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0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沿地下水埋深梯度的分布格局
1
作者 韩路 王海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2-843,共12页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 探讨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性及其相互关系,可为干旱区天然林保护、可持续经营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和采样测定,系统分析了地下水埋深(GWD)梯度下林地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及其权衡关系。结果表明:随GWD增加和土壤水分减少,荒漠河岸林群落物种数减少、结构简化、群落发生退化,退化顺序为浅根系的中生草本植物和灌木,最后留存的是抗旱性较强的乔灌木或灌木;同时土壤水分和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线性递减趋势,而物种均匀度指数降幅较小。GWD与土壤水分、物种多样性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相关(P<0.01),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对收益随GWD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GWD是控制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和物种多样性空间变异的关键因素。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权衡关系的转折点为GWD 4.5m左右,转折点以下(GWD<4.5m)二者沿GWD以相同速率变化,呈协同关系;转折点以上(GWD>4.5m)土壤水分与物种多样性的权衡明显增大,土壤水分相对收益剧降,即维持当前相应的物种多样性以消耗土壤水分为代价,系统通过反馈调节使物种多样性降低。综上表明,维持塔里木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合理GWD在4.5m左右,这为塔里木河流域荒漠河岸林保育与生态输水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河岸 土壤水分 物种多样性 相对收益 地下水埋深 权衡
下载PDF
缓冲带植被模式对河岸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张鸿龄 唐雪寒 王斅誉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 通过10年辽河保护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工程实施,研究了河岸带不同植被模式对于河岸土壤团聚体组成、结构、土壤稳定性、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岸土壤粒径组成为砂粒质量分数为58%~68%,粉粒质量分数为30%~40%。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2.0~28.1 g·kg^(-1),与植被种植前相比,灌草、乔草缓冲带河岸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相比于干筛法,湿筛后水稳性团聚体的主要粒径组成为0.25~0.50 mm,占比14%~25%,粒级直径>0.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下降,而粒级直径为0.25~0.50 mm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占比明显增加。杞柳缓冲带和水蜡缓冲带土壤结构、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性高于其他植被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河岸缓冲带 植被模式 土壤团聚体 土壤抗蚀性指标
下载PDF
水力侵蚀及河岸植被影响下河岸稳定特征分析
3
作者 杨协成 赵程程 +2 位作者 任婷婷 景璐 董宇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3期73-75,125,共4页
河岸稳定特征评价的影响因素多、分析难度大,文章以城市河岸为例,对水力侵蚀和河岸植被影响下的河岸稳定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降雨试验、覆盖度试验、土粒崩解试验等,测定了河岸稳定性影响特征数据,基于此对河岸崩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 河岸稳定特征评价的影响因素多、分析难度大,文章以城市河岸为例,对水力侵蚀和河岸植被影响下的河岸稳定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降雨试验、覆盖度试验、土粒崩解试验等,测定了河岸稳定性影响特征数据,基于此对河岸崩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径流剪切力随植被盖度增大而增加,坡面水流功率随降雨强度而增大;高强降雨增加径流量,使河岸表面土体裹挟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径流含沙量。研究成果精准确定了河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可为后续河岸边坡治理带来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 水力侵蚀 河岸植被 土体结构 岸坡坡度 径流
下载PDF
洪水漫溢对林窗微环境时空差异的影响--以塔里木河中游荒漠河岸林为例
4
作者 田奥磊 布热比衣木·吾斯曼 +2 位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王新英 刘茂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0-779,共10页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干扰形式。探究洪水漫溢对林窗内部微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对揭示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更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河中游非洪水和洪水漫溢区各选取一个大小相似的林窗样地,并使用便携式气... 林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干扰形式。探究洪水漫溢对林窗内部微环境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对揭示荒漠河岸林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更新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塔里木河中游非洪水和洪水漫溢区各选取一个大小相似的林窗样地,并使用便携式气象监测仪对林窗内不同方位的空气温湿度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不同水淹条件下林窗内微环境的时空分布差异,为深入探索荒漠河岸林植被更新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林窗内空气温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空气湿度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同一个样地中温度与湿度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洪水漫溢改变了森林微环境,使林窗内湿度升高,温度下降。(2)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林窗内不同方位温度分布差异较小,洪水漫溢对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两个样地林窗内湿度变化过程较为复杂,差异明显,洪水漫溢区湿度变化梯度更为密集。(3)非洪水漫溢区和洪水漫溢区林窗内温度差界限明显,西南方向温度差较小,中心位置温度差最大,洪水漫溢并未改变不同方位温度变化趋势;湿度差以中心偏北方向较大,其中非洪水漫溢区湿度差在西北方向较小,而洪水漫溢区湿度差最小值出现在西南方向。研究结果表示荒漠河岸林林窗微环境时空差异具有干旱区独特性,同时阐明了林窗微环境对洪水漫溢的响应,为深入研究林窗干扰对荒漠河岸林更新与演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荒漠河岸 林窗 洪水漫溢 微环境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河岸缓冲带植被配置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效果
5
作者 黄赛凤 吴永波 茆安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截留效果的影响,为选择适宜太湖河岸缓冲带和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参考。[方法]以7块大小为20 m×40 m的太湖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植被类型(‘南林9... [目的]研究不同配置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截留效果的影响,为选择适宜太湖河岸缓冲带和有效治理富营养化提供参考。[方法]以7块大小为20 m×40 m的太湖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植被类型(‘南林95’杨、中山杉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林分密度(400、1000、1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的差异。[结果](1)冬季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拦截效果明显优于春季缓冲带;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率显著高于总磷。(2)不同的河岸缓冲带对宽度的需求不同。对于中山杉林、混交林、400和1000株·hm^(−2)的杨树林而言,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磷需求;1600株·hm^(−2)的杨树林需要40 m以上的河岸缓冲带宽度才能满足对磷的截留要求(3)对于中山杉林和杨树林缓冲带而言,林分密度为400株·hm^(−2)的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最好。(4)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效果优于中山杉-杨树混交林和杨树林缓冲带,中山杉可作为太湖流域河岸缓冲带构建的首选植物。[结论]15 m宽400株·hm^(−2)的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素的截留能达到最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缓冲带 宽度 林分密度 植被类型 截留率
下载PDF
平原沙土区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磊 刘晴廙 +5 位作者 史经攀 李俊杰 韩梦豪 陈斌 陈杭 关庆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4,共9页
[目的]明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平原沙土区河岸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提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江苏省平原沙土区丰县复新河河岸带15年生杨树纯林、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及... [目的]明晰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平原沙土区河岸带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提升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江苏省平原沙土区丰县复新河河岸带15年生杨树纯林、柳树纯林、杨柳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及对照为对象,用湿筛法对0—20 cm, 20—40 cm, 40—60 cm^(3)个层次土壤颗粒进行物理分级,测定了>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及有机碳等主要指标,并利用线性回归对各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试验地各土层团聚体以<0.25 mm微团聚体为主,占总团聚体含量的50.33%~80.00%。3种植被类型>2 mm和0.25~2 mm粒径团聚体含量高于对照,各土层中杨树纯林>2 mm大团聚体含量最高。(2)与对照相比,3种植被类型R0.25,MWD和GMD分别提高了41.77%~91.28%,29.89%~79.08%和37.60%~94.32%,其中杨树纯林效果最好。杨树纯林和柳树纯林D显著低于对照(p<0.05)。(3)试验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范围为1.51~6.48 g/kg。与对照相比,3种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提高了31.67%~71.68%,杨树纯林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柳树纯林和杨柳混交林(p<0.05)。杨树纯林在0—2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碳显著相关,尤其是与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此外,细根生物量、全氮含量、碳氮比和含水率也是影响团聚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平原沙土区河岸带杨树纯林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抗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沙土区 河岸 植被类型 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
下载PDF
笋溪河面源污染及其与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的关系
7
作者 侯文宁 王海燕 +3 位作者 孟海 宁一泓 赵晗 崔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5,共9页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 [目的]分析水体和河岸带土壤氮磷的空间异质性,探讨河岸带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对水体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为明晰重庆笋溪河水体面源污染状况及其与河岸带土壤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沿笋溪河采集水样44个、0—20与20—40 cm土层土样各44个,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了笋溪河水质污染状况,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岸带水体不同形态氮、磷,土壤有机碳与氮、磷总量和有效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氮、磷对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的响应。[结果](1)笋溪河水体严重污染,且下游污染较上、中游严重;(2)笋溪河下游水体总氮、总磷和可溶性磷酸盐极显著高于上、中游,下游硝酸盐氮极显著高于中游(p<0.01);(3)下游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中游,两个土层土壤有效磷和20—40 cm全磷在各河段间差异显著,而20—40 cm C/P和0—40 cm N/P在上游均显著高于中、下游(p<0.05);0—2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 cm(p<0.05),表聚现象明显;(4)相关性分析显示水体各形态氮和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各形态氮、磷及化学计量比对水体各形态氮、磷的总解释率达64.15%,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是影响水体面源污染的主导因子。[结论]笋溪河面源污染严重,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可显著影响水体污染状况,面源污染治理应重点关注河岸带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溪河流域 面源污染 河岸 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不同带间距对沙区河岸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8
作者 黄伟 杨光 +1 位作者 马勇 刘一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共11页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 [目的]黄河沿岸地带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研究沙区河岸固沙林带不同带间距下的土壤水分和植被群落特征,确定最优配置模式下的带间距,为建设沙区河岸固沙林带行带式造林提供依据。[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西柳沟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对带间距8,16,22,28m的固沙林样地进行土壤取样和植被调查,统计不同带间距固沙林带的带间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群落特征,并分析土壤水分与植被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不同行带式固沙林中的土壤水分与植被指数整体上均随带间距增大而提升。②各样地带间0—100cm范围内不同土层土壤水分也随水平间距增加而升高,至11m后变化趋于稳定。③各样地带间土壤水分均与植被指数大体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均匀度指数与丰富度指数有所差异。带间距越大,植被恢复效果越好,带间距22m时约达峰值。[结论]以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进行沙地治理时,植被恢复效果随带间距增大而增长,但带间距并非越宽越好。22m带间距的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效应最佳,对沙地的近自然修复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区河岸 带间距 土壤水分 植被群落 固沙林带
下载PDF
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碳储分析
9
作者 刘畅 谭梓柔 +4 位作者 张晓彤 孙小雅 郄雨欣 陈硕 刘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为了促进黄河下游生态脆弱河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河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野外调查、ArcGIS、InVEST模型、当量因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和碳储量(C_(... 为了促进黄河下游生态脆弱河岸带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助力河岸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采用野外调查、ArcGIS、InVEST模型、当量因子法等方法,通过分析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揭示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ESV)和碳储量(C_(t))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湿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湿地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水域,建设用地主要来源于耕地;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草地面积占比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林地面积占比随河道距离变化不明显,2000—2010年湿地面积占比随河道距离减少,而2010—2020年远岸湿地增加,且主要位于距河道200~500 m区间。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ESV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水域对ESV的贡献率最大,湿地次之,耕地、林地和草地的贡献率低,且不稳定。2000—2020年,黄河下游河岸带碳储量逐渐提高,湿地碳储量逐渐上升,然而林地、草地和水域碳汇能力则先增加后降低。水沙状况、人类活动以及国家政策是影响黄河下游河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碳储量的重要因素。为减缓黄河下游人为调水调沙引发的河岸带生态功能减退,亟待提升湿地质量,适当退耕还林、还草和还水,以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和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碳储量 河岸 生态功能 黄河下游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研究
10
作者 曹彪 白云岗 +2 位作者 刘旭辉 余其鹰 牛芳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61,共8页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 选择典型荒漠河段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区域,利用遥感数据和地下水监测数据,结合实地调查等手段对和田河沙漠段典型荒漠河岸林引洪灌溉生态修复效果开展了研究,采用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分析评价研究区生态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引洪灌溉对生态修复区地下水有抬升作用,缓解年内地下水持续降低趋势,同时提高植被覆盖水平,这导致植被覆盖度高地区面积增加,无植被覆盖地区面积减少。然而目前引洪灌溉生态修复存在积水面积较大,积水时间较长,区域分布不均等问题,引洪灌溉生态闸位置和合理的运行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成果可以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河岸林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洪灌溉 和田河 荒漠河岸 生态修复 多波段水体指数MBWI NDVI
下载PDF
渭河干流甘肃段河岸线空间变化数据集(2008、2015、2022年)
11
作者 刘天山 张耀南 +3 位作者 敏玉芳 韩立欣 康建芳 张彩荷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1期230-242,共13页
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对黄河均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河岸线时空演变监测是掌握流域内河道水文变化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渭河干流甘肃段2008年、2015年和2022年三期的高分和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通过影像正射校正、配准... 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对黄河均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河岸线时空演变监测是掌握流域内河道水文变化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渭河干流甘肃段2008年、2015年和2022年三期的高分和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通过影像正射校正、配准、融合、镶嵌和裁剪等处理,结合影像的图像特征,采用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渭河甘肃段河岸线边界,主要包括渭河管理范围线、渭河临水边界线、渭河外缘边界线。同时利用高精度无人机航测影像数据与影像底图数据上典型区域和重要标志物相结合,以保证河岸线提取的可靠性。本数据集可为渭河干流水文动态监测和驱动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后续河湖岸线保护和河道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干流 河岸线 岸线保护 河道生态
下载PDF
植被恢复模式对河岸边坡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申世永 朱蓉蓉 张凯煜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为了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河岸边坡土壤的性质进行研究,此次研究以辽河保护区内的流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刺槐、小蓬草、杨树、狗牙根和草本植物五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河岸边坡进行改善,然后设置不同的实验分别对五种植被恢复模式下... 为了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河岸边坡土壤的性质进行研究,此次研究以辽河保护区内的流域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刺槐、小蓬草、杨树、狗牙根和草本植物五种植被恢复模式对河岸边坡进行改善,然后设置不同的实验分别对五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狗牙根种植区下的土壤容重可以达到0.162 g/cm^(3)。小蓬草种植区下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可以达到16.2%、24.7 g/kg,和0.11 g/kg。五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pH值范围在7.7~8.3之间。故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河岸边坡 土壤 理化性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河岸森林缓冲带对水质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李菲 郑娟 李晓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1期4-6,共3页
利用SWAT模型针对控制流域侵蚀与污染,模拟了两种农地保护措施(CP)对河岸森林缓冲区水质的影响效应。实施山地CP的3种不同管理方案包括:随机法、概念法和模型法。研究表明,使用小流域面源污染物负荷作为优先排序标准,可以最快地改善水... 利用SWAT模型针对控制流域侵蚀与污染,模拟了两种农地保护措施(CP)对河岸森林缓冲区水质的影响效应。实施山地CP的3种不同管理方案包括:随机法、概念法和模型法。研究表明,使用小流域面源污染物负荷作为优先排序标准,可以最快地改善水质。水质的改善是非线性的,而其他实施方案均产生线性回报。全面实施针对侵蚀的CP导致山地作物区域最大的沉积物和总磷负荷减少;全面实施针对营养物减少的CP导致最大的总氮负荷减少。总体而言,完整的河岸森林缓冲区促进全面的面源污染物负荷减少,沉积物、总磷、总氮减少率分别为20.5%、19.5%、7.0%。模拟结果表明,目前,小流域面源污染物减少的最大因素可能是河岸森林覆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森林缓冲区 沉积物 SWAT模型 水质
下载PDF
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调控技术思考
14
作者 佟帆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提升是“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工作内容。对我国目前河岸植被缓冲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关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调控技术的一些思考。河岸植被缓冲带目前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 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生态功能提升是“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工作内容。对我国目前河岸植被缓冲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关于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调控技术的一些思考。河岸植被缓冲带目前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但针对具体的流域或河流的不同区段,亟须解决的问题又有所不同,提出在生态功能调控过程中,应遵循“问题分析、空间布局、范围确定、措施选择、维护管理”的技术思路,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坚持系统治理理念,采取适应不同流域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功能提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 植被缓冲带 生态功能 调控技术
下载PDF
基质改良对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及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子轼 刘福兴 +2 位作者 王俊力 乔红霞 毕玉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6-176,共11页
为探究基质改良对亚热带地区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和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河岸带土壤基质为对照,通过芦苇湿地模拟实验,系统探讨不同基质(砾石、砾石+生物炭、陶粒+生物炭、改性陶粒+生物炭)添加条件下,芦苇湿地的冬季脱... 为探究基质改良对亚热带地区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和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河岸带土壤基质为对照,通过芦苇湿地模拟实验,系统探讨不同基质(砾石、砾石+生物炭、陶粒+生物炭、改性陶粒+生物炭)添加条件下,芦苇湿地的冬季脱氮效果,以及土壤和植物各器官中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基质改良能够提高芦苇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添加砾石处理使NH_(4)^(+)-N去除率提高8.3个百分点(P<0.05),添加砾石+生物炭处理使TN和NH_(4)^(+)-N去除率均提高8.9个百分点(P<0.05)。基质改良能够增加土壤TC、TN和TP含量,其中,添加砾石+生物炭处理使三者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添加生物炭的3个处理均有利于根C固定和植物N吸收,添加陶粒+生物炭和改性陶粒+生物炭处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土壤-植物化学计量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土壤与植物茎和根之间的关系更大;与植物相比,基质改良使芦苇湿地冬季脱氮效果更易受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基质改良能够提高亚热带地区河岸带芦苇区冬季脱氮效果,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河岸 芦苇湿地 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PDF
植物色彩对潮白河城镇河岸夏秋季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昶 韩文静 王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39,共10页
【目的】探讨与辨识影响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的关键因子,为有效提升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提供参考。【方法】在潮白河城镇河段河岸带,设置1 000 m城镇人工河岸带植物景观样带,通过无人机拍摄记录与图片转换,选取23个样本的... 【目的】探讨与辨识影响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的关键因子,为有效提升城镇河岸带植物色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提供参考。【方法】在潮白河城镇河段河岸带,设置1 000 m城镇人工河岸带植物景观样带,通过无人机拍摄记录与图片转换,选取23个样本的2个季节共46张图片。构建色彩分析程序,智能提取(辅助手动删除和补全错误与不完整区域)河岸带林冠景观;定义H(Hue色相)值区间,即(25, 45](45, 80](80, 140](140, 220](220, 290](290, 345](345, 25],以及归一化V(Value明度)值、S(Saturation饱和度)值区间,即[0, 0.33](0.33, 0.67](0.67, 1],划分出63种颜色;识别得到其中25种颜色的38 745个色彩斑块,提取并统计所有色彩斑块的面积、位置等数据。招募30名志愿者进行眼动试验,获取样本图片的视觉热点,并以图片中色彩斑块与视觉热点间欧式距离度量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采用一般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控制样本为随机因子,分析植物色彩特征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结果】城镇河岸带植物景观共计25种颜色,包括橙色系4种、黄色系4种、黄绿色系8种、绿色系9种,其中绿色系与黄绿色系的面积比例超过80%。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存在不同色彩属性间差异,高明度或中饱和度的色彩斑块更趋向于较高的视觉吸引力。同时,色彩斑块的视觉吸引力存在较显著的季节差异,秋季的视觉吸引力高于夏季。另外,色彩明度和饱和度对视觉吸引力有显著作用,色相对色彩斑块视觉吸引力不产生直接的显著影响,但会通过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并且,不同色相与色彩斑块面积的交互作用存在差异,斑块色相值在(345, 80]范围时,视觉吸引力随斑块面积增加而减小;斑块色相值在(80, 140]范围时,视觉吸引力随斑块面积增加而增加。【结论】强调绿色—黄绿色的渐变色景观是城镇化地区河岸植物的基本色彩风貌;区分基底和前景色,有助于理解不同渐变色彩景观视觉吸引力的差异。基于色彩斑块颜色属性和面积对视觉吸引力的影响特点,提出了色彩斑块尺度提高视觉吸引力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河岸 植物色彩 视觉吸引力 交互作用
下载PDF
辽河保护区河岸带植被类型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鸿龄 王斅誉 唐雪寒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6-25,共10页
2010年于辽河铁岭段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设置了杞柳、水蜡、紫穗槐、刺槐、草本和农田撂荒地6种植被带,对不同植被缓冲带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辽河保护区内河岸带土壤pH值总体呈中性,刺槐地的土壤p... 2010年于辽河铁岭段构建河岸植被缓冲带,设置了杞柳、水蜡、紫穗槐、刺槐、草本和农田撂荒地6种植被带,对不同植被缓冲带下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辽河保护区内河岸带土壤pH值总体呈中性,刺槐地的土壤pH值最高,属于弱碱性土壤,农田地的土壤pH值最低,属于弱酸性土壤。杞柳、水蜡植被带土壤含水率、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和碱解氮以及全磷和速效磷相对较高,土壤容重较小;水蜡、刺槐植被带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相对较高;与其他几种植被恢复模式相比,草本地和农田地的土壤容重相对较大,且土壤养分指标基本偏低。2)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容重与含水率和孔隙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阳离子交换量、氮、磷等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3)土壤质量综合得分结果表明,水蜡、杞柳植被带土壤质量相对较高;自然草本和农田撂荒地土壤质量较低,说明杞柳、水蜡灌木林对于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保护区 植被恢复 河岸 土壤理化性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黄河源区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
18
作者 张玉 朱海丽 +1 位作者 李志威 李本锋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8,共8页
针对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原位冲刷装置在黄河源区弯曲河流典型二元结构河岸,开展0.4 m/s、1.0 m/s和1.6 m/s三种流速条件的上部根土层和下部砂土层的原位冲刷试验,分析冲刷后的剖面轮廓三维曲面特征。试验结... 针对高寒草甸型二元结构河岸抗冲特性,采用自主设计的原位冲刷装置在黄河源区弯曲河流典型二元结构河岸,开展0.4 m/s、1.0 m/s和1.6 m/s三种流速条件的上部根土层和下部砂土层的原位冲刷试验,分析冲刷后的剖面轮廓三维曲面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当冲刷流速由0.4 m/s增加至1.6 m/s时,根土层、级配不良砂和级配良好砂河岸的淘刷深度增加幅度分别为19.9%、17.6%和27.2%。二元结构河岸的土体抗冲系数随冲刷时间增大呈指数函数增长,河岸抗冲能力依次为根土层>级配不良砂>级配良好砂。河岸上部的根土层,由于根系的缠绕和网结作用显著增强了土体抗冲能力,其平均抗冲系数分别是级配不良砂和级配良好砂的2.5倍和4.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河流 高寒草甸 二元结构河岸 抗冲系数 河岸物质组成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长江石首段河岸带地下水位变化过程模拟及分析
19
作者 夏军强 朱恒 +1 位作者 邓珊珊 周美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2-584,共13页
冲积河流的河岸带具有调蓄水文过程、净化水环境等重要功能,通过研究河岸带内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可为岸线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长江中游石首段实施了沿垂向不同深处的河岸土体级配测量及地下水位过程监测,同... 冲积河流的河岸带具有调蓄水文过程、净化水环境等重要功能,通过研究河岸带内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可为岸线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于2021年在长江中游石首段实施了沿垂向不同深处的河岸土体级配测量及地下水位过程监测,同时开展了变动河道水位条件下河岸内地下水位变化过程的数值模拟。基于数值试验,定量分析具有不同河流形态区域内地下水位对河道水位变化的响应过程,确定研究区域内侧岸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实测数据及计算结果表明:河岸带地下水位受河道水位影响显著,离岸10 m处水位变化同步性几乎一致,20 m处峰值落后1 d;伴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滞后性增加,峰值下降,侧向潜流交换的主要影响范围在离岸约1 400~1 600 m,该范围外地下水位全年内变幅小于河道水位最大变幅的5%;在单位河长范围内,2021年河道补充地下水的水量约为5 000 m^(3)/m,地下水排泄到河道的水量约为3 000 m^(3)/m;相较于顺直段,弯道凸岸处地下水位响应更快,峰值更高,凹岸则相反;在考虑降雨入渗后,区域内径流系数约为0.80,地下水位变幅较不考虑降雨时的差别很小,而河道补充(排泄)地下水流量均约为4 000 m^(3)/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地下水 河道水位 交换水量 潜流影响范围 长江中游
下载PDF
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湿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20
作者 陈海生 陈韬略 +5 位作者 蔡林生 李振宇 陈少平 朱友聪 黄霄宇 李晨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69-73,共5页
研究了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缓冲带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当地河岸缓冲带湿地3种乡土禾本科植物荻草、牛筋草和白芧根际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基因V4+V5进行... 研究了浙江省鳌江流域河岸缓冲带湿地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以当地河岸缓冲带湿地3种乡土禾本科植物荻草、牛筋草和白芧根际土壤样品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运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DNA基因V4+V5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共测得28门、87纲、168目、296科、696属土壤细菌,其中荻草根际土壤样品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为最高,其次是白茅根际土壤样品的,牛筋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低。各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均以变形菌门、酸杆菌门为主,其次为相对丰度较高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芽单胞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疣微菌门。从纲水平来看,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菌群均以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及γ-变形菌纲为优势菌纲,其他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纲包括放线菌纲、δ-变形菌纲、芽孢杆菌纲、芽单胞菌纲。3种植物中,变形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以荻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高,说明荻草在缓冲带湿地脱氮除磷方面可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以牛筋草根际土壤样品的最高,说明该植物在缓冲带湿地中能起到更明显的降解河流污染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鳌江 河岸植被缓冲带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