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十堰犟河口遗址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
作者 邵会秋 吕军 +1 位作者 税文霞 夏洪宇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5,101,共5页
犟河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东湾村,犟河与堵河的交汇处,堵河东部的台地上。2008年9月—12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示出新石器、东周至汉和明清时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本文主要介绍此次发掘的... 犟河口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东湾村,犟河与堵河的交汇处,堵河东部的台地上。2008年9月—12月,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示出新石器、东周至汉和明清时期等不同时期的遗存。本文主要介绍此次发掘的新石器时代和东周至汉时期遗存主要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俄罗斯乌斯季·伊万诺夫卡河口遗址
2
作者 包曙光 王赫 《大众考古》 2016年第9期14-15,共2页
2016年7~8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学系师生组成的“黑龙江大学赴俄罗斯联合考古发掘小分队”,对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乌斯季·伊万诺夫卡河口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约500平方米,清理墓葬近60座,出土的随葬... 2016年7~8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学系师生组成的“黑龙江大学赴俄罗斯联合考古发掘小分队”,对俄罗斯阿穆尔州布拉格维申斯克市的乌斯季·伊万诺夫卡河口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掘约500平方米,清理墓葬近60座,出土的随葬品有铁器、铜器和骨器等,以武器、装饰品为主。通过对墓葬形制、丧葬习俗和随葬品的分析,墓地的年代约为公元8世纪,相当于中国的唐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墓葬形制 乌斯季 丧葬习俗 考古发掘 阿穆尔州 中国古代文献 族系 实物资料
下载PDF
陕西洛南河口绿松石矿遗址调查报告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延祥 先怡衡 +4 位作者 陈坤龙 杨岐黄 邵安定 张登毅 谭宇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7,55,共8页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 河口矿业遗址位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河沿岸。2010~2015年,北京科技大学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河口遗址周边进行了数次调查,发现了10处古代开采绿松石的洞穴遗址。这批洞穴规模较大,采集到的遗物较为丰富,主要为石器和陶片。遗址中采集的石锤为一种古代的采矿工具,洞穴内发现的蓝色矿石经过定性分析,确认为绿松石,因此判断这批洞穴为古代开采绿松石的矿业遗址。从发现的陶片、开采工具的年代以及碳十四测年等资料判断,其开采年代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延续到春秋时期。唐宋时期仍有使用,但不能确定是否与矿石开采有关。河口古代绿松石矿业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早期绿松石的开采、使用、流通及来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绿松石矿 石锤 先秦时期
下载PDF
重庆大河口遗址出土鼯鼠骨骼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运辅 杨华 李大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4-234,共11页
大河口遗址是重庆2018年度六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朱砂村,分布在长江北岸的一处二级阶地之上。地层堆积分4层,第③层为早期文化层,出土陶片、石制品、兽骨、螺壳等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溪坪文化系统(5.3~4.6 ka... 大河口遗址是重庆2018年度六大考古发现之一,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义和镇朱砂村,分布在长江北岸的一处二级阶地之上。地层堆积分4层,第③层为早期文化层,出土陶片、石制品、兽骨、螺壳等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溪坪文化系统(5.3~4.6 ka B.P.)。本文研究的鼯鼠类材料采自第③层,伴生有大量人工利用后的螺壳以及一些碎骨,包括少量的鹿、猪及较多的小型兽类。鼯鼠类材料在新石器考古实践之中的发现很少,在同一遗址之中发现多种鼯鼠类动物更是不多见。出土鼯鼠类材料以上、下颌骨碎片及牙齿为主,另外有鼯鼠科未定属种的几件头后骨骼,鉴定为5属5种,它们是毛耳飞鼠(Belomys pearsonii)、复齿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赤鼯鼠(Petaurista petaurista)、沟牙鼯鼠(Aeretes melanopterus)以及黑白飞鼠(Hylopetes alboniger)。上述鼯鼠颊齿的形态特征与现生居群基本一致,尺寸相似。大河口遗址出土的5种鼯鼠类动物,除了沟牙鼯鼠之外,其余4种在今重庆境内都有分布。复齿鼯鼠是本地最常见的一种鼯鼠,出土鼯鼠材料也以复齿鼯鼠最为丰富。但毛耳飞鼠、黑白飞鼠等两种鼯鼠在当地已很少发现。这意味着至少在新石器晚期当地自然环境曾适合多种鼯鼠类动物的栖息,一是多裸岩峭壁,二是植被茂密,曾有高大的林木分布。沟牙鼯鼠目前分布在两个隔离的地区:河北,以及四川东北部、中部和甘肃南部,在今川东和重庆境内都无分布。大河口材料表明沟牙鼯鼠曾有更广泛的分布地域,后来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其栖息地的萎缩。大河口鼯鼠材料堆积应该与史前居民开发利用紧密相关,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其表面缺少捕食者的消化痕迹;其二,与人工利用的螺壳共存。该遗址还出土了49件磨制精美的小型和中型石锛,5件石刮刀和石刀,这些工具可用于制革加工。因此,该遗址的鼯鼠类材料很可能是史前居民利用毛皮的狩猎行为的结果。史前居民曾从遗址周边较广区域猎取多种鼯鼠,然后带入遗址进行加工。并且史前居民的毛皮处理技术应当已经比较成熟,能够处理鼯鼠类薄脆的皮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鼯鼠 毛皮 狩猎行为
原文传递
吉林省通化市桦树河口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东 解峰 +2 位作者 王晶 石晓轩 马洪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5,共10页
桦树河口遗址位于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桦树村,该遗址可分为二期,一期遗存发现有一段基石遗迹,出土的遗物多是在基石堆积的缝隙中获取,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黑褐陶和黄褐陶,手制,烧制火候较低。二期地... 桦树河口遗址位于于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桦树村,该遗址可分为二期,一期遗存发现有一段基石遗迹,出土的遗物多是在基石堆积的缝隙中获取,主要有陶器和石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有少量夹砂黑褐陶和黄褐陶,手制,烧制火候较低。二期地层中出土了少量遗物,主要是陶器和铁镞。初步推断,遗址一期文化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二期相当于汉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桦树河口遗址 基石堆积 陶器 石器 铁镞
原文传递
清水河县岔河口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 被引量:7
6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3年第2期1-15,共15页
岔河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清水河县西缘,南流黄河东岸的黄土高地之上,与准格尔旗隔河相望.东南距清水河县城关镇25公里,隶属王桂窑乡(图一).遗址地处黄河与浑河交汇点的北岸,东、南、西三面环水,地理环境优越,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理想处... 岔河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清水河县西缘,南流黄河东岸的黄土高地之上,与准格尔旗隔河相望.东南距清水河县城关镇25公里,隶属王桂窑乡(图一).遗址地处黄河与浑河交汇点的北岸,东、南、西三面环水,地理环境优越,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理想处所.遗址海拨1056~1060米,地表平坦开阔,距黄河河面垂直约70米,其南北260、东西240余米,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大(大同)--准(准格尔)铁路东西向沿遗址东南缘穿过(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房址 河口遗址 环壕 弧腹 红陶 考古学文化 泥质陶 细泥陶 灶坑 黑彩 夹砂陶 清水河县
下载PDF
荣成市河口遗址发掘报告
7
作者 徐明江 肖宇 +2 位作者 王站琴 王桂芳 王晓妮 《海岱考古》 2012年第1期32-66,436-440,共36页
河口遗址位于荣成市河口村南,石岛至静海公路南约100米处。遗址中间有一现代修的水渠,将遗址分成南北两半。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西部为丘陵地带,地势较高,南、东、北三面地势逐渐变低,成缓坡状... 河口遗址位于荣成市河口村南,石岛至静海公路南约100米处。遗址中间有一现代修的水渠,将遗址分成南北两半。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西部为丘陵地带,地势较高,南、东、北三面地势逐渐变低,成缓坡状,东距旧河道约100米,现河道已被整修为农田(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遗址 夹砂陶 泥质陶 荣成市
原文传递
洛南河口遗址出产绿松石产地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先怡衡 梁云 +5 位作者 樊静怡 李延祥 于春 包伟柯 段朝玮 温睿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4-291,共8页
陕西洛南河口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开采绿松石的古矿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早期绿松石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探索河口古矿出产绿松石的去向,本文结合秦岭东部的其他现代绿松石产地矿样,利用铅和锶同位素比值法,试图初步建立我... 陕西洛南河口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开采绿松石的古矿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早期绿松石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为探索河口古矿出产绿松石的去向,本文结合秦岭东部的其他现代绿松石产地矿样,利用铅和锶同位素比值法,试图初步建立我国中原地区绿松石产地的判别模型。主要实验结果如下:利用TIMS技术对秦岭东部陕西白河、湖北郧县、湖北竹山、陕西洛南、河南淅川这5个产地的绿松石矿石样品中的铅、锶同位素进行了检测,从而为分析和探索这5个产地绿松石各自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数据。实验发现来自同一产地样品的铅、锶同位素比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绿松石的铅同位素比率(207Pb/208Pb)可以以比率值0.410为界分为2组。绿松石的锶同位素比率(87Sr/86Sr)可以按比率值0.7105、0.7145为界划分为3组。结合铅、锶同位素比值和锶含量数据,可以初步区分不同产地的绿松石原料。通过应用该模型测试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文物的原料产地,结果表明,洛南河口古代绿松石采矿遗址应是二里头绿松石的原料产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 洛南河口采矿遗址 铅、锶同位素 区分模型
原文传递
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编年序列研究
9
作者 杜战伟 刘槃 罗英杰 《边疆考古研究》 2023年第2期54-70,共17页
牡丹江流域的考古工作开展较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便有少量苏联和日本学者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活动^([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学者在牡丹江流域开展了一系列田野工作,并将该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也逐渐推向深入。20世... 牡丹江流域的考古工作开展较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便有少量苏联和日本学者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活动^([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国学者在牡丹江流域开展了一系列田野工作,并将该地区的新石器文化研究也逐渐推向深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考古工作仍以调查为主^([2]),同时对倭肯哈达洞穴^([3])、莺歌岭遗址^([4])进行了发掘。这些工作明确了牡丹江流域存在新石器时代遗存。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5]),所做的发掘工作也略有增加,如先后发掘了尚志县现尚志市亚布力北沙场遗址^([6])、宁安县石灰场遗址^([7])、海林市河口遗址和振兴遗址^([8])。伴随着这些遗址的发掘和相关新材料的陆续发表,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明显有所改观。其中,《黑龙江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初步研究》一文首次对牡丹江流域和三江平原地区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进行了综合性研究^([9])。《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与编年》一文将牡丹江流域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区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并对各文化的面貌特征、年代进行了探讨,从而初步建立起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编年序列,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文化 牡丹江流域 发掘 亚布力 河口遗址 文化序列 综合性研究
原文传递
唐代渤海国的服饰——以考古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善国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49-275,共27页
服饰是唐代渤海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献史料、考古材料作为渤海服饰研究的基础,各有其特点:前者只鳞片爪,涉及服装材质、品官服色,难以勾勒渤海服饰之概貌;后者包括图像(壁画、线刻画等)、文物,尤以文物资料宏富,据此可窥渤海服饰的诸... 服饰是唐代渤海国文化的重要内容。文献史料、考古材料作为渤海服饰研究的基础,各有其特点:前者只鳞片爪,涉及服装材质、品官服色,难以勾勒渤海服饰之概貌;后者包括图像(壁画、线刻画等)、文物,尤以文物资料宏富,据此可窥渤海服饰的诸多细节。中外学者对渤海服饰曾有一些综述或专题研究[1],近年来随着新的考古资料陆续刊布,阶段性综合探究的条件初步具备。本稿拟以考古资料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鱼 出土地点 渤海国 河口遗址 六顶山 玛瑙珠 考古资料 长方形
原文传递
“三峡文化研究”
11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1年第4期224-224,共1页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专栏有10多年历史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三峡文化研究”专栏,在2021年第3期推出一组文章,杨华、李大地的《三峡库区涪陵大河口遗址发现窑址分析——新石器时期、六朝、明...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专栏有10多年历史的《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的“三峡文化研究”专栏,在2021年第3期推出一组文章,杨华、李大地的《三峡库区涪陵大河口遗址发现窑址分析——新石器时期、六朝、明朝的陶窑》提出,2018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三峡库区涪陵义和镇的长江边大河口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汉、宋、元、明时期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新石器时期 人文社会科学版 河口遗址 三峡库区 陶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