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秋末刈割处理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非结构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爱民
张玉霞
+1 位作者
王显国
田永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6,共11页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处理
沙地苜蓿
根颈
碳氮物质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微生境下科尔沁沙地苜蓿的生产性能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玉霞
王显国
+3 位作者
邰继承
朱爱民
郭园
于华荣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5-30,34,共7页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对洼地、坡地、岗地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测定二龄苜蓿的产量及生长特性,分析了微环境对沙地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洼地年干草产量最大,达14 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生境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对洼地、坡地、岗地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测定二龄苜蓿的产量及生长特性,分析了微环境对沙地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洼地年干草产量最大,达14 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生境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产量最低,达7 415.58kg/hm2。苜蓿干草产量与苜蓿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苜蓿根系生长受不同生境影响较大,岗地苜蓿根系长势明显低于洼地苜蓿和坡地苜蓿,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都相对较小,分别是250.3cm3,3.58mm和82.4g。洼地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均最大,分别是443.8cm3,4.44mm和146.2g。洼地每株苜蓿根瘤菌数显著多于坡地和岗地,达到16.7个/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苜蓿
生境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秋末刈割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朱爱民
张玉霞
+1 位作者
王显国
田永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处理
沙地苜蓿
根颈
抗氧化酶活性
脯氨酸含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滴灌带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永岗
常生龙
+6 位作者
杨正荣
郭天斗
柴锦隆
马晓东
李刚
王飞
陈本建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27-630,共4页
地埋滴灌是通过地下毛管将水分渗入到植物根系层的微灌技术,但滴灌带不同铺设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探索滴灌带不同埋设深度和间距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沙地地埋式滴灌苜蓿栽培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苜蓿品种...
地埋滴灌是通过地下毛管将水分渗入到植物根系层的微灌技术,但滴灌带不同铺设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探索滴灌带不同埋设深度和间距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沙地地埋式滴灌苜蓿栽培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苜蓿品种WL168为材料,设置滴灌带埋设深度分别为25、20、20、15、20 cm,间距分别为50、40、60、50、50 cm 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苜蓿总产量最高,为115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苜蓿粗蛋白含量(CP)较高,第1茬为193.3 g/kg,第2茬为208.3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的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第1茬均最低,分别为321.3 g/kg、244.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第2茬苜蓿(NDF)最低,为409.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15 cm、间距50 cm处理的第2茬苜蓿ADF最低,为336.6 g/kg。相对饲喂价值(RFV)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第1茬最高,为201.93;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第2茬最高,为141.11。综合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可知,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苜蓿产量和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苜蓿
地埋式滴灌
再生性
粗蛋白
相对饲喂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末刈割处理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非结构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爱民
张玉霞
王显国
田永雷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96,共11页
基金
国家行业公益项目(201403048-2)
内蒙古自然基金(2014MS0315)
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MDK2016019)资助
文摘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关键词
刈割处理
沙地苜蓿
根颈
碳氮物质含量
Keywords
cutting treatment
sandy alfalfa
root neck
non-structural carbon and nitrogen content
分类号
S54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微生境下科尔沁沙地苜蓿的生产性能
被引量:
6
2
作者
张玉霞
王显国
邰继承
朱爱民
郭园
于华荣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
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5-30,34,共7页
基金
国家行业公益项目(201403048-2)
内蒙古自然基金(2014MS0315)
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MDK2016019)资助
文摘
在科尔沁沙地,通过对洼地、坡地、岗地等3个不同生境条件下测定二龄苜蓿的产量及生长特性,分析了微环境对沙地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洼地年干草产量最大,达14 173.47kg/hm2,显著高于坡地和岗地生境苜蓿产量;岗地条件下苜蓿干草产量最低,达7 415.58kg/hm2。苜蓿干草产量与苜蓿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苜蓿根系生长受不同生境影响较大,岗地苜蓿根系长势明显低于洼地苜蓿和坡地苜蓿,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都相对较小,分别是250.3cm3,3.58mm和82.4g。洼地苜蓿根体积、根颈粗度和根干重均最大,分别是443.8cm3,4.44mm和146.2g。洼地每株苜蓿根瘤菌数显著多于坡地和岗地,达到16.7个/株。
关键词
沙地苜蓿
生境
生产性能
Keywords
alfalfa
habitat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分类号
S5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秋末刈割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13
3
作者
朱爱民
张玉霞
王显国
田永雷
机构
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230,共9页
基金
国家行业公益项目(201403048-2)
内蒙古自然基金(2014MS0315)
内蒙古自治区饲用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MDK2016019)资助
文摘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关键词
刈割处理
沙地苜蓿
根颈
抗氧化酶活性
脯氨酸含量
Keywords
Cutting treatment
Sandy alfalfa
Root neck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Proline content
分类号
S5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滴灌带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永岗
常生龙
杨正荣
郭天斗
柴锦隆
马晓东
李刚
王飞
陈本建
机构
甘肃亚盛农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亚盛田园牧歌牧草科技研究院阿旗工作站
出处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27-630,共4页
文摘
地埋滴灌是通过地下毛管将水分渗入到植物根系层的微灌技术,但滴灌带不同铺设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探索滴灌带不同埋设深度和间距对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沙地地埋式滴灌苜蓿栽培应用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苜蓿品种WL168为材料,设置滴灌带埋设深度分别为25、20、20、15、20 cm,间距分别为50、40、60、50、50 cm 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苜蓿总产量最高,为115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苜蓿粗蛋白含量(CP)较高,第1茬为193.3 g/kg,第2茬为208.3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的苜蓿中性洗涤纤维含量(NDF)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ADF)第1茬均最低,分别为321.3 g/kg、244.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的第2茬苜蓿(NDF)最低,为409.7 g/kg;滴灌带埋设深度15 cm、间距50 cm处理的第2茬苜蓿ADF最低,为336.6 g/kg。相对饲喂价值(RFV)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40 cm处理第1茬最高,为201.93;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处理第2茬最高,为141.11。综合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可知,滴灌带埋设深度20 cm、间距50 cm苜蓿产量和品质最佳。
关键词
沙地苜蓿
地埋式滴灌
再生性
粗蛋白
相对饲喂价值
Keywords
Sandy alfalfa
Buried drip irrigation
Regeneration
Crude protein
Relative feeding value
分类号
S54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秋末刈割处理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非结构碳氮的影响
朱爱民
张玉霞
王显国
田永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微生境下科尔沁沙地苜蓿的生产性能
张玉霞
王显国
邰继承
朱爱民
郭园
于华荣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秋末刈割对沙地苜蓿冬季根颈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朱爱民
张玉霞
王显国
田永雷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滴灌带铺设方式对沙地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永岗
常生龙
杨正荣
郭天斗
柴锦隆
马晓东
李刚
王飞
陈本建
《寒旱农业科学》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