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的论视角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老残游记》沙译本为例
1
作者 吉慧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4期23-26,共4页
文化负载词是一种极具文化特异性的词语,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词语是保证译文的原意,又能保证译文的可读性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畹在《老残游记》英译本中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法和部分替代法。本文不仅评价... 文化负载词是一种极具文化特异性的词语,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词语是保证译文的原意,又能保证译文的可读性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沙畹在《老残游记》英译本中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如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法和部分替代法。本文不仅评价了沙畹翻译策略的有效性,而且指出了其在满足目的论原则——既传达原作文化内涵也适应目标语言用户需求方面取得的成功。研究结果显示,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文化负载词 老残游记 沙译本
下载PDF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水浒传》“赛译本”和“沙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2
作者 郭璐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110-112,共3页
文学翻译既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言信息,还要再现原作风格,传递出原作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象。因此,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将《水浒传》的“赛译本”和“... 文学翻译既是不同语言间的转换活动,又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活动,同时也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译者不仅要传达出原文的语言信息,还要再现原作风格,传递出原作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象。因此,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将《水浒传》的“赛译本”和“沙译本”这两个译本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水浒传》 译本 沙译本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水浒传》沙博理英译本意合句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任东升 马婷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0,共7页
英语中不乏隐性衔接方式构成的意合句式。本文基于自建的双语平行语料库,考察了《水浒传》沙博理译本中英语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使用情况,并在英语国家语料库中做了相同的考察,结果证明译文作为中国英语的语料来源之一,在句式层面体现... 英语中不乏隐性衔接方式构成的意合句式。本文基于自建的双语平行语料库,考察了《水浒传》沙博理译本中英语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使用情况,并在英语国家语料库中做了相同的考察,结果证明译文作为中国英语的语料来源之一,在句式层面体现出高于标准英语的意合度。从翻译内外两方面来看,语言迁移和译者文体因素共同促成译本句式的意合趋势。其中译者动因是直接因素,可从制度化层面下的国家翻译实践和译者文化身份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的意合 《水浒传》沙译本 语料库 博理
下载PDF
论《水浒》沙译本的文化意象缺失问题
4
作者 宋颖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5-176,共2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将译出语所承载的语言及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到译入语中。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译者往往很难准确地传达译出语的信息,从而造成译出语的某些文化意象的缺失。本文以...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本质是将译出语所承载的语言及文化信息准确地传达到译入语中。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译者往往很难准确地传达译出语的信息,从而造成译出语的某些文化意象的缺失。本文以《水浒传》沙博理译本为例,分析译者在熟语翻译中出现的文化意象缺失问题,并指出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语 《水浒传》沙译本 文化意象 文化空缺
原文传递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水浒传》英译本研究
5
作者 马宝燕 《海外文摘》 2019年第13期44-47,共4页
《水浒传》的英译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中规模最大的翻译活动。本文以赛珍珠、沙博理英译《水浒传》的译者行为为切入口,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借助于“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模式,对人物绰号、粗俗语两方面作具体的翻译描写... 《水浒传》的英译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英译中规模最大的翻译活动。本文以赛珍珠、沙博理英译《水浒传》的译者行为为切入口,在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借助于“求真-务实”译者行为连续统模式,对人物绰号、粗俗语两方面作具体的翻译描写和解释,探讨译者行为对译者角色身份的建构,进而探索译者角色身份对当前中译外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真-务实” 译者行为批评 《水浒传》 译本沙译本
下载PDF
《小城三月》沙博理译本二次发表及其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任东升 赵瑶瑶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1,共5页
《小城三月》沙博理译本首发于《中国文学》1961年第8期,葛浩文于1982年对沙博理译本略作修改后收入其《萧红短篇小说选》译作集,作为熊猫丛书出版,2009年《小城三月》沙译本随葛浩文的萧红译作集由外文出版社推出。本文针对这一翻译出... 《小城三月》沙博理译本首发于《中国文学》1961年第8期,葛浩文于1982年对沙博理译本略作修改后收入其《萧红短篇小说选》译作集,作为熊猫丛书出版,2009年《小城三月》沙译本随葛浩文的萧红译作集由外文出版社推出。本文针对这一翻译出版和译本旅行事件,在比较沙博理翻译策略和葛浩文翻译策略基础上,从"资本"视点分析《小城三月》二次发表的价值,总结出利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四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三月》沙译本 选集本 二次发表 资本 启示
原文传递
基于语料库的《水浒传》沙博理译本汉英衔接性副词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任东升 张玉凌 《中国外语研究》 2016年第1期103-112,152-153,共11页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衔接性副词在体现语篇逻辑关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运用自建的《水浒传》沙译本双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分类统计其中衔接性副词的使用特点,并与英语及汉语原创小说做对比,发现沙博理翻译的特别之处,既非亦步亦...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衔接性副词在体现语篇逻辑关系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运用自建的《水浒传》沙译本双语语料库进行检索,分类统计其中衔接性副词的使用特点,并与英语及汉语原创小说做对比,发现沙博理翻译的特别之处,既非亦步亦趋追随原文,也非任意'意译',而是最大化表现汉语原文的语言特点,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标。这种现象的出现有语言渗透的因素,也与沙博理特殊的译者身份及制度化层面的国家翻译实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水浒传》沙译本 衔接性副词 逻辑关系
原文传递
称谓语的翻译策略——以《水浒传》赛、沙两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力瑗 龚小萍 《译苑新谭》 201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述了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这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因而在《水浒传》的英译过程中,如何使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选取称谓...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述了108位英雄好汉的故事。这部百科全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因而在《水浒传》的英译过程中,如何使国外读者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选取称谓语为切入点,以赛珍珠和沙博里两人的《水浒传》译本为分析对象,结合实际语境讨论选或不选某种翻译策略的原因。在列举了《水浒传》大量实例后,笔者发现,在汉语称谓语英译的过程中,根据语境的不同,译者可灵活选用两种策略。成功的翻译都会尽量在保证译文易于理解与注重读者反映方面取得最佳平衡。但是,策略不应该成为影响翻译的一种束缚,应该转化为一种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称谓语 翻译策略 译本 沙译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