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州段大运河文旅产业的低碳融合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潇文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3-46,共4页
当下我国文旅产业正在逐步向低碳和可持续性发展转变,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逐渐被重视,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新浪潮。沧州段大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运河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在沧州运河文旅... 当下我国文旅产业正在逐步向低碳和可持续性发展转变,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逐渐被重视,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新浪潮。沧州段大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一段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运河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在沧州运河文旅产业低碳发展中存有四个问题:消费者低碳旅游意识薄弱,文旅产业创新不足,低碳旅游宣传力度不强,行业缺乏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加强文旅产业低碳经济意识、利用好大运河沿岸历史文化进行二次创新创作等方面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段大运河 低碳经济 文旅产业发展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茜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期166-169,共4页
在数字化背景下,做好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传承现状来看,当地要融入数字化信息技术,拓宽传承途径,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让这一地区非遗文化艺术重新散发活力和魅力,打造... 在数字化背景下,做好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传承现状来看,当地要融入数字化信息技术,拓宽传承途径,建立完善的传承体系,让这一地区非遗文化艺术重新散发活力和魅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传承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因此,本文通过结合数字化背景,就如何做好沧州段大运河非遗文化艺术的创新与传承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沧州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州段大运河 非遗文化艺术 创新 传承
下载PDF
非遗文化融入公共空间设计的策略探究——以大运河沧州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宁 孔德奎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以大运河沧州段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探讨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分析非遗文化资源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三方面提出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的融合策略,并结合设计案例,展示非遗文化资源与... 以大运河沧州段为研究对象,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探讨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分析非遗文化资源在公共空间中的作用,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三方面提出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的融合策略,并结合设计案例,展示非遗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融合的实践效果,希冀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活态传承与公共空间艺术双向赋能的场景设计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非遗文化 公共空间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文物保护利用现状研究
4
作者 李翱 《河北画报》 2024年第4期181-183,共3页
大运河沧州段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亟待深挖和梳理。长期以来,对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不够。因而本论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大运河沧州段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应对的举措,达到进... 大运河沧州段的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亟待深挖和梳理。长期以来,对大运河沧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研究不够。因而本论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大运河沧州段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应对的举措,达到进一步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遗产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文物资源 保护利用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沧州段)融入高职《幼儿教师语文素养》课程的价值及路径研究——以沧州幼专为例
5
作者 李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2期0161-0164,共4页
近年,千年古运河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大运河文化亦成为诸多流经地域的城市名片,如何传承与保护大运河文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沧州段大运河作为南运河段的重要流域,保有诸多重要文化遗产,对大运河文化(沧州段)融入当地高校课程的价... 近年,千年古运河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大运河文化亦成为诸多流经地域的城市名片,如何传承与保护大运河文化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沧州段大运河作为南运河段的重要流域,保有诸多重要文化遗产,对大运河文化(沧州段)融入当地高校课程的价值与路径进行探究,有助于沧州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于沧州大运河文化在高校青年中进行传承。同时,对高校课程内涵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沧州) 《幼儿教师语文素养》 路径研究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体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君 陈新 +2 位作者 李末 张亚楠 蒋照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8,共12页
2020年春季(4月)、夏季(6月)、秋季(9月)在沧州段大运河7个代表性断面采集水样,研究该段大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体营养状况,监测主要水环境因子,利用生物学指标与水环境指标综合评价了水质污染等级,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 2020年春季(4月)、夏季(6月)、秋季(9月)在沧州段大运河7个代表性断面采集水样,研究该段大运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水体营养状况,监测主要水环境因子,利用生物学指标与水环境指标综合评价了水质污染等级,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为大运河水环境改善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20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在沧州段大运河共监测出浮游植物8门85种,三季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2.49×10^(8)cells/L,优势种为4门6种。秋季各项多样性指标污染等级低于春夏两季,大运河沧州段的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说明大运河(沧州段)水体存在一些污染,季节变化对污染等级有一定的影响。沧州段大运河夏季平均最高水温为26.52℃,春季最低平均水温为7.77℃;春季、夏季、秋季水体p H平均值分别为7.82、8.43、8.25,水体均为弱碱性。春、夏两季的营养状态指数TSIM平均值分别为68.16和64.85,表现均为富营养型水体;秋季的TSIM平均值为51.4,为中营养型水体。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Chla、TN的相关性最密切,均为三次显著相关,与NO_(3)-N、TP、DO为二次显著相关,与T为一次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状况分析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艺术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及传承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茜 《今古文创》 2021年第15期70-71,共2页
长期以来,大运河(沧州段)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保护手段,拓宽当地文化艺术资源传承渠道,全面做好保护工作。但是从当前保护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局限,制约着保护及传承的效果。因此... 长期以来,大运河(沧州段)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保护手段,拓宽当地文化艺术资源传承渠道,全面做好保护工作。但是从当前保护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局限,制约着保护及传承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艺术资源的发展现状,从数字化视角探讨如何实现对沧州大运河文化艺术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文化艺术资源 数字化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沧州段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茜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4期71-72,共2页
大运河沧州段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体现了地方艺术特色。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沧州地区需要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文化艺术资源保护机制,形成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业集群... 大运河沧州段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体现了地方艺术特色。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沧州地区需要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文化艺术资源保护机制,形成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业集群,提升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做好当地文化艺术资源的开发,创造更多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大运河沧州 文化艺术资源 开发路径
下载PDF
2014-2020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霍飞 万虹麟 +2 位作者 张天兴 张薇 张丽军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文中针对大运河沿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不明确等问题,以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为研究区,利用2014,2018和2020年3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和RSEI模型评价的生态环境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大运河沧州段沿线4km范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和建设用地,两者占比达95%以上,大运河沿线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生态环境质量指数RSEI整体呈降低趋势,降幅达9.5%,林地、草地对生态环境有积极的贡献,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有消极贡献;至2020年,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极不耦合发展土地利用滞后型,说明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沿线4km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质量 耦合协调分析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当代历史风物及其艺术运用策略研究
10
作者 李幸 李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7期43-46,共4页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共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里,运河所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纲要要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共同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两千多年里,运河所孕育的文化更是数不胜数。沧州依运河而生,拥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有闻名遐迩的铁狮子古迹、清风楼、朗吟楼、南川楼等地标性建筑,又有献县马本斋纪念馆、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旧址等红色革命景点。沧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传承保护文化方面也作出了大量工作。随着大运河不断地建设完善,实现通渠,沧州地方物质文化也将随着运河的兴起而以崭新的态势展现在世人面前。通过调查研究、记录、再现、传承、发展沧州物质文化,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内涵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充分运用沧州大运河文化历史、风物元素的艺术形式,能够良好的推广城市形象,提升文化自信,形成了极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沧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物质文化 风俗文化 艺术运用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民俗文化装饰壁画设计研究
11
作者 李幸 《河北画报》 2022年第4期22-24,共3页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必然会强势回归。沧州市,作为运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其民俗文化必将依托于大运河的发展而兴起。溯源大运河流域内的传统民俗文化,并将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新时代党中...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必然会强势回归。沧州市,作为运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门户,其民俗文化必将依托于大运河的发展而兴起。溯源大运河流域内的传统民俗文化,并将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沧州段民俗文化表现出华北地区民俗文化的传统特征外,还有着较强的乡土特色。一个地区的公共环境形态向世人传达着文明程度,也是这个地方文化内涵与集体意识的体现。装饰壁画的设计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壁画设计分别从主题内容构思、构图与具体表现手法、造型设计与配色、材料、位置等内容着手进行创作,将大运河沧州段民俗文化题材装饰壁画应用于公共环境中,能够达到有效的文化传递与美化环境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运河沧州 民俗文化 装饰壁画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12
作者 王亚芹 郭少奇 +2 位作者 董肖丽 李路 王凤春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7-62,共6页
文中通过评估大运河沧州段生态服务功能的现状,研究分析大运河沧州段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及其转化途径,建立了大运河沧州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包括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项功能12项指标。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方法... 文中通过评估大运河沧州段生态服务功能的现状,研究分析大运河沧州段提供的生态产品价值及其转化途径,建立了大运河沧州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体系,包括供给、调节、文化、支持4项功能12项指标。根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分类方法,采用替代工程法、市场价值法、支付意愿法等方法进行价值现状的计算,结果表明,2020年大运河沧州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413.862亿元。该结果为推进沧州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大运河沧州
下载PDF
大运河沧州段减河的作用分析及保护途径
13
作者 刘宝锁 赵金刚 +2 位作者 寇金星 王凤春 安娜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减河是大运河上重要的防洪工程,减河治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当前,减河上相应的工程设备亟待完善,减河文化宣传力度仍需加大。重建、修缮陈旧的水利设施设备,加固硬化堤顶路、护坡,加强减河的防洪泄洪作用,系统挖掘减河文化、开发文旅路... 减河是大运河上重要的防洪工程,减河治理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当前,减河上相应的工程设备亟待完善,减河文化宣传力度仍需加大。重建、修缮陈旧的水利设施设备,加固硬化堤顶路、护坡,加强减河的防洪泄洪作用,系统挖掘减河文化、开发文旅路线,可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具体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工程 减河 大运河沧州 运河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驱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以沧州段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万虹麟 王凤春 +4 位作者 张薇 鲍艳磊 张丽军 章红 李琪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63-1874,共12页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驱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有利于开展大运河沿线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选大运河沧州段为研究对象,以2014和2020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new,基于GIS分析...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驱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有利于开展大运河沿线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选大运河沧州段为研究对象,以2014和2020年Landsat 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new,基于GIS分析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引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2014—2020年间,拓展区、核心区和核心监控区,都是耕地占主导地位、建设用地和水域次之的土地利用格局,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土地利用转移方式还没有明显表现出向景观与生态用地转换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维持在“较差”的水平,除核心区小幅上升1.42%,拓展区和核心监控区分别下降1.16%和8.23%;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区域主要是林、草地以及植被覆盖较多的耕地,生态环境质量不好的区域主要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和植被覆盖低的耕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一致,建设用地增多对应NDBSI增大,由此引发热度指标LST和PM2.5浓度指标上升,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林地、建设用地-耕地土地利用转移方式与生态质量好转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34、0.113、0.103,未利用-建设用地、未利用-耕地、未利用-水域土地利用转移方式与生态质量好转显著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35、-0.122、-0.107,未利用土地在研究区现行环境中未得到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新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new 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效应 大运河沧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