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区沟垄集雨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1
1
作者 任小龙 贾志宽 +3 位作者 陈小莉 韩娟 韩清芳 丁瑞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845,共8页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RFPRH)系统被逐步推行,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了探索该种植方式的适宜降雨量,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量下,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了沟垄集雨种植... 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RFPRH)系统被逐步推行,以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为了探索该种植方式的适宜降雨量,在人工模拟不同降雨量下,以传统平作为对照,研究了沟垄集雨种植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含量、功能叶片的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mm和340mm降雨量下,集雨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的潜在活性(Fv/Fo)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分别提高17.7%和13.9%,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6.9%和10.1%,籽粒产量增加75.4%和36.7%。在440mm降雨量条件下,集雨处理的Fm、Fv/Fm、Fv/Fo、qP和SPAD值在拔节期显著增加,Gs在抽雄期显著增加,Pn在抽雄期和孕穗期显著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在全生育期比对照平均低13.2%,其他各生育时期光合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在偏旱的年份,可显著提高玉米光合效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其全生育期适宜雨量上限可能是44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沟垄集雨种植 光合特性 夏玉米
下载PDF
模拟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春玉米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任小龙 贾志宽 +2 位作者 陈小莉 韩清芳 李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6-1015,共10页
为了探明沟垄集雨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使沟垄集雨系统更加有效,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农田水温状况及春玉米个体发育、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mm雨量下,与... 为了探明沟垄集雨种植适宜的降雨量范围,使沟垄集雨系统更加有效,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雨量下沟垄集雨种植对农田水温状况及春玉米个体发育、生物量积累、水分利用效率(WUE)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mm雨量下,与平作处理相比,沟垄集雨种植处理后,沟内土壤10cm处温度增加了0.7-1℃,沟内120cm土壤平均储水量增加了5%-12%,玉米的出苗期提前1-2d,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功能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玉米籽粒产量及WUE在23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82.8%和77.4%,3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43.4%和43.1%,440mm雨量下分别增加了11.2%和9.5%。沟垄集雨种植春玉米适宜的雨量上限可能在全生育期降雨量440m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沟垄集雨种植 玉米生产力
下载PDF
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马育军 李小雁 +2 位作者 伊万娟 崔步礼 李岳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88-194,共7页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地3种处理产流后的集流效率分别为62%、33%和23%;沟垄栽植沙棘成活率平均为49%,比平地栽植的成活率高27%,同等条件下窄垄的沙棘成活率(59%)高于宽垄(40%),垄上覆膜和沟内覆砾石处理的沙棘成活率较低;相对于平地栽植而言,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沙棘生长,但丰水年宽垄结合砾石覆盖条件下沟内贮存的水分过多则可能抑制其生长;小雨条件下砾石覆盖的雨水拦截作用和保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偿并导致其对沙棘叶片水势的影响不明显。因此,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促进沙棘成活和生长,但应结合各地降水特征并根据植被的需水规律确定合适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砾石覆盖 降雨 沙棘 青海湖流域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璐璐 张雪玲 +3 位作者 郗洛延 张宁宁 韩娟 廖允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5-684,共10页
沟垄集雨种植以其良好的集雨增产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为探索沟垄集雨种植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沟垄集雨种植(P)和平作(C)下设置尿素基施(F1)、尿素基施+追施(F2)、缓释肥基施(F3)3种施肥模式,探明沟垄集雨种植... 沟垄集雨种植以其良好的集雨增产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为探索沟垄集雨种植下合理的氮肥施用模式,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沟垄集雨种植(P)和平作(C)下设置尿素基施(F1)、尿素基施+追施(F2)、缓释肥基施(F3)3种施肥模式,探明沟垄集雨种植和氮肥对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相较于平作能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3种施肥处理下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增加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7.18%~11.39%、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15.45%~20.23%。PF2、PF3处理可有效提高春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效率,PF2、PF3处理较PF1处理提高穗粒数2.35%、2.10%,百粒质量提高6.08%、7.37%,产量提高0.8%、2.09%。沟垄集雨种植技术下缓释肥基施能够有效降低施肥劳动强度,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沟垄集雨 氮肥施用 生长 产量
下载PDF
沟垄集雨对紫花苜蓿和裸燕麦出苗及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霍海丽 王琦 +4 位作者 张恩和 师尚礼 任祥 王田涛 刘青林 《草原与草坪》 CAS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采用沟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测定不同沟垄比和不同垄覆盖材料对植物土壤贮水量和出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沟中土壤贮水量随沟垄比增加而增加。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自然降水形成的土壤结皮具有减少土壤蒸发的作用,从而提... 采用沟垄覆膜集雨种植紫花苜蓿和裸燕麦,测定不同沟垄比和不同垄覆盖材料对植物土壤贮水量和出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沟中土壤贮水量随沟垄比增加而增加。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自然降水形成的土壤结皮具有减少土壤蒸发的作用,从而提高土壤贮水量。2012年5月7日紫花苜蓿出苗期测定结果显示,普通膜垄、可降解膜垄和土垄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贮水量比平作分别提高为77,61和38mm。2012年4月27日裸燕麦出苗期测定结果显示,普通膜垄、可降解膜垄和土垄种植裸燕麦的土壤贮水量比平作分别提高102,83和61mm。普通地膜、可降解地膜和土垄处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裸燕麦株数;普通膜垄、可降解膜垄和土垄的裸燕麦株数比平作分别提高47,37和11株/m2。但高强度集雨不一定利于紫花苜蓿发芽,平作土壤含水量分布均匀,更有利于紫花苜蓿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紫花苜蓿 裸燕麦 出苗数 土壤贮水量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琦 潘学标 杨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5-591,共7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降水少且变率大,绝大多数农田缺乏灌溉条件,降水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典型地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60-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进行...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降水少且变率大,绝大多数农田缺乏灌溉条件,降水成为限制作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以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典型地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60-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地区马铃薯沟垄集雨技术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川地区马铃薯全生育期内需水量为414.7 mm,平均水分亏缺为155.1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37.4%;马铃薯生育期内≥10 mm降水次数占18.5%,其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2/3左右,容易形成径流,有利于沟垄集雨集中有限降水用于作物生长;沟垄集雨可缓解北方农牧交错带半干旱偏旱地区马铃薯需水亏缺,丰水年、平水年和歉水年马铃薯全生育期裸地垄面径流深度分别为81.1 mm,49.0 mm和21.0 mm。在当地的气象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垄面为裸地时,种植马铃薯推荐采用的沟垄宽度比为1∶2.6,垄面覆膜时,推荐沟垄宽度比为1∶0.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沟垄集雨 马铃薯 水分
下载PDF
沟垄集雨系统垄宽对玉米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娟 解文强 +2 位作者 崔婧婧 于玲玲 郭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40,共5页
为探索沟垄集雨模式下不同垄宽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9-2020年采用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以传统平作(垄宽60 cm)为对照,研究3种沟垄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 为探索沟垄集雨模式下不同垄宽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9-2020年采用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以传统平作(垄宽60 cm)为对照,研究3种沟垄比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采用60 cm∶60 cm沟垄比,两年平均叶面积指数最大,为2.9,较对照增加42.16%;产量最高,为13.13 t/hm^(2),较对照增加26.3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7.15 kg/(hm^(2)·mm),较对照增加42.37%;养分利用效率最高,为N:7.55 kg/kg;P:48.49 kg/kg;K:4.66 kg/kg,分别较对照增加177.57%,142.69%,59.58%。在华北地区,垄沟集雨种植方式下,垄沟比60 cm∶60 cm,能够促进玉米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玉米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补灌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 丁瑞霞 +4 位作者 韩清芳 贾志宽 任小龙 聂俊峰 杨宝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为探明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在灌区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及节水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宽度的沟垄集雨种植结合不同补灌量处理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处理下Pn较平作不灌水处理(CK... 为探明沟垄集雨种植技术在灌区对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的调控及节水效果,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宽度的沟垄集雨种植结合不同补灌量处理对冬小麦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处理下Pn较平作不灌水处理(CK)提高57.1%~84.4%,较平作灌水处理提高25.3%~50.3%;Fm、Fv、Fv/Fm、Fv/Fo、qP和籽粒产量也均高于平作处理,qN低于平作处理;两种宽度沟垄集雨种植较CK增产74.6%~124.9%,沟垄集雨补灌处理较平作灌水处理增产0.3%~18.9%,随灌水量增加产量增加,宽垄沟优于窄垄沟;在降雨较少的年份,60 cm沟垄集雨种植在灌溉量减少50%的条件下,光能转化效率比平作灌水处理提高44.1%,说明沟垄集雨种植可显著提高光能的转化效率及其量子产额,提高光合效率,维持较高的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垄集雨种植 补灌 叶绿素荧光参数 产量
下载PDF
沟垄集雨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维华 强生才 熊友才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9-131,共3页
通过4个沟垄集雨处理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3可以显著的提高作物耕作层的水分,显著高于处理T1。处理T1地温的日变幅最大(8.8℃),处理T3最小(5.8℃)。处理T3与T4的出苗率最高,分别为67.88%... 通过4个沟垄集雨处理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3可以显著的提高作物耕作层的水分,显著高于处理T1。处理T1地温的日变幅最大(8.8℃),处理T3最小(5.8℃)。处理T3与T4的出苗率最高,分别为67.88%和65.85%,显著高于处理T1(49.51%)。处理T3到达苗期的发育期最短(22d),显著小于处理T1(29d)。可见,处理T3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生育前期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出苗率及缩短作物的发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燕麦 地温 水分 出苗率 发育期
下载PDF
氮磷肥配施促进半干旱区沟垄集雨种植谷子节水增产 被引量:9
10
作者 连延浩 王天露 +3 位作者 张旭东 贾志宽 刘启 韩清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6-115,共10页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该研究在沟垄集雨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低量(N 93 kg/hm2+P2O5 48 kg/hm^2)、中量(N 186 kg/hm2+P2O596 kg/hm^2)和高量(N ... 沟垄集雨种植是西北旱作农田广泛运用的高效节水栽培模式,为优化施肥配置,进一步提升其增产效能,该研究在沟垄集雨和平作2种种植模式下分别设置不施肥、低量(N 93 kg/hm2+P2O5 48 kg/hm^2)、中量(N 186 kg/hm2+P2O596 kg/hm^2)和高量(N 279 kg/hm^2+P2O5 144 kg/hm^2)共4个施肥量水平,对宁南旱区连续4 a(2012—2015年)施肥梯度处理下谷子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较平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谷子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了18.3~26.8 mm;同一施肥水平下,沟垄集雨种植在2012、2013年(丰水)呈减产趋势,在2014、2015年(平水)显著增产,较平作增加了穗粒数和收获指数,提高了谷子的水肥利用效率。在各降雨年份下,随施肥量的加大,沟垄集雨种植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当超过中肥后增幅不显著,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经济收益在中肥下达到最大。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中肥是半干旱区谷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的适宜施肥量,较平作种植在平水年型下可增产7.6%,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14.9%和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施肥 降雨 沟垄集雨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谷子 半干旱区
全文增补中
应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种植对陕西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宁 韩娟 +3 位作者 刘璐璐 张磊 刘杨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1-701,共11页
利用DNDC模型分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农田水分和玉米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确定沟垄集雨种植技术的适宜区域以及该技术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陕西省2001-2010年1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DNDC模型模拟... 利用DNDC模型分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农田水分和玉米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确定沟垄集雨种植技术的适宜区域以及该技术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陕西省2001-2010年1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PF)和传统平作(CK)种植下陕西省玉米田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2001-2010年陕西省年均降雨量为609.2mm,且南至北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陕西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高,其次是关中地区,陕西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低。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土壤蒸发量从北至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蒸发量在170mm以下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土壤蒸发量在19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陕西南部。和平作种植模式相比,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陕西北部富县、黄陵、洛川、黄龙和宜川5个县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45mm以上,陕西中部宝鸡、凤翔、岐山、扶风4个县(市)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26mm以上,陕西北部6个县和中部14个县玉米生长水分胁迫减弱;与平作相比,沟垄集雨模式下,陕西省大部分区域产量变异数降低,说明沟垄集雨技术能降低年际间降雨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产效应。沟垄集雨和平作种植模式下陕西10a玉米总产量分别为1 320万t和1 140万t,沟垄集雨较平作模式增产180万t,提高16%。沟垄集雨种植玉米的增产效应从北至南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年均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反,陕西北部年均降雨量低于500mm的地区增产效果最高,陕西南部年均降雨量高于800mm的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产量的提高具有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沟垄集雨 土壤水分 玉米产量
下载PDF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补灌对土壤水分利用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震 董昭芸 +2 位作者 卫婷 张鹏 贾志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4,共8页
为探明沟垄集雨结合不同时期补灌措施的集雨保墒效果,2013-2015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设置不同补灌模式(全生育期不灌溉、前期(拔节期)补灌、后期(抽穗期)补灌、前后期均补灌)结合补灌方式(集雨补灌和传统畦灌),研究集雨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 为探明沟垄集雨结合不同时期补灌措施的集雨保墒效果,2013-2015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设置不同补灌模式(全生育期不灌溉、前期(拔节期)补灌、后期(抽穗期)补灌、前后期均补灌)结合补灌方式(集雨补灌和传统畦灌),研究集雨补灌措施对土壤水分、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沟垄集雨补灌模式可有效改善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尤其对0~40 cm土层提高较为明显。在2013-2014年(枯水年)灌水量减半的情况下,前期补灌和全生育期不灌溉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了2.6%和6.2%,其余处理和对应的畦灌处理相比无增产效应;在4种补灌模式下,集雨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其中前期补灌最为显著,分别提高8.5%和105.1%。2014-2015年(丰水年),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处理外,前期补灌、后期补灌和全程不灌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对应的畦灌处理,分别提高4.5%、7.4%(p<0.05)和4.9%;在四种补灌模式下,除集雨前后期均补灌和不灌溉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与对应的畦灌处理相差不大外,其余各补灌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畦灌处理,最大增幅分别为3.8%和114.7%。可见,沟垄集雨结合适量补灌措施可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补灌 冬小麦 土壤水分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宁南半干旱区
下载PDF
不同沟垄集雨方式对旱地燕麦耗水强度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生辉 李维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 沟垄覆膜集雨技术在旱区农业中的显著节水增产作用,使其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农业区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研究适宜于燕麦的沟垄集雨方式,分析其耗水规律,丰富沟垄集雨模型,设计了4个处理:T1—平地种植,T2—沟垄不覆膜不供水种植,T3—沟垄覆膜不供水种植,T4—平地充分供水种植。结果表明:(1)在燕麦的主要生育阶段,除T4处理之外,T1处理的耗水量要高于T2和T3处理;(2)T3处理显著地增加了耕作层0~30cm剖面的土壤水分,达到6.93mm,而T1处理土壤各剖面的水分消耗量最高;(3)T4处理的产量最高为1 854kg/hm2,T3处理的产量为1 611.2kg/hm2,T4较T3高242.8kg/hm2。而在不供水的各处理之中(T1、T2、T3),T3较T1和T2分别增产28.1%和27.8%;(4)T4处理各产量构成为各处理中最高,T3处理显著降低了燕麦的千粒重,其值仅为13.9g,其余主要指标均显著高于T1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燕麦 耗水量 产量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灌溉量对关中地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雪玲 郗洛延 +4 位作者 梁海燕 刘璐璐 廖允成 刘杨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9-508,共10页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 为探讨在灌溉区沟垄集雨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及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沟垄集雨种植(R)和传统平作(F)2种种植方式,每种种植方式下设置0 m3/hm^2(N)、400m3/hm^2(L)、1 200m3/hm^2(M)和2 000m3/hm^2(H)4种灌水量。结果表明:同一灌溉量下沟垄集雨种植0~10cm土层的土壤温度在小麦生长前期较平作高,同时沟垄集雨种植模式0~100cm土层的平均含水量在拔节期、开花期较平作种植高,其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作用。各处理的总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表现为RH>FH>RM>FM>RL>FL>RN>FN。沟垄集雨种植能促进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在小麦全生育季不灌溉、灌溉量为400、1 200和2 000m^3/hm^2的情况下,沟垄集雨种植处理产量分别较平作相同灌溉量处理高41.52%、70.00%、27.54%和14.35%。同时在8个处理中RM、RL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因此,通过发挥沟垄集雨种植蓄水保墒以及改善水分分配的作用能够在灌溉农区小麦生产上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种植 灌溉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沟垄集雨下密度和施氮对陇东地区青贮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调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桂宇 周大梁 +4 位作者 梁欢欢 石薇 常生华 贾倩民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60-976,共17页
为明确陇东地区沟垄集雨种植下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本研究于兰州大学环县草地农业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每公顷6.0万(D_(1))、7.5万(D_(2))、9.0万(D_(3))和10.5万(D_(4))株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下设置0(N_(... 为明确陇东地区沟垄集雨种植下青贮玉米(Zea mays)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本研究于兰州大学环县草地农业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每公顷6.0万(D_(1))、7.5万(D_(2))、9.0万(D_(3))和10.5万(D_(4))株4个种植密度,每个密度下设置0(N_(0))、120(N_(1))、240(N_(2))和360(N_(3))kg·hm^(−2)4种施氮水平,探究沟垄集雨下密度和施氮对青贮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9年D_(2)、D_(3)和D_(4)密度以及2020年4个密度下,N_(2)和N_(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_(n))显著高于N_(0)(P<0.05)。同一施肥条件下,两年在6叶期各密度处理的P_(n)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吐丝期、灌浆期和蜡熟期,随着密度的增加P_(n)降低。2)吐丝期N_(2)、N_(3)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N_(0)(P<0.0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核酮糖二磷酸(RuB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N_(0)(P<0.05)。灌浆期N_(2)、N_(3)处理的RuBP和PEP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N_(0)(P<0.05)。3)两年D_(3)N_(2)处理获得了较高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淀粉产量。同一密度下,N_(2)和N_(3)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显著高于N_(0)(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RFV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含量增高。综上,D_(3)N_(2)处理是一种陇东地区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适宜的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系统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干草产量 净光合速率 粗蛋白 相对饲用价值
下载PDF
中国旱区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伟 廖允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共9页
开发节水栽培技术一直是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旱区的主要耕作栽培技术。本文从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的概念、基本理论原理、栽培带型、覆盖材料、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作物光合特性及产... 开发节水栽培技术一直是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旱区的主要耕作栽培技术。本文从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的概念、基本理论原理、栽培带型、覆盖材料、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作物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等方面综述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沟垄集雨栽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该技术的未来发展,旨在对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区 沟垄集雨 节水栽培技术 持续农业
下载PDF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春花 普雪可 +3 位作者 周永瑾 勉有明 苗芳芳 李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208-2219,共12页
为探明不同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对土壤水热肥特性与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宁南旱区连续两年设置6种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定位试验[垄上覆盖塑料地膜,沟内分别覆盖塑料地膜(PP)、玉米秸秆(PS)、生物降解地膜(PB)、麻纤... 为探明不同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对土壤水热肥特性与旱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在宁南旱区连续两年设置6种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定位试验[垄上覆盖塑料地膜,沟内分别覆盖塑料地膜(PP)、玉米秸秆(PS)、生物降解地膜(PB)、麻纤维地膜(PF)、液态地膜(PL)和沟不覆盖(PN)],以平作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其对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可显著提高全生育期平均0~200 cm层土壤贮水量,以PS处理的保墒效果最佳。PP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土壤温度(0~25 cm)具有显著的增温效果,而PS处理降温效果显著。与试验处理前相比,2年马铃薯收获期不同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下0~40 cm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显著提高,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其中以PS处理增幅最大。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模式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其中以PS和PP处理最高,PB、PF和PL处理次之,而PN与CK无显著差异。通过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发现,土壤水分、有机碳及温度是制约马铃薯高产的重要因子。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可显著改善旱作土壤水热肥环境,提高马铃薯产量,在宁南旱区马铃薯高产栽培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结合覆盖 土壤水分 土壤温度 土壤养分 马铃薯产量
下载PDF
沟垄集雨种植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18
作者 陈克玲 王德权 +4 位作者 刘洋 王艺 杜玉海 杜传印 马兴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138,共11页
通过研究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合山东烟区蓄水保墒的栽培模式。选用当地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和中烟100,通过一年两点大田试验,研究了沟垄集雨栽培对烟田土壤水分含量、烟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 通过研究沟垄集雨栽培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合山东烟区蓄水保墒的栽培模式。选用当地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和中烟100,通过一年两点大田试验,研究了沟垄集雨栽培对烟田土壤水分含量、烟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氮素积累量及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沟垄集雨栽培提高了烟田2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了云烟87现蕾期的叶长、叶宽及现蕾和平顶期的单叶面积,使平顶期的光合速率增加了28.5%,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中的氮素含量以及氮素积累量,降低了总糖、还原糖含量,提高了总氮和钾含量。沟垄集雨栽培显著提高了中烟100现蕾期的叶长和叶面积,并使平顶期的光合速率增加了14.8%,显著提高了双龙村旺长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量,总植物碱含量较常规栽培降低了12.7%,其他化学成分变化较小。沟垄集雨栽培技术通过对雨水的利用,调节了土壤的水分状况,促进了烤烟的生长发育,改善了两个品种的香气量、余味和杂气,最终提高了烟叶的感官评价质量。沟垄集雨种植是适宜山东丘陵山地烟区的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烤烟 生长发育 烟叶品质
下载PDF
沟垄集雨下密度和施氮对黄土高原青贮玉米叶片酶活性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大梁 石薇 +3 位作者 蒋紫薇 魏正业 梁欢欢 贾倩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143,共18页
为探究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叶片酶活性与水氮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环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D_(1):6.0万株·hm^(-2);D_(2):7.5万株·hm^(-2);D_(3):9.0万株·hm^(-2);D_(4):10.... 为探究沟垄集雨下青贮玉米叶片酶活性与水氮利用效率对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响应,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环县开展田间试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D_(1):6.0万株·hm^(-2);D_(2):7.5万株·hm^(-2);D_(3):9.0万株·hm^(-2);D_(4):10.5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N_(0):0 kg·hm^(-2);N_(1):120 kg·hm^(-2);N_(2):240 kg·hm^(-2);N_(3):360 kg·hm^(-2))。结果表明:1)在吐丝期和灌浆期,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NR)、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N_(2)、N_(3)处理的灌浆期NR、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N_(0)。2)饲草产量(干草和鲜草)随着密度升高而逐渐增加,N_(3)处理的平均饲草产量最高,但与N_(2)处理无显著差异。3)D_(3)、D_(4)处理的降水利用效率(precipitation utilization efficiency,PUE)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biomass water use efficiency,WUE_(B))显著高于D_(1)和D_(2),且D_(3)处理的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grain yiel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_(G))最高。N_(2)、N_(3)处理的PUE、WUE_(B)、WUE_(G)均显著高于N_(0)和N_(1),且N_(2)处理的WUE_(B)、WUE_(G)最高。4)D_(3)、D_(4)处理的植株氮含量小于D_(1),而氮吸收量、氮肥农学效率(nitrogen agronomic efficiency,AEN)和氮肥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显著高于D_(1)。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氮含量与氮吸收量提高,而AEN和NUE则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与施氮的交互作用对叶片酶活性和水氮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所有处理中D_(3)-N_(2)的NUE、WUE_(G)和WUE_(B)最高,同时获得较高的饲草产量,该措施是一种适宜黄土高原地区青贮玉米种植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垄集雨 种植密度 施氮 酶活性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中国旱区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20
作者 徐海保 《福建农业》 2014年第9期181-181,共1页
对于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开发节水栽培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研究的关注焦点。沟垄集雨栽培技术是改善旱区农作物栽培节水难点的重要栽培技术,因其优良的水资源运用效果,与有效的集雨技术成为了当前广泛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本文就... 对于我国干旱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开发节水栽培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研究的关注焦点。沟垄集雨栽培技术是改善旱区农作物栽培节水难点的重要栽培技术,因其优良的水资源运用效果,与有效的集雨技术成为了当前广泛推广使用的新技术。本文就我国旱区实施的沟垄集雨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就旱区的特征与沟垄集雨栽培技术的特点,探讨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旱区种植 沟垄集雨 栽培技术 发展前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