号:41030315)资助
文摘
目前国内对于我国新元古代南华系划分的分歧很大,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对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的构造属性及其上限年龄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详细的沉积学调查的基础上,对湘黔桂地区典型丹州群和下江群(与板溪群相当)有关剖面上顶部地层沉凝灰岩开展了锆石年代学研究。沉积学调查表明,板溪期沉积地层与上覆南华冰期沉积地层之间的转换界面清晰,界面上下岩性、结构、构造、沉积相特征迥异,显示板溪群和上覆南华纪冰期沉积期间存在明显的沉积—构造转换过程。而板溪晚期沉凝灰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则表明,板溪群及其相当层位的上限年龄均趋向于720 Ma,这与Sturtian冰期的启动年龄718 Ma接近。因此,基于沉积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全球性重要古气候演化的区域可对比性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将南华冰期启动年龄设定为720 Ma是恰当的,将我国南华系底界置于江口冰期沉积层系之底也是合理的,这为我国南华系底界GSSP的选定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和沉积学约束。
关键词
板溪期
南华冰期
沉积-构造转换
同位素年代学
南华系底界
Keywords
Banxi Period
Nanhua Glacial Period
Depositional
-
tectonic transforming
Isotopic geochronology
The bottom of Nanhua System.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许效松
尹福光
万方
梁宗华
韦宝东
张金端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1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羌塘侏罗纪盆地的沉积-构造转换与烃源岩
汪正江
王剑
尹福光
陈明
熊国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汪正江
江新胜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伍皓
周小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华冰期的底界讨论:来自沉积学与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汪正江
许效松
杜秋定
杨菲
邓奇
伍皓
周小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