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
作者 胡鑫 丁晓琪 +2 位作者 张歆妍 李雷 汪孝敬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5-61,94,I0004,I0005,共10页
以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 以渤南北带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为例,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CT扫描等方法,研究砂砾岩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沙三-沙四段砂砾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粒间孔、贴砾缝和微孔,储层物性整体偏差,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演化密切相关,早成岩阶段压实作用导致孔隙减少,中成岩阶段受不稳定组分的溶蚀,溶蚀孔成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砂砾岩储层主要受控于原始组分和溶蚀作用,其中富含不稳定组分的火山岩岩屑是物质基础,有机酸的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关键;受大颗粒支撑作用影响,在扇中的细砾岩相中局部存在弱压实带,原始孔隙发育,为后期酸性流体进入提供通道,溶蚀孔隙更发育,距离边界断层1~2 km的扇中是优质储层发育区。该结果对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特征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沙三-沙四段 渤南北带
下载PDF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沙四段扇体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春华 祝传林 王风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6,21,共4页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四段、沙三段沉积时期 ,发育了洪积扇、近岸水下扇和浊积扇 3种扇体沉积 ,根据其沉积、成藏特征分析了 3种扇体的成藏规律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沙四段沉积期主要发育洪积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断层附近砂体的储集性能好 ,多形成背斜和断块油气藏 ;沙三段下部沉积期发育近岸水下扇 ,岩性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 ,扇中储集物性最好 ,多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 ;沙三段中部沉积期发育浊积扇 ,岩性以砂岩为主 ,储集性能好 ,但砂体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胜坨地区 沙三-沙四段 扇体特征 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特征 隐蔽油气藏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砂岩储层超压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25
3
作者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砂岩储层发育中-强幅度超压,钻井实测压力换算的最大压力系数为2.0,最大剩余压力达40 MPa。分析发现,储层含油性与超压发育程度具有相关性,认为现今储层超压主要源自烃源岩生油超压流体传递。综合盆地模...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段砂岩储层发育中-强幅度超压,钻井实测压力换算的最大压力系数为2.0,最大剩余压力达40 MPa。分析发现,储层含油性与超压发育程度具有相关性,认为现今储层超压主要源自烃源岩生油超压流体传递。综合盆地模拟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恢复了沙三—沙四段砂岩储层古压力的演化历史,认为沙三段—东营组沉积末期的快速沉降作用是导致孔隙流体排出受阻而形成第一期储层流体超压的主要原因,但东营组沉积末期—馆陶组沉积初期构造抬升的泄压作用可使孔隙流体压力降低至常压;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现今,由于烃源岩主体仍然处于主油阶段,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大量含油气超压流体充注砂岩储层是形成第二期储层超压的主导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流体包裹体 超压成因 储层超压 沙三-沙四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东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整体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39
4
作者 何生 宋国奇 +4 位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王冰洁 黎娜 罗胜元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9-1042,共14页
东营凹陷为超压富烃凹陷,钻井揭示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出现在始新统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根据大量的钻杆测试(DST)数据,实测沙三-四段砂岩异常高压的深度范围约在2200~4400m,剩余压力约为4~40MPa,压力系数为1.2~1.99.根据钻井... 东营凹陷为超压富烃凹陷,钻井揭示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系统出现在始新统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根据大量的钻杆测试(DST)数据,实测沙三-四段砂岩异常高压的深度范围约在2200~4400m,剩余压力约为4~40MPa,压力系数为1.2~1.99.根据钻井和测井以及地震速度资料解释,超压带钻井泥浆密度明显增加,超压泥岩层具有偏离正常趋势的异常高声波时差测井响应和异常低地震层速度响应特征.综合解释超压系统顶界面埋深在2200~2900m,对应地温在90~120℃;超压顶界面深度随着烃源岩层系顶界埋深的增加而增加.超压系统范围内烃源岩层系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在0.5%~1.2%,沙三中、下亚段-沙四上亚段成熟烃源岩(Ro为0.5%~1.2%)及其生油作用控制了超压分布的主体区域,佐证了东营凹陷现今大规模超压发育区与烃源岩生油增压有成因联系;成熟烃源岩的累积厚度、埋深及热成熟度是超压系统整体分布特征和超压发育幅度的主控因素;断裂系统和输导性砂体对东营凹陷沙三-四段烃源岩层系中发育的大规模超压系统的分布特征和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系统 生油增压 成熟烃源岩 沙三-沙四段地层 东营凹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