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卢水胡酋豪到凉王——沮渠蒙逊称王史迹述略
1
作者 杨荣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1-57,共7页
沮渠蒙逊,卢水胡酋豪、凉王。沮渠蒙逊生于东晋太和三年(368),卒于北凉义和三年(433)。后凉龙飞二年(397),他与从兄沮渠男成起兵反后凉,拥立段业创北凉。北凉天玺三年(401),沮渠蒙逊起兵杀段业,继立北凉,在位三十三年(401~433)。在传世... 沮渠蒙逊,卢水胡酋豪、凉王。沮渠蒙逊生于东晋太和三年(368),卒于北凉义和三年(433)。后凉龙飞二年(397),他与从兄沮渠男成起兵反后凉,拥立段业创北凉。北凉天玺三年(401),沮渠蒙逊起兵杀段业,继立北凉,在位三十三年(401~433)。在传世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沮渠蒙逊从卢水胡酋豪到凉王历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揭示卢水胡的发展和十六国时期复杂的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水胡 凉王 沮渠蒙逊
下载PDF
沮渠蒙逊与凉州佛教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高人雄 《档案》 2014年第8期36-41,共6页
凉州在西晋太康已有佛经流布,经前凉、后秦佛教不断发展,至沮渠蒙逊统治的北凉迎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凉州发达的佛教,造就了一批凉州高僧,也造就了沮渠蒙逊这样崇佛弘法的一代帝王。在沮渠蒙逊统治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
关键词 沮渠蒙逊 凉州佛教 北凉时期
原文传递
论北凉沮渠氏的佛教功利主义态度 被引量:3
3
作者 彭建兵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7期71-73,共3页
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在河西建立了北凉政权。在沮渠蒙逊父子的推崇下,北凉佛教极为兴盛。一般认为,沮渠氏父子是佛教的虔诚护法者。本文通过对蒙逊父子崇佛活动的考察,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他们的崇佛在客观上促进了北凉佛教的兴盛,但是... 十六国时期,沮渠氏在河西建立了北凉政权。在沮渠蒙逊父子的推崇下,北凉佛教极为兴盛。一般认为,沮渠氏父子是佛教的虔诚护法者。本文通过对蒙逊父子崇佛活动的考察,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尽管他们的崇佛在客观上促进了北凉佛教的兴盛,但是他们只不过是利用佛教为其统治服务的佛教功利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凉 沮渠蒙逊父子 佛教 功利主义
下载PDF
南北朝沮渠氏茂虔与牧犍名字译音问题--兼谈俄藏“揖王入高昌城事”文本的来源
4
作者 王素 《西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187,共5页
河西北凉政权创业主沮渠蒙逊死后,第三子继位,其名,南朝正史皆作“茂虔”,北朝正史皆作“牧犍”,有着严格界限,说明各有不同语言背景和史料来源。按《广韵》:“虔”与“犍”皆为渠焉切,平声仙韵,只是译字不同,不存在译音问题。而“茂”... 河西北凉政权创业主沮渠蒙逊死后,第三子继位,其名,南朝正史皆作“茂虔”,北朝正史皆作“牧犍”,有着严格界限,说明各有不同语言背景和史料来源。按《广韵》:“虔”与“犍”皆为渠焉切,平声仙韵,只是译字不同,不存在译音问题。而“茂”与“牧”:前为莫候切,去声候韵;后为莫六切,入声屋韵。声、韵完全不同。根据清与民国古音学理论,可以断定:南朝作“茂”是变化的中古音,北朝作“牧”是继承的上古音。俄藏吐鲁番出土“揖王入高昌城事”文书,记蒙逊继位者之名作“茂虔”,说明该文书的原始文本来源于南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渠蒙逊 茂虔 牧犍 中古音 上古音
原文传递
玄始历谱 被引量:1
5
作者 关守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7年第6期758-765,共8页
由赵欧创制、北凉首用、北魏继续沿用了111年(A.D.412~A.D.522)的玄始历,除《开元占经》收录了少部分数据外,其余推朔术、推气术、推闰术等,史籍概无记载.目前常见的历表,有的将北凉、北魏纪年加注在别国所用历谱之下,但... 由赵欧创制、北凉首用、北魏继续沿用了111年(A.D.412~A.D.522)的玄始历,除《开元占经》收录了少部分数据外,其余推朔术、推气术、推闰术等,史籍概无记载.目前常见的历表,有的将北凉、北魏纪年加注在别国所用历谱之下,但大部分既无北凉、北魏纪年,又无玄始历谱.这对于历史学、考古学、北方民族史、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都是不适宜的.依据出土帛书、墓志、石刻等文物资料,参照《开元占经》所载数据,对玄始历谱进行了研究、排算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始历 赵欧 沮渠蒙逊
下载PDF
五凉时期河西著姓经济发展略论
6
作者 贾小军 《甘肃农业》 2006年第9X期148-148,共1页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勃兴,而诸凉政权对河西的统治,也首先有赖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河西著姓”,因此他们周围都团结了一批河西地方大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以河西地方大族为基础的“门阀政治”特点。故而著姓经济在河西经济中居于举...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勃兴,而诸凉政权对河西的统治,也首先有赖于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河西著姓”,因此他们周围都团结了一批河西地方大族势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以河西地方大族为基础的“门阀政治”特点。故而著姓经济在河西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一、前凉、后凉时期前凉政权自张轨肇基开始,便“以宋配、阴充、瑷、阴澹为股肱谋主”(卷86《张轨传》),其中的宋氏、阴氏皆为西州著姓。这种利用著姓力量对河西进行统治的政策前凉兴衰而一以继之前凉政权肇基而言,本身就是安定官僚和敦煌官僚缔结政治联盟的结果。(P43)而这种政治联盟,必然以其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河西著姓经济实力强大由来已久。曹魏时期已经出现“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轨 立锥之土 政治联盟 沮渠蒙逊 宋配 曹魏时期 成七儿 秃发利鹿孤 经济发展 族田
下载PDF
十六国时期敦煌的政治状况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聚宝 《兰州学刊》 1987年第3期80-86,共7页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篡魏建立西晋王朝,国家得到了短暂统一和安定。但是,司马氏家族是世族的代表,腐朽之极,相互争夺权利,很快又导演了“八王之乱”的丑剧,使中国重陷于混战割据的状况。这时,中国北方各少数...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了曹丕代汉的“禅让”故事,篡魏建立西晋王朝,国家得到了短暂统一和安定。但是,司马氏家族是世族的代表,腐朽之极,相互争夺权利,很快又导演了“八王之乱”的丑剧,使中国重陷于混战割据的状况。这时,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战中纷纷建立政权。偏远的河西也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和北凉等五个政权。敦煌先后归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和北凉的版图,在频繁的改朝换代和豪族的左右之下,走过了一百三十多年的历程。本文试图对敦煌这段历史上的政治状况作一概述,错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前凉 政治状况 建立政权 沮渠蒙逊 张轨 司马炎 太府参军 唐儿 州刺史
下载PDF
五凉史学述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继忠 《兰州学刊》 1987年第2期83-87,共5页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相继出现过五个割据政权,即汉族张轨建立的前凉(公元301—376年),氐族吕光建立的盾凉(公元386—403年),鲜卑族秃发乌孤建立的南凉《公元397—414年),汉族李嵩建立的西凉《公元400—420年),匈奴族沮渠蒙逊建立的北凉(公元401—439年),史称五凉,统治河西近一个半世纪。这一阶段,中原地区战争连绵不断,社会经济和文化都遭到严重破坏,而河西地区却相对安定,不但汉族的经济文化在这里得以保持,而且这里也成了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尤其是凉州,是中国北部的文化中心,它对北魏的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西晋永嘉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河西地区 秃发乌孤 永嘉之乱 沮渠蒙逊 张轨 鲜卑族 秃发利鹿孤 凉书 索绥
下载PDF
略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的文化教育 被引量:2
9
作者 施光明 《兰州学刊》 1984年第2期64-68,共5页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北方地区干戈不息,兵连祸结,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发达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更是受到极大的摧残。但是,在西北边陲的凉州地区,这一时期却儒学发达,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出现了一个前...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混乱动荡的时期,北方地区干戈不息,兵连祸结,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中原发达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更是受到极大的摧残。但是,在西北边陲的凉州地区,这一时期却儒学发达,名家辈出,人才济济,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兴盛时期。本文谨对这一时期凉州地区发达的文化教育及其出现的原因作些探讨,供同志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前凉 兴盛时期 西北边陲 秃发利鹿孤 学术研究 沮渠蒙逊 名家辈出 乞伏乾归 张轨
下载PDF
五凉政权与中原江左政权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守志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1-8,共8页
五凉史以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为界,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前凉统治时期,后期为“四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并立时期。在这前后一个多世纪里,“带河为固”的河西走廊与风起云扰的中原地区比较,的确是相对安定的。这种... 五凉史以淝水之战(公元383年)为界,大致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前凉统治时期,后期为“四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并立时期。在这前后一个多世纪里,“带河为固”的河西走廊与风起云扰的中原地区比较,的确是相对安定的。这种相对安定的局面的创造,与五凉政权和中原、江左政权之间的政治、军事等等的交往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左 淝水 沮渠蒙逊 张轨 河西地区 南凉 凉州牧 护羌校尉 十六国时期 窦融
下载PDF
昙无谶和他的《大般涅槃经》 被引量:2
11
作者 方步和 《河西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25-35,共11页
十六国的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 十六国的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市),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槃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他无行所致。他在凉州呆了20余年,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在凉州作出的;他的性命也是在凉州丢掉的。本文不是剖析《大般涅槃经》的教义,也不是考订该经翻译时所依据的经本来源及译本的全与不全,更不是为他的无行正名;而是企图阐发昙无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过的某些作用。为了说明此问题,上面谈到的若干方面,也要作某些涉猎。昙无谶(385—433),又叫昙摩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 中国佛教 沮渠蒙逊 罗什 中天竺 一阐提 中西文化交流 玄始 慧皎
下载PDF
论十六国时的秦陇文化
12
作者 石泰 《兰州学刊》 CSSCI 1990年第2期56-61,共6页
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是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曾经主宰思想文化领域达三百余年的儒学日渐衰微,几于沦替。在中原及江南地区,玄学盛行、道佛泛滥。以往,许多学者都注意到文化领域的这个纷乱现象,有人以为是“精神上的大解放”,“... 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是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曾经主宰思想文化领域达三百余年的儒学日渐衰微,几于沦替。在中原及江南地区,玄学盛行、道佛泛滥。以往,许多学者都注意到文化领域的这个纷乱现象,有人以为是“精神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自由”,其实,这只不过是封建的中国寻求大一统文化模式的探索过程。 当此文化界纷纷攘攘之际,秦陇文化显示了它的特色和活力,恰如陈寅恪所说,在民族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绝扶衰”的作用。(《隋唐制度洲源略论稿》)不过,先贤们大抵都以为秦陇文化乃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陇 思想文化领域 日渐衰微 秃发利鹿孤 沮渠蒙逊 前凉 张轨 陈寅恪 《晋书》 僧涉
下载PDF
李白本家金陵之谜
13
作者 张书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Z1期90-91,共2页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为了全面彻底地理解这两句录文,古今不少注家几乎绞尽了脑汁。杨慎说,“观太白自叙之书云:白家世本金陵,此其自状明甚。……唐之先仕...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为了全面彻底地理解这两句录文,古今不少注家几乎绞尽了脑汁。杨慎说,“观太白自叙之书云:白家世本金陵,此其自状明甚。……唐之先仕于后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渠蒙逊 右姓 注家 拓跋部 此其 书云 拓跋焘 唐代文学论丛 拓跋嗣 明元帝
下载PDF
昙无谶和他的《大般涅槃经》
14
作者 方步和 《晋中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77-84,共8页
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般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昙无谶... 北凉时,名僧昙无谶曾在凉州的治所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译出了轰动中国佛教界的四十卷《大般涅般经》,促进了中国佛教变革性的演进.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昙无谶其人,却很不为人所称,比起鸠摩罗什来,不可同日而语.这主要是因为昙无谶无行所致.他在凉州呆了二十余年,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是在凉州作出的,但他的性命也是在凉州丢掉的.本文不是剖析《大般涅般经》的教义,也不是考订该经翻译时所依据的经本来源及译本的全与不全,更不是为他正名,而是企图比较难确地阐发昙无谶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过的作用.为了说明此问题,上面谈到的几个方面,也要作某些涉猎.昙无谶(公元385——43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 中国佛教 昙摩 罗什 中西文化交流 名僧 沮渠蒙逊 变革性 释老志
下载PDF
说弥勒形象的演变
15
作者 郭绍林 《丝绸之路》 1993年第6期40-42,共3页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最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痕迹。伴随着弥勒信仰的流行,甘肃石窟的早期佛教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弥勒形象,或为壁画,或为石雕,或为泥塑.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的壁画,弥勒着菩萨装。... 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也最早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痕迹。伴随着弥勒信仰的流行,甘肃石窟的早期佛教艺术中出现了一些弥勒形象,或为壁画,或为石雕,或为泥塑. 国内最早的弥勒形象,见于甘肃永靖炳灵寺169窟的壁画,弥勒着菩萨装。交脚而坐,旁边墨书“弥勒菩萨”字样。该窟北壁第六龛有墨书题记:西秦“建弘元年(420)岁在玄枵三月廿四日造。”十来年后,在北凉沮渠蒙逊时,甘肃酒泉又雕出了经幢形石塔,其中马德惠所造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渠蒙逊 佛教艺术 早期佛教 甘肃酒泉 玄枵 成佛 炳灵寺 释迎牟尼 永靖 北壁
下载PDF
李白出生在迁徙途中——兼与刘开扬、裴斐两位先生商榷
16
作者 韩维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8年第3期42-44,共3页
李白的出生地,对考证其家世源渊,研究其复杂思想,探讨其飘逸风格,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唐人对李白出生地无确切的记载。太白本人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自述:“白家本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 李白的出生地,对考证其家世源渊,研究其复杂思想,探讨其飘逸风格,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唐人对李白出生地无确切的记载。太白本人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自述:“白家本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李白自述300多年前祖先避难“奔流咸秦”,近祖如何,一字末提。“咸秦”二字《全唐文》注:“此二字不可解”。七十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姓 《全唐文》 二字 沮渠蒙逊 蜀中 碎叶 家本 杜诗补遗 诗人王维 草堂集序
下载PDF
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寺的发源地
17
作者 钱国宏 《养生月刊》 2023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窟开龟岭峭,叠嶂幸朝宗.禅妙波闲悟,眼高云怯封.佛肩依晋月,蜃水映苍容."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约397—439年),距... "窟开龟岭峭,叠嶂幸朝宗.禅妙波闲悟,眼高云怯封.佛肩依晋月,蜃水映苍容."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凉州大佛窟、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中路乡灯山村.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约397—439年),距今约有1600年历史,由北凉王沮渠蒙逊召集凉州高僧昙曜和能工巧匠开凿,后世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梯山石窟 沮渠蒙逊 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石窟寺 昙曜 佛窟 石窟艺术
原文传递
十六国时期河北、凉州两地佛教造像异同比较及启示
18
作者 叶原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117,共5页
佛教早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中国,但作为一种源自域外的信仰,其在相当长时间里受到传统“华夷之辨”排斥,始终无法进入主流社会视域。直至十六国时期,佛教借所谓“五胡乱华”所开启的胡化潮流而得以破除“华夷之辨”阻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 佛教早在东汉末年便传入中国,但作为一种源自域外的信仰,其在相当长时间里受到传统“华夷之辨”排斥,始终无法进入主流社会视域。直至十六国时期,佛教借所谓“五胡乱华”所开启的胡化潮流而得以破除“华夷之辨”阻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流信仰。东晋末,桓玄与王谧书曰:“曩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不与之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国时期 佛教造像 沮渠蒙逊 偏袒右肩 禅修 释迦 信仰问题 佛教信仰 华夷之辨 金铜佛像
原文传递
从马蹄寺金塔寺石窟造像探究其装饰艺术特征
19
作者 魏臻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第2期195-,共1页
马蹄寺金塔寺石窟是以早期佛教艺术为主,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甚至早于中国"四大石窟"的开凿。马蹄寺金塔寺石窟造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融合了佛教教义,对中国佛教石窟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主要就马蹄寺金塔... 马蹄寺金塔寺石窟是以早期佛教艺术为主,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甚至早于中国"四大石窟"的开凿。马蹄寺金塔寺石窟造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融合了佛教教义,对中国佛教石窟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主要就马蹄寺金塔寺石窟文化背景、造像概况、以及艺术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寺 石窟造像 佛教石窟 十六国时期 早期佛教 佛教教义 沮渠蒙逊 印度佛教 石崖 生活风貌
原文传递
“高善穆”石造像塔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冬 《文物天地》 2015年第4期41-42,共2页
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在甘肃河西建了北凉,次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沮渠蒙逊先踞张掖,411年据有姑臧(今武威),乃迁都姑臧。421年蒙逊灭西凉,完全控制了河西。北凉控制范围大,社会比较稳定,交通西域各城邦,且统治者崇尚佛教。因此,在439年北... 公元397年,沮渠蒙逊在甘肃河西建了北凉,次年李暠建立了西凉。沮渠蒙逊先踞张掖,411年据有姑臧(今武威),乃迁都姑臧。421年蒙逊灭西凉,完全控制了河西。北凉控制范围大,社会比较稳定,交通西域各城邦,且统治者崇尚佛教。因此,在439年北凉灭亡前的43年中,北凉佛教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度曾成为北部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文化的发达主要表现在石窟的开凿和寺塔的兴起。河西一带遗存至今的石窟不下数十处,其中一部分为北凉时开凿。现存武威市境内城东南50公里的天梯山石窟,即凉州石窟,就开凿于此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沮渠蒙逊 造像塔 姑臧 佛教史 社会比较 李暠 中国佛教文化 圆拱龛 文殊山 甘肃河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