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中浮脉与沉脉临床意义辨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3 位作者 薛晓琳 吴秀艳 赵燕 葛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3-6,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承袭了《内经》正常人脉象浮、沉与四季变化相关的观点,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生理状态下人体脉位与体格、精神状态有关。作为病脉,浮脉主表证、阳热亢盛证、虚证、痈疡病,提示阳气来复;沉脉主里证、湿邪。浮沉之脉位变化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趋势。这些论述对后世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的脉诊理论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沉脉
下载PDF
沉脉与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唐亚平 杨宏宝 +2 位作者 樊新荣 戴芳 朱文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46-1047,共2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沉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沉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沉脉为109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0.26(,在... 目的:观察生理性沉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沉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沉脉为109例,占受检者总数的10.26(,在冬季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其它季节(P<0.01),在超重或肥胖体型者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消瘦体型、正常体型者(P<0.01),而正常体型者又明显高于消瘦体型者(P<0.05),男女之间出现比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型胖瘦、季节等生理性因素与沉脉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形体肥胖、冬季出现是判断生理性沉脉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生理性因素 冬季 肥胖
下载PDF
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佳 汪南玥 于友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6-718,730,共4页
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就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对沉脉的现代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标准化诊断、现代采集方法进行探讨,为中医脉诊采集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方向。沉脉在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 针对沉脉的脉象特征、主病特点、变化预后及取脉方法进行论述,就现有研究所存在问题对沉脉的现代病理基础及临床研究标准化诊断、现代采集方法进行探讨,为中医脉诊采集规范化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方向。沉脉在现代研究中需要临床、基础研究进行充实,尤其是标准化研究中需要克服沉脉的生理性因素、季节性因素、脉诊采集仪器的可重复性差及采集标准不同等问题,寻找其脉诊信息特征并制定相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主病 方法 标准化 三点采集
下载PDF
论沉脉亦主表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四平 吕淑静 李士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6-136,共1页
常言浮脉主表,表证脉浮,但临床上表证初起,脉多不浮,反以沉脉多见。当然,并非表证始终不见脉浮,当外邪化热、热郁而伸时,鼓荡气血外达可见浮脉,甚至可见洪数之脉。因此,表证存在与否,不以脉浮、脉沉为据。
关键词 沉脉 表证 里证
下载PDF
中医浮脉与沉脉的频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全来 厉树忠 +1 位作者 杨金龙 田野 《甘肃科技》 2007年第6期77-79,共3页
通过快速傅立叶变换方法将中医浮脉与沉脉的脉象信号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提取了浮脉和沉脉的频谱特征,并以常脉作对照,探讨了其中所包含的某些病理信息。
关键词 沉脉 傅立叶变换 频谱 能谱
下载PDF
《伤寒论》中沉脉临床意义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涛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33期10-11,共2页
目的:沉脉是临床中常见的脉象,而仲景对脉诊的运用颇为灵活,独具匠心,时至今日,仍为临床脉诊运用之典范,在辨证意义上也有很多特殊之处。故本论文期望通过整理《伤寒论》中该方面的条文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使仲景脉法能够更好的运... 目的:沉脉是临床中常见的脉象,而仲景对脉诊的运用颇为灵活,独具匠心,时至今日,仍为临床脉诊运用之典范,在辨证意义上也有很多特殊之处。故本论文期望通过整理《伤寒论》中该方面的条文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使仲景脉法能够更好的运用于临床。方法:本论文全面的整理了《伤寒论》中涉及沉脉的所有条文,并从生理性沉脉和病理性沉脉两个方面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沉脉主里证。并可分为里阳虚证、营血不足、痰饮病、水热互结、瘀血内结、里有积滞、邪热内扰七种证型。结论:仲景脉法博大精深,系统整理《伤寒论》中有关脉法的条文,必能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伤寒论
下载PDF
《金匮要略》沉脉证治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肖碧跃 艾碧琛 黄贤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善诊者,察色按脉……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可见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医圣仲景对脉象也非常重视,颇有研究,其所著《金匮要略》中前22篇398条原文中,有145条论述脉象。
关键词 《金匮要略》 沉脉 证治
下载PDF
从高校统编中医临床学科教材不同版本谈浮、沉脉主病的认识
8
作者 于晓飞 董正平 +2 位作者 王科军 王斌胜 于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3期128-132,共5页
通过对国家统编中医临床学科教材中浮、沉脉的整理,发现浮、沉脉的主病与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论述不完全一致:浮脉不仅见于表证、虚证,还可见于湿热痢、水肿等里实证;沉脉见于里证,很少单独出现,常需通过相兼脉判断病性的表里虚实。此外,... 通过对国家统编中医临床学科教材中浮、沉脉的整理,发现浮、沉脉的主病与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论述不完全一致:浮脉不仅见于表证、虚证,还可见于湿热痢、水肿等里实证;沉脉见于里证,很少单独出现,常需通过相兼脉判断病性的表里虚实。此外,临床教材中存在着脉象名称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在今后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教材 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仲景脉学研究及临床应用(三)——沉脉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杨运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9期13-15,共3页
沉脉是较为常见的脉象,最主要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深沉。体型、季节、性别对沉脉均有一定的影响。其形成机理与气血不足、阴邪郁遏、气机郁滞等有关。沉脉在主病方面,既主里证,又见于表证。
关键词 沉脉 张仲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浅析仲景之沉脉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崇溢 金春宇 +1 位作者 刘阁 阚俊明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1-12,共2页
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对沉脉的描述十分丰富,原文中虽以沉脉为主,但在主症及辨证论治上却又有所不同。沉脉有生理病理之分,生理性沉脉见于肥胖之人,病理性沉脉主里亦主表;主阳虚,少阴多见;主水饮。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沉脉的... 在《伤寒杂病论》中仲景对沉脉的描述十分丰富,原文中虽以沉脉为主,但在主症及辨证论治上却又有所不同。沉脉有生理病理之分,生理性沉脉见于肥胖之人,病理性沉脉主里亦主表;主阳虚,少阴多见;主水饮。通过对《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沉脉的条文进行浅析,以便探究平脉辨证之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沉脉 汉朝
下载PDF
伏脉、牢脉、沉脉辨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鑫 聂维辰 陈锐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4期436-439,共4页
伏脉、牢脉、沉脉、三者皆属于六纲脉之沉脉类,本文从脉象特征、临床意义两方面分析三者阴阳属性、主病特点和脉位特征,精确判断伏脉、牢脉、沉脉三者脉位,仔细辨别三者异同,为临床诊疗提供先机。
关键词 沉脉 象特征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沉脉在张锡纯病案中的运用
12
作者 刘晓 景佳星 +2 位作者 聂金涛 于文涛 董尚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2期26-28,共3页
探讨著名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张锡纯对沉脉的认识。张锡纯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家,其著作记载医案颇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学者对其研究多局限于学术观点及诊病用药经验等方面,关于其脉诊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分析了其代表... 探讨著名中西医汇通代表人物张锡纯对沉脉的认识。张锡纯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大家,其著作记载医案颇丰,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学者对其研究多局限于学术观点及诊病用药经验等方面,关于其脉诊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分析了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关于沉脉的病案,探讨脉诊张氏医案中对脉诊的运用,以期对中医脉诊的研究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西医汇通
下载PDF
沉脉
1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2期6-6,共1页
沉脉为具有独立意义之单因素脉象,不含有其他因素。主要是脉位较沉,沉取时脉搏动感较中取、轻取时明显。沉脉只以部位言,其位置深在,近于筋骨,位于“肌肉之下”,且有深深下沉之势,与浮、中构成不同深浅位置之脉位。
关键词 沉脉 单因素
下载PDF
从“沉潜水滀”探讨《伤寒杂病论》水病脉证
14
作者 卢宣君 郝征 《河南中医》 2023年第9期1302-1306,共5页
水邪即病理之水,一源而四歧,包括“水、湿、痰、饮”。水病即水邪致病,为停蓄之水所引发的疾病,包括结胸、湿痹、痰饮、水气。水病脉多沉,“寸脉浮,关脉沉”为结胸的主要脉象;湿痹里湿偏盛,脉多沉细;痰饮病虽多见弦脉,但若脾阳虚,脉气... 水邪即病理之水,一源而四歧,包括“水、湿、痰、饮”。水病即水邪致病,为停蓄之水所引发的疾病,包括结胸、湿痹、痰饮、水气。水病脉多沉,“寸脉浮,关脉沉”为结胸的主要脉象;湿痹里湿偏盛,脉多沉细;痰饮病虽多见弦脉,但若脾阳虚,脉气鼓动无力,亦可见沉脉;水气病多为沉脉。沉脉主水蓄在里、水蓄久留、水蓄下焦,风水、皮水本为脉浮,若脉象转为沉脉,则提示病势加剧,且脉愈沉则水病愈甚。湿病、痰饮、水气等病证也可出现浮脉、弦脉等其他脉象,故沉脉并不尽为水病,水病亦非皆为脉沉。一因一病当有一致的主脉,体现了病证的一般规律;亦可见他脉,原因或为感邪路径不同,或为病位深浅不同,或为病证变化不同,故临床辨证,当脉证合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病 沉脉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古籍文献的沉细脉相关病证理论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磊 迟浩然 +1 位作者 杜松 刘寨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54-1256,共3页
古籍文献中有“沉细内积”“沉细乳结”“沉细痹湿”“沉细为阴痒”等相关脉诊论述。本文系统梳理沉细脉理论条文,对沉细脉相关证候及病证进行深入探讨,总结认为沉细脉所主证候包括阳虚、寒与湿,所见病证与现代肿瘤病、小儿乳食不消、... 古籍文献中有“沉细内积”“沉细乳结”“沉细痹湿”“沉细为阴痒”等相关脉诊论述。本文系统梳理沉细脉理论条文,对沉细脉相关证候及病证进行深入探讨,总结认为沉细脉所主证候包括阳虚、寒与湿,所见病证与现代肿瘤病、小儿乳食不消、风湿病及阴痒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古籍文献中沉细脉理论的详细阐释,可进一步丰富沉细脉机理,为临证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证候 病证
下载PDF
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发展源流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晓飞 王天芳 +3 位作者 赵燕 薛晓琳 吴秀艳 陈欣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69,共4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 通过对《黄帝内经》以降相关文献的梳理,概述浮脉、沉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的发展轨迹,以正本清源,为脉象的规范化研究及指导临床实际提供一定依据。结果表明,现今所认识的浮脉、沉脉,无论从诊脉方法还是内涵,与古代尤其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浮""沉"脉不完全相同:1)古人认为浮脉、沉脉可以是生理脉象;2)古人用浮、沉表述疾病状态下脉位浅、深的动态变化;3)古人用静态的浮脉、沉脉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中医对浮脉、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认识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象特征 临床意义 历史源流
原文传递
高等中医药院校统编《中医诊断学》教材中浮沉脉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晓飞 董正平 王科军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85-2487,共3页
通过系统搜集、梳理、分析多版《中医诊断学》国家统编教材中浮与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对其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如下: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浮、沉脉脉象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除1版教材赋予浮脉滑利特点之外,均认为浮、沉脉... 通过系统搜集、梳理、分析多版《中医诊断学》国家统编教材中浮与沉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对其认识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如下: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浮、沉脉脉象特征的描述基本一致,除1版教材赋予浮脉滑利特点之外,均认为浮、沉脉是描述脉位浅深的相反脉;临床意义方面,早期教材仅就主病进行了论述,即浮脉主表证、虚证,沉脉主里证,并以兼脉有力无力区分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至六版教材始,不再讨论"表实"浮而有力、"表虚"浮而无力的问题,而是以有力与无力区分人体正气虚否,避免了表虚是否归属表证的争论,同时提出浮、沉脉可以为生理性脉象,由桡动脉部位浅深,或因季节阳气升降等生理因素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
原文传递
浅析《伤寒论》“沉脉”的病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灵巧 包素珍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31-3932,共2页
为探讨张仲景《伤寒论》著作中"脉沉"的病机内涵,采用《伤寒论》中"脉沉"相关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沉"的病机本质。结果发现"沉脉"所主的病机有属里虚证者,有属里... 为探讨张仲景《伤寒论》著作中"脉沉"的病机内涵,采用《伤寒论》中"脉沉"相关条文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方测证和以证测机探讨"脉沉"的病机本质。结果发现"沉脉"所主的病机有属里虚证者,有属里实证者,里虚兼表证。因此,对张仲景脉法的研究,可以从相关条文脉证比较的角度切入,以证候和方药反证脉象所代表的病机,从而深入探析其沉脉辨证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沉脉 病机
原文传递
沉脉的特征、形成机制及主病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运高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9期6-9,共4页
从脉象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浮沉比较、所主病证5个方面对沉脉进行了阐述。其特征是脉位较低,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影响因素包括体型、季节、性别;沉脉的形成与疾病的表里、气血的强弱、气机郁滞的程度、邪气的性质及多少有密切关系... 从脉象特征、影响因素、形成机制、浮沉比较、所主病证5个方面对沉脉进行了阐述。其特征是脉位较低,轻取不应,重按乃得;影响因素包括体型、季节、性别;沉脉的形成与疾病的表里、气血的强弱、气机郁滞的程度、邪气的性质及多少有密切关系;借助浮沉脉象的比较,可判断正气的强弱,邪气的多少以及病位和病势;沉脉主里此为常规,多见于阴寒内盛、水饮、阳气虚衰、气机郁滞、血虚、阴虚内热等情况;沉脉也有主表之时,多见于表证初期和太少两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脉 特征 形成机制 主病
原文传递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卢军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8-59,70,共3页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 通过对《黄帝内经》相关原文的理解,提炼出"浮沉比较法"脉诊这一概念;分析《素问》、《金匮要略》中的相关原文,证明"浮沉比较法"在典籍中广泛应用;并结合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浮沉比较法"脉诊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阳 沉脉属阴 比较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