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预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明洁 谢庆宾 +3 位作者 刘震 孙建 冉波 白鲁山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3-746,共14页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鲁盆地 陆东凹陷 下白垩统 九佛堂组 沙海组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下载PDF
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 被引量:8
2
作者 蔡厚安 李宝芳 +3 位作者 邵龙义 徐德斌 邵凯 周园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较为薄弱。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与描述、连井剖面分析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等手段,对阜新盆地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沙海组主要可识别出冲积扇—... 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较为薄弱。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察与描述、连井剖面分析以及测井曲线分析等手段,对阜新盆地沙海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阜新盆地沙海组主要可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沙海组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又可进一步分为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沙海组一段和二段为Sq1,沙海组三段为Sq2,沙海组四段为Sq3;沙海组煤层主要分布在Sq2中。Sq2湖侵体系域的聚煤中心为清河门镇至伊玛图乡、东梁镇南和九道岭镇,Sq2高位体系域的聚煤中心为清河门镇和九道岭镇;沙海组成煤的沉积模式为湖侵体系域扇间洼地沼泽化成煤和高位体系域扇三角洲前缘成煤。其中湖侵体系域扇间洼地沼泽化成煤模式要好于扇三角洲前缘成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沙海组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下载PDF
张强凹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非均质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林玉 韩小琴 +1 位作者 曲志浩 陈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3-666,共4页
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将张强凹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分为7种基本孔隙类型,这7类孔隙形成了孔隙型和致密型两种孔隙组合关系。研究发现: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分布和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微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碎屑岩沉积组... 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将张强凹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空间分为7种基本孔隙类型,这7类孔隙形成了孔隙型和致密型两种孔隙组合关系。研究发现:沙海组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分布和物理性质变化很大,微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碎屑岩沉积组分的结构特征、机械压实作用、自生矿物胶结作用和不稳定组分溶解作用的不均一性,是导致张强凹陷沙海组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储层 孔隙类型 非均质性 张强凹陷 沙海组 油气储层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朱志敏 韩军 +2 位作者 路爱平 罗丽萍 周家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6-434,共9页
煤层气系统研究能有效地指导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运用非常规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阜新盆地沙海组煤层气地质特征。沙海组三段煤层是研究区煤层气的生储层;沙海组四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作为沙海组三段煤层气的盖层,是良好的区域... 煤层气系统研究能有效地指导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运用非常规含油气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阜新盆地沙海组煤层气地质特征。沙海组三段煤层是研究区煤层气的生储层;沙海组四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作为沙海组三段煤层气的盖层,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上覆岩层是沙四段泥岩和阜新组地层;由于喜山期辉绿岩的侵入,沙海组煤层在古近纪末出现生气高峰,另外,后期盆地抬升,地下水作用带入细菌导致煤层产生大量次生生物气;此后,煤层气进入保存阶段,煤层气系统的关键时刻是古近纪末。以上表明,盆地东梁区白垩系沙海组煤层适合进行煤层气勘探和开发,有望成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接续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系统 白垩系 沙海组 阜新盆地
下载PDF
彰武断陷沙海组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洪雪 赵洪伟 沙娟芳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0-414,428,共6页
彰武断陷沙海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鉴定,确定了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等资料,确定沙海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类型包括原... 彰武断陷沙海组储层主要为一套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通过岩心观察与鉴定,确定了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等资料,确定沙海组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孔隙类型包括原生粒间孔隙、填隙物内孔隙、裂缝孔隙、溶蚀粒间孔隙和溶蚀粒内孔隙。T_(max)主要分布在435℃~455℃,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沙海组纵向上在920.9~930.55 m、935.8~938.9 m、944.35~951.07 m存在3个孔渗发育带,主要受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溶蚀溶解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武断陷 沙海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下载PDF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在阜新盆地沙海组下段油层的应用——以辽阜地2井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德军 张晓川 +2 位作者 赵洪伟 陈树旺 张健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2期218-224,200,共8页
阜新盆地油气调查与勘探历史悠久,油气发现虽多,有的井甚至初期获得了少量产能,但却无一持续稳产. 2017年,辽阜地2井在阜新盆地沙海组下段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日产15.3 m3,实现了油气调查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深入研究阜新盆地沙海组下... 阜新盆地油气调查与勘探历史悠久,油气发现虽多,有的井甚至初期获得了少量产能,但却无一持续稳产. 2017年,辽阜地2井在阜新盆地沙海组下段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日产15.3 m3,实现了油气调查勘探的重大突破.为了深入研究阜新盆地沙海组下段的地层特性,运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对辽阜地2井沙海组下段的泥质含量、黏土矿物类型以及沉积环境等进行分析,明确了沙海组下段的泥质含量及其变化情况,查明沙海组下段形成于氧化与弱还原交互的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弱(以低能为主).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沙海组下段储层特征提供了依据,有助于阜新盆地后续的油气勘探及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下白垩统 沙海组 自然伽马能谱 黏土矿物 沉积环境 辽宁省
下载PDF
冀北滦平盆地九佛堂组—沙海组叶肢介化石的发现与陆相建阶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7
作者 牛绍武 辛后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01-1819,共19页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 2007—2008年,在滦平县西瓜园东滦河南岸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与西瓜园组连续的直接接触关系,其后,又在滦平以西巴克什营至滦平公路鹞子梁发现九佛堂组底部砾岩鹞子梁砾岩,并向西追索到拉海沟北的得胜岭北山,九佛堂组剖面就是从得胜岭北山鹞子梁砾岩底部开始向北测制。在滦平县以西的山湾、杨树沟、小乔木沟、德胜岭等地都采到了叶肢介化石,特别是在该组下部采集到了阜新东方叶肢介和九佛堂东方叶肢介;顶部采集到了沙海组的典型分子延吉叶肢介属的几个种,证明在滦平盆地西瓜园组之上、阜新组(青石砬组)之下确有九佛堂组—沙海组,解决了长期以来有关滦平盆地"大西瓜园组"或"大九佛堂组"的争论。至此,大北沟组、大店子组、西瓜园组、九佛堂组与沙海组的叶肢介化石组合序列初步建立起来。结合滦平盆地晚期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结合前人资料,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自下而上拟初步建立三宝营阶(土城子阶)、榆树下阶(大北沟阶)、张家沟阶(原大店子组)、李营阶(义县阶)、鹞子梁阶(九佛堂阶)-清河门阶(沙海阶)、海州阶和"孙家湾阶",以供今后讨论有关陆相建阶问题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肢介化石 九佛堂组 沙海组 滦平盆地 陆相建阶
下载PDF
彰武盆地东、西物源—沉积体系差异:来自沙海组(K_1s)岩芯的证据 被引量:1
8
作者 沈艳杰 刘玉梅 +3 位作者 程日辉 周洋 王腾飞 孙霁雯 《世界地质》 CAS 2018年第3期850-860,共11页
利用钻井取芯的岩石组成、碎屑粒度特征及岩性-岩相的差异分析,研究彰武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东、西物源物质组成和沉积体系特征。结果表明,东部物源火山碎屑占45%~85%,其中原生火山碎屑占70%,风化火山碎屑占30%,空落碎屑占杂基的10%~2... 利用钻井取芯的岩石组成、碎屑粒度特征及岩性-岩相的差异分析,研究彰武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东、西物源物质组成和沉积体系特征。结果表明,东部物源火山碎屑占45%~85%,其中原生火山碎屑占70%,风化火山碎屑占30%,空落碎屑占杂基的10%~25%;西部物源火山碎屑占25%,风化碎屑占75%,空落碎屑占杂基5%~10%。CVL图解显示,东部物源的火山岩屑(L)和玻屑(V)含量均高于西部物源,而晶屑(C)含量低于西部物源。东部为受大型断裂控制的火山斜坡-扇三角洲环境。西部为缓坡区,发育辨状河三角洲环境,接受部分来自于东部的空落火山物质。Dickson图解显示,物源均来自火山弧和造山带物源区。区域早白垩世地壳拉张、火山喷发和同期盆地沉积,是形成不同物源-沉积体系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沉积体系 火山喷发 沙海组 彰武盆地
下载PDF
张强凹陷南部地区沙海组沉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严丽萍 赵旭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5,共3页
沙海组地层为张强凹陷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对其沉积体系研究表明,沙海组上部地层主要为深灰色-黑色泥、页岩段,该时期湖盆水域大,有机质含量丰富,反映了滨浅湖-半深湖亚相的沉积特征。沙海组下部地层主要为砂砾岩段,该时期物源供... 沙海组地层为张强凹陷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通过对其沉积体系研究表明,沙海组上部地层主要为深灰色-黑色泥、页岩段,该时期湖盆水域大,有机质含量丰富,反映了滨浅湖-半深湖亚相的沉积特征。沙海组下部地层主要为砂砾岩段,该时期物源供给充足,发育了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海组 沉积相 砂砾岩储层 张强凹陷
下载PDF
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洪伟 张德军 +1 位作者 陈树旺 肖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2-590,共9页
研究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厘定油源性质。通过对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原油样品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下段泥岩厚度较大,暗色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75%~... 研究辽宁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厘定油源性质。通过对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沙海组烃源岩、原油样品分析,开展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下段泥岩厚度较大,暗色泥岩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75%~6.04%,平均值为3.49%,属于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 o介于0.69%~0.94%,处于低熟-成熟演化阶段;烃源岩母质含有低等水生生物及高等植物,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微咸水的沉积环境中;原油为低含蜡、中质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显示沙海组原油与沙海组下段烃源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沙海组原油主要来自于沙海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沙海组 烃源岩 油源对比 辽阜地2井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林玉 曲志浩 叶俭 《西北地质科学》 1997年第1期46-49,共4页
根据碎屑岩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资料,研究了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科尔康油田沙海组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和岩屑砂砾岩。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对沙海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油田 沙海组 储集层 岩石学 油田地质
下载PDF
彰武盆地九佛堂组—沙海组沉积充填特征及盆地演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贝 程日辉 +2 位作者 王腾飞 曲前中 沈艳杰 《世界地质》 CAS 2015年第3期615-623,共9页
通过ZW3井和ZW10井沉积层序对比和I1地震剖面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对彰武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演化进行综合研究。九佛堂组与沙海组在地层叠置关系上存在3种不同叠置样式:萎缩式、一致式和超越式,是由盆地发育过程中右旋扭动造成的。... 通过ZW3井和ZW10井沉积层序对比和I1地震剖面的平衡地质剖面分析,对彰武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和盆地演化进行综合研究。九佛堂组与沙海组在地层叠置关系上存在3种不同叠置样式:萎缩式、一致式和超越式,是由盆地发育过程中右旋扭动造成的。九佛堂下段为盆地伸展拉张背景下的充填,发育大段泥岩和油页岩,反映可容纳空间增大和沉积物供给不足;该段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九佛堂组上段为转换伸展背景下的充填,ZW10井代表的东部区发育大套泥岩,而ZW3井代表的西部区发育一套粗碎屑沉积,反映盆地走滑或者扭动作用的发生;走滑扭动断裂作用使得断陷中形成凸起,分隔了生烃凹陷,而且开始形成下部成藏组合。九佛堂组末期为盆地构造反转期,发生了较大规模构造反转,致使盆地东部边缘区域的九佛堂组上段遭受严重剥蚀。沙海组下段为断陷由伸展到构造扭动背景下的充填,其下部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较好生油气能力;上部ZW3井和ZW10井砂岩含量明显增加,反映伴随着沉积物的足量供给与快速进积;构造扭动使盆内凸起再次发育,形成了上部成藏组合。沙海组上段为盆地萎缩背景下的充填,砂体强烈进积,盆地萎缩。沙海组末期盆地再次发生大规模构造反转,沙海组上段地层遭受强烈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特征 盆地演化 右旋扭动 九佛堂组 沙海组 彰武盆地
下载PDF
辽西阜新盆地下白垩统沙海组油源再认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飞 赵洪伟 +5 位作者 李永飞 张海华 甄甄 张德军 秦建义 吴桐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4-605,共2页
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及沙海组烃源岩是辽宁西部阜新盆地最重要的两套烃源岩。一般认为,沙海组烃源岩为一套煤系偏腐殖型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九佛堂组为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已有文献报道也表明阜新盆地各层位包括沙海组原油... 下白垩统九佛堂组及沙海组烃源岩是辽宁西部阜新盆地最重要的两套烃源岩。一般认为,沙海组烃源岩为一套煤系偏腐殖型烃源岩,以生气为主;九佛堂组为湖相偏腐泥型烃源岩,以生油为主。已有文献报道也表明阜新盆地各层位包括沙海组原油与九佛堂组烃源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而与沙海组烃源岩关系不大。沙海组内部具备自生自储的油气成藏条件,沙海组烃源岩能否作为油源对沙海组储层形成有效供油,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盆地 沙海组 下白垩统 油源 辽西 九佛堂组 油气成藏条件 烃源岩
下载PDF
辽宁下白垩统沙海组和阜新组真三尖齿兽类戈壁尖齿兽科新材料
14
作者 楠桥直 王元青 +1 位作者 李传夔 金迅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66,共22页
真三尖齿兽类是了解亚洲白垩纪哺乳动物群演化和转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沙海组和阜新组(下白垩统上部)已经发现了两种戈壁尖齿兽科以及两种三尖齿兽科的真三尖齿兽类。描述了这些地层产出的真三尖齿兽类的其他材料,包括一新属... 真三尖齿兽类是了解亚洲白垩纪哺乳动物群演化和转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到目前为止沙海组和阜新组(下白垩统上部)已经发现了两种戈壁尖齿兽科以及两种三尖齿兽科的真三尖齿兽类。描述了这些地层产出的真三尖齿兽类的其他材料,包括一新属新种——常氏阜新尖齿兽(Fuxinoconodon changi gen.et sp.nov.)和一枚左下臼齿(鉴定为?Gobiconodontidae gen.et sp.indet.)。这种新的真三尖齿兽类被归入戈壁尖齿兽科(Gobiconodontidae),其特征为:第一下门齿大、门齿和前臼齿的数目变少、臼齿b尖和c尖较大而独立,以及臼齿具有分别属于Gobiconodon第一代或第二代臼齿上独有特征的组合。新材料与同一地区相同层位已经报道的4种真三尖齿兽类表明,虽然科级和属级的多样性似乎已经减少,但亚洲早白垩世晚期仍存在比较多样的真三尖齿兽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早白垩世 阜新组 沙海组 哺乳动物 真三尖齿兽类 戈壁尖齿兽科
下载PDF
阜新煤田东梁区沙海组煤成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玉梅 张俊宝 《中国煤田地质》 2001年第4期20-21,共2页
阜新煤田东梁区沙海组赋存有可观的煤成气资源(煤层气和砂体气)。通过对气源岩的生气能力、储集岩的储气能力、盖层的圈闭条件研究,认为沙海组煤成气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关键词 煤成气 成藏条件 沙海组 气源岩 成藏条件 盖层 圈闭
下载PDF
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37-40,共4页
七家子洼陷是张强凹陷南部地区的生油洼陷,其主要生油层位是沙海组,分为Ⅰ、Ⅱ油组,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主要是暗色泥岩,厚度大、质地纯、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腐泥–腐殖型。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氯仿... 七家子洼陷是张强凹陷南部地区的生油洼陷,其主要生油层位是沙海组,分为Ⅰ、Ⅱ油组,七家子洼陷沙海组烃源岩主要是暗色泥岩,厚度大、质地纯、分布面积广。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腐泥–腐殖型。通过对烃源岩样品的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生烃潜量及烃转化率等丰度指标进行分析,表明该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是品质较好的生油岩,为南部地区的各类圈闭提供了充足的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强凹陷 沙海组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
17
作者 赵自民 赵璐阳 张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3期19-24,共6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试验等测试方法,对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沙海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差;物性主...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试验等测试方法,对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沙海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差;物性主要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结合孔隙结构特征可初步将区内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中孔、特低渗类储集物性最好,低孔、特低渗类在研究区最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海组 储层特征 物性 QS1井区 张强凹陷
下载PDF
Q1块沙海组沉积及储层特征分析
18
作者 田梅 《当代化工研究》 2019年第1期49-50,共2页
在钻测录井资料以及岩心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对研究区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Q1区块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及冲积扇沉积,物源来自南东方向,沿着主轴方向砂体最厚;储层类型为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
关键词 沉积 储层特征 沙海组 扇三角洲
下载PDF
辽西义县下白垩统沙海组木化石新材料
19
作者 吴振宇 李芳雨 田宁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5-428,共14页
辽西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其产出的木化石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尽管前人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目前对沙海组木化石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仍相对薄弱。本文报道了辽西义县上石洞沟地区沙海组产出的木... 辽西地区下白垩统沙海组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其产出的木化石数量丰富、类型多样。尽管前人开展了部分研究,但目前对沙海组木化石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仍相对薄弱。本文报道了辽西义县上石洞沟地区沙海组产出的木化石新材料,共鉴定出2属3种,分别为:Phyllocladoxyloncf.eboracense(Holden) Kr?usel、Xenoxylon conchylianum Fliche及X. watarianum Nishida and Nishida。此发现丰富了对沙海组木化石多样性特征的认识,为揭示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森林组成特征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本文总结了辽西地区早白垩世木化石的多样性特征,从木化石的角度推断辽西地区在早白垩世中晚期森林植被面貌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更替。此外,本文对比了辽西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异木属木化石种级多样性,认为该属在辽西地区晚中生代一直是优势类群,但种级组成上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沙海组 木化石 异木属 叶枝杉型木属 辽西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制约
20
作者 邢作昌 王君贤 +6 位作者 吴大坤 宁君 贾立城 刘武生 牟启博 林效宾 田明明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05-118,共14页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 在采用渗出成矿新思路进行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时,对盆地中提供铀源的黑色富铀有机质建造研究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在系统梳理松辽盆地烃源岩特征的基础上,对松辽盆地富铀有机质建造的产出层位、分布规律与铀含量的研究发现:松辽盆地区域上分布上、中、下3套富铀有机质建造,分别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底部、嫩江组底部烃源岩对应,其中上部富铀有机质建造对盆地中北部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大,而盆地南部主要受下部富铀有机质建造的制约;松辽盆地铀工业孔空间多产于具有深大断裂沟通的富铀有机质建造铀含量高值中心区边缘,表明富铀有机质建造对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推断黑色烃源岩不但为铀成矿提供了一定的还原物质,而且可能是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重要的潜在深部铀源。该研究可为以红杂色建造为主的姚家组、四方台组等主攻层位的渗出成矿预测提供“下黑”成矿要素的支持,更好地指导松辽盆地渗出型砂岩型铀矿的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富铀有机质建造 九佛堂组 沙海组 青山口组 嫩江组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