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与沙罗周期 被引量:9
1
作者 徐道一 大内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41-48,共8页
根据作者在1997年提出的“信息有序系列”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一些亚洲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本文列举1934—1970年期间亚洲M≥8级大地震,中国历史M≥8级大地震,兴都库什地区中深震(Ms≥7),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一些时间有序性与反映日食... 根据作者在1997年提出的“信息有序系列”的概念和方法,研究了一些亚洲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本文列举1934—1970年期间亚洲M≥8级大地震,中国历史M≥8级大地震,兴都库什地区中深震(Ms≥7),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一些时间有序性与反映日食序列变化的沙罗周期关系较密切。亚洲6个8级大地震时间间隔的数值在2130—2210d的范围内,这是地震时间有序性的一个好例子。这表明,时间有序性具有周期性不能描述的特性,它和新兴的复杂性科学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震 时间有序性 沙罗周期
下载PDF
沙罗周期与洪水定性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红 吕素琴 范垂仁 《东北水利水电》 2001年第9期41-41,45,共2页
本文阐述了日月食的相似效应和沙罗周期与暴雨洪水的关系,为定性预报洪水提供了可能性。并就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沙罗周期 日食 月食 暴雨洪水
下载PDF
日全食后股市继续向上概率大 沙罗周期与股市分析
3
《股市动态分析》 2009年第30期16-16,共1页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长达5分钟的日全食,这次日全食是地球上所见到的最壮丽的天文现象,几百年一遇。7月22日,己丑年辛未月戊辰日新月(2009年7月23日己丑年辛未月己巳日大暑),发生的日全食与9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是"... 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发生了长达5分钟的日全食,这次日全食是地球上所见到的最壮丽的天文现象,几百年一遇。7月22日,己丑年辛未月戊辰日新月(2009年7月23日己丑年辛未月己巳日大暑),发生的日全食与90年前的一次日全食是"亲兄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沙罗周期 美国股市 概率 长江流域 地支 经济周期 天文现象 日食 地球
下载PDF
了解沙罗周期
4
作者 道格拉斯·麦克杜格尔 李天(译) 《中国国家天文》 2024年第5期44-51,共8页
让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帮你做好观测日全食的准备!这是一个非凡的巧合,月球的大小和离我们的距离正好,使得它在日全食期间完全遮住太阳的盘面。如果月球距离再远大约八分之一,所有的日食都会成为日环食,太阳在日食食甚只显示出一圈耀眼的... 让古巴比伦天文学家帮你做好观测日全食的准备!这是一个非凡的巧合,月球的大小和离我们的距离正好,使得它在日全食期间完全遮住太阳的盘面。如果月球距离再远大约八分之一,所有的日食都会成为日环食,太阳在日食食甚只显示出一圈耀眼的光环。实际上,日环食只在月球接近远地点时发生,此时它看起来太小,无法完全遮住太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日环食 日食 古巴比伦 沙罗周期 太阳 月球 天文学家
原文传递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徐道一 孙文鹏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1年第1期64-73,共10页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歹字型构造体系 地震预测 中国大陆 北美西部 沙罗周期
下载PDF
日月交食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君亮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1-152,153-155,共5页
日月食的发生尽管并不常见。却有着严格的规律.天文学家可以对之做出长期、准确的预报。本文将对各类日食、月食的发生规律及有关天文知识作一简要介绍以飨公众。
关键词 日食 月食 沙罗周期
下载PDF
1303年山西洪洞8级大地震的时间有序性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徐道一 《山西地震》 2003年第3期34-36,共3页
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是我国历史记录中被确认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引入有序系列和有序组合的含义,对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和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分别形成的2个有序系列进行了研究,认为2个8级地震的发震时间有一个时间差(τ)。2个τ值之差用... 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是我国历史记录中被确认的第一个8级大地震。引入有序系列和有序组合的含义,对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和1556年陕西华县地震分别形成的2个有序系列进行了研究,认为2个8级地震的发震时间有一个时间差(τ)。2个τ值之差用Δτ来表示。若2个τ值相差不大,则4个地震(有时可以是3个地震)组成一个有序组合。2个有序系列可有7个有序组合。7个有序组合的τ值在100a~450a范围变化,但它们的Δτ值仅在10d~2400d范围内变化,表示了2个有序序列之间的密切联系。震例表明,1303年洪洞大地震与其他8级地震之间的间隔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沙罗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地震复发间隔 时间有序性 沙罗周期 洪洞地震
下载PDF
论日食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德秀 《灾害学》 CSCD 1989年第4期88-93,共6页
灾害性天气之所以发生是与大气环流的反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而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纬向分布的不均匀,由于辐射能在纬向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形成了大气环流的运行。大气环流是两部巨大的热力机,两... 灾害性天气之所以发生是与大气环流的反常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而大气环流的基本动力是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纬向分布的不均匀,由于辐射能在纬向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两极与赤道的温度差,形成了大气环流的运行。大气环流是两部巨大的热力机,两极为低温热源,赤道为高温热源。外层空间能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必然会影响大气环流的运行而形成一定的灾害性天气,而日食则是外层空间影响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地球上用常规仪器均可以测得其影响。从天文学知道,每年在地球上最少发生两次日食,最多发生五次日食,日食的发生是频繁的。如1805年(清嘉庆十年)、1935年都发生过五次日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能 灾害性天气 纬向 水旱灾害 高温热源 清嘉庆 沙罗周期 总辐射量 中高纬度 常规仪器
下载PDF
论水旱灾害的发生与日食效应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得秀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83年第1期13-22,共10页
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对水旱灾害的记载有极为久远的记录。殷墟甲骨文中即有雨旱的卜辞。周书:“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在历代史书上亦都有大水、大旱的记载,散存于各地的碑、... 水旱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我国对水旱灾害的记载有极为久远的记录。殷墟甲骨文中即有雨旱的卜辞。周书:“天有四殃,水旱饥荒,其至无时”。在历代史书上亦都有大水、大旱的记载,散存于各地的碑、碣、洪痕刻字亦极为丰富,长江上游自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即有洪痕刻字。明代以后各地方志及现存的明清故宫档案中记载更为详细。 旱灾与水灾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季节,春、夏、秋、冬都可能有旱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效应 沙罗周期 水旱灾害 热力机 大气环流 赤道 中心食 灾害性天气 太阳幅射 近极地区
下载PDF
日食规律简析
10
作者 杨博 《大学科普》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本文在国际天文学会把2009年(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定为国际天文年的大背景下,借2008、2009连续两年已经和即将在中国境内发生两次日全食的有利时机,为更广泛地宣传天文科普知识而诞生。文章第一小节简要阐述... 本文在国际天文学会把2009年(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定为国际天文年的大背景下,借2008、2009连续两年已经和即将在中国境内发生两次日全食的有利时机,为更广泛地宣传天文科普知识而诞生。文章第一小节简要阐述了日食发生的原理及分类;第二小节举例阐述日食观测的科学意义;最后对如何观测和预测日全食做以简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食 国际天文年 沙罗周期
下载PDF
天象三球仪结构尺寸优化探讨
11
作者 黄皖苏 王永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30-136,共7页
本文探讨了在天象三球仪研制中,运用计算机优化,并针对此问题,对约束优化的复合形法作了两步新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初始可行点的确定问题,改造了迭代方法,从而使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此外,提出了据优化结果进行二次优化的方法,使最终结果,... 本文探讨了在天象三球仪研制中,运用计算机优化,并针对此问题,对约束优化的复合形法作了两步新尝试,较好地解决了初始可行点的确定问题,改造了迭代方法,从而使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此外,提出了据优化结果进行二次优化的方法,使最终结果,既满足设计目标,又方便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锥 日食 月食 沙罗周期 日、月和地球中心的张角 二次优化
下载PDF
乐山大佛有趣的天文数字
12
作者 刘跃庭 《四川统一战线》 2002年第2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乐山大佛 沙罗周期 天文数字 巴比伦人 统一场 日月食 地球自转 太阳直径 阿富汗 自转周期
下载PDF
Thales of Miletus, Archimedes and the Solar Eclipses o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13
作者 G6ran Henriksso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年第12期757-769,共13页
Thales of Miletus (640?-546 BC) is famous for his prediction of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in 585 BC.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monstrate how Thales may have used the same principle for prediction of solar eclipses ... Thales of Miletus (640?-546 BC) is famous for his prediction of the total solar eclipse in 585 BC.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emonstrate how Thales may have used the same principle for prediction of solar eclipses as that used o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At the SEAC conference in Alexandria in 2009, the author presented the paper "Ten solar eclipses show that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was constructed for use on Sicily." The best defined series of exeligmos cycles started in 243 BC during the lifetime of Archimedes (287-212 BC) from Syracuse.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were made in 100-150 BC and the last useful exeligmos started in 134 BC. The theory for the motion of the moon was from Hipparchus (ca 190-125 BC). A more complete investigation of the solar eclipses on the Antikythera Mechanism reveals that the first month in the first saros cycle started with the first new moon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in 542 BC. Four solar eclipses 537-528 BC, from the first saros cycle, and three one exeligmos cycle later, 487-478 BC, are preserved and may have been recorded in Croton by Pythagoras (ca 575-495 BC) and his sch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eclipse exeligmos cycle saros cycle seasonal hour equinoctial hour.
下载PDF
连接公元前的智慧 宇舶表Antikythera腕表
14
作者 张扬 《优品》 2012年第11期48-48,共1页
1900年,考古界在希腊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船里有各种宝藏,还有一个被腐蚀得看不清的神秘机械装置残骸。这个神秘的装置被命名为Antikythera,被发现时仅仅剩下82个碎片,微小的碎片全部遭到腐蚀,科学家用了各种方法想要研究出这个... 1900年,考古界在希腊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一艘沉船,船里有各种宝藏,还有一个被腐蚀得看不清的神秘机械装置残骸。这个神秘的装置被命名为Antikythera,被发现时仅仅剩下82个碎片,微小的碎片全部遭到腐蚀,科学家用了各种方法想要研究出这个装置究竟用什么组成,是干什么用的。直到2006及2008年,某科学期刊上发表出碎片的断层摄影分析,一切才浮出水面。Antikythera可u以说是目前已知的第一台机械式计算机,比中世纪在欧洲主要城市完全同规格的第一座天文钟,整整早了千年之久。可它不是一个时钟,而是真正的宇宙仪,或称之为月球仪,能显示多种天文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kythera 擒纵 默冬周期 考古界 沙罗周期 断层摄影 卡利 测量时间
原文传递
探秘日食(下)
15
作者 斗转星移 《天文爱好者》 2019年第5期47-51,共5页
1每年能发生几次日食?1个沙罗周期,也就是18年11 1/3天几乎一样的日食会重复一次。那么,每年能发生多少次日食呢?1年有12个或13个初一。每年最少有2个初一,最多有5个初一会发生日食。
关键词 日食 沙罗周期 初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