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秦岭沙河湾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成立
王晓霞
+1 位作者
王涛
戴梦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65,共13页
目的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
目的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寄主花岗岩、暗色包体及其围岩中闪长质脉体分别存在210 Ma和197 Ma,197 Ma和188 Ma以及230M a和210 Ma两组年龄的锆石;对应的Hεf(t)值在一个略微偏正或负的范围内变化,指示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所能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论该岩体是以新元古带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源自略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这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首先以230Ma的幔源岩浆活动为标志,并可能在210 Ma前就由于幔源岩浆活动热源的持续积累而诱发了该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此后,约在200 Ma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并一直持续到185 Ma左右,证明了秦岭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持续了大约6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沙河湾花岗岩
东秦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秦岭中生代沙河湾岩体环斑结构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27
2
作者
王晓霞
王涛
卢欣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6,共7页
该岩体的环斑结构主要发育于边部含巨斑状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中 ,环斑长石粒径一般 2cm× 4cm。形态多呈自形、半自形 ,有些为卵形。环斑长石由核部钾长石和多层或单层斜长石外壳两部分构成。钾长石内核呈肉红色 ,一般是由单颗粒组...
该岩体的环斑结构主要发育于边部含巨斑状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中 ,环斑长石粒径一般 2cm× 4cm。形态多呈自形、半自形 ,有些为卵形。环斑长石由核部钾长石和多层或单层斜长石外壳两部分构成。钾长石内核呈肉红色 ,一般是由单颗粒组成 ,具卡氏双晶 ,普遍发育规则的条纹结构 ;中心部分钾长石分子含量Or为 95 ,边部为 84。外壳斜长石牌号一般为An2 0± ,为奥长石。内核和外壳中均发育石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的包裹体 ;包裹体在其边部较多 ,中部较少 ,钾长石斑晶中的石英包裹体呈不规则的凹面状和水滴状。岩石中主要矿物具有 2个世代。这些特征显示 ,沙河湾岩体中的环斑结构与典型的环斑结构是相同的。亦表明典型的环斑结构可以出现于不同的时代和构造环境。由于其形成时代和产出背景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斑结构
沙河湾花岗岩
体
秦岭造山带
中生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秦岭沙河湾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
27
1
作者
张成立
王晓霞
王涛
戴梦宁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3-465,共13页
基金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专项基金资助项目(40372039)
中石化石油勘探公司南方海相碳酸盐基金资助项目(403720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2054)
文摘
目的确定东秦岭沙河湾花岗岩体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成因。方法在锆石内部结构的CL图像研究基础上,用LA-ICPMS和MC-ICPMS测定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探讨寄主花岗岩、暗色闪长质包体及及围岩中闪长质脉体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寄主花岗岩、暗色包体及其围岩中闪长质脉体分别存在210 Ma和197 Ma,197 Ma和188 Ma以及230M a和210 Ma两组年龄的锆石;对应的Hεf(t)值在一个略微偏正或负的范围内变化,指示该岩体非单一源区岩浆物质所能形成,至少是两个源区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结论该岩体是以新元古带古老地壳物质熔融为主体的壳源岩浆与源自略富集地幔的幔源岩浆高度混合的产物。这一壳、幔岩浆混合作用首先以230Ma的幔源岩浆活动为标志,并可能在210 Ma前就由于幔源岩浆活动热源的持续积累而诱发了该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以壳源岩浆为主的岩浆房。此后,约在200 Ma深部幔源基性岩浆进入壳源酸性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并一直持续到185 Ma左右,证明了秦岭中生代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持续了大约60 Ma。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壳幔岩浆混合
沙河湾花岗岩
东秦岭
Keywords
zircon U-Pb dating
Hf isotopes
mingling between crust-and mantle-derived magmas
Shahewan granitoids
Eastern Qinling
分类号
P5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秦岭中生代沙河湾岩体环斑结构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
27
2
作者
王晓霞
王涛
卢欣祥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河南地质科学研究所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0 0 72 0 65 )
中国地质调查局重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中国花岗岩重大地质问题研究"和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
文摘
该岩体的环斑结构主要发育于边部含巨斑状黑云角闪石英二长岩中 ,环斑长石粒径一般 2cm× 4cm。形态多呈自形、半自形 ,有些为卵形。环斑长石由核部钾长石和多层或单层斜长石外壳两部分构成。钾长石内核呈肉红色 ,一般是由单颗粒组成 ,具卡氏双晶 ,普遍发育规则的条纹结构 ;中心部分钾长石分子含量Or为 95 ,边部为 84。外壳斜长石牌号一般为An2 0± ,为奥长石。内核和外壳中均发育石英、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的包裹体 ;包裹体在其边部较多 ,中部较少 ,钾长石斑晶中的石英包裹体呈不规则的凹面状和水滴状。岩石中主要矿物具有 2个世代。这些特征显示 ,沙河湾岩体中的环斑结构与典型的环斑结构是相同的。亦表明典型的环斑结构可以出现于不同的时代和构造环境。由于其形成时代和产出背景不同于典型环斑花岗岩 。
关键词
环斑结构
沙河湾花岗岩
体
秦岭造山带
中生代
Keywords
rapakivi texture Shahewan pluton Qinling orogen
分类号
P588.12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秦岭沙河湾岩体成因--来自锆石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的证据
张成立
王晓霞
王涛
戴梦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秦岭中生代沙河湾岩体环斑结构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王晓霞
王涛
卢欣祥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