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区域/国别/全球史方法——从《中国沦陷区文学大系》引发的争论说起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泉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4-29,23,共7页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改变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时代,原本就封闭在广袤的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沦陷区文学,顺理成章地被排除在现代知识谱系之外。重新发现日本占领区文化生活史里的沦陷区文学,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进程,是与中国20世纪7...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改变中国命运和世界格局的大时代,原本就封闭在广袤的日本占领区之内的沦陷区文学,顺理成章地被排除在现代知识谱系之外。重新发现日本占领区文化生活史里的沦陷区文学,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学史的进程,是与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启动的伟大的改革开放工程同步的。迄今40年间,围绕着沦陷区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发生过多次争论。2000年开年在《文艺报》上展开的争论,持续的时间最长。世纪转折期的这场争论已然成为历史,但如何认识这场争论,依然是深化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引入与殖民语境相关的四个维度、方法,有助于进一步厘清错综复杂的沦陷区文学的真相与表象,真实还原沦陷区文学的历史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论争 沦陷区文学研究方法
下载PDF
反抗军事入侵与抵制文化殖民——抗战时期北京沦陷区文学中的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共10页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体仍顽强地沿着五四新文学开创的道路迂曲生长,保持着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国现代化文学 沦陷区文学 殖民地研究
下载PDF
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7,共9页
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薄弱环节的沦陷区文学研究,终于在经过了长时期的不懈努力之后,于90年代中期取得了第一批重要成果。本文拟回顾此前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历史,评价以这批成果为代表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 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薄弱环节的沦陷区文学研究,终于在经过了长时期的不懈努力之后,于90年代中期取得了第一批重要成果。本文拟回顾此前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历史,评价以这批成果为代表的研究现状,并对有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提出初步的看法。一在中国现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沦陷区文学 华北沦陷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抗战时期 东北沦陷时期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通俗小说 汉奸文学 通俗文学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的三大分歧──对《关于沦陷区作家的评价问题──张爱玲个案分析》的回应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辽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沦陷区文学评价中存在“三大分歧”。本文认为,对沦陷区文学要作具体分析;张爱玲不是“远离时代与政治”的人,她的作品也不是“时代的艺术”;对张的评价既要谈文,还要论人,讲究民族大义和民族气节。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张爱玲 评价
下载PDF
二论史实是评说沦陷区文学的前提——对《沦陷区文学认识误区》的回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 沦陷区文学 文学评价 '认识误区' 常识性错误 学术规范 史料 逻辑 政治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08-219,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文学 沦陷区文学 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
下载PDF
民族危机下的道德言说——沦陷区文学伦理叙事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昊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132,共4页
由于异族的入侵,沦陷区人民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沦陷区文学中的道德言说在复杂的形态下,显现出民族道德绵长的生命力。其中,"暴力"叙述风格表达出沦陷区作家心中的呼声,同时,沦陷区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 由于异族的入侵,沦陷区人民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沦陷区文学中的道德言说在复杂的形态下,显现出民族道德绵长的生命力。其中,"暴力"叙述风格表达出沦陷区作家心中的呼声,同时,沦陷区文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言说与"乱伦"叙事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当局统治的不合理性,也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日伪统治的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道德 沦陷区文学 伦理
下载PDF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岩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3期127-129,共3页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 中国沦陷区文学史研究的新突破──《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简评李洪岩从理论上说,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是以往发生的全部历史事实。但实际上,史家的研究范围总是有限的。例如,历史上的文学现象,就多少偏高于当代史家的视野之外。故尔,在研究抗日战争的专业史家圈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沦陷区文学 沦陷时期 北京文学 周作人 新突破 华北沦陷区 汉奸文学 研究对象 文学现象 文学史家
下载PDF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的回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泉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8-105,共8页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的回应张泉拙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以下简称《八年》,引文只注明页码)出版以来,国内外有关人士作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使我受益匪浅。然... 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政治立场问题——对《对〈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一书的政治评价》的回应张泉拙著《沦陷时期北京文学八年》(以下简称《八年》,引文只注明页码)出版以来,国内外有关人士作了各种各样的评论,使我受益匪浅。然而对我来说,迫使我重新全面检讨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沦陷区文学 沦陷时期 日本军国主义 政治评价 文学流派 政治立场 北京文学 东亚 汉奸文学 日本文学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生态多样性个案:“满洲国”文坛上的“日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泉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9-10,共2页
主持人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剧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一直被想当然地认为没有文学或只有"汉奸文学"的沦陷区文学,在不懈地史料发掘和反复地商榷辩驳中,逐步浮出水面,最终纳入... 主持人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政治社会环境发生剧变,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一直被想当然地认为没有文学或只有"汉奸文学"的沦陷区文学,在不懈地史料发掘和反复地商榷辩驳中,逐步浮出水面,最终纳入了中华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满洲国” 生态多样性 20世纪70年代 文坛 个案 政治社会环境 中国现代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的分立形态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翔宇 王佳依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受制于强大的话语控制,沦陷区的知识分子用相对迂回的方式言说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关于色情文学的讨论和对乡土文学的论争带动了40年代民族文学的进程。女性知识分子的日常叙事及通俗作家的市民书写并非完全远离政治,... 受制于强大的话语控制,沦陷区的知识分子用相对迂回的方式言说着个人对社会历史的理解和看法。其中,关于色情文学的讨论和对乡土文学的论争带动了40年代民族文学的进程。女性知识分子的日常叙事及通俗作家的市民书写并非完全远离政治,而是潜在地参与社会人生的讨论和思考,使得这类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分立形态 实践理路
下载PDF
同质与异类——工农兵文学与同时期国统区、沦陷区文学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67-71,共5页
上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兵文学,和国统区、沦陷区文学,是两种同质而异类的文学。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人民性,都属于人民的文学;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审察和表现生活的着眼点是阶级斗争;而后者则是以"社会&qu... 上世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工农兵文学,和国统区、沦陷区文学,是两种同质而异类的文学。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人民性,都属于人民的文学;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审察和表现生活的着眼点是阶级斗争;而后者则是以"社会"的眼光来观察和表现生活。在从作品的构思看,前者展现的是理想化的情节发展;而后者展现的则是生活的本相。在表达感情时,前者是政策性的情感抒写,而后者则是个人性情感的宣泄。前者采用的是大众化的体式和语言,而后者则是运用个人独特的表现形式。总的看来,工农兵文学是政治文学、宣传教育功能文学,而国统区、沦陷区文学则是社会文学、认识功能文学。纵观自上世纪4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其呈现的就是这两种文学的发展态势。而这两种文学,也都是当今仍然需要的。当然,两者又都需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农兵文学 国统区沦陷区文学 同质 异类
下载PDF
从沦陷区文学接受现况看加强史料工作的重要性——以北京女作家雷妍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泉 《抗战文化研究》 2009年第1期231-242,共12页
近十余年来,改变中国现代文学总体画面的因素之一,是沦陷区文学的介入。不过,尽管新版文学史大多增加了沦陷区内容,从而展现出与以往的文学历史地图不同的当下画幅,但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共时文学生态基本均衡的程度。而要改变这一状况,真... 近十余年来,改变中国现代文学总体画面的因素之一,是沦陷区文学的介入。不过,尽管新版文学史大多增加了沦陷区内容,从而展现出与以往的文学历史地图不同的当下画幅,但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共时文学生态基本均衡的程度。而要改变这一状况,真实还原抗战时期文学的历史,光有张爱玲是不够的。从华北沦陷文坛与梅娘齐名的雷妍这一个案可以见出,沦陷区文学资料整理工作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雷妍 张爱玲 史料建设
下载PDF
论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文学的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祝学剑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12-115,共4页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 20世纪40年代众多作家从沦陷区迁徙到国统区,也有不少作家从国统区迁徙到沦陷区。作家迁徙过程中主编的文艺刊物促进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从作家迁徙角度来看,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之间的互动显示出两者文学关系的复杂性,突破了以往研究者将国统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孤立起来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视阈 国统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 互动
下载PDF
生存在残酷时代——从沦陷区文学背景看张爱玲散文的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凌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6期36-39,共4页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历史、辩证地看待其文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对人生飞扬一面的否定和对物质、对人生安稳一面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散文 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沦陷区文学中语言殖民与抵抗
16
作者 冯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自我确认的最重要的基础与标志之一。日伪为更好地推广殖民政策,削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沦陷区实行日语殖民教育。异族的统治令沦陷区作家强烈地体会到民族语言是精神的原乡,他们在沦陷语境中坚持汉语写作,保...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自我确认的最重要的基础与标志之一。日伪为更好地推广殖民政策,削弱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意识,在沦陷区实行日语殖民教育。异族的统治令沦陷区作家强烈地体会到民族语言是精神的原乡,他们在沦陷语境中坚持汉语写作,保存民族意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语言 殖民 抵抗
下载PDF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
17
作者 冯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7-233,共7页
日伪当局残酷管制下的沦陷区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空间,弥漫着恐惧的氛围,沦陷区文学真实而曲折地反映出时间断裂、生存困境、身份危机下沦陷区人们的种种颓废状态,并呈现出伴随着恐惧心理和文化焦虑的颓废特征。在多重原因影... 日伪当局残酷管制下的沦陷区是一个"难以言说"的空间,弥漫着恐惧的氛围,沦陷区文学真实而曲折地反映出时间断裂、生存困境、身份危机下沦陷区人们的种种颓废状态,并呈现出伴随着恐惧心理和文化焦虑的颓废特征。在多重原因影响下形成的沦陷区文学颓废叙事反映了恐惧背景下沦陷区人们困窘的人生挣扎,透露出难以言说的精神苦痛甚至绝望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颓废叙事 恐惧心理 身份危机
下载PDF
严谨的考证 科学的梳理——评《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资料总汇》
18
作者 金钢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77,共2页
在现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中,沦陷时期无疑是最为艰辛、悲凉的一段。当大面积的中国领土被日本侵略者的太阳旗所覆盖之时,存留于沦陷区的文人和作家们所书写的文字反映和记录了此时此处人民的心灵悲痛和苦难生活。沦陷区文学因此... 在现代中国风起云涌的发展历程中,沦陷时期无疑是最为艰辛、悲凉的一段。当大面积的中国领土被日本侵略者的太阳旗所覆盖之时,存留于沦陷区的文人和作家们所书写的文字反映和记录了此时此处人民的心灵悲痛和苦难生活。沦陷区文学因此成为现代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在日本侵略者被驱逐之后,强劲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洪流推动着我们步步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中国风 研究资料 日本侵略者 考证 严谨 科学 现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隐喻
19
作者 冯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3-97,共5页
隐喻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沦陷区文学作品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梦等多种喻体来反映沦陷区人民的民族认同心理,并从中暗示出他们在沦陷的困境中对生存、道德、苦难以及战争等进行的... 隐喻是在殖民统治的残酷镇压下,沦陷区作家用来曲折表达真实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沦陷区文学作品常常借用历史典故、梦等多种喻体来反映沦陷区人民的民族认同心理,并从中暗示出他们在沦陷的困境中对生存、道德、苦难以及战争等进行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隐喻 历史典故
下载PDF
对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再反思——以海外汉学家耿德华《被冷落的缪斯》为考察中心
20
作者 张清芳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249-261,共13页
海外汉学家耿德华在1980年出版了英文专著《被冷落的缪斯》,当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空白。今天再重新审视该书,发现它在继承前人与突破创新上,均带有198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转型时的诸多特征。这种历史过渡时期的... 海外汉学家耿德华在1980年出版了英文专著《被冷落的缪斯》,当时填补了国内外关于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空白。今天再重新审视该书,发现它在继承前人与突破创新上,均带有198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转型时的诸多特征。这种历史过渡时期的'中间物'位置,使《被冷落的缪斯》的学术创新追求与瑕疵缺陷均带有时代特点,由此也使国内学者能够从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的角度,再次反思海外研究的优点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冷落的缪斯 海外中国现代沦陷区文学研究 研究优缺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