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范趋势面分析及其在山西省沙棘灌丛水平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米湘成 上官铁梁 +1 位作者 张金屯 张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8-802,共5页
介绍一种综合趋势面的分析方法——典范趋势面分析。典范趋势面分析是典范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的结合,它克服了趋势面分析的缺陷,能同时对单母体空间上的多变量进行分析,拟合一个综合趋势面。通过对山西沙棘灌丛水平格局的分析介绍... 介绍一种综合趋势面的分析方法——典范趋势面分析。典范趋势面分析是典范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的结合,它克服了趋势面分析的缺陷,能同时对单母体空间上的多变量进行分析,拟合一个综合趋势面。通过对山西沙棘灌丛水平格局的分析介绍了典范趋势面分析的应用,并比较了趋势面分析与典范趋势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趋势面分析 沙棘灌丛 水平格局分析
下载PDF
山西沙棘灌丛的群落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上官铁梁 张峰 刘晓玲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着重研究了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subsp.sinensis)灌丛在山西的分布规律、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和动态演替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棘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沙棘 沙棘灌丛 群落特征 合理利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问题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金屯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9-793,共5页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薄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 沙棘适合于在干旱瘠薄的黄土高原地区生长,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中成效显著,近年来沙棘灌丛资源发展迅速。但由于在沙棘灌丛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使黄土高原区域整体效益并不理想。文章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沙棘灌丛资源的类型,共有6个群系;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的现状和效益,其在工矿废弃地治理、砒砂岩区治理、沙化土地治理、水土保持等方面作用明显,对当地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业起到促进作用;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源发展问题,二是保护问题,三是管理问题,四是科学技术问题;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黄土高原沙棘灌丛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灌丛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 沙棘产业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山西省沙棘灌丛的地理生态特征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任金旺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10,共3页
山西的沙棘灌丛是第三纪冰期之后古亚洲植物的碎片.第三纪冰期之后,山西黄土高原的某些自然条件适合于沙棘植物的生存,它作为先锋植物在山西境内普遍分布.第四纪冰期及其之后,由于森林植被面积的不断扩大,迫使沙棘在与众多乔木树种的竞... 山西的沙棘灌丛是第三纪冰期之后古亚洲植物的碎片.第三纪冰期之后,山西黄土高原的某些自然条件适合于沙棘植物的生存,它作为先锋植物在山西境内普遍分布.第四纪冰期及其之后,由于森林植被面积的不断扩大,迫使沙棘在与众多乔木树种的竞争中成为弱者,而被排挤到海拔较高处,或乔木难于生长的地段,并成为生态适应性广泛,具有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耐湿、耐火烧的广幅生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沙棘灌丛 地理生态特征 可持续开发利用
下载PDF
荒山荒坡栽培沙棘灌丛对牧草生长及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宝山 刘志林 傅兴盛 《青海草业》 1997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湟水河源头荒山荒坡上的人工栽培沙棘灌丛带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山荒坡上人工栽培沙棘,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23.7%,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18.2%。
关键词 沙棘灌丛 荒坡带 山脊带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种植沙棘灌丛对牧草生长及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林 崔铭 《青海环境》 2000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对湟水流域荒山上的人工沙棘灌丛带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在该地区的荒山上人工种植沙棘 ,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 2 3 .7% ,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 1 8.2 % ,每公顷减少水土流失 1 30
关键词 沙棘灌丛 荒坡带 山脊带 水土保持 牧草
下载PDF
沙棘灌丛下降雨与产流产沙的关系试验研究
7
作者 谭志国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1年第9期9-12,共4页
沙棘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干沟村沙棘坡地为例,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研究沙棘丛下降雨和产流、产沙的关系。结果显示,产流、产沙和降雨因子之间属于典型的幂函数关系,... 沙棘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干沟村沙棘坡地为例,通过室外试验的方法,研究沙棘丛下降雨和产流、产沙的关系。结果显示,产流、产沙和降雨因子之间属于典型的幂函数关系,且沙棘丛林的年龄对产流、产沙特征不存在显著影响,新栽植的沙棘灌丛也可以获得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沙棘灌丛 产流量 产沙量
下载PDF
荒山荒坡栽培沙棘灌丛对牧草生长及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
8
作者 史正录 《陕西水利》 2009年第F08期225-226,共2页
对湟水河源头荒山荒坡人工栽培沙棘灌丛带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山荒坡上人工栽培沙棘,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23.7%,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18.2%,每公顷减少水土流失1300t,水土保持效果... 对湟水河源头荒山荒坡人工栽培沙棘灌丛带牧草的地上部与地下部产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山荒坡上人工栽培沙棘,地上产草量平均提高23.7%,地下牧草根量平均提高18.2%,每公顷减少水土流失1300t,水土保持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灌丛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沙棘在甘肃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有斌 吴利华 +2 位作者 张亚莉 马正学 晏民生 《甘肃林业科技》 2013年第3期5-8,共4页
2011年7月中旬至2012年5月初,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5个,对保护区的沙棘灌木林地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天然更新速度快,沙... 2011年7月中旬至2012年5月初,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采用样地调查方式,设置临时样地35个,对保护区的沙棘灌木林地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沙棘生长迅速,根系发达,根蘖能力强,天然更新速度快,沙棘在较差立地条件下也能恢复植被,是植被演替的先锋树种,在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方面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沙棘灌丛 植被恢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