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语文教育与河南蒙古族的认同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徐百永 萨仁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位居青海东南的"藏化"的河南蒙古族自1980年代初以来开始在全县恢复蒙语文教育,希望以此重塑本族群的蒙古民族文化特征,建构民族认同。但是蒙语文教育在河南县开展并不顺利,并逐渐式微而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蒙语文教育在一... 位居青海东南的"藏化"的河南蒙古族自1980年代初以来开始在全县恢复蒙语文教育,希望以此重塑本族群的蒙古民族文化特征,建构民族认同。但是蒙语文教育在河南县开展并不顺利,并逐渐式微而流于形式。从总体上看,蒙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河南蒙古族民族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语文教育 河南蒙古 认同
下载PDF
文化涵化与族群认同——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索端智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 河南蒙古族是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的一支,在明代就已皈依藏传佛教,清初移牧黄河河曲后,由于受到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文化发生持续涵化,尤其是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丧失使得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发生断裂,同时经济和生计模式的相似性和跨族群宗教认同的建立和强化,使得河南蒙古族与周围藏族间社会一体性和同质性加强,族群认同也愈来愈与文化认同叠合式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 文化涵化 族群认同 族群关系
下载PDF
仪式庆典中的认同建构与国家的“在场”——以河南蒙古族的“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萨仁娜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族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重... 在青海省黄河南部有一部分特殊的蒙古族群体,在与周围藏族长达700多年的互动往来中,因逐渐丧失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而常常被外界误识为"藏民"。80年代以来,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下,这一族群尝试通过复振蒙古民族的文化传统,重塑民族特色和形象。本文以其中较为典型的文化复振活动--那达慕为例,通过对河南蒙古族恢复那达慕的过程的叙述,旨在探讨该族群如何借助这一仪式活动,来建构和强化身份认同意识,并进一步揭示了该仪式中地方社会与国家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 那达慕 仪式 国家
下载PDF
游牧文化的失落与调适——以青海河南蒙古族发展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兰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3-37,共5页
在现代化的冲击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下,传统游牧文化处于失落状态,主要表现于生产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这给牧民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困惑和不安。为了适应这种商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求,需对其进行文化调适。在经... 在现代化的冲击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影响下,传统游牧文化处于失落状态,主要表现于生产方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这给牧民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困惑和不安。为了适应这种商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需求,需对其进行文化调适。在经济上,建立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牧民专业合作社;在教育上,加强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建设;在文化上,建立生态文化博物馆;在心理上,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通过这些调适能够更好地保护传统文化并发展民族经济,最终实现民族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文化 失落 调适 河南蒙古
下载PDF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群包虫病流行调查
5
作者 刘巴睿 马宵 +4 位作者 何多龙 刘海青 乔久先 罗布 吴海青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C018-C018,共1页
关键词 青海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流行病学 感染率 青海 蒙古 包虫病
下载PDF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三产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兰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7-30,共4页
作为纯牧业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优良畜种优势和特色蒙藏文化优势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已初步建立了基地+合作社+牧户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模式。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商贸活动,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 作为纯牧业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优势、优良畜种优势和特色蒙藏文化优势基础上,积极进行产业结构改革,已初步建立了基地+合作社+牧户的有机畜牧业发展模式。同时,还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商贸活动,着力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促进三产融合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推进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改革和发展牧民专业合作社,扩大销售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还要构建全域旅游链条,借助节日平台加强民族旅游建设,实现三产融合的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三产 有机畜牧业 合作社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生态保护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7
作者 朱宏才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6-69,共4页
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生态移民、休牧育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文章结合调查所得,阐述了在实施三江源保护工程中河南县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和... 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生态移民、休牧育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文章结合调查所得,阐述了在实施三江源保护工程中河南县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移民 休牧育草
下载PDF
蒙藏关系下的文化变迁和民族认同——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晓虎 郎维伟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4期41-46,共6页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与藏族交错而居,两个民族长期相互接触,由于族体规模上的差异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文化传播中主要表现为蒙古族对藏族文化的采借和适应,以致从外部特征似难将当地蒙古族从藏族中分辨出来。但细加考察,蒙古族的客观认同...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与藏族交错而居,两个民族长期相互接触,由于族体规模上的差异和自然条件的原因,在文化传播中主要表现为蒙古族对藏族文化的采借和适应,以致从外部特征似难将当地蒙古族从藏族中分辨出来。但细加考察,蒙古族的客观认同和主观心理归属感仍然清晰可见。在融洽的民族关系中,蒙藏之间仍然保持着融而未合、和而未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 蒙藏关系 文化变迁 民族认同
下载PDF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语丢失的主要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涛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9-73,共5页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3363人,其中,蒙古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5.5%,却出现了蒙语丢失现象。有学者认为,地理环境的制约、民族上层的宗教导向、教育模式、蒙藏通婚以及蒙语教育的断层是河南县蒙古族人放弃母语的关键因素。然而,... 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3363人,其中,蒙古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5.5%,却出现了蒙语丢失现象。有学者认为,地理环境的制约、民族上层的宗教导向、教育模式、蒙藏通婚以及蒙语教育的断层是河南县蒙古族人放弃母语的关键因素。然而,导致蒙语丢失的主要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将这些因素归结为地理环境、宗教导向、蒙藏通婚、蒙语教育的断层和生存压力等五个因素。以这五个因素为变量,说蒙语人的数量为应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求证蒙语使用现状与上述五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宗教导向和生存压力是导致河南县蒙语丢失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如何抢救或延缓蒙语在这一地区的丢失?我们认为,要从影响蒙语丢失的主要因素着手。考虑到民族地区宗教信仰的敏感性,在不改变宗教信仰的前提下,创造蒙语的就业环境,提供蒙语使用者的就业机会以减轻河南县蒙古族人的生存压力。这些举措有可能延缓蒙语在河南县丢失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蒙语丢失 主成分
下载PDF
青海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的发生机制解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陈瑾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8-154,共7页
河南蒙古族自17世纪迁牧到甘、青、川交界的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受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政治关系和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三大因素的影响,河南蒙古族文化发生涵化。加之与周边藏族持续发生交融,其社会的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阶层在文化... 河南蒙古族自17世纪迁牧到甘、青、川交界的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受其所处的地域环境、与清政府的政治关系和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三大因素的影响,河南蒙古族文化发生涵化。加之与周边藏族持续发生交融,其社会的精英阶层与普通民众阶层在文化发生涵化的机制上有所不同。通过对上述地域、政治和宗教等三大因素的解析,更加深入地剖析了河南蒙古族文化涵化发生机制和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 文化涵化 发生机制
下载PDF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简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吉日木图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6年第3期38-42,共5页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简述吉日木图蒙古族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勤劳勇敢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的一部分后裔驻牧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他们的先民主要是厄鲁特部中的...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的语言使用情况简述吉日木图蒙古族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草原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勤劳勇敢的游牧民族,这个民族的一部分后裔驻牧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他们的先民主要是厄鲁特部中的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漠南蒙古土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蒙古族人口 语言使用 蒙古语言 河南 河南地区 藏语文 蒙古语文 现代蒙古 本民族语言文字
下载PDF
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产品供给向寺院延伸——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六大工程”评议
12
作者 尕藏扎西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6-91,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六大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从俗人社会向寺院延伸的惠僧利寺工程,也是寺院"社会化管理"或"村级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作为甘青交界处的蒙古族自治县,其实施"... 藏传佛教寺院"六大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从俗人社会向寺院延伸的惠僧利寺工程,也是寺院"社会化管理"或"村级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作为甘青交界处的蒙古族自治县,其实施"六大工程"的做法有自身特色。本报告立足田野调查得出的定量数据,对"六大工程"实施情况及其效应进行了评估,指出了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六大工程"推行方式方法的若干思路和建议。文章认为,本土精英和本土经验纳入"六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及实际操作至关重要。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动员多方治理主体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中来,以僧众需求为导向供给公共产品,才能使"六大工程"的社会效应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六大工程 基础设施 公共产品 寺院
下载PDF
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研究——以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为例
13
作者 李云鹏 《艺术家》 2020年第2期65-66,共2页
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每年一度最大的节日盛会是"那达慕",该节日在2006年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更是国家对这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而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来看,节日盛会中的... 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每年一度最大的节日盛会是"那达慕",该节日在2006年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仅是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更是国家对这一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视。而从艺术设计学的角度来看,节日盛会中的展示设计也是具有民族特性的新表现。本文从展示设计学角度入手,以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那达慕"盛会为例,分析少数民族文化视角下的展示设计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盛会 展示设计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下载PDF
文化变迁下族群认同的多重表述——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艾丽曼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6,共6页
本文以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为例,分析了在文化变迁过程中由于文化要素的变化,族群边界变得模糊,族群认同也呈现出多重表述的现象。
关键词 河南蒙古 文化变迁 族群认同
原文传递
青海省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5
作者 艾丽曼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3-45,共3页
青海河南县蒙古族服饰的变化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文章通过特定的民族服饰语言,揭示了河南蒙古服饰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河南蒙古 服饰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对两份“河南四旗工作材料”的研究——基于对青海黄河南部蒙古古列延的考察
16
作者 红峰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1949、1952年的'河南四旗工作材料'(以下统称为'两份材料')详实记录了黄河南部蒙古旗1949年时有3旗6部135个古列延,1952年时,变成了3旗6部117个。古列延是蒙古氏族部落时期产生的人群组织、聚落形式、游牧方式和军事防... 1949、1952年的'河南四旗工作材料'(以下统称为'两份材料')详实记录了黄河南部蒙古旗1949年时有3旗6部135个古列延,1952年时,变成了3旗6部117个。古列延是蒙古氏族部落时期产生的人群组织、聚落形式、游牧方式和军事防御体系,直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居住于此地的蒙古族依然保留着古列延这一社会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旗材料 河南蒙古古列延 古列延社会组织
下载PDF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15年鼠疫监测分析
17
作者 辛培仁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5-445,共1页
关键词 鼠疫 监测分析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原文传递
论河南省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安阳蒙古族体育文化的变迁为例
18
作者 邱胜利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27-229,共3页
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北方草原的河南省蒙古族,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下,在与周边汉族长期交往、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其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 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北方草原的河南省蒙古族,在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共同制约和影响下,在与周边汉族长期交往、交流、借鉴的过程中,其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不仅反映了河南省蒙古族传统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而且从一个独特角度展示了河南省蒙古族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蒙古 传统文化 变迁与融合
下载PDF
过渡礼仪:“河南蒙旗”婚俗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孤悬于藏文化中的河南蒙旗的百姓在婚俗方面独具特色,这种婚俗是由一系列仪式构成的。在仪式的背后蕴含了丰富的人类学内容。通过应用上个世纪产生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理论对婚俗中订婚、迎亲、结婚及回门等阶段的仪式进行分... 孤悬于藏文化中的河南蒙旗的百姓在婚俗方面独具特色,这种婚俗是由一系列仪式构成的。在仪式的背后蕴含了丰富的人类学内容。通过应用上个世纪产生的"过渡礼仪"等人类学理论对婚俗中订婚、迎亲、结婚及回门等阶段的仪式进行分析,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婚俗中包含的象征意义,更好地了解此地蒙古族的独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礼仪 河南蒙古 婚俗
下载PDF
河南地区不同民族HLA—A、B位点多态性的分析
20
作者 叶德普 张广兴 +1 位作者 罗虹 李成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2年第1期14-17,共4页
本文报道了对河南地区汉族(172人)、维吾尔族(35人)及蒙古族(32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A、B(HLA-A、B)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频率、连锁不平衡参数及遗传距离测定的结果。显示河南汉族、维吾尔族及蒙古族均与华北汉族接近。河南维吾尔族与新疆... 本文报道了对河南地区汉族(172人)、维吾尔族(35人)及蒙古族(32人)人类白细胞抗原 A、B(HLA-A、B)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频率、连锁不平衡参数及遗传距离测定的结果。显示河南汉族、维吾尔族及蒙古族均与华北汉族接近。河南维吾尔族与新疆维吾尔族更接近。对原报道的开封回族及犹太后裔亦与上述民族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汉族 河南维吾尔族 河南蒙古 HLA 基因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