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永格 牛矗 +1 位作者 张强 张开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掌握地表沉陷的一般变形规律,需研究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终态变形特征和地表沉陷动态变形特征,对云驾岭矿三采区开展了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研究了地表沉陷终态移动变形特征及角量参数求取,地表下沉速度,地表下沉速度滞后和地... 为掌握地表沉陷的一般变形规律,需研究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沉陷终态变形特征和地表沉陷动态变形特征,对云驾岭矿三采区开展了系统的地表沉陷监测,分析研究了地表沉陷终态移动变形特征及角量参数求取,地表下沉速度,地表下沉速度滞后和地表移动延续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陷范围广,充分采动角为:走向左70°、走向右61°、走向边界角57°、下山边界角81°、走向移动角67°,下沉速度快,下沉活跃阶段仅为15d,占整个地表移动时间的6%,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分别为146m和143m,衰退阶段下沉量小,但周期较长,上述结果验证了厚松散层下重复采动时,地表下沉与采动程度呈正比,活跃期的下沉周期短,衰退阶段周期长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地表沉陷 动态沉陷特征 终态沉陷特征
下载PDF
山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金宏 李映 叶明亮 《贵州科学》 2014年第2期52-55,共4页
山区地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在贵州某煤矿二采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山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山区矿山开采引起地面沉陷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地面沉陷 沉陷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寿阳地区不同采深条件下地表沉陷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伟男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共4页
为了研究寿阳地区同煤层不同采深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沉陷特征,在同一时期,对某矿3#煤层2个开采深度相差160~220 m的工作面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对观测得到的沉陷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得到沉陷特征和规律。由观测结果发现,在设站工... 为了研究寿阳地区同煤层不同采深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沉陷特征,在同一时期,对某矿3#煤层2个开采深度相差160~220 m的工作面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并对观测得到的沉陷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得到沉陷特征和规律。由观测结果发现,在设站工作面条件下,浅部开采与深部开采的沉陷特征类似,且符合一般煤矿沉陷规律;但深部开采时,沉陷充分性更难达到、边界角变大、最大下沉滞后角变小、活跃期变短。研究可用于当地村庄下开采设计,并为其他相似条件矿山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阳地区 采深 同一煤层 地表观测站 沉陷特征
下载PDF
不同回采方式下地表沉陷特征UDEC数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柳昭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8-234,共7页
利用UDEC分析了综采和分层开采工作面不同进尺下地表沉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分层开采工作面与综采工作面地表下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值处于采空区的中部偏后位置,但下分层工作面最大下沉值增大约30.9%,下沉系数降低约11.5%;综采工... 利用UDEC分析了综采和分层开采工作面不同进尺下地表沉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下分层开采工作面与综采工作面地表下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极值处于采空区的中部偏后位置,但下分层工作面最大下沉值增大约30.9%,下沉系数降低约11.5%;综采工作面下沉速度极值随工作面进尺增加而增大,并向推采方向偏移,而下分层工作面下沉速度极值相对降低;下分层开采工作面比综采工作面的地表水平移动更为剧烈和波动,水平移动正、负极值分别增大约45.2%和63.6%;综采工作面采动影响范围大于分层开采工作面,分层开采工作面下分层开采超前影响角较综采工作面降低约4.38%,边界角降低约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分层开采 地表沉陷特征 UDEC 环境减损
下载PDF
多层采空区下特厚煤层开采沉陷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顺利 杨亚威 杨永康 《山西煤炭》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以中煤塔山煤矿多煤层采空区下特厚煤层305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变形预测模型、数值模型、现场测试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多层采空区下特厚煤层开采沉陷特征,揭示了中煤塔山煤矿特厚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台阶下沉的发育规律,计算出地表... 以中煤塔山煤矿多煤层采空区下特厚煤层30509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变形预测模型、数值模型、现场测试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了多层采空区下特厚煤层开采沉陷特征,揭示了中煤塔山煤矿特厚煤层开采地表裂缝、台阶下沉的发育规律,计算出地表下沉盆地的部分角量参数:上山边界角γ0=63°,上山移动角γ=69°,上山裂缝角γ”=79°。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工作面岩移特征、土地复垦、采场规划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多层采空区 沉陷特征
下载PDF
葫芦岛兰家沟钼矿区采矿沉陷特征及稳定趋势分析
6
作者 林维峰 陈为民 迟广成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由于长期的地下开采,葫芦岛市杨家杖子兰家沟钼矿区地表出现了大面积沉陷,其沉陷特征与地质环境和采矿条件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该矿区的沉陷特征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并对其稳定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沉陷特征 稳定趋势 兰家沟钼矿
下载PDF
厚松散层底含直覆薄基岩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彭世龙 程桦 +3 位作者 姚直书 荣传新 蔡海兵 张亮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17-4430,共14页
针对厚松散层底含直覆薄基岩条件下开采地表沉陷机理与特征问题,采用开采沉陷理论、土体固结理论和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厚松散层底含疏水固结过程中的水土耦合受力变形机制,根据叠加原理建立了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 针对厚松散层底含直覆薄基岩条件下开采地表沉陷机理与特征问题,采用开采沉陷理论、土体固结理论和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厚松散层底含疏水固结过程中的水土耦合受力变形机制,根据叠加原理建立了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开采与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下地表沉陷预计模型,讨论了该类条件开采地表沉陷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提出的厚松散层底含直覆薄基岩开采沉陷预计模型,考虑了煤层开采与厚松散层底含疏水固结沉降共同作用,并得到工程验证;厚松散层底含疏水固结沉降作用,加大了地表沉陷盆地沉降量,减缓了盆地边缘收敛速度,大幅增加了地表下沉和水平移动范围,出现下沉系数大于1,且地表下沉10 mm边界点明显向采区外侧延伸现象,其地表沉陷曲线呈“中间小开口深盆地,两侧大开口浅盆地”复合型特征;采煤和底含疏降水共同作用地表沉陷范围与底含疏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陷范围相近,地表移动盆地边界角δ随厚松散层厚度Hls增大而减小;最大水头下降Δh_(m)与地表最大下沉量呈正相关,但对沉陷范围影响较小;底含疏水影响半径Rw主要影响地表沉陷范围;底含厚度M主要影响地表沉陷程度。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留设类似条件工广立井井筒与建筑(构)物保护煤柱,以及开采沉陷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薄基岩 疏水固结 地表沉陷 预计模型 沉陷特征
下载PDF
宝鼎矿区采煤沉陷区损毁特征及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永金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历程中,宝鼎矿区形成了大范围的采煤沉陷区,导致区内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建筑物损毁、矿山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及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区和城区纵横交错、管辖范围的纵横交错、治理责任的纵横... 在多年的煤矿开采历程中,宝鼎矿区形成了大范围的采煤沉陷区,导致区内土地和生态环境破坏、建筑物损毁、矿山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及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区和城区纵横交错、管辖范围的纵横交错、治理责任的纵横交错,导致宝鼎矿区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责任难以界定。城区被采煤沉陷区包围,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受到极大限制。通过总结宝鼎矿区采煤沉陷区特征,提出了采煤沉陷区治理思路、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损毁特征 治理思路 措施及建议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沉降特征探讨 被引量:41
9
作者 阎福礼 卢华复 +1 位作者 贾东 于际民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9,共9页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 应用回剥分析方法(Backstripping analalysis)选取有代表性的四条剖面地层,计算了库车盆地中、新生代地层的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其中构造沉降在早三叠世、早白垩世、上新世分别达到32.45 m/Ma、37.35 m/Ma和59.82 m/Ma的高峰,沉积速率曲线也清楚的揭示了库车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沉降速率起伏变化的特点.结合地震剖面上的构造证据以及岩相古地理、古生物化石证据,分析了库车盆地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认为库车盆地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活动经历了挤压,应力松弛,构造伸展,挤压,应力松弛,再挤压等六个构造活动阶段,说明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构造活动的阶段性.由盆地的沉降特点、构造的活动性质,分析认为库车盆地是由三叠纪早期的前陆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应力松弛、盆地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的挤压隆升和剥蚀,经过早第三世的海侵,在新生代再次复活,是再生的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 中生代 新生代 沉陷特征 盆地演化 再生前陆盆地 沉积速率 沉降速率
下载PDF
矿山开采沉陷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黎明 吴捷 +1 位作者 于雪涛 魏庆伟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4年第3期96-99,共4页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apObjects进行了实现。最后,以淮南市潘北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设计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够有效反映沉陷区特征,且具有高效、可视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观测站 MAPOBJECTS 沉陷特征
下载PDF
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侯得峰 李德海 +1 位作者 许国胜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196,共6页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陷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不同阶段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 为了研究厚松散层下采高对地表动态沉陷的影响,以赵固矿区地表移动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厚松散层地质采矿条件下采高对地表下沉量、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以及不同阶段地表移动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厚松散层条件下,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下沉系数由0.67增大到0.74,增大了约11%;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由24.5 mm/d增大到51.1 mm/d,增大了109%;地表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由182 m缩减到94 m,缩短了约49%;地表移动的活跃期由206 d延长到252 d,延长了约23%,而衰退期持续时间由112 d缩短到62 d,缩短了约45%,由此得出在厚松散层下开采时,随着采高的增加地表显现出下沉系数增大、下沉速度加快、活跃期延长而衰退期缩短,地表残余变形减小并且稳定快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采高 地表动态沉陷特征 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 地表残余变形
下载PDF
矿山地表沉陷规律探索 被引量:1
12
作者 章永海 《新疆有色金属》 2011年第A01期31-33,共3页
分析了覆岩及地表移动规律沉陷特征,结合国内某矿山为例建久矿柱,指出了合理的开采方案,对该矿山经济合理的开采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移动规律 沉陷特征
下载PDF
柏树底铁路隧道地下采空区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少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0-32,共3页
以采空区上覆岩层的沉陷特征为理论依据,利用有限的地质资料,对柏树底隧道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预测采空区对隧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地下采空区 沉陷特征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松软砂岩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14
作者 邓伟男 《矿山测量》 2021年第4期11-14,33,共5页
新疆沙吉海煤矿上覆岩层以砂岩类为主,属软弱岩层。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获取岩移参数,在该地区某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表明,在该工作面的开采、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倾向方向未能达到充分采动,最大下沉1945 mm... 新疆沙吉海煤矿上覆岩层以砂岩类为主,属软弱岩层。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获取岩移参数,在该地区某矿首采工作面布置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表明,在该工作面的开采、地质条件下,工作面倾向方向未能达到充分采动,最大下沉1945 mm,最大水平移动784 mm。地表变形集中在采区上方,移动角明显比边界角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软弱岩层 地表观测站 沉陷特征
下载PDF
Monitoring mine collapse by D-InSAR 被引量:21
15
作者 YANG Chengsheng ZHANG Qin +2 位作者 ZHAO Chaoying JI Lingyun ZHU Wu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696-700,共5页
For harmful ground collapse and its speci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causes SAR images to lose coherence,InSAR technology cannot be applied in monitoring surface collapse in mining areas.We took the Shenmu mi... For harmful ground collapse and its special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causes SAR images to lose coherence,InSAR technology cannot be applied in monitoring surface collapse in mining areas.We took the Shenmu mining area in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tudy subsidence in mining areas and proposed an interpolated multi-view processing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detectable deformation gradien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can become a good reference value for monitoring large scale gradient deformation.We also analyzed the rules for temporal decorrelation in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NSAR coal mine subsidence monitoring COLLAPSE temporal decorrelation interpolated multi-view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VERSITY COAL MASS STRUCTURE AND LITHOTYPE OF COAL IN MULTI-COAL SEAM MINE
16
作者 吴基文 赵志根 陈资平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9年第1期90-96,共7页
Through site observation and indoor measurements in XieJiaji No.2 Coal Mine in Huainan and Luling Coal Mine in Huaibei,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al seams in same mini... Through site observation and indoor measurements in XieJiaji No.2 Coal Mine in Huainan and Luling Coal Mine in Huaibei,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fragmentation degree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coal seams in same mining district and even in sublevels of the are coal seam,tbe coal mass structures exist much difference.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itution of coal matters and the epigenesis breakage of coa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rnal factor which causes the diversity of the coal mass structure are from the diversity in the contents of telocollinite and desmocollinite in the vitrinite. The contenet of desmocollinit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elocollinite in intact coal seam (sublevel) but the former is less than the later in breaking sublevel, the diversity of constituent content more affects the epigenetic fragmtation degree of coal seam. The content of desmocollinite proves lower than that of telocollinite in the broken coal seam. The new understanding has directing, and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coal perology, coal mine gas geology and coal meth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type of coal epigenetic breakage coal mass structure coal seam
下载PDF
联合DInSAR与Offset-tracking技术监测高强度采区开采沉陷的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小波 马超 +3 位作者 单新建 连达军 屈春燕 白俊武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425-2435,共11页
高强度煤炭开采产生巨大的地表形变,形变相位梯度过大导致干涉测量解缠错误,单一采用常规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地表沉陷主值。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联合利用DInSAR与偏移量追踪技术(Offset-tracking)各自的技术优势,实... 高强度煤炭开采产生巨大的地表形变,形变相位梯度过大导致干涉测量解缠错误,单一采用常规DInSAR及其衍生技术都无法获得地表沉陷主值。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联合利用DInSAR与偏移量追踪技术(Offset-tracking)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开采区大变形的准确提取,并基于GAUSS函数模型拟合恢复沉陷区剖面形态。基于2012年2月13日和2012年11月27日两景高分辨率SAR数据(RADARSAT-2,5 m精细波束模式(MF5))为数据源,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矿、寸草塔一矿、二矿为研究区,采用常规DInSAR技术获得亚厘米级沉陷区边界,边界沉陷值处于-0.01^-0.02 m;利用偏移量追踪方法获取米级地表沉陷中心主值,中心沉陷值集中在-1.0^-4.0 m。将2种方法监测到沉陷信息分段融合,最后采用GAUSS函数模型重构矿区开采沉陷下沉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偏移量追踪方法可弥补DInSAR技术监测大量级形变信息的不足,联合技术可完整获取高强度采区的大形变沉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台矿 高强度采区 大形变沉陷 DINSAR 偏移量追踪 GAUSS拟合 沉陷特征 RADARSA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