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长江中下游沙量平衡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许全喜
李思璇
袁晶
杨成刚
-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6-818,共13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405301)
湖南省重大水利科技项目(湘水科计[2017]230-16)
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关键技术第二阶段研究项目(0704143)联合资助。
-
文摘
以三峡工程为核心的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运用显著改变水沙条件,坝下游河段出现长时间、长距离的冲淤调整,长江中下游沙量平衡分析是合理评估水库群修建对河道影响的重要依据,是河湖管理与保护的关键支撑.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原型观测资料,采用沙量平衡法分析长江中下游不同时空尺度泥沙沿程恢复特征,对比断面地形法计算结果,结合河道空间区域性特征,从临底悬沙测验误差、断面代表性及断面间距、河道采砂等多角度深入揭示两种方法计算冲淤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2003-2018年宜昌至大通河段冲刷泥沙10.76亿t,其中粒径d<0.125 mm的泥沙冲刷量占比达90.9%.以螺山为界,宜昌至螺山段"粗细均冲",螺山至大通河段则"细冲粗淤";(2)宜昌至大通河段2003-2018年沙量平衡法与断面地形法计算冲淤量相对偏差为71%,从沿程差异分布来看,距离三峡大坝坝址较近的宜昌至沙市河段两方法计算绝对差值较小,而沙市至大通河段差值较大,占宜昌至大通全河段绝对偏差的近86%;(3)宜昌至沙市河段河道采砂量占实测河床冲刷量的比例约为20%,临底悬沙对输沙量的改正比例为13.2%~26.7%(平均约为20%),修正后,沙量平衡法、断面地形法计算结果吻合相对较好;沙市至大通河段泥沙测验、固定断面布设、河道采砂等是导致沙量平衡法与断面地形法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沙量平衡分析
断面地形法
冲淤量
长江中下游
-
Keywords
Analysis of equilibrium sediment transport
the section topographical method
erosion-deposition amount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