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建红 李玥 +6 位作者 孙永健 李应洪 孙加威 代邹 谢华英 徐徽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9-617,共9页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免耕厢沟栽培 氮肥运筹 灌溉方式
下载PDF
磨菇生料露地多沟栽培
2
作者 凌志勇 陈华芬 《农村经济与技术》 1996年第8期41-42,共2页
我地广大菇农近年来采用生料多沟式露地栽培蘑菇新技术,不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加出菇面积,菌丝吃料快,生菇早,品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菇2500公斤左右,高的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为8000~10000元,扣除投资成本2000元左... 我地广大菇农近年来采用生料多沟式露地栽培蘑菇新技术,不仅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而且增加出菇面积,菌丝吃料快,生菇早,品质好,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菇2500公斤左右,高的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为8000~10000元,扣除投资成本2000元左右,纯收入达6000~8000元。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生料露地多沟栽培 培养料 田间管理
全文增补中
花卉的地膜沟栽培法
3
作者 刘文乾 杨富位 《甘肃农业》 2004年第2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花卉 地膜沟栽培 生长 根系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冬小麦膜沟栽培的增产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军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6,共3页
干旱、冻害是限制陇东旱作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膜沟方式栽培,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高、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差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较露地平播提高2 44~3 17个百分点,土壤温度提高2 3~3 2℃,越冬死... 干旱、冻害是限制陇东旱作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采用膜沟方式栽培,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冬小麦越冬死亡率高、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差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较露地平播提高2 44~3 17个百分点,土壤温度提高2 3~3 2℃,越冬死亡率降低11 59个百分点,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露地平播栽培分别增产899 1kg/hm2和1331 25kg/hm2,增产率分别达25 9%和4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栽培 产量 作用机理 土壤含水率 土壤温度
下载PDF
膜沟栽培与土壤水肥变化动态研究
5
作者 李志军 丁晖兵 赵爱萍 《农业与技术》 2002年第5期16-18,共3页
干旱是限制陇东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膜沟栽培可克服降水利用率低、土壤保墒效果差、地力退化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提高0.51~3.17个百分点,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平播栽培分别增加899.1... 干旱是限制陇东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膜沟栽培可克服降水利用率低、土壤保墒效果差、地力退化等弊端,使土壤含水率提高0.51~3.17个百分点,土壤肥力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平播栽培分别增加899.1kg/hm^2和1331.25kg/hm^2,增产率分别为25.9%和4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栽培 变化动态 土壤含水率 土壤肥力 陇东地区 旱作农业
下载PDF
膜沟栽培对冬小麦的增产效应研究
6
作者 李志军 《耕作与栽培》 2003年第1期40-40,50,共2页
干旱是限制陇东旱作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采用膜沟方式栽培 ,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差、地力退化等弊端 ,使土壤含水率提高 0 5 1~3 1 7个百分点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 ,冬小麦单产较常... 干旱是限制陇东旱作冬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采用膜沟方式栽培 ,可克服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土壤保墒保温效果差、地力退化等弊端 ,使土壤含水率提高 0 5 1~3 1 7个百分点 ,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 ,冬小麦单产较常规覆膜栽培和传统平播栽培分别增加 899 1kg/hm2和 1 331 2 5kg/hm2 ,增产率分别为 2 5 9%和 4 3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栽培 冬小麦 增产效应 土壤养分含量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庭院葡萄栽培新技术——深沟栽培法
7
作者 孙伯筠 《内蒙古林业》 1992年第6期29-30,共2页
以往人们在庭院栽培葡萄是采用的一般方法。多数抗寒性能差的品种,在北方寒冷地区其根系只能抵抗零下4摄氏度左右的低温。
关键词 葡萄 栽培 沟栽培
下载PDF
半干旱偏旱区糜子沟垄径流栽培研究初报 被引量:22
8
作者 胡希远 陶士珩 王立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4种沟垄径流栽培形式,在半干旱偏旱区对糜子试验表明,沟垄径流栽培可聚积水分,促使水分下渗,改善作物根际水分状况,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此效应大小依次为,膜垄窄带>膜垄宽带>土垄窄带>土垄宽带。但增产效应与聚水效应不完... 采用4种沟垄径流栽培形式,在半干旱偏旱区对糜子试验表明,沟垄径流栽培可聚积水分,促使水分下渗,改善作物根际水分状况,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此效应大小依次为,膜垄窄带>膜垄宽带>土垄窄带>土垄宽带。但增产效应与聚水效应不完全一致,为膜垄宽带>膜垄窄带>土垄宽带,土垄窄带不增产。沟垄处理对浅层土壤水分影响大且早,对深层影响小而迟。沟垄径流栽培的耗水量主要决定于带宽,宽带大于窄带;水分利用效率主要决定于垄面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集水 糜子 半干旱偏旱区
下载PDF
基于沟式栽培的全封闭温室降温方法与作物生长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敏 张富仓 +2 位作者 薛绪掌 李霞 王国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7-193,共7页
利用地温相对恒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全封闭温室内采用沟式栽培法,根据蒸腾量进行补充灌溉,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研究不同沟深栽培条件下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其对小白菜蒸腾速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利用地温相对恒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全封闭温室内采用沟式栽培法,根据蒸腾量进行补充灌溉,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研究不同沟深栽培条件下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及其对小白菜蒸腾速率、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0.7 m和0.9 m深度处理的温度较温室内对照CKi有明显的降低,最大温差大于20℃;光照强度随着沟深的增加而减弱,但0.9 m深度处理的光照强度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空气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25%-75%之间,适宜植株生长;水分生产率的大小在各处理中表现为0.9 m〉0.7 m〉0.5 m〉0.25 m〉CKi〉CKo。高温季节0.7 m和0.9 m的深度更适宜小白菜的生长。沟式栽培法可解决全封闭温室的高温、高湿问题,同时可提高作物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封闭温室 栽培 降温 水分生产率
下载PDF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对甘肃中部坡耕地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雷 金胜利 +1 位作者 张光全 郭正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8,共6页
在甘肃省榆中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坡耕地,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DRM)、全膜平铺覆盖(WM)、条膜(半膜)起垄覆盖(RM)、条膜(半膜)平铺覆盖(NM)、露地条播(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具有良好的减少坡耕地... 在甘肃省榆中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坡耕地,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DRM)、全膜平铺覆盖(WM)、条膜(半膜)起垄覆盖(RM)、条膜(半膜)平铺覆盖(NM)、露地条播(CK)5个处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具有良好的减少坡耕地土壤水土流失的作用,土壤流失量分别较露地条播、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全膜平铺下降了56.07%、67.24%、71.59%、82.47%;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分别比半膜垄作和半膜平铺增产46.76%和58.07%,蚕豆产量分别比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和对照增产46.52%、54.99%和102.96%,马铃薯产量分别比条膜起垄、条膜平铺和对照增产95.21%、76.30%和74.89%。玉米的水分生产率分别比半膜垄作和半膜平铺提高4.77 kg/(mm.hm2)和9.47 kg/(mm.hm2),蚕豆的水分生产率比半膜垄作、半膜平铺和露地对照提高3.24、6.58 kg/(mm.hm2)和5.03 kg/(mm.hm2),马铃薯的水分生产率比半膜垄作、半膜平铺和露地对照提高47.35、42.02、41.57 kg/(mm.hm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坡耕地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具有良好的减少土壤水土流失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集蓄天然降水,加之其明显的增温保温作用,可大幅度地提高作物产量,降水生产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垄全膜覆盖栽培 坡耕地 水土流失 作物产量
下载PDF
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曹莉 秦舒浩 +3 位作者 张俊莲 王蒂 王春林 李德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6,共5页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 研究了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马铃薯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沟覆膜栽培方式在0~20cm和20~4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与不覆膜的对照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为半膜膜侧种植和半膜垄上种植明显高于对照,据此认为,而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双垄垄播则低于对照.半膜膜侧种植最有利于旱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生长及土壤酶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马铃薯 垄覆膜栽培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沟式栽培的全封闭温室降温方法及蕹菜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樊强 +3 位作者 党亚爱 张富仓 薛绪掌 王国栋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8,共7页
利用地温相对恒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全封闭温室内采用沟式栽培法,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研究了沟式栽培条件下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以及其对蕹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深的增加,植株生长点的温... 利用地温相对恒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的特点,在全封闭温室内采用沟式栽培法,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研究了沟式栽培条件下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以及其对蕹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沟深的增加,植株生长点的温度和光照度降低。沟壁贴反光膜处理也表现相同的规律,但同深度沟内的温度和光照度明显升高。各处理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25%~60%之间,适宜作物生长。无反光膜处理植株长势优于反光膜处理。无反光膜条件下,基质距地表不同深度处理下产量均值表现为:0.5 m>0.7 m>0.25 m>0.9 m。耗水量表现为随着沟深增加而减小。无反光膜处理下水分生产率和耗水量则随着沟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贴反光膜处理均小于同深度无反光膜处理。沟式栽培法可解决全封闭温室的高温、高湿问题,同时大大提高了作物水分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全封闭温室 降温 水分生产率 蕹菜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土壤水温条件及其产量效应 被引量:55
13
作者 金胜利 周丽敏 +1 位作者 李凤民 张光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33,共6页
田间比较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新型覆膜方式(SL)与其他覆膜方式———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以及不覆膜(CK)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三个方面差别。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覆膜方式SL在作物苗... 田间比较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新型覆膜方式(SL)与其他覆膜方式———条膜起垄覆盖(TL),条膜平铺覆盖(TP),全膜平铺覆盖(QP)以及不覆膜(CK)在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及玉米产量三个方面差别。分析结果显示:新型覆膜方式SL在作物苗期和成株期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地表蒸发量较小,集水效果最好;在苗期的表层地温高于其他处理,超出对照6.1℃。各处理玉米产量从高到低次序为SL>QP>TL>TP>CK。其中SL比QP增加21.9%,比TL增加64.8%,比TP增加32.1%,较CK提高了1045%。SL的经济收益是QP的1.2倍,TL的1.7倍,TP的1.3倍,CK的10.2倍。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项有效的增产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地膜覆盖 双垄全膜覆盖栽培技术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沟垄覆膜集雨栽培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5
14
作者 王彩绒 田霄鸿 李生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8-214,共7页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 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和沟内种植栽培方法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 )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时各处理100~200 cm深土层的水分与播前相比无变化。0~100 cm土层覆膜较未覆膜... 在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关中红油土上, 研究了垄上覆膜集雨保墒和沟内种植栽培方法对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 )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时各处理100~200 cm深土层的水分与播前相比无变化。0~100 cm土层覆膜较未覆膜多保蓄水6.5 mm,有一定集水保水作用。收获时各土层的水分都明显减少。在低氮(75 kg·ha-1)、低密(230万株·ha-1)和高氮(225 kg·ha-1)、高密(280万株·ha-1)2种条件下,覆膜较未覆膜处理平均多耗水34.8 mm,表明小麦明显增强了对深层水分的利用。覆膜集水和施用氮肥有显著增产效果。覆膜后,高氮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低氮处理平均高22.5%和22.6%,高氮低密处理比低氮低密处理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分别高29.8% 和29.1%。在高氮高密条件下,覆膜处理的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比未覆膜高39.5%和28.9%。以高氮低密(高氮宽垄覆膜)处理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43.7和22 kg·mm-1·h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覆膜集雨栽培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半湿润易旱区
下载PDF
沟播栽培蓄水保土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志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2,336,共3页
在陇东黄土高原山坡农耕地上安排沟播栽培试验,研究了沟播栽培的蓄水保土效果及对减缓土壤N、P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山坡地沟播栽培可使径流量、冲刷量分别减少0.963 m3/m3和0.966 kg/kg,水土流失次数减... 在陇东黄土高原山坡农耕地上安排沟播栽培试验,研究了沟播栽培的蓄水保土效果及对减缓土壤N、P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山坡地沟播栽培可使径流量、冲刷量分别减少0.963 m3/m3和0.966 kg/kg,水土流失次数减少20次,减少N、P(P2O5)养分流失量分别为139.71、159.53 kg/hm2,土壤含水量提高0.0035~0.0102 kg/kg,冬小麦单产平均提高26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蓄水保土 养分流失 土壤含水量 产量
下载PDF
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高海拔1800m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世敏 马步朝 刘莹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6期116-117,154,共3页
在宁夏彭阳县王洼镇杨寨村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对中单5485、登海1号、长城799、五谷704、先玉335、长城706(CK)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55产量位居第一,五谷704产量位居第二,都具有籽粒紧密、穗粒数多、... 在宁夏彭阳县王洼镇杨寨村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对中单5485、登海1号、长城799、五谷704、先玉335、长城706(CK)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55产量位居第一,五谷704产量位居第二,都具有籽粒紧密、穗粒数多、丰产性好、产量突出的优点,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旱塬地秋季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双垄全膜覆盖栽培 品种比较试验
下载PDF
庄浪县旱寒区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立功 《甘肃农业科技》 2008年第6期23-25,共3页
2003年在庄浪县柳梁乡乱庄村开展的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为基本苗360万株/hm2左右,即播量450万粒/hm2左右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和产值为最高,折合产量为3 159.18kg/hm2,产值3 791.02元/hm2,且籽粒商品... 2003年在庄浪县柳梁乡乱庄村开展的冬小麦膜侧沟播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密度为基本苗360万株/hm2左右,即播量450万粒/hm2左右的小麦个体和群体比较协调,产量和产值为最高,折合产量为3 159.18kg/hm2,产值3 791.02元/hm2,且籽粒商品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浪县 旱寒区 冬小麦 膜侧栽培 密度
下载PDF
西瓜“沟式栽培”利弊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鸿 杨卓 +1 位作者 吕彩艳 马冬妮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第2期19-21,共3页
西瓜的根系属直根系。其初生根少,木质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弱,且不耐涝,因而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在生产上多以“垄式栽培”为主。近年来,扶风县召公镇的瓜农们克服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困境,成功开创了露地西瓜“沟式栽培”的模式,取得了... 西瓜的根系属直根系。其初生根少,木质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弱,且不耐涝,因而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在生产上多以“垄式栽培”为主。近年来,扶风县召公镇的瓜农们克服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困境,成功开创了露地西瓜“沟式栽培”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打破了当地“没水不种瓜,种瓜钱白花”的传统观念,邻近的乡镇天度、店头(永寿)、临平(乾县)、苏坊(武功)等地的瓜农们也多仿效,有力带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西瓜生产。笔者经长期的田间调研发现,西瓜“沟式栽培”相对于传统“垄式栽培”具有抗倒春寒、节约水资源、易于田间管理等优点,但在生产中还有亟待改进的方面。现将两种栽培模式的优缺点作以简要分析,并对“沟式栽培”模式提出可行的改进措施,以期帮助广大瓜农增产增收、促进当地西瓜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化程度 西瓜生产 栽培 种瓜 初生根 露地西瓜 倒春寒 节约水资源
下载PDF
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19
作者 牛建彪 《农技服务》 2005年第8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膜侧栽培 整地 品种选择 播种 田间管理
下载PDF
小沟地膜打瓜栽培技术
20
作者 陈官印 《新疆农业科技》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在打瓜栽培方式上一直采用西甜瓜大沟栽培模式,效益较低,自1995年从土墩子农场学习引进小沟地膜打瓜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主要种植模式表:打瓜大小沟种植情况比较采用小沟地膜栽培模式,每6... 阜康市滋泥泉子镇在打瓜栽培方式上一直采用西甜瓜大沟栽培模式,效益较低,自1995年从土墩子农场学习引进小沟地膜打瓜栽培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主要种植模式表:打瓜大小沟种植情况比较采用小沟地膜栽培模式,每667m2可节约用水170m3左右,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栽培 打瓜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