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化硅MOSFET反型沟道迁移率的研究
1
作者 姬慧莲 杨银堂 +2 位作者 郭中和 柴常春 李跃进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69,共4页
SiCMOSFET是制作高速、低功耗开关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制作反型沟道迁移率较高的SiCMOSFET工艺尚未取得满意结果。通过在NO中高温退火可以显著地提高4H-SiCMOSFET的有效沟道迁移率;采用H2中退火制作的4H-SiCMOSFET阈值电压为3.1V,... SiCMOSFET是制作高速、低功耗开关功率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制作反型沟道迁移率较高的SiCMOSFET工艺尚未取得满意结果。通过在NO中高温退火可以显著地提高4H-SiCMOSFET的有效沟道迁移率;采用H2中退火制作的4H-SiCMOSFET阈值电压为3.1V,反型沟道迁移率高于100cm2/Vs的栅压的安全工作区较宽。N2O退火技术由于其的安全性而发展迅速并将取代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MOSFET 反型沟道迁移率 阈值电压 电子迁移 界面态
下载PDF
4H-SiC LDMOSFET沟道迁移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作者 高秀秀 邱乐山 +1 位作者 戴小平 李诚瞻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6-140,共5页
为了研究4H-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沟道迁移率和界面态密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在N型4H-SiC(0001)外延片上制备不同沟道长度和宽度的横向扩散MOSFET(LDMOSFET),其干氧氧化的栅极氧化层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NO和/或N2气氛中... 为了研究4H-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沟道迁移率和界面态密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在N型4H-SiC(0001)外延片上制备不同沟道长度和宽度的横向扩散MOSFET(LDMOSFET),其干氧氧化的栅极氧化层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NO和/或N2气氛中退火,测试了其输出和转移曲线,提取了有效迁移率和场效应迁移率,利用亚阈值摆幅法提取了界面态密度,并探讨了漏源电压、晶圆位置、温度对迁移率和界面态密度的影响。结果显示,LDMOSFET的沟道尺寸对沟道迁移率和界面态密度有显著的影响,增加NO的退火温度和时间可以提高沟道迁移率,1250℃40 min NO退火和1200℃70 min NO退火的LDMOSFET的常温峰值迁移率均约为45 cm^(2)·V^(-1)·s^(-1),沟道迁移率随测试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高栅压下栅压比测试温度对迁移率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界面态密度 沟道迁移率
下载PDF
沟道迁移率全球最高的碳化硅半导体在日本问世
3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4年第7期45-46,共2页
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与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综研),日前成功地联合开发出了采用碳化硅半导体底板的晶体管。作为晶体管性能指标的沟道迁移率(电子活动的难易度)。
关键词 沟道迁移率 晶体管 碳化硅半导体 性能指标
下载PDF
SiC/SiO_2界面粗糙散射对沟道迁移率影响的Monte Carlo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尚也淳 张义门 张玉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350-1354,共5页
提出了一种SiC反型层表面粗糙散射的指数模型 ,并对 6H SiC反型层迁移率进行了单电子的MonteCarlo模拟 ,模拟中考虑了沟道区的量子化效应 .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表面粗糙散射的指数模型能够使SiC反型层迁移率的模拟结果和实验值符合得更... 提出了一种SiC反型层表面粗糙散射的指数模型 ,并对 6H SiC反型层迁移率进行了单电子的MonteCarlo模拟 ,模拟中考虑了沟道区的量子化效应 .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表面粗糙散射的指数模型能够使SiC反型层迁移率的模拟结果和实验值符合得更好 .模拟结果还反映出有效横向电场较高时表面粗糙散射的作用会变得更显著 ,电子的屏蔽效应降低了粗糙散射对沟道迁移率的影响 ,温度升高会引起沟道迁移率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型层 表面粗糙散射 指数模型 SiC/SiO2 沟道迁移率
原文传递
高迁移率Ge沟道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霞 黄如 +6 位作者 李志强 云全新 林猛 郭岳 刘朋强 黎明 张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49-60,共12页
高迁移率Ge沟道器件由于其较高而且更对称的载流子迁移率,成为未来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极有潜力的候选材料.然而,对于Ge基MOS器件,其栅、源漏方面面临的挑战严重影响了Ge基MOS器件性能的提升,尤其是Ge NMOS器件.本文重... 高迁移率Ge沟道器件由于其较高而且更对称的载流子迁移率,成为未来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极有潜力的候选材料.然而,对于Ge基MOS器件,其栅、源漏方面面临的挑战严重影响了Ge基MOS器件性能的提升,尤其是Ge NMOS器件.本文重点分析了Ge基器件在栅、源漏方面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技术方案.研究结果为Ge基MOS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栅工程 源漏工程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下载PDF
不同散射机理对Al_2O_3/In_xGa_(1-x)As nMOSFET反型沟道电子迁移率的影响
6
作者 黄苑 徐静平 +1 位作者 汪礼胜 朱述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76-382,共7页
通过考虑体散射、界面电荷的库仑散射以及Al2O3/InxGa1-xAs界面粗糙散射等主要散射机理,建立了以Al2O3为栅介质InxGa1-xAsn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s)反型沟道电子迁移率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好的符合.利用该模... 通过考虑体散射、界面电荷的库仑散射以及Al2O3/InxGa1-xAs界面粗糙散射等主要散射机理,建立了以Al2O3为栅介质InxGa1-xAsn沟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s)反型沟道电子迁移率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有好的符合.利用该模型分析表明,在低至中等有效电场下,电子迁移率主要受界面电荷库仑散射的影响;而在强场下,电子迁移率则取决于界面粗糙度散射.降低界面态密度,减小Al2O3/InxGa1-xAs界面粗糙度,适当提高In含量并控制沟道掺杂在合适值是提高InGaAs nMOSFETs反型沟道电子迁移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GAAS MOSFET 反型电子迁移 散射机理
原文传递
SiC/SiO_2界面的原子分辨率三维重构
7
作者 刘培植 许并社 郭俊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71-376,共6页
碳化硅(Si C)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目前的Si C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沟道电子迁移率低。Si C/Si O2界面处的过渡层被认为是造成沟道电子迁移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该过渡层的... 碳化硅(Si C)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功率半导体器件中。目前的Si C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沟道电子迁移率低。Si C/Si O2界面处的过渡层被认为是造成沟道电子迁移率低的主要原因,但是该过渡层的原子结构尚不清楚。本文利用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深入研究了Si C/Si O2的界面。以变聚焦序列技术得到了界面过渡层不同深度的原子分辨率断层扫描图像,用变聚焦序列图像重构了界面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精确的界面原子结构表明Si C/Si O2界面处的过渡区是由于邻晶界面上台阶突起和微刻面构成的。它是界面原子尺度的粗糙度的反映。邻晶界面上的台阶突起和微刻面增加了电子在界面传输过程中的散射几率,造成了沟道电子迁移率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透射显微镜 变聚焦图像序列 三维重构 界面 电子迁移
下载PDF
氮退火对SiC MOSFET静态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秀秀 柯攀 戴小平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7-221,236,共6页
为了研究栅氧化后退火工艺条件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静态电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实验数据,对栅氧化层采用不同温度、时间和气体进行氮退火,制备了n沟道4H-SiC双注入MOSFET(DIMOSFET)。对制备的DIMOSFET在结温25℃和175... 为了研究栅氧化后退火工艺条件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静态电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实验数据,对栅氧化层采用不同温度、时间和气体进行氮退火,制备了n沟道4H-SiC双注入MOSFET(DIMOSFET)。对制备的DIMOSFET在结温25℃和175℃下进行了阈值电压和漏源电流的测试,并结合仿真探讨了SiC/SiO_(2)界面陷阱分布对25℃和175℃结温下阈值电压的影响以及沟道迁移率和库仑散射温度指数对漏源电流的影响。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随着NO退火温度的降低,漏源电流的温度系数由负转正,且沟道迁移率中库仑散射温度指数增加;高温N_(2)退火对静态电参数没有影响;界面空穴陷阱能级宽度对阈值电压的高温漂移量起主要作用;漏源电流随沟道迁移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双注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DIMOSFET) 界面陷阱 沟道迁移率 库仑散射 温度指数 TCAD仿真
下载PDF
Study of Electron Mobility in 4H-SiC Buried-Channel MOSFETs
9
作者 郜锦侠 张义门 张玉明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3-289,共7页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on mobility in 4H-SiC buried-channel (BC) MOSFETs are studied,A simple model that giv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eries resistance effects on the effective mobility and field-effect ...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on mobility in 4H-SiC buried-channel (BC) MOSFETs are studied,A simple model that giv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eries resistance effects on the effective mobility and field-effect mobility is proposed.A series resistance not only decreases field-effect mobility but also reduces the gate voltage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field-effect mobility. The dependence of the peak field-effect mobility on series resistance follows a simple quadratic polynomial. The effects of uniform and exponential interface state distributions in the forbidden band on field-effect mobility are analyzed with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effects of non-uniform interface states can be ignored at lower gate voltages but become more obvious as the gate bias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H-SIC buried-channel MOSFET MOBILITY series resistance interface states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InGaAs/InP Composite Channel HEMTs Simulation
10
作者 刘亮 张海英 +4 位作者 尹军舰 李潇 徐静波 宋雨竹 刘训春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06-1711,共6页
A new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InGaAs/InP composite channel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s). By coup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and the density gradient model,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 A new method is used to simulate InGaAs/InP composite channel high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s (HEMTs). By coupling the hydrodynamic model and the density gradient model, the electron d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channel in different electric fields is obtained. This method is faster and more robust than traditional meth- ods and should be applicable to other types of HEMTs simulation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InGaAs/InP composite channel HEMTs is presented with the help of sim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 INGAAS composite channel HEMTS SIMULATION
下载PDF
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佳霖 刘英坤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6-353,共8页
从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角度着重介绍了其降低界面态密度、提升沟道电子迁移率及改善SiC MOSFET性能稳定性的机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有关SiC材料、SiC晶面、氧化层制备工艺和氧化后退火(POA)条件对SiO_(2)/SiC界面的影响,总结了近... 从SiO_(2)/SiC界面工艺技术角度着重介绍了其降低界面态密度、提升沟道电子迁移率及改善SiC MOSFET性能稳定性的机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中有关SiC材料、SiC晶面、氧化层制备工艺和氧化后退火(POA)条件对SiO_(2)/SiC界面的影响,总结了近年来提升SiO_(2)/SiC界面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多种降低界面态密度的工艺方法及其优缺点,指出了未来通过结合这些工艺方法进一步改善界面质量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界面态密度 电子迁移 晶面选择 氧化层制备工艺 氧化后退火(POA)
下载PDF
Strained Si-Channel Heterojunction n-MOSFET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进 黄文涛 陈培毅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85-689,共5页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and the process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on the basis of precursor's work and the strained Si channel SiGe n MOSFET i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This n MOSFET takes the strained... The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and the process procedure is simplified on the basis of precursor's work and the strained Si channel SiGe n MOSFET is fabricated successfully.This n MOSFET takes the strained Si layer(which is deposited on the relaxed SiGe buffer layer) as current channel and can provide a 48 5% improvement in electron mobility while keeping the gate voltage as 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IN SIGE TRANSCONDUCTANCE MOBILITY
下载PDF
氮掺杂对氢终端金刚石射频器件特性的影响
13
作者 刘晓晨 郁鑫鑫 +4 位作者 葛新岗 姜龙 李义锋 安晓明 郭辉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45-2052,共8页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通过改变气源中的氮含量,得到不同结晶质量的单晶金刚石,通过激光切割以及抛光控制样品尺寸为5 mm×5 mm×0.5 mm,然后对样品进行表面氢化处理并研制了金刚石射频器件,系统研究了氮含...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通过改变气源中的氮含量,得到不同结晶质量的单晶金刚石,通过激光切割以及抛光控制样品尺寸为5 mm×5 mm×0.5 mm,然后对样品进行表面氢化处理并研制了金刚石射频器件,系统研究了氮含量对金刚石材料晶体质量和金刚石射频器件性能的影响。随着氮含量的增加,虽然单晶金刚石生长速率有所增加,但是其拉曼半峰全宽(FWHM)、XRD摇摆曲线半峰全宽也逐渐增加,光致发光光谱中对应的NV缺陷逐渐增多,晶体结晶质量逐渐变差,不仅导致沟道载流子的迁移率出现退化,而且也使金刚石射频器件出现了严重的电流崩塌和性能退化问题。通过降低氮浓度,提升材料的结晶质量,沟道载流子迁移率得到显著提升,金刚石射频器件的电流崩塌得到有效抑制,电流增益截止频率f_(T)和功率增益截止频率f_(max)分别从17 GHz和22 GHz大幅度提升至32 GHz和53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含量 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晶体质量 氢终端金刚石 载流子迁移 电流崩塌 金刚石射频器件 特性
下载PDF
适于16纳米及以下的器件和电路的集成工艺基础研究
14
作者 尹海洲 刘洪刚 +2 位作者 朱慧珑 王文武 刘云飞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8期174-174,共1页
该研究2013年度主要围绕研究高迁移率半导体表面态及钝化机理,探索热力学稳定的高k栅介质材料方面,主要开展解决等效氧化层厚度表征,金属栅功函数的调制、沟道迁移率的下降以及高k栅介质的可靠性等相关问题,并实现器件质量的高k介质材... 该研究2013年度主要围绕研究高迁移率半导体表面态及钝化机理,探索热力学稳定的高k栅介质材料方面,主要开展解决等效氧化层厚度表征,金属栅功函数的调制、沟道迁移率的下降以及高k栅介质的可靠性等相关问题,并实现器件质量的高k介质材料与高迁移率沟道材料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高K栅介质 半导体表面态 等效氧化层厚度 金属栅功函数
下载PDF
超高频化合物基CMOS器件和电路研究
15
《中国科技成果》 2016年第19期18-18,20,共2页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持续缩小,不断增加的晶体管密度与工作频率造成集成电路散热量急剧增大,互连寄生效应成为影响芯片功耗与速度的关键因素,应变硅沟道日益逼近极限,在硅基平台上引入更高迁移率的非硅沟道材料来提升CMOS的性能已成为1... 随着晶体管尺寸的持续缩小,不断增加的晶体管密度与工作频率造成集成电路散热量急剧增大,互连寄生效应成为影响芯片功耗与速度的关键因素,应变硅沟道日益逼近极限,在硅基平台上引入更高迁移率的非硅沟道材料来提升CMOS的性能已成为10纳米节点以下高性能逻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课题针对最具应用前景的InP基CMOS技术,围绕InP基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动力学与迁移率控制和高K介质材料的集成生长与界面控制两个急需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通过研究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组分、应力应变、界面散射、能带结构等对载流子输运规律的影响,提出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空穴迁移率特征的n型与p型MOS器件沟道材料的解决方案;通过研究InP基含铟化合物半导体与含锑的化合物半导体的载流子输运规律,并采用应变工程提高载流子的迁移率,在InP衬底上同时实现高迁移率n型与p型CMOS器件材料;通过研究化合物半导体表面态及钝化机理,探索热力学稳定的高k栅介质材料并解决其等效氧化层厚度表征问题,解决金属栅功函数的调制、沟道迁移率的下降、高k栅介质的可靠性等相关问题;通过研究低电阻源漏结构、电场分布、短沟道效应与电极寄生效应对频率性能的影响,提出限制器件频率特性的关键因数,建立有效的集成技术途径与解决方案;培养和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队伍,获得一系列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形成一套从材料生长到器件制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CMOS器件的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OS器件 化合物半导体 集成电路 高电子迁移 超高频 沟道迁移率 载流子输运 等效氧化层厚度
原文传递
Impact of 〈100〉Channel Direction for High Mobility p-MOSFETs on Biaxial Strained Silicon
16
作者 顾玮莹 梁仁荣 +1 位作者 张侃 许军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93-1897,共5页
Biaxial strain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way to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both electrons and holes, while (100) channel direction appears as to be an effective booster of hole mobility in particular. In this work, the... Biaxial strain 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way to improve the mobility of both electrons and holes, while (100) channel direction appears as to be an effective booster of hole mobility in particular. In this work, the impact of biaxial strain together with (100) channel orientation on hole mobility is explored. The biaxial strain was incorporated by the growth of a relaxed SiGe buffer layer,serving as the template for depositing a Si layer in a state of biaxial tensile strain. The channel orientation was implemented with a 45^o rotated design in the device layout,which changed the channel direction from (110) to (100) on Si (001) surface. The maximum hole mobility is enhanced by 30% due to the change of channel direction from (110) to (100) on the same strained Si (s-Si) p-MOSFETs,in addition to the mobility enhancement of 130% when comparing s-Si pMOS to bulk Si pMOS both along (110) channels.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are presented about the origin of the mobility enhancement by channel orientation along with biaxial strain in this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OSFET strained Si channel direction hole mobility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