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渚文化晚期侧扁足鼎及相关问题
1
作者 李娜 丁品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96,97-99,共12页
环太湖地区的侧扁足鼎最早出现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中期一度在环太湖核心区消失,后又在本地传承和钱塘江流域因素的影响下,于良渚文化晚期重新出现并逐渐流行。良渚文化晚期侧扁足鼎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数量逐渐增加的“量变”和最... 环太湖地区的侧扁足鼎最早出现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中期一度在环太湖核心区消失,后又在本地传承和钱塘江流域因素的影响下,于良渚文化晚期重新出现并逐渐流行。良渚文化晚期侧扁足鼎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数量逐渐增加的“量变”和最终取代T形足鼎的“质变”两个阶段。从文化面貌看“,质变”后形成的以侧扁足鼎为代表的一类新遗存应该属于钱山漾文化早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太湖地区 良渚文化晚期 侧扁足鼎 钱山漾文化早期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玉器源流与玉石产地考──兼与邹身城先生商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志一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86-90,共5页
关键词 玉器 良渚文化 新石器时代早期 公元前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北阴阳营 软玉 河姆渡文化 查海遗址
原文传递
浙江宁波市何家遗址2019年的发掘
3
作者 赵东升 李永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8-63,F0002,共17页
2017~2019年,对何家遗址的两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钱山漾文化和少量的周代遗存。遗迹包括房址、灰坑、水井等,遗物包括陶器、石器、木器等。这两次发掘为认识浙东沿海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演进、人地关系变迁... 2017~2019年,对何家遗址的两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钱山漾文化和少量的周代遗存。遗迹包括房址、灰坑、水井等,遗物包括陶器、石器、木器等。这两次发掘为认识浙东沿海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演进、人地关系变迁、社会复杂化进程等提供了独特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宁波市 何家遗址 河姆渡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 文化变迁
原文传递
几种古代黑陶工艺的科技检测与分析
4
作者 郁永彬 崔剑锋 +2 位作者 张伟 向光华 丁品 《边疆考古研究》 2022年第2期366-380,共15页
黑陶是中国古代主要陶系之一。新石器中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出土有夹炭黑陶和夹砂黑陶(公元前4360~前3360年);同期或稍晚些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现了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到新石器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 黑陶是中国古代主要陶系之一。新石器中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出土有夹炭黑陶和夹砂黑陶(公元前4360~前3360年);同期或稍晚些的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现了夹砂黑陶和泥质黑陶;到新石器晚期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发现了选料做工都很精致的黑陶[1]。黑陶按质地可分为夹砂、夹炭、泥质和细泥等类型,其中以龙山文化的薄胎细泥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2]。这时期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广泛采用了“轮制”技术,特别是“快轮”技术,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镂孔等装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晚期 屈家岭文化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弦纹 镂孔 轮制 河姆渡文化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