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唐代河朔三镇割据的阶段性特点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贾艳红
-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5-48,54,共5页
-
文摘
本文将唐代河朔三镇的割据史划分为四个阶段 ,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较细致的考察和论述。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割据
节帅世袭权
牙兵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代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情况略论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彭文峰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
文摘
两税法的内容包括征税原则和税收分配原则两方面。就河朔三镇内部而言,两税法在河朔地区得到了与其他承顺地区同步的、完全实施。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考虑,河朔三镇对两税法的实施是不完全的和有限度的。河朔三镇两税法实施上的特点一方面说明河朔三镇是具有较大独立性和割据性的地方政治、军事、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又表明河朔三镇与唐中央的关系仍然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范畴,而不是与唐王朝并立的对等政权。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两税法
三分制原则
征税原则
唐代
-
Keywords
Heshuo Sanzhen
Two-tax system
the rule of taxation
Tang Dynasty.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唐河朔三镇内外矛盾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樊文礼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23,共23页
-
文摘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朝廷平定了安史之乱以后,无力彻底消灭其余部,不得不任命降将张忠志(即李宝臣)为成德军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军节度使,裂河北土地以处之。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河朔藩镇
魏博
都知兵马使
王武俊
李宝臣
旧唐书
李怀仙
田弘正
内外矛盾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盧從史出兵山東與唐憲宗用兵河朔三鎮之關係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盧向前
-
机构
浙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 教授
-
出处
《中华文史论丛》
2007年第3期323-353,共31页
-
文摘
泽潞节度使卢从史元和元年(806)兵下太行,进击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之行为,原为唐宪宗所赞同,是宪宗欲於河朔三镇用兵之试探性行动。而後,由於以翰林学士李绦为代表的朝廷宽容派及以幽州节度使刘济为代表的割据势力的反对,宪宗态度发生变化,卢从史的出兵便以无果而告终,而卢从史本人也成为朝廷猜忌之对象。考察卢从史出兵山东与唐宪宗欲用兵河朔三镇之关系,可见当时政治军事格局之一斑。
-
关键词
泽潞节度使
河朔三镇
卢从史
唐宪宗
李绦
-
分类号
K24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唐代河朔三镇割据的阶段性特点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贾艳红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29-32,共4页
-
文摘
本文将唐代河朔三镇的割据史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论述。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割据
节帅世袭权
牙兵
-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论唐代河朔三镇长期割据的财政原因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马春华
-
出处
《民族史研究》
2005年第1期174-203,共30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中央权力与以前的朝代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央机构日趋完善。但是就唐朝本身来说,安史之乱前后中央权力显示出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具体表现在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和唐前期大一统局面形成的鲜明对比。而藩镇割据中的中坚力量主要是河朔三镇,即唐朝河北道的幽州、成德、魏博三镇。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中,河朔三镇当属核心问题。故而讨论河朔三镇长期存在的原因有助于理解唐朝后期藩镇割据长期存在的原因。实际上这个问题的主体部分已经有很多前辈学者注意到了。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魏博节度使
魏博镇
观察使
两税法
军费支出
藩镇割据
河北道
《册府元龟》
-
分类号
K24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建中之乱”始末与德宗朝初年若干藩镇问题
- 7
-
-
作者
郁冲聪
-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8-85,共8页
-
文摘
唐德宗即位第二年即建中二年(781)发动了针对魏博、成德、淄青和山南东道四镇的讨伐战争。这场旨在扫平割据藩镇的军事行动,前后绵延七年之久,涉及唐朝东北、西北、中原及西南的诸多藩镇,导致了两次叛乱性质的兵变和皇帝的两次出奔,史称"建中之乱",亦称"四镇之乱"。"建中之乱"历来被描述成为一场一无所获的冒进军事行动,其实不然。本文将叙述这场武装冲突的始末,探讨其如何促使唐中央政府和原先割据的河朔三镇重新进行力量对比,并且附带性地促使皇家嫡系部队神策军的崛起及解决唐王朝的痼疾朔方军问题,重新形成安史之乱之后四方藩镇相互制衡、藩镇林立而中央政府屹立不倒的新格局。
-
关键词
唐德宗
建中之乱
河朔三镇
割据
反割据
朔方军
神策军
新格局
-
Keywords
Emperor Dezhong of the Tang dynasty
Jianzhong Incident
three military governorships in Hes-uo
separateness
anti - separateness
the army of Shuofang
the royal army of Shence
new pattern
-
分类号
K242.10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代的淄青镇
被引量:4
- 8
-
-
作者
王赛时
-
机构
山东社科院历史所
-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
文摘
唐代的淄青镇王赛时唐前期,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十分严密,从上至下的中央集权制形成了牢固的机体,州、县长官直属朝廷委派,并实行三年一迁的考课制度。唐玄宗时,开始设置节度使,赋予军政大权,然而最初的节度使仅设于边防要地,控有数州,当时称之为“镇”,也就是人们...
-
关键词
淄青镇
节度使
李正己
河朔三镇
安史之乱
颜真卿
旧唐书
军队
唐宪宗
方镇
-
分类号
K29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论唐宪宗平定藩镇割据的策略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卞师军
王瑞平
-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92-98,共7页
-
文摘
关于唐代藩镇割据,史学界已多有论述,但对唐中期的元和中兴,则论述甚少,而对唐宪宗削平藩镇的策略方针更几乎没人涉及,本文试对此问题加以探讨,浅陈管见。 1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直接促使了唐代藩镇割据的出现。由于“自安史以后迄于贞元,朝廷多务优容,每闻擅袭,因而授之”,①以致在肃宗时形成了割据局面,到代宗时这一局面就完全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魏博、成德、卢龙、溜青、淮西等藩镇,其中以河朔三镇最为拔扈。这些藩镇在自己的区域内“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
-
关键词
藩镇割据
河朔三镇
魏博
唐中期
淮西
王承宗
李师道
德宗
贞元
神策军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略论晚唐时期三省职权的转移及原因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吴枫
关大虹
-
出处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36-38,共3页
-
文摘
唐代政务中枢即宰相制度系三省六部,中书省制订政策、草拟诏诰,门下省负责审议签发,尚书省为行政总汇。三省长官为实际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政,进行集权统治。三省制度的确立,对维护强大的唐王朝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门下省
唐王朝
唐时期
集权统治
藩镇割据
宰臣
唐前期
陆宣公翰苑集
奉天之难
河朔三镇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浅谈裴度在元和年间反对藩镇割据斗争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彭易芬
-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51-58,共8页
-
文摘
裴度(765—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唐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二十四岁时(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土及第,步入仕途,此后为官五十年,历仕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数朝.元和年间,他出任宰相,助宪宗削平藩镇,重建全国统一局面.旧史家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是:“勋洋考功,无先与度”,“苟裴令不用元和之世,则时运未可知也.”
-
关键词
藩镇割据
淮西
宪宗
德宗
淄青
河朔三镇
王承宗
李逢吉
贞元
李师道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岑参游河朔考辨
- 12
-
-
作者
孙映逵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83-87,共5页
-
文摘
(一) 游河朔的时间岑参《送郭又杂言》诗云:“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河朔指黄河以北,当与“河北道”之河北同义。《新书》卷五《兵志》云:“始时为朝廷患者,号‘河朔三镇’”,即指盘踞于河北道的三个藩镇。岑参曾在河朔地区漫游,这是他前期生活中的一次重要游历。岑参游河朔时所作的《敬酬杜毕淇上见赠兼呈熊曜》诗中有“忆昨癸未岁”之句,可以据此定斯游之年。癸未岁是天宝二年,则河朔之游在天宝三年。这与他游河朔时所作诗也是相符的,他在《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中说:“一从弃鱼钩。
-
关键词
岑参
河北道
大梁
河南道
河南省
地理志
系年
长安
杂言
河朔三镇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一九八三年总目录
- 13
-
-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117-118,共2页
-
-
关键词
周呈芳
史震己
玉禄
十二月党人
经济立法
类本质
秦律
河朔三镇
《威尼斯商人》
李直夫
-
分类号
I5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唐后期河朔财政发展浅析
- 14
-
-
作者
王振辉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
-
出处
《新西部》
2020年第8期100-101,99,共3页
-
文摘
河北地区自身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大运河的开凿进一步的优化的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这为河朔地区的割据奠定了不错的物质基础。“安史之乱”平定之后,中央实施的“两税法”虽然在河朔地区得到了推行,但是财富分配的“三分法”原则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藩镇在财政上对中央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黄巢起义打破了唐末的政治均势,河朔藩镇逐渐沦为了各大割据势力的附庸,独立的经济地位逐渐丧失,最终结束了自己长期割据的历史。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割据
两税法
三分法
黄巢起义
-
分类号
F81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再失河朔”发微
- 15
-
-
作者
秦中亮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9,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3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思想史视域中的中国历代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23VLS01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元和十五年(820)刘总和王承元的归朝,表面上是唐廷彻底降服了河朔之地,实际上却是唐廷和河朔节度使家族的一场博奔。河朔节度使离镇皆带领两千亲兵、徙镇地点在河朔或河朔周边藩镇、赏赐魏博诸镇皆为一百万贯,这些统一标准彰显了博奔的痕迹。在这场博奔之中,唐廷收回了河朔节度使家族在本镇的管理权,结束了河朔故事,河朔节度使家庭则执掌它镇,家族成员也多被授予刺史之职,可以说是一场共赢。然而,共赢背后则是河朔节度使家庭在新藩镇拥有了土地、人民、甲兵、财赋,仍然有可能在河朔或河朔周边实行新的割据。为了彻底结束河朔节度使家族继续割据的可能,唐廷运用了将河朔节度使家族徙往京兆附近藩镇、毁约赏钱、将节度使亲兵调离、煽动刺史图害节度使等措施,这些举措既损害了节度使家族的权益,也摊薄了藩镇将校与兵士的利益,从而导致了河朔复叛。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长庆销兵
唐穆宗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谈唐代刘晏的盐政改革
被引量:6
- 16
-
-
作者
杨健
-
出处
《学习与研究(北京)》
1983年第4期60-61,共2页
-
文摘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战乱经历了八年之久,于宝应二年(763年)算是基本上平定了。但是唐王朝昔日的繁荣兴盛已一去不复返了,国家经济呈现出一片萧条凋敝的景象。北方河朔三镇强藩拒绝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中原地区人烟稀少,土地荒芜。都城长安经常缺粮,东都洛阳残破不堪,政府财政窘迫,国库空虚。
-
关键词
河朔三镇
唐王朝
国库空虚
土地荒芜
盐政
东都洛阳
繁荣兴盛
唐天宝
第五琦
人烟稀少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唐后期河北道区域性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贾艳红
-
出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64-69,共6页
-
文摘
唐代安史之乱后,首先在叛乱发源地——河北道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大部分时间里,河北道主要被魏博、成德、卢龙、横海四个藩镇所割据。这些藩镇虽然在名义上归顺朝廷,但实际上是割据不臣的。他们有自己的军队,可以自署文武将吏,有自己的土地,不纳赋税,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在这些藩镇中,又以被称为“河朔三镇”的魏博、成德、
-
关键词
魏博
河朔三镇
藩镇割据
河北道
唐王朝
区域性经济
唐政府
唐中期
北海郡
唐前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高凤林
-
出处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6期29-35,共7页
-
文摘
唐朝的节度使制度,对唐朝中后期历史的发展,影响颇大。本文试图对节度使制度本身及与之相关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讨。一、节度使的由来及其官属唐朝的节度使是由都督演变而来的,而都督又曾称为总管,因此要弄清节度使制度的由来,就要从都督与总管的设置谈起。
-
关键词
节度使
唐朝
持节
都督诸州军事
制度
河朔三镇
新唐书
刺史
豪强地主
总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唐代平卢淄青节度使略论
被引量:8
- 19
-
-
作者
樊文礼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7-33,共7页
-
文摘
平卢淄青节度使①是唐代重要的藩镇,《新唐书·藩镇传》把它列在魏博、成德、卢龙河朔三镇之后,位居第四.事实上,安史乱后一段时间里,淄青镇兵强马壮,地广民众,在诸藩镇中“最称强大”②.并且它同河朔藩镇结党联盟,与朝廷对抗,确立了以节度使世袭制为主要内容的割据统治.然而从宪宗元和年间平定藩镇之后,淄青镇与河朔三镇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河朔三镇很快便恢复了割据自立的局面,朝廷亦公开承认其割据地位;淄青镇则被朝廷分化瓦解,由一个跋扈割据的大镇变成了三个听命于朝廷的节镇。
-
关键词
平卢淄青
淄青镇
河朔三镇
河朔藩镇
魏博
李师道
侯希逸
李正己
宪宗
都知兵马使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唐淮西节度使略论
被引量:6
- 20
-
-
作者
樊文礼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27-34,共8页
-
文摘
唐淮西节度使略论樊文礼淮西(又称彰义)节度使是唐代著名的藩镇,它从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建立,到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澈销,存在了六十二年的时间。在淮西镇的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李忠臣的“忠诚”和李希烈的“称帝”,以后又形成了吴氏的割据统治,直至...
-
关键词
李希烈
节度使
淮西
《通鉴》
《旧唐书》
山南东道
河朔三镇
《新唐书》
德宗
平卢节度使
-
分类号
K24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