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1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磊夫
邱正明
+2 位作者
郭凤领
吴金平
矫振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20-3823,共4页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是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坡耕地水土流失,促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鄂西高山蔬菜主产区坡耕地为对象,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高山菜田10种沟厢改造措施对两种坡度的坡...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是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坡耕地水土流失,促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鄂西高山蔬菜主产区坡耕地为对象,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高山菜田10种沟厢改造措施对两种坡度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30°和15°坡度的高山菜田坡耕地上,设沟畦和开挖导流沟的耕作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且抑制效果与坡度呈正相关。直畦+导流沟、斜畦+导流沟措施与无导流沟方式相比可分别减少21%和15%的径流,36%和43%的泥沙,直畦+导流沟抑制地表径流效果较好,斜畦+导流沟对泥沙的抑制效果更佳,但陡坡地耕作仍有较高的水土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蔬菜
坡耕地
水土保持
沟厢
改造模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沟厢溜”式稻田养鱼试验小结
2
作者
彭英
《湖南水产》
1989年第6期28-28,共1页
为改变过去“人放天养”的稻田养鱼的传统养殖方法,探索稻田养鱼新模式,我站手1988年对我县南岔乡李家坪村进行了“沟厢溜”式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关键词
稻田养鱼
“
沟厢
溜”式养殖
鱼种放养
日常管理
经济效益
全文增补中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9
3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厢
沟
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
17
4
作者
汪金平
何圆球
+1 位作者
柯建国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重先增后减,有机质先减后增,土壤自调期不足1a;在土壤各土层分布上,与传统免耕不同,厢沟免耕各土层差异不明显,0~5cm土层土壤养分富集不明显,15-25咖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有机质比对照增加55.23%。秸秆还田能降低翻耕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对免耕土壤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厢
沟
免耕秸秆还田
产量
容重
有机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
24
5
作者
汪金平
何园球
+1 位作者
柯建国
黄国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 ,厢沟免耕 0~ 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 ,细菌、真菌数量增多 ,土壤酶活性增强 ;15~ 2 5cm土层土壤密度显著降低 ,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 5 5 2 3%、4 4 73%和 4 3 4 8%。因此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
厢
沟
腐熟还田免耕
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
6
6
作者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产6 7%~9 8%,水稻增产5 1%~6 7%;小麦增产幅度大于水稻,且小麦增产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稻则呈下降趋势。PBDZ栽培的物质成本比TCT栽培方式减少1290元/hm2,劳动力成本减少645元/hm2,总成本降低19%,全年实现节本增收2782元/hm2(76%)。本文还分析了PBDZ技术突破稻麦单产的土壤学、农艺学和生理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稻麦双免耕
产量
效益
增产机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栽技术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万明
《中国稻米》
2005年第5期41-41,共1页
本文总结了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秧的田间做厢、旱育秧苗床管理、抛秧以及秋种、秋管等各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旱育抛秧
关键技术
抛栽技术
免耕
稻田
秋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玉庭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6期16-17,54,共3页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是小麦、水稻栽培技上的革新 ,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 ,是一项既增产增收 ,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是四川省当前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是小麦、水稻栽培技上的革新 ,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 ,是一项既增产增收 ,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是四川省当前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免耕
小麦
生态效益
推广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麦厢沟固定式双免耕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如平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6期9-9,35,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厢
沟
固定式
双免耕
综合配套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法
10
作者
杨大林
《农技服务》
2001年第1期25-25,共1页
笔者在姬松茸生产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姬松茸菌丝穿透土层的能力极强,而且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在始菇期,往往是畦床周围的土层中先于床面出菇,并且形成的菇蕾肥硕,长出的菇体肥壮,质量上乘,明显优于床面长出的菇。
关键词
姬松茸
深
沟
窄
厢
栽培
培养料配制
播种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赵玉庭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8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麦稻免耕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田减少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窄厢深沟 减氮免耕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敬宗
王树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4-45,共2页
进入大气的甲烷中,有7%~17%是由稻田释放的,水稻田中的甲烷90%是通过水稻植株释放的。根据测算,全球每年从稻田中逸出的甲烷总量高达2500万t以上。我国水稻田每年甲烷排放量占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11.7%~21.7%~[1]。本文研究提出水稻...
进入大气的甲烷中,有7%~17%是由稻田释放的,水稻田中的甲烷90%是通过水稻植株释放的。根据测算,全球每年从稻田中逸出的甲烷总量高达2500万t以上。我国水稻田每年甲烷排放量占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11.7%~21.7%~[1]。本文研究提出水稻田控制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固定厢沟,窄厢深沟,沟内淹深水,厢面无水,可使厢面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有利于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破坏甲烷菌的生存条件,从而起到抑制甲烷的形成和排放。以稻田排放甲烷6kg/667m^2,采用窄厢深沟免耕栽培技术减排50%计算,全县8000hm^2稻田将减排360t;大量增施有机肥后,只需减少2kg/667m^2化肥投入,就可减少碳排放约886t,两项合计减少碳排放1246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窄
厢
深
沟
减氮免耕
甲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13
作者
谌小芳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8-29,35,共3页
本文以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田为例,阐明了大田厢沟格局的规划,稻麦双免耕栽培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等。
关键词
稻田
固定
厢
沟
双免耕栽培技术
秸秆
小麦
水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4
作者
吴科学
王友萍
+1 位作者
吴天顺
曾朝秀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稻田总面积的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栽培技术
固定
厢
沟
稻田
试验示范
栽培方式
面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定厢沟免耕配套种植技术
15
作者
刘红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19期36-36,共1页
一、规范开沟作厢 收稻时齐泥割稻,浅留稻茬。水稻收割后不犁田,立即在田中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让其炕田待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开厢规格,沟槽下湿田,按一沟一厢宽2.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2米;排水性较好的稻茬田,按一沟一厢宽...
一、规范开沟作厢 收稻时齐泥割稻,浅留稻茬。水稻收割后不犁田,立即在田中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让其炕田待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开厢规格,沟槽下湿田,按一沟一厢宽2.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2米;排水性较好的稻茬田,按一沟一厢宽4.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4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固定
厢
沟
配套
免耕
稻茬田
移栽油菜
排水性
开
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定厢沟式水旱轮作的技术和效果
16
作者
唐文严
张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35-35,共1页
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规范化厢沟格局基础上,实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克服了年年犁田、耙田,年年开沟作厢排湿的费工费时和种小春排湿、炕田不便,避免了传统式水旱轮作耕作方...
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规范化厢沟格局基础上,实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克服了年年犁田、耙田,年年开沟作厢排湿的费工费时和种小春排湿、炕田不便,避免了传统式水旱轮作耕作方法破坏土壤结构的弊端,使稻田耕作十分简便,达到了费省效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固定
厢
沟
技术
土壤理化性质
单位面积
耕作方法
土壤结构
一次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沟窄厢疏株密植的增产效应
17
作者
易新民
陶礼应
+1 位作者
高阳华
罗凤菊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2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研究了深沟窄厢降湿效应及其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指出,推广深沟窄厢减轻湿害,机播(密窝)密植提高温光效率,是川东南小麦低产改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深
沟
窄
厢
降湿效应
小麦
疏株密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桃深沟高厢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18
作者
任勇
王正前
《农技服务》
2016年第2期201-202,共2页
核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经济林木。采用深沟高厢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树体根深叶茂,生长速度快,可使核桃早结实、早丰产。文章详细介绍了品种选择、栽植技术、矮化株型培养、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核桃
深
沟
高
厢
矮化
密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探讨
19
作者
郑从容
《内江科技》
2007年第11期103-103,共1页
经过多年实践表明,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规范化栽培,不仅增产增收,而且能克制冬水田生产力发挥的不利因素,为冬水田的综合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稻田
厢
沟
免耕
连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的新突破
20
作者
文家元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稻田
水旱轮作
耕作法
两季田
厢
沟
免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磊夫
邱正明
郭凤领
吴金平
矫振彪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820-3823,共4页
基金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nycytx-35-02-06)
湖北省农业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2DBA07)
文摘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是高山蔬菜生态栽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坡耕地水土流失,促进高山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鄂西高山蔬菜主产区坡耕地为对象,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高山菜田10种沟厢改造措施对两种坡度的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30°和15°坡度的高山菜田坡耕地上,设沟畦和开挖导流沟的耕作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且抑制效果与坡度呈正相关。直畦+导流沟、斜畦+导流沟措施与无导流沟方式相比可分别减少21%和15%的径流,36%和43%的泥沙,直畦+导流沟抑制地表径流效果较好,斜畦+导流沟对泥沙的抑制效果更佳,但陡坡地耕作仍有较高的水土流失风险。
关键词
高山蔬菜
坡耕地
水土保持
沟厢
改造模式
Keywords
highland vegetable
sloping cropl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idges and furrows design patterns
分类号
S157.3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7.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沟厢溜”式稻田养鱼试验小结
2
作者
彭英
机构
桑植县水产工作站
出处
《湖南水产》
1989年第6期28-28,共1页
文摘
为改变过去“人放天养”的稻田养鱼的传统养殖方法,探索稻田养鱼新模式,我站手1988年对我县南岔乡李家坪村进行了“沟厢溜”式稻田养鱼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关键词
稻田养鱼
“
沟厢
溜”式养殖
鱼种放养
日常管理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964.2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29
3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基金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05
2012BAD04B13
+5 种基金
2013BAD07B13)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303)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NZ0046
2014NZ0041
2014NZ0047)
四川省育种攻关专项(2011NZ0098-15)资助
文摘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关键词
水稻
免耕
厢
沟
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Keywords
rice
ditched cultivation under no-tillage
nitrogen management
irrigation method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
17
4
作者
汪金平
何圆球
柯建国
曹凑贵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四川省成都市农牧局
出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G1999011801)资助
文摘
以常规翻耕为对照,通过2a的双季稻田厢沟免耕秸秆还田试验发现,厢沟免耕水稻的前期生长较快,分蘖期缩短,而灌浆结实期较长,全生育期免耕比翻耕多1~2d;油菜两年产量增加,水稻第1年产量变化不大,第2年产量增加。厢沟免耕土壤容重先增后减,有机质先减后增,土壤自调期不足1a;在土壤各土层分布上,与传统免耕不同,厢沟免耕各土层差异不明显,0~5cm土层土壤养分富集不明显,15-25咖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有机质比对照增加55.23%。秸秆还田能降低翻耕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而对免耕土壤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双季稻
厢
沟
免耕秸秆还田
产量
容重
有机质
Keywords
double-cropping rice
ditch no-tillage and straw recycling
yield
bulk density
organic matter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
24
5
作者
汪金平
何园球
柯建国
黄国勤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
出处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24,共4页
基金
国家 973项目 (G19990 1180 1)
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 2 0 0 1BA5 0 8B)
文摘
对为期 2年的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的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数量及 3种土壤酶 (脲酶 ,过氧化氢酶 ,转化酶 )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试验 2年后 ,土壤密度减小 ,孔隙度增加 ,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速效钾含量增加。与常规翻耕相比 ,厢沟免耕 0~ 5cm土层养分富集不明显 ,细菌、真菌数量增多 ,土壤酶活性增强 ;15~ 2 5cm土层土壤密度显著降低 ,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氮分别比对照增加 5 5 2 3%、4 4 73%和 4 3 4 8%。因此 ,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关键词
双季稻
秸秆
厢
沟
腐熟还田免耕
理化性状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
double-cropping rice
no-tillage and stubble return with ditch-degenerati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152.4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
6
6
作者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机构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基金
四川省"九五"攻关项目
文摘
通过定位试验、同田对比试验和生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定厢沟双免耕技术(PBDZ)对稻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年际变化趋势,并对稻麦增产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Z栽培能显著提高稻麦产量。与传统栽培方法(TCT)相比,小麦增产6 7%~9 8%,水稻增产5 1%~6 7%;小麦增产幅度大于水稻,且小麦增产幅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水稻则呈下降趋势。PBDZ栽培的物质成本比TCT栽培方式减少1290元/hm2,劳动力成本减少645元/hm2,总成本降低19%,全年实现节本增收2782元/hm2(76%)。本文还分析了PBDZ技术突破稻麦单产的土壤学、农艺学和生理生态基础。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稻麦双免耕
产量
效益
增产机理
Keywords
permanent-bed-planting
double zero tillage
yield
profit
分类号
S5-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栽技术
被引量:
1
7
作者
李万明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农科所
出处
《中国稻米》
2005年第5期41-41,共1页
文摘
本文总结了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秧的田间做厢、旱育秧苗床管理、抛秧以及秋种、秋管等各项技术,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旱育抛秧
关键技术
抛栽技术
免耕
稻田
秋种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玉庭
机构
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0年第6期16-17,54,共3页
文摘
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 ,是小麦、水稻栽培技上的革新 ,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上的创新 ,是一项既增产增收 ,又有地养地结合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是四川省当前农业重点推广新技术。较详细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及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免耕
小麦
生态效益
推广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麦厢沟固定式双免耕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
1
9
作者
李如平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农技站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1年第6期9-9,35,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厢
沟
固定式
双免耕
综合配套技术
分类号
S5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法
10
作者
杨大林
机构
湖北省枝江市食用菌协会
出处
《农技服务》
2001年第1期25-25,共1页
文摘
笔者在姬松茸生产中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姬松茸菌丝穿透土层的能力极强,而且对水分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在始菇期,往往是畦床周围的土层中先于床面出菇,并且形成的菇蕾肥硕,长出的菇体肥壮,质量上乘,明显优于床面长出的菇。
关键词
姬松茸
深
沟
窄
厢
栽培
培养料配制
播种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分类号
S646.15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赵玉庭
机构
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8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固定
厢
沟
麦稻免耕
秸秆还田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田减少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窄厢深沟 减氮免耕
被引量:
1
12
作者
刘敬宗
王树军
机构
四川省丹棱县农业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第5期44-45,共2页
文摘
进入大气的甲烷中,有7%~17%是由稻田释放的,水稻田中的甲烷90%是通过水稻植株释放的。根据测算,全球每年从稻田中逸出的甲烷总量高达2500万t以上。我国水稻田每年甲烷排放量占全球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11.7%~21.7%~[1]。本文研究提出水稻田控制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固定厢沟,窄厢深沟,沟内淹深水,厢面无水,可使厢面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有利于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破坏甲烷菌的生存条件,从而起到抑制甲烷的形成和排放。以稻田排放甲烷6kg/667m^2,采用窄厢深沟免耕栽培技术减排50%计算,全县8000hm^2稻田将减排360t;大量增施有机肥后,只需减少2kg/667m^2化肥投入,就可减少碳排放约886t,两项合计减少碳排放1246t。
关键词
水稻
窄
厢
深
沟
减氮免耕
甲烷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
3
13
作者
谌小芳
机构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4期28-29,35,共3页
文摘
本文以水旱轮作稻麦两熟田为例,阐明了大田厢沟格局的规划,稻麦双免耕栽培技术,以及秸秆还田技术等。
关键词
稻田
固定
厢
沟
双免耕栽培技术
秸秆
小麦
水稻
Keywords
Paddy Field
Fixed Field Coverage and Drainages
Double Till-less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45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14
作者
吴科学
王友萍
吴天顺
曾朝秀
机构
四川省什邡市农业局农技站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29-29,共1页
文摘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是我站通过试验示范而推广的连续多年的免耕栽培技术,其特点是在同一块耕地上多年保持固定厢沟格局不变并连续进行免耕栽培。这是我市主要的免耕栽培方式,在我市推广面积大,年推广面积9万余亩(1亩=1/15公顷,下同),占稻田总面积的30%以上。
关键词
免耕栽培技术
固定
厢
沟
稻田
试验示范
栽培方式
面积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厢沟免耕配套种植技术
15
作者
刘红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农业局
出处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19期36-36,共1页
文摘
一、规范开沟作厢 收稻时齐泥割稻,浅留稻茬。水稻收割后不犁田,立即在田中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让其炕田待播小麦(或移栽油菜)。开厢规格,沟槽下湿田,按一沟一厢宽2.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2米;排水性较好的稻茬田,按一沟一厢宽4.25米开沟作厢,其中厢面宽4米。
关键词
种植技术
固定
厢
沟
配套
免耕
稻茬田
移栽油菜
排水性
开
沟
分类号
S567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定厢沟式水旱轮作的技术和效果
16
作者
唐文严
张江
机构
四川省大英县金元乡农业服务中心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3期35-35,共1页
文摘
稻田在一次性搞好规范化厢沟格局基础上,实行水旱轮作,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复种面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又克服了年年犁田、耙田,年年开沟作厢排湿的费工费时和种小春排湿、炕田不便,避免了传统式水旱轮作耕作方法破坏土壤结构的弊端,使稻田耕作十分简便,达到了费省效宏的目的。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固定
厢
沟
技术
土壤理化性质
单位面积
耕作方法
土壤结构
一次性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沟窄厢疏株密植的增产效应
17
作者
易新民
陶礼应
高阳华
罗凤菊
机构
四川开县气象局
四川万县地区气象局
出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2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深沟窄厢降湿效应及其对小麦植株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指出,推广深沟窄厢减轻湿害,机播(密窝)密植提高温光效率,是川东南小麦低产改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深
沟
窄
厢
降湿效应
小麦
疏株密植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桃深沟高厢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18
作者
任勇
王正前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东青中心林业工作站
四川省广元市科学技术局
出处
《农技服务》
2016年第2期201-202,共2页
文摘
核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理想经济林木。采用深沟高厢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树体根深叶茂,生长速度快,可使核桃早结实、早丰产。文章详细介绍了品种选择、栽植技术、矮化株型培养、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核桃
深
沟
高
厢
矮化
密植
分类号
S661.104 [农业科学—果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探讨
19
作者
郑从容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局
出处
《内江科技》
2007年第11期103-103,共1页
文摘
经过多年实践表明,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有利于提高复种指数、实现规范化栽培,不仅增产增收,而且能克制冬水田生产力发挥的不利因素,为冬水田的综合开发利用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稻田
厢
沟
免耕
连作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的新突破
20
作者
文家元
机构
武胜县农业局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00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稻田
水旱轮作
耕作法
两季田
厢
沟
免耕
分类号
S3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山蔬菜坡耕地沟厢改造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
陈磊夫
邱正明
郭凤领
吴金平
矫振彪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沟厢溜”式稻田养鱼试验小结
彭英
《湖南水产》
1989
0
全文增补中
3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赵建红
李玥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厢沟免耕秸秆还田对作物及土壤的影响
汪金平
何圆球
柯建国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汪金平
何园球
柯建国
黄国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川稻麦双免耕固定厢沟栽培技术研究(英文)
汤永禄
郑家国
黄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旱育抛栽技术
李万明
《中国稻米》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赵玉庭
《耕作与栽培》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稻麦厢沟固定式双免耕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的探讨
李如平
《耕作与栽培》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姬松茸深沟窄厢栽培法
杨大林
《农技服务》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四川固定厢沟麦稻免耕秸秆还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赵玉庭
《四川农业科技》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水稻田减少甲烷排放的具体措施——窄厢深沟 减氮免耕
刘敬宗
王树军
《四川农业科技》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稻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
谌小芳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稻田固定厢沟免耕栽培技术
吴科学
王友萍
吴天顺
曾朝秀
《四川农业科技》
200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固定厢沟免耕配套种植技术
刘红
《农村百事通》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固定厢沟式水旱轮作的技术和效果
唐文严
张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深沟窄厢疏株密植的增产效应
易新民
陶礼应
高阳华
罗凤菊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核桃深沟高厢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任勇
王正前
《农技服务》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稻田厢沟免耕连作法探讨
郑从容
《内江科技》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技术的新突破
文家元
《四川农业科技》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