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
1
作者 郭亚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0080-0083,共4页
樟子松作为松科常绿针叶乔木,具有卓越的适应性,尤其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表现突出,是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根系发达,耐瘠薄、干旱及盐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尽管生长速度较慢,但其生长量可观,长期累积效果显著,在荒山及... 樟子松作为松科常绿针叶乔木,具有卓越的适应性,尤其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表现突出,是三北地区造林的重要先锋树种,其根系发达,耐瘠薄、干旱及盐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尽管生长速度较慢,但其生长量可观,长期累积效果显著,在荒山及沙地造林中,樟子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樟子松在沙地育苗及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期为提升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沙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和实践参考,通过科学的育苗和栽培管理,有望进一步提高樟子松在沙地造林中的成效,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技术 容器育苗技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玉文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73-74,共2页
樟子松是神木县营造防风固沙林主要树种,为了解决苗木长途运输、成本高和成活率低问题,通过对种子调运检验、育苗地的选择、施肥及改良土壤、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越冬保护等技术措施,探索出在陕北沙地育苗技术。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 技术
下载PDF
樟子松沙地育苗要点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章如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年第11期90-91,共2页
樟子松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由于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所以在我国防止沙漠化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樟子松沙地育苗为研究对象,从施肥、整土、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地管理、苗期管理、越冬保护等几个方面对... 樟子松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由于樟子松具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所以在我国防止沙漠化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樟子松沙地育苗为研究对象,从施肥、整土、选种、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地管理、苗期管理、越冬保护等几个方面对樟子松沙地育苗的要点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 育苗要点
下载PDF
樟子松沙地育苗与荒漠造林措施
4
作者 韩振峰 王喜梅 《科学大众(科技创新)》 2019年第8期77-77,共1页
樟子松生长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沙地育苗是荒沙造林工程中的重要内容,该技术应当大量推广。文章先对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荒漠造林,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 荒漠造林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常金财 景璐 +3 位作者 杜敏 常艳 金磊 胡新培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10期115-116,共2页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 樟子松是东北地区的优良造林树种,也是北方地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文章论述了樟子松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沙地育苗技术,主要从樟子松育苗时圃地的选择、圃地选定后的整地和改土、施肥、播种育苗和播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樟子松的沙地育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 技术
下载PDF
榆林市沙地樟子松育苗技术研究
6
作者 王彦 《新农村(黑龙江)》 2014年第18期201-202,共2页
樟子松是耐寒、耐旱的优良针叶品种.在降雨量只有400毫米的沙地或荒山上都能适应,它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风抗虫作用强,因此在榆林市大力发展樟子松苗木,不但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木质量,增强... 樟子松是耐寒、耐旱的优良针叶品种.在降雨量只有400毫米的沙地或荒山上都能适应,它根系发达枝叶繁茂,抗风抗虫作用强,因此在榆林市大力发展樟子松苗木,不但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而且对调整树种、林种结构,提高林木质量,增强防护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沙地育苗 技术研究
下载PDF
道地蒙药材苦参种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昭日格图 萨仁格日乐 +1 位作者 白翠兰 奥.乌力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48-49,共2页
苦参喜温暖潮湿环境,耐寒,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品种,沙地生长良好。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主治痢疾、黄疽、皮肤痒、疮疡等症;外用可治滴虫性阴道炎、外阴痰痒等症。本文探讨沙地种植蒙药材苦参的方法。
关键词 苦参 沙地育苗 技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