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平原沙河凹陷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研究及其新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磊 张晓亮 +3 位作者 白凌燕 蔡向民 王继明 杨天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6-1084,共9页
北京地区在古近—新近纪时呈"两隆一凹"的构造格局。由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活动,在上述格局上分化出新的第四纪凹陷盆地——沙河凹陷。本次工作在沙河凹陷内开展了钻孔ZK3的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结合14C同位... 北京地区在古近—新近纪时呈"两隆一凹"的构造格局。由于南口—孙河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的强烈活动,在上述格局上分化出新的第四纪凹陷盆地——沙河凹陷。本次工作在沙河凹陷内开展了钻孔ZK3的第四纪磁性地层研究,结合14C同位素测年结果获得钻孔剖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地层底板埋深分别为493.8 m、157.4m、87.7 m和7.2 m,建立了钻孔剖面的第四纪地层序列。通过计算ZK3钻孔剖面第四系沉积速率分别为0.19 mm/a、0.11 mm/a、0.70 mm/a和0.63 mm/a。对比分析控盆断裂南口—孙河断裂的活动规律及北京西山的隆升特点,第四纪以来,受到北京西山隆升的影响,控制沙河凹陷的同生断裂南口—孙河断裂强烈活动,并控制了沙河凹陷的演化形成。钻孔地层平均沉积速率所体现的变化规律与山体隆升速率及断裂活动速率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凹陷 磁性地层 南口-孙河断裂 活动性 第四纪
下载PDF
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地质特征
2
作者 杨远萍 何琼英 杨绍军 《内江科技》 2012年第6期119-119,75,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根据收集该层段不同岩性资料,主要从岩性、烃源岩、构造、沉积、储层及油气水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地质特征分析
下载PDF
孔南地区沙河街期凹陷基本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子藏 刘国全 +5 位作者 葛维 肖玉永 杨桦 于平 杨朋 任彩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1,共6页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沙河街期发育了沧东凹陷、南皮凹陷、盐山凹陷和吴桥凹陷,虽然这4个凹陷相互连通,但特点各异,具有双断中隆型、东断西超型和西断东超型3种结构,分别沉积了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等沉积体,发育了砂岩、生物灰...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沙河街期发育了沧东凹陷、南皮凹陷、盐山凹陷和吴桥凹陷,虽然这4个凹陷相互连通,但特点各异,具有双断中隆型、东断西超型和西断东超型3种结构,分别沉积了扇三角洲相、辫状三角洲相和湖相等沉积体,发育了砂岩、生物灰岩和白云岩3种岩石类型。烃源岩评价表明,吴桥凹陷有机质丰度及生烃潜力较低,其余3个凹陷均有一定资源规模。通过对这4个凹陷成藏条件类比,优选出盐山凹陷、沧东凹陷作为勘探突破的主攻方向,提出了针对凹槽、斜坡区以岩性油藏为主的勘探部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街期凹陷 沉积相 烃源岩
原文传递
北京ZK3钻孔孢粉记录及第四纪古气候变化响应
4
作者 张磊 白凌燕 +2 位作者 李潇 张晓亮 张悦泽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2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本文选取北京平原沙河凹陷内ZK3钻孔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立钻孔第四系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孢粉分析重建了北京地区第四纪以来植被演化历史,并以此表征古气候特征。本区早更新世划分出4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组合带1反映了以蒿属为主的草原环境... 本文选取北京平原沙河凹陷内ZK3钻孔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立钻孔第四系格架的基础上,通过孢粉分析重建了北京地区第四纪以来植被演化历史,并以此表征古气候特征。本区早更新世划分出4个孢粉组合带,其中,组合带1反映了以蒿属为主的草原环境,气候冷干;组合带2同样反映了以蒿属为主的草原环境,在某些时段出现水生植物含量高值、蕨类孢子与藻类占优势,反映了植被的波动和湖泊的多次扩张;组合带3反映了以蒿属为主的草原植被环境,气候较上一个阶段稍暖。同时,在某些层位出现水生植物花粉含量高值,反映了气候与植被的波动和湖泊的2次扩张;组合带4以出现柏科花粉浓度升高的特征,表明这一阶段由草原演化为以柏科为建群种的疏林草原环境,气候变得较为冷湿;中更新世划分为组合带5,反映了以蒿属为主的草原环境,气候冷干;晚更新世以来划分为组合带6,反映了以菊科蒿属、藜科为主的草原环境,气候冷干,湖泊多次扩张。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较为吻合。同时,组合带4带所反映的本区早中更新世之交发生的明显的气候变迁在整个中国大陆该时期发生的气候转型均有较好的类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河凹陷 孢粉 古气候 第四纪 北京
下载PDF
Diagenesis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fourth member sandstones of Shahejie formation in Huimin depression,eastern China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金亮 李德勇 江志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69-179,共11页
Petrograph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iming of growth and original mineral cements, the controls on reservoir and r... Petrographic analysis combined with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iming of growth and original mineral cements, the controls on reservoir and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fourth member sandstones of Shahejie formation (Es4). The Es4 sandstones are mostly arkose and lithic arkose, rarely feldspathic litharenite, with an average mass fraction of quartz 51.6%, feldspar 33.8% and rock fragments 14.6% (Q51.6F33.8R14.6). They have an average framework composition (mass fraction) of quartz 57.10%, K-feldspar 5.76%, sodium-calcium feldspar 13.00%, calcite 5.77%, dolomite 5.63%, siderite 0.95%, pyrite 0.30%, anhydrite 0.04%, and clay mineral 11.46%. The diagenentic minerals typically include kaolinite, illite-smectite (I/S), illite, chlorite, authigenetic quartz and feldspar, and carbonate and pyrite. Es4 sandstone has undergone stages A and B of eodiagenesis, and now, it is experiencing stage A of mesodiagenesis. Reservoir quality is predominantly controlled by the mechanical compaction, for example, 45.65% of the original porosity loss is related to compaction. The original porosity loss related with cementation is only 26.00%. The reservoir quality is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rock fragment and so forth. The porosity evolved from dissolution varies from 3% to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stone diagenesis KAOLINITE reservoir quality compaction Huimin depress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