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砾石置换层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诗惠 张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9期97-98,共2页
软弱地基不能作为建筑物的承载土层,因此需要加固。软弱地基加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采用换填沙砾石垫层法比较适合本工程,它具有施工简易、工期短... 软弱地基不能作为建筑物的承载土层,因此需要加固。软弱地基加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建筑物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采用换填沙砾石垫层法比较适合本工程,它具有施工简易、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地基处理 换土垫层法 沙砾石置换层 设计施工
下载PDF
国内海拔最高的混凝土面板沙砾石坝设计
2
作者 吕明治 《四川水力发电》 1996年第1期40-46,共7页
查龙水电站位于高海拔严寒的藏北高原,主坝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混凝土面板沙砾石坝。本文重点介绍坝体渗流控制,混凝土面板抗冻设计,及新型嵌缝止水材料,面板表面涂料的研究。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面板沙砾石 高海拔 设计
下载PDF
动水条件下深厚沙砾石地基钢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被引量:1
3
作者 惠高飞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6年第2期4-7,共4页
本文针对工程地质问题,提出了复杂地层条件下的防渗墙成槽施工方法和关键施工技术,以及长轴线情况下钢筋笼高效吊运下设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沙砾石覆盖层 钢筋混凝土 防渗墙施工
下载PDF
新疆低立式砾石沙障的防沙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菊艳 伊力哈木·伊马木 +2 位作者 玉米提·吾提库尔 张鹏 关含笑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10期42-44,共3页
我国新疆地区土壤风蚀造成的荒漠化、沙化现象严重,机械沙障是工程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探究低立式沙障的防沙效果,以砾石为沙障材料,垂直于主风向布设高30 cm的沙障带,利用组合式多通道通风集沙仪进行输沙量观测,结果表明:砾石沙障... 我国新疆地区土壤风蚀造成的荒漠化、沙化现象严重,机械沙障是工程治沙的主要措施之一。为探究低立式沙障的防沙效果,以砾石为沙障材料,垂直于主风向布设高30 cm的沙障带,利用组合式多通道通风集沙仪进行输沙量观测,结果表明:砾石沙障改变了近地表输沙流状况,障后0~120 cm减沙范围均在距地0~30 cm内,增沙范围在距地30~57 cm,沙障综合防沙距离>120 cm,且沙障综合防沙效益随障后距离的增加而减小。30 cm高的低立式砾石沙障经济实用,能较好地实现防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立式砾石 防风固效益 作用机理 新疆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水源地周边沙坑整治及植被恢复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努尔依拉.阿克拜克 谢媛媛 《防护林科技》 2011年第5期124-124,126,共2页
文章从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种苗选择、整地方式、造林技术、直播造林等方面介绍了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水源地周边沙坑整治及植被恢复工程造林技术措施。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沙砾石区域 技术
下载PDF
人工干预对黄河源区沙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文娟 薛娴 +4 位作者 彭飞 尤全刚 潘晶 李成阳 赖炽敏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4期970-979,I0009,共11页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可以反映土壤变化并有效指示退化土地的恢复成效。本研究以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为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无任何人工干预措施的对照样地(CK)、播草种样地(P_1)、4年砾石方格沙...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变化可以反映土壤变化并有效指示退化土地的恢复成效。本研究以黄河源区沙化草地为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无任何人工干预措施的对照样地(CK)、播草种样地(P_1)、4年砾石方格沙障+播草种样地(P_2)和12年砾石方格沙障+播草种样地(P3)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干预措施(沙障+播草种/播草种)和干预时间(4年/12年)对沙化草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1)细菌群落在CK和P_1样地聚为一组,P2和P3样地聚为另一组,真菌群落在CK、P_1和P_2样地聚为一组,P_3单独为一组;2)表层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在P_3样地中显著高于CK和P_2样地(P <0.05),而土壤铵态氮在各样地间无显著差异(P> 0.05);3)植被盖度在P3样地中显著高于CK和P_2样地(P <0.05),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P_3样地中显著高于CK样地(P <0.05)。研究认为,砾石方格沙障+播草种的干预措施促进了黄河源区沙化草地表层养分的积累,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利于植被的定殖和生长,且随措施实施年限的延长,改善成效愈加明显,是高寒地区严重沙化土地治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Miseq测序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基防渗处理设计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春选 王健 杨智睿 《陕西水利水电技术》 2005年第2期22-27,共6页
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基冰碛砂砾石覆盖层最大厚度达150余m,渗流分析计算表明,需全部截断坝基下覆盖层中的渗流才能满足渗漏量和渗透稳定的要求。设计采用上部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的形式来实现全断面截断坝基渗流。本文通过介绍其防渗设计及... 新疆下坂地水库坝基冰碛砂砾石覆盖层最大厚度达150余m,渗流分析计算表明,需全部截断坝基下覆盖层中的渗流才能满足渗漏量和渗透稳定的要求。设计采用上部防渗墙下接帷幕灌浆的形式来实现全断面截断坝基渗流。本文通过介绍其防渗设计及现场试验情况,阐明在深厚覆盖层中防渗墙不能完全将其封闭的情况下,采用墙幕相接来进行垂直防渗处理这种形式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砾石覆盖层 垂直防渗处理 防渗墙 帷幕灌浆 下坂地水库
下载PDF
黄河海勃湾泄洪闸地基振冲碎石桩现场试验
8
作者 阮建飞 时铁城 顾小兵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6-148,共3页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泄洪闸地基第Ⅱ-2地质单元沙砾石存在局部液化的可能,因此设计采用振冲碎石桩予以处理。地基振冲碎石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方案能够使沙砾石层相对密度Dr大于0.75,从而消除... 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位于8度地震区,在地震荷载作用下,泄洪闸地基第Ⅱ-2地质单元沙砾石存在局部液化的可能,因此设计采用振冲碎石桩予以处理。地基振冲碎石桩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碎石桩方案能够使沙砾石层相对密度Dr大于0.75,从而消除泄洪闸地基沙砾石的液化问题;桩径为1 m、桩间距为2.2 m的方案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将动力触探击数N63.5作为碎石桩桩间土的检测依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冲碎石桩 地基处理 液化 沙砾石 海勃湾水利枢纽
下载PDF
太原盆地二龙山古汾河沉积特征分析
9
作者 戴盼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0-342,共3页
为分析二龙山古汾河的沉积特征,对太原西山汾河峡谷二龙山出口处古汾河河床残留体沙砾石剖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对砾石成分、含量和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砂的粒度分布集中为105~300μm,砂的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显示出二龙山... 为分析二龙山古汾河的沉积特征,对太原西山汾河峡谷二龙山出口处古汾河河床残留体沙砾石剖面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对砾石成分、含量和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砂的粒度分布集中为105~300μm,砂的粒度分布概率累积曲线显示出二龙山古汾河河道砂的搬运方式,以跃移为主,跃移组分均在80%以上,且跃移组分和悬浮组分共占总体组分的95%以上,砂层和砂透镜体都是水平层理或者无层理,较厚砂层和砂透镜体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很小。二龙山北侧厚40m沙砾石层为古汾河河床相沉积残留体,且沉积过程中水动力条件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龙山古汾河 沙砾石剖面 沉积特征 砾石 粒度分析 概率累积曲线
下载PDF
公路台背填筑材料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佰成 张喜发 张冬青 《辽宁交通科技》 2005年第8期13-16,共4页
为研究不同种台背填筑材料的性质,对素土、混合料稳定土、砂砾石进行多种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台背填筑材料的优缺点,从而为高速公路工程台背填筑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公路台背 填筑材料 技术性能 公路工程 沙砾石
下载PDF
王家崖水库右坝肩截渗工程简析
11
作者 李淼 《地下水》 200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本文对王家崖水库右坝肩截渗工程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践证明采取的截渗措施比较得力,从而确保了大坝的安全。
关键词 水库 大坝 截渗 扬压力 乌斯卡槽孔法 沙砾石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rockfill materials based on its statistical regularity
12
作者 阎宗岭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3年第2期20-23,共4页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rockfill is studied by using granular mechanics, mesomechanics and probability statistic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ize to that of the potential ener...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rockfill is studied by using granular mechanics, mesomechanics and probability statistic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size to that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intensity before fragmentation, which finds out that the potential energy density has a linear relation to the logarithm of particle size and deduce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garithm of particle size conforms to normal distribution becaus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density does so. Based on this finding and by including the energy principle of rock fragmentation, the logarithm distribution model of particle size is formulated, which uncovers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sizes on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Exploring the properties of the average value, the expectation, and the unbiased variance of particle size indicates that the expectation does notequal to the average value, bu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and its ununiformity, and is always larger than the average value, and the unbiased variance increases as the ununiformity and geometric average value increase. A case study proves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by the proposed logarithm distribution model accord with the actual data.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ogarithm distribution model and Kuz-Ram model can be used to forecast the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of inartificial rockfill while for blasted rockfill, Kuz-Ram model is an option, and in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two models, it is necessary to do field tests to adjust som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FILL particle size probability statistic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