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油田生物降解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5
1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生物降解原油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且在重油资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通过采用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技术(GC-IRMS)对取自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的重油以及它们沥青质组分的热解产物进行单体碳同位素测定,来研究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正构... 生物降解原油在我国分布广泛并且在重油资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通过采用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技术(GC-IRMS)对取自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的重油以及它们沥青质组分的热解产物进行单体碳同位素测定,来研究原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的组成及其对研究生物降解油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组分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可用于生物降解较严重的重油样品进行油/油对比,并且与原油中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对比可用来讨论不同的母质来源以及是否存在后期混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生物降解原油 沥青质热解 油矿床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实验温度对沥青质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熊永强 耿安松 +2 位作者 王春江 盛国英 傅家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沥青质热解实验 ,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恢复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3 4 0℃时 ,沥青质组分具有最大的产油率。另外 ,3 0 0℃之前 ,热解温度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 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沥青质热解实验 ,研究热解温度对生物降解原油中生物标志物的恢复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3 4 0℃时 ,沥青质组分具有最大的产油率。另外 ,3 0 0℃之前 ,热解温度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分布影响较小。因此 ,对于采用生物标志物恢复的方法来进行油 /油对比时 ,3 0 0℃是沥青质热解实验较合适的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热解 实验温度 生物标志物 原油 生物降解
下载PDF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永松 傅家谟 +2 位作者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A12期67-74,共8页
本文在划分辽河西斜坡重油主要类型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样品,通过分离纯化其沥青质组分和分析纯沥青质热解产物进行原油对比,取得良好结果。数据表明辽河西斜坡重油序列样品为受生物降解程度不同的同源原油,S_4生油岩可能为油源岩之一。
关键词 重油 生物降解 沥青质热解
下载PDF
生物降解稠油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与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二庭 靳军 +3 位作者 陈俊 王明 米巨磊 高秀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4-292,共9页
本文运用热解技术对采自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6个重度生物降解稠油进行沥青质热解实验。通过分析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探索其在降解稠油油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 本文运用热解技术对采自准噶尔盆地风城地区6个重度生物降解稠油进行沥青质热解实验。通过分析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探索其在降解稠油油源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沥青质热解产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易受热解温度的影响,指示母质沉积水体环境的参数 Pr/Ph比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增大,在较高的温度下,高碳数、高环数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易裂解生成低碳数、低环数的化合物,导致C20三环萜烷/C30 藿烷和孕甾烷/αααC29R甾烷两个参数的比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表明利用沥青质热解产物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降解稠油油源判识易出现偏差。而沥青质热解产物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组成随热解温度升高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6个降解稠油沥青质热解产物单体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分布曲线呈水平分布,与来自风城组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基本相似,说明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用于重度降解稠油油源分析。另外,通过对比稠油与其沥青质热解产物中单体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可用于研究多油源以及后期混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稠油 单体烃 沥青质热解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Effect of Green and Carbonized Mesocarbon Microbeads on Development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5
作者 刘秀军 赵乃勤 +1 位作者 王成扬 李同起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Two types of mesocarbon microbeads(MCMB), one of which was green sphere and the other carbonized at 1000 ℃, were used to modify coal tar pitch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in c... Two types of mesocarbon microbeads(MCMB), one of which was green sphere and the other carbonized at 1000 ℃, were used to modify coal tar pitch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aceous mesophase in coal tar pitches were investigated. Optical microscop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caused by the additives. The green MCMB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mesophase spheres. When the holding time at the final temperature was prolonged to 100 min, the green MCMB-modified pitch would produce excellent bulk mesophase. Carbonized MCMB prohibited the coalescence of mesophase spheres and was beneficial to forming super large mesophase spheres. In the green MCMB-modified pitch, mesophase spheres grew up using the added MCMB spheres as nuclei, i.e. the green MCMB continued to grow during heat-treatment, which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growth, and coalescence of mesophase spheres. For carbonized MCMB, their active sites were passivated and they could not continue to grow. These inert spheres could aggregate around the newly-formed mesophase spheres, prohibiting the growth and coalescence of the mesophase sphe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beads carbonaceous mesophase PYROLYS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