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降雨雨型变化对坡面细沟间侵蚀的影响
1
作者 伍林 张风宝 +4 位作者 申楠 李玄添 刘颖 何琪琳 杨明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37,46,共8页
通过野外微小区原位观测试验,基于降雨过程中降雨的集中时段对2017—2021年34次侵蚀性降雨雨型进行划分,系统分析雨型变化对黄土坡面细沟间侵蚀的影响及坡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前期型降雨为主,占总场次的52%,中期型和后期型降雨各... 通过野外微小区原位观测试验,基于降雨过程中降雨的集中时段对2017—2021年34次侵蚀性降雨雨型进行划分,系统分析雨型变化对黄土坡面细沟间侵蚀的影响及坡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前期型降雨为主,占总场次的52%,中期型和后期型降雨各占24%。中期型降雨对总产流量的贡献(25.56%±3.83%)显著低于前期型(36.70%±2.07%)和后期型(37.74%±4.01%)(p<0.05)。不同雨型场均径流量依次为后期型>中期型>前期型,后期型和中期型降雨显著高于前期型。而降雨的场均产沙量则表现为后期型>前期型>中期型,且后期型降雨显著高于中期型(p<0.05)。雨型对细沟间侵蚀影响的坡度效应变化不明显,但随着坡度增大,后期型降雨的场均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大于前期型和中期型,说明后期型降雨的产流产沙对坡度变化相对较为敏感。次降雨径流量、坡度和降雨参数组合与次降雨产沙非线性拟合中,方程决定系数后期型(0.939~0.942)>中期型(0.776~0.845)>前期型(0.220~0.537),说明区分雨型模拟可提高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区 雨型 沟间侵蚀 黄土坡面 坡度
下载PDF
黄土坡面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对有机碳流失贡献的定量分析
2
作者 张风宝 李玄添 +1 位作者 申楠 杨明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8-1408,共11页
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剥离和输移土壤的机制不同导致有机碳输移存在差异,然而因研究手段限制,这两种侵蚀方式对有机碳输移的贡献、影响等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利用模拟降雨与7Be示踪技术,在定量化分析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对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贡献... 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剥离和输移土壤的机制不同导致有机碳输移存在差异,然而因研究手段限制,这两种侵蚀方式对有机碳输移的贡献、影响等研究有待深入。本文利用模拟降雨与7Be示踪技术,在定量化分析细沟间和细沟侵蚀对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贡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对有机碳输移的贡献及影响。结果表明5°小区以细沟间侵蚀为主,其产沙贡献率为86%,大于5°的小区以细沟侵蚀为主,其产沙贡献率介于61%~71%之间,在降雨过程中甚至可达96%。降雨过程中坡面侵蚀泥沙有机碳平均富集比为1.16±0.15,细沟间侵蚀泥沙有机碳平均富集比为1.50±0.50,富集可导致有机碳流失率增加0.008~0.028 g·m^(–2)·min^(–1)。坡度大于5°的小区细沟侵蚀对有机碳流失贡献率介于55%~62%之间,低于对侵蚀产沙的贡献,但仍占主导地位。坡面侵蚀产沙量可解释有机碳流失量变化的97%,细沟间侵蚀产沙可解释细沟间有机碳流失量变化的89%。侵蚀过程中剧烈的细沟侵蚀可导致细沟间侵蚀泥沙有机碳的富集比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沟间侵蚀 有机碳流失 7Be示踪技术 富集比
下载PDF
不同降雨条件下土质开挖坡面的细沟间侵蚀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熙 王重卿 +1 位作者 车艳红 陈垚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年第2期78-85,共8页
土质开挖坡面的细沟间侵蚀受降雨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更加科学地治理土质开挖坡面水土流失问题,本研究开展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0.60、1.10、1.61、2.12、2.54 mm·min^(-1)这5个不同雨强以及10°、15°、20°等... 土质开挖坡面的细沟间侵蚀受降雨影响较大,因此,为了更加科学地治理土质开挖坡面水土流失问题,本研究开展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了0.60、1.10、1.61、2.12、2.54 mm·min^(-1)这5个不同雨强以及10°、15°、20°等3个坡度的原位试验,研究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侵蚀特性。结果表明:(1)土质开挖坡面以地表径流为主要的水文过程,地表径流量占总降雨量的67.2%~85.4%;(2)径流流速和雷诺数与雨强和坡度-雨强的交互作用(I×S)呈极显著相关(P<0.01),曼宁系数、阻力系数和水流功率与雨强均不相关,弗劳德数与雨强、坡度及其交互作用均不相关,各坡度开挖坡面雷诺数为48.98~392.92,阻力系数与雷诺数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土质开挖坡面存在“增阻”现象;(3)采用3种常用的细沟间侵蚀模型计算土质开挖坡面土壤剥蚀率,数据拟合效果表明,模型1>模型3>模型2,且凸曲线型坡度因子指标更适用于土质开挖坡面土壤剥蚀率的计算。根据WEPP细沟间侵蚀方程(模型1)计算得到土质开挖坡面土壤可蚀性因子为0.332×10^(6) kg·s·m^(-4)。研究成果可为建立土质开挖坡面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开挖面 人工模拟降雨 水动力学 沟间侵蚀
下载PDF
片蚀与细沟间侵蚀过程中地表微地形的变化 被引量:20
4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1 位作者 何淑勤 赖腊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937,共7页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和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4种人为管理措施地表微地形在片蚀和细沟间侵蚀过程中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各管理措施坡面地表微地形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不规则性。不同雨强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各等级的高程在片蚀阶段和细沟间侵蚀阶段都发生了相互转移;其中第Ⅰ级和第Ⅱ级转移出最多,且在细沟间侵蚀阶段后也只有很少部分转移至第Ⅰ级、第Ⅱ级;第Ⅲ级地表高程转移最少,且有大部分的其他等级的高程转入第Ⅲ级,这两个侵蚀阶段在0~0.01 m和0.01~0.03 m区域最易发生土壤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起伏 管理措施 变化特征 片蚀 沟间侵蚀
下载PDF
^7Be示踪坡耕地次降雨细沟与细沟间侵蚀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刚 杨明义 +1 位作者 刘普灵 田均良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3,共7页
对于坡面细沟与细沟间侵蚀过程的了解是建立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但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7Be示踪技术并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考虑坡脚沉积作用,研究了25°坡耕地径流小区次降雨过程中细沟与细沟间侵蚀动态。结果表明:根... 对于坡面细沟与细沟间侵蚀过程的了解是建立侵蚀预报模型的基础,但传统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7Be示踪技术并结合人工模拟降雨,考虑坡脚沉积作用,研究了25°坡耕地径流小区次降雨过程中细沟与细沟间侵蚀动态。结果表明:根据流出径流小区泥沙7Be含量变化计算坡面明显细沟出现时间,由于坡脚沉积作用使得A、B两试验小区这一时间比实际细沟出现分别延迟了45min和11min;根据坡面-侵蚀泥沙中7Be总量守恒和泥沙质量平衡原理,坡面细沟间侵蚀及细沟侵蚀在坡面总侵蚀、坡脚沉积区泥沙及流出径流小区泥沙中的比例被定量区分开;总体上,细沟间侵蚀量在径流泥沙中的比例逐渐减少,而细沟侵蚀量逐渐增加。两试验小区中7Be示踪计算坡面细沟侵蚀量和坡脚沉积量与实测值相比相对误差均较小,因此7Be示踪技术可以对土壤侵蚀进行较为准确地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间侵蚀 侵蚀 沉积 7Be示踪 人工模拟降雨
下载PDF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坡耕地土壤的沟蚀和沟间侵蚀 被引量:8
6
作者 于东升 史学正 王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地区粘淀湿润富铁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的坡耕地土壤沟蚀和沟间侵蚀。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当地花生、山芋垄作的沟垄,在无外来径流影响下土壤沟蚀与沟间侵蚀程度相当,土壤沟侵蚀率与土坡自身特性和外来径流量... 用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亚热带地区粘淀湿润富铁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的坡耕地土壤沟蚀和沟间侵蚀。研究结果表明,类似于当地花生、山芋垄作的沟垄,在无外来径流影响下土壤沟蚀与沟间侵蚀程度相当,土壤沟侵蚀率与土坡自身特性和外来径流量大小关系密切,相同的外来径流量对不同类型土壤的沟侵蚀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利用WEPP中的土壤可蚀性关系式计算出上述两种土壤的沟间可蚀性气值分别为0.1646和0.1362(10-6kg sm-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间侵蚀 人工模拟降雨 亚热带 坡耕地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沟间地土地整理的意义与途径 被引量:8
7
作者 马超群 卫新东 李芹芳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6期105-109,104,共6页
为了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耕地后备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保证一定数量的耕地,采用实地调查、型性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总结了在黄土高原区进行沟间地土地整理时主要的5条途径: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设置、居民点整理和农田... 为了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耕地后备资源紧缺的背景下保证一定数量的耕地,采用实地调查、型性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总结了在黄土高原区进行沟间地土地整理时主要的5条途径:田面平整、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林设置、居民点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研究表明:虽然沟间地土地整理投资较大,但经过整理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十分丰厚,是保障陕北地区农业发展和维护地区粮食安全的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黄土高原 沟间 陕北高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沟间地与沟谷地面积比例问题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宋桂琴 李领涛 李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7-44,共8页
本文利用航空相片沟间地与沟谷地分异明显的特点,在陕北黄土丘陵区按地表形态,选出典型地段的样片,勾绘谷缘线,量算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得出:1.陕北黄土丘陵区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比例关系有区域性差异,但不存在地带性规律;2.二者... 本文利用航空相片沟间地与沟谷地分异明显的特点,在陕北黄土丘陵区按地表形态,选出典型地段的样片,勾绘谷缘线,量算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得出:1.陕北黄土丘陵区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比例关系有区域性差异,但不存在地带性规律;2.二者的面积比例既受古地形制约,也受人类开垦历史的影响;3.有深层滑坡的地域,沟间地比例小,在35%左右;4.河源区沟间地比例大,在45%左右;5,其余大部分地区沟间地比例均在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沟间 谷地 面积比例
下载PDF
细沟间侵蚀影响因子交互作用定量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春红 张风宝 +1 位作者 刘宝元 申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细沟间侵蚀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不同因子的作用依赖于其他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前人已发表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土壤类型、雨强、坡度和坡长对坡面细沟间侵蚀过程影响及因子间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 细沟间侵蚀是多种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不同因子的作用依赖于其他因子的变化而变化。利用前人已发表数据,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分析土壤类型、雨强、坡度和坡长对坡面细沟间侵蚀过程影响及因子间交互作用效应。结果表明:雨强、坡度、细沟间可蚀性及坡长对细沟间侵蚀率的影响具有正向效应,雨强对细沟间侵蚀率的贡献最大(62.93%)。因子间交互作用分析表明,坡长的增加对坡度因子的贡献具有促进作用,对雨强因子的贡献具有抑制作用;坡度增加对坡长因子的贡献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对雨强因子的贡献则相反,20%为坡度对坡长和雨强交互作用方向变化的拐点;雨强增加对坡长因子和坡度因子具有正向交互作用,但是与坡长相比,坡度对雨强的依赖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间侵蚀 侵蚀因子 人工模拟降雨实验 交互作用
下载PDF
皮层造瘘及脑沟间入路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根 汤德刚 王维东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皮层造瘘与脑沟间入路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行脑沟间入路手术,B组采用传统皮层造瘘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皮层造瘘与脑沟间入路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6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A组行脑沟间入路手术,B组采用传统皮层造瘘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血肿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观察血肿体积的变化,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分析两种手术疗效与病人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出血量的关系。结果A组病人术后苏醒时间、血肿吸收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术后GO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为59.38%,B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2周、4周的血肿体积均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出血量<45 ml病人的优良率均高于出血量≥45 ml的病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皮层造瘘相比,脑沟间入路术能缩短术后苏醒、血肿吸收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术后恢复优良率,两种手术疗效均受病人出血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沟间入路 皮层造瘘 血肿 脑室
下载PDF
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东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8期3338-3339,共2页
目的比较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上蔡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接受经脑沟间皮... 目的比较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上蔡协和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接受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B组患者接受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两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GC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二次手术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脑沟间皮层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相近,但前者的二次手术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脑沟间皮层入路 皮层造瘘显微手术
下载PDF
探讨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克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20期46-48,共3页
目的分析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60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行皮层造瘘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分析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60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参照组行皮层造瘘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血肿清除程度、二次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肿清除优良率为66.67%,高于参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二次手术率为3.33%,低于参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 P=0.023<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参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 P=0.038<0.05)。结论给予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麒麟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149-1150,共2页
目的对比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4)与B组(n=56)。A组采用皮层造... 目的对比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4)与B组(n=56)。A组采用皮层造瘘显微术治疗,B组采用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昏迷程度、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GC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GOS评分分级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均可有效改善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昏迷状态,但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患者预后情况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皮层造瘘显微术 沟间入路显微术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
14
作者 王黎 李宏斌 邱会斌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3期33-35,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效果及其对手术指标、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3例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皮层造瘘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血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通过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缩小脑水肿体积,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脑沟间皮层入路 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
下载PDF
陡坡的细沟间侵蚀与径流 被引量:1
15
作者 J.L.Grosh A.R.Jarrett 张宝颖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5年第4期19-22,共4页
本文测定了504mm×504mm土盒中扰动Hagerstown粉砂粘壤土的细沟间侵蚀和径流,试验持续降雨20min,雨强为92mm/h,坡度为5%~85%。稳定状态下的土壤流失量(径流中的土壤悬移质)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5%坡侵蚀率为3.34g/m^2·min,85%... 本文测定了504mm×504mm土盒中扰动Hagerstown粉砂粘壤土的细沟间侵蚀和径流,试验持续降雨20min,雨强为92mm/h,坡度为5%~85%。稳定状态下的土壤流失量(径流中的土壤悬移质)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5%坡侵蚀率为3.34g/m^2·min,85%坡增到22.47g/m^2·min。随坡度的增加土壤溅蚀的变化为:坡面下部增加,坡面上部减小,侧面稍有增加。土壤溅蚀总量(坡顶+坡底)与净坡底溅蚀量(坡顶-坡底)也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85%坡净土壤溅蚀达3.5g/m^2·min,85%的坡面上99%的土壤溅蚀运动到坡底。15%~85%坡面的稳定径流率没有区别,其平均径流率为66.5mm/h。单位面积的冲蚀和溅蚀总量同坡度呈线性关系。比较了实测的冲蚀和溅蚀总量与WEPP模型的估算值,结果表明坡度大于30%时实测值要大于WEPP模型的预测值(85%时要大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沟间侵蚀 径流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经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Rankin评级及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罗随平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854-1856,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对Rankin评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就诊的6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皮层造瘘显微手术,观察... 目的:探讨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对Rankin评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月就诊的6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皮层造瘘显微手术,观察组实施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神经功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术后6个月Rankin评级。结果:观察组术后血肿残留率、二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GCS评分(13.15±0.81)分,高于对照组的(11.04±0.75)分,术后6个月Rankin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脑沟间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沟间皮层入路 显微手术 Rankin评级 预后
下载PDF
降雨强度和细沟间土壤侵蚀与坡度比之间的关系
17
作者 ClintonC.Truman 董雨亭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1995年第2期9-13,共5页
降雨强度(I)、前期含水量及坡度影响着细沟间的土壤流。失该项研完的目的是①验证细沟间土壤流失是I^2的函数之假设;②确定前期含水量对细沟间两个不同坡度可蚀性因子(K_i)的影响;③评价WEPP所用的坡度因子;④评价把雨强、流量和坡度之... 降雨强度(I)、前期含水量及坡度影响着细沟间的土壤流。失该项研完的目的是①验证细沟间土壤流失是I^2的函数之假设;②确定前期含水量对细沟间两个不同坡度可蚀性因子(K_i)的影响;③评价WEPP所用的坡度因子;④评价把雨强、流量和坡度之积作为可能的细沟间侵蚀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度比 降雨强度 沟间土壤
下载PDF
细沟与细沟间侵蚀的发生形态研究进展
18
作者 马琳 刘淼 《农村科学实验》 2020年第24期33-34,共2页
细沟和细沟间侵蚀是水力侵蚀的主要过程,其发生和发育过程会导致坡面土壤和养分流失,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坡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总结细沟与细沟间侵蚀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掌握其发展动态,为明确... 细沟和细沟间侵蚀是水力侵蚀的主要过程,其发生和发育过程会导致坡面土壤和养分流失,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对坡面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总结细沟与细沟间侵蚀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掌握其发展动态,为明确细沟侵蚀的形成机制、开发更加精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和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细沟间侵蚀 发育过程 形态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19
作者 杜洪峰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 目的探讨经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对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5例,B组46例。A组接受经脑沟间入路显微手术,B组接受皮层造瘘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术中指标、意识状态、术后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结果A组手术时间(151.35±15.24)min、术中出血量(53.24±4.13)mL及住院时间(17.24±2.52)d与B组(148.63±15.11)min、(54.22±4.04)mL、(17.33±2.61)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1.144、0.205,P=0.395、0.256、0.839);术后1 d,两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均提高,但A组(12.31±0.34)分高于B组(11.03±1.42)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5.946,P<0.001);A组血肿清除率≥80%为91.11%,高于B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3,P=0.031);两组脑梗死、再出血、脑水肿、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9、0.114、0.156、0.089,P=0.625、0.736、0.693、0.766)。结论经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均有一定疗效,相比皮层造瘘显微手术,经脑沟间入路血肿清除率更高,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 经脑沟间入路 皮层造瘘 血肿清除率
下载PDF
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20
作者 王猛 张永光 高艺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01—2020-01周口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9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皮层造瘘组(47例)与脑沟间入路组(45例)... 目的探讨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01—2020-01周口市中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的92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皮层造瘘组(47例)与脑沟间入路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昏迷程度、神经功能、血肿残留,以及并发症。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脑沟间入路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高于皮层造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具有相同的临床效果。但前者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显微手术 皮层造瘘 沟间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