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水丁坝对河流弯道河床冲淤影响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小华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
透水丁坝作为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结构,在河道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探索透水丁坝对弯道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透水丁坝的具有较高的自身结构安全性,可以更有效改善弯道河床的冲淤状... 透水丁坝作为一种新型水利工程结构,在河道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探索透水丁坝对弯道河床冲淤特征的影响,以物理模型试验的方式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透水丁坝的具有较高的自身结构安全性,可以更有效改善弯道河床的冲淤状态,在工程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将透水丁坝设置在弯道45°位置,采用透水率为30%、挑角45°的下挑型丁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丁坝 河流弯道 河床冲淤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天然河流弯道不同生态治理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甲荣 李森焱 +2 位作者 孙秀玲 李鹏程 王月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0,187,共5页
针对鲁北平原区天然河道污染、河道冲淤损坏严重的现状,结合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选用MIKE21软件,建立基于非正交网格的平原区天然河流弯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天然河流弯道纵横向的流速及水面线特征分布,绘制弯道流速矢量场,... 针对鲁北平原区天然河道污染、河道冲淤损坏严重的现状,结合流域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选用MIKE21软件,建立基于非正交网格的平原区天然河流弯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天然河流弯道纵横向的流速及水面线特征分布,绘制弯道流速矢量场,得出天然河流弯道的河床及河岸边坡冲刷、落淤分布符合实际情况;结合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提出四种生态治理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引入鲤鱼流速适宜指数法对治理方案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方案4中水流流速趋于均匀分布,对弯道生态治理效果最为显著,生态丁坝在弯道生态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弯道 生态治理 土壤生物工程 数值模拟 MIKE21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平原河流弯道生态治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甲荣 李森焱 +2 位作者 孙蓉 李鹏程 王月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5-79,共5页
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海河流域鲁北平原典型河流弯道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研究不同流量和不同河床形态条件下河流弯道水流流速,并根据流速与河床冲淤关系分析不同工况下河床、河道边坡的冲淤变化,选出适宜河流弯道生... 建立基于有限体积法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型对海河流域鲁北平原典型河流弯道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研究不同流量和不同河床形态条件下河流弯道水流流速,并根据流速与河床冲淤关系分析不同工况下河床、河道边坡的冲淤变化,选出适宜河流弯道生态治理的河床形态,即在原始自然河床基础上进行拓宽、保持自然状态的河床形态。该河床形态的弯道流速梯度小,可以减缓两岸流速分布的不均匀性,水流动力轴线趋于河道中心线;水流流速分布趋于平缓,水面横比降小,弯顶下游低流速区域小,可以减少泥沙淤积。结合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根据弯道水流模拟分析结果,提出平原区典型河流弯道生态治理的布设方案:弯道处河床只添加生态丁坝,或在主河槽处添加高度为15 cm及以下的潜坝。治理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添加生态丁坝可以较好地改善弯道水流流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弯道 河床形态 生态治理 土壤生物工程
下载PDF
正交曲线坐标下一种有效的弯道河流数值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新丽 周晓阳 程攀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6-292,共7页
选取跟踪河道中心线走向的正交曲线坐标系,提出此坐标下的BGK Boltzmann方程,由明渠水流中微、宏观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弯道河流数值模型。通过对弯道水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有较好的模拟弯道水流的能力。
关键词 正交曲线坐标系 BGK BOLTZMANN方程 弯道河流 水流控制方程
下载PDF
丁坝长度对弯道水力特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岩 吴伊平 +2 位作者 崔鹏义 黄远东 张红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164-170,共7页
于河道弯折处设置丁坝后,其水流特征显著改变,为探究该问题,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及VOF模型对60°弯道内的单丁坝绕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中分别计算了设置3种丁坝的工况(模型单丁坝的长度分别为0. 15、0. 25、0. 35m)。基于数... 于河道弯折处设置丁坝后,其水流特征显著改变,为探究该问题,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及VOF模型对60°弯道内的单丁坝绕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中分别计算了设置3种丁坝的工况(模型单丁坝的长度分别为0. 15、0. 25、0. 35m)。基于数值计算的结果,重点对弯道流场结构、断面流速分布、湍流特征参数和液面特性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表明:水流流经无丁坝的弯道,会对凹岸产生冲刷,凸岸造成淤积;丁坝的布设,加剧了凹、凸两岸的流速不均匀性,削弱了对凹岸的冲刷,调整了水面横比降;当丁坝长度增长,混流区的尺度变大,流体湍动能以及湍流黏度的强度和作用范围随之变大;在坝后流动分离区域,湍动能呈现最大值,在坝后旋涡中心区域,湍流黏度呈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弯道 丁坝 数值模拟 RNG k-ε湍流模型 VOF模型
下载PDF
北洺河大桥桥墩布设对河道防洪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路明 姜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71-4877,共7页
拟建北洺河大桥所处河段为大曲率弯道,且受地形条件限制,桥梁中心线呈大角度扇形布设。曲线桥梁与弯道水流交会,水流条件尤为复杂。为研究北洺河大桥斜穿弯道河流情况下桥墩布设对河道冲刷及防洪安全影响,设计制作了1:60正态物理模型,... 拟建北洺河大桥所处河段为大曲率弯道,且受地形条件限制,桥梁中心线呈大角度扇形布设。曲线桥梁与弯道水流交会,水流条件尤为复杂。为研究北洺河大桥斜穿弯道河流情况下桥墩布设对河道冲刷及防洪安全影响,设计制作了1:6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不同洪水重现期下曲线大桥斜穿弯道河流河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桥墩布设交角及弯道水流的共同作用,原设计方案不同重现期洪水工况下均加剧了桥位处河道右岸的冲刷,最大冲刷深度3.54 m,威胁堤防安全;水流顶冲右岸产生壅水,最大壅水高0.48 m;桥墩布置对下游河道的影响范围264 m。适度调整7号桥墩与水流夹角,同时对右岸河床铺设宾格石笼,控制最大冲刷深度减小到1.68 m,有效改善了桥墩与堤防间的水流流态,优化方案保护了行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河流 桥墩 曲线斜穿 河工模型
下载PDF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flow pattern and components of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around a submerged T-shaped spur dike in a 90° bend 被引量:2
7
作者 Mohammad Vaghefi Yaser Safarpoor Maryam Akb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2984-2998,共15页
Spur dike is one of the river training structures. This work present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and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around a T-shaped spur dike located in bend using SSIIM model. The main object... Spur dike is one of the river training structures. This work presente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and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around a T-shaped spur dike located in bend using SSIIM model.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ies and streamlines at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and plan views around the T-shaped spur dike in different submergence ratios(0, 5%, 15%, 25% and 50%). It is concluded that by increasing the submergence ratio from 5% to 50%, the maximum of scour is reduced; the maximum of longitudinal velocity increases by 7.7% and occurs at the water surface in spur dike axis. Near the bed, the maximum of vertical velocity occurs at the end of spur wing. By analyzing the streamlines at transverse sections, the followings were deduced for different submergence ratios: different dimensions and different positions of vortices around the spur di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haped spur dike flow pattern submergence ratio SSIIM model
下载PDF
刚性非浸没式植被对弯道水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方佐赐 何昊哲 林颖典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5-654,共10页
该文采用180°U形矩形截面弯道玻璃水槽模拟天然弯道河流,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研究刚性非浸没式植被(密度4.47%)对弯道水流纵向流速分布,横向环流及湍流动能(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TKE)的... 该文采用180°U形矩形截面弯道玻璃水槽模拟天然弯道河流,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ADV)研究刚性非浸没式植被(密度4.47%)对弯道水流纵向流速分布,横向环流及湍流动能(turbulence kinetic energy,TKE)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槽流量较小时,植被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较小,由流速降低而导致的水深增加现象不明显,当水槽流量增大时候,植被对水位的抬升现象明显;水流受植被"阻滞"作用,弯道处纵向流速沿水深分布不再服从"对数型"分布规律,且原本水流受弯道作用后呈现的"上减下增"效果也消失;植被加快了最大流速区向凸岸转移,到达弯道出口时,最大流速区逐渐转移至断面中部区域;在植被的影响下,各断面弯道环流消失;植被会加剧水流紊动效应,导致湍动加剧,TKE增大。上述实验结论将增进研究者对植被对弯道水流特性影响的理解,同时也为泥沙疏浚,河道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河流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 刚性非浸没式植被 横向环流 湍流动能(TKE)
原文传递
非浸没式刚性植被群分布对弯道水流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彧 林颖典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103,共6页
为分析不同刚性非浸没式植被群分布对弯道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180°U形折叠往返式水槽模拟天然弯道河流,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弯道水流水位、纵向流速分布、湍流动能(TKE)、环流强度以及弥散系数等... 为分析不同刚性非浸没式植被群分布对弯道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180°U形折叠往返式水槽模拟天然弯道河流,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弯道水流水位、纵向流速分布、湍流动能(TKE)、环流强度以及弥散系数等.结果表明:植被存在情况下水位增高,在植被的“阻滞”作用下,植被区的流速远小于非植被区的流速,但在植被区域和非植被区域之间产生大的流速梯度;植被和弯道都会加剧水流紊动效应,植被区和非植被区交界处的湍流动能最大,且沿弯道出现湍流动能的重分布现象;由于植被对于弯道环流有阻碍作用,使得弯道环流在非植被区很强,而在植被区很弱;植被对横向弥散系数影响较小,非均匀植被对纵向弥散系数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道河流 声学多普勒流速仪 非浸没式刚性植被 植被分布 湍流动能 弯道环流 弥散系数
原文传递
Stability and self-adaption character of turbulence coherent structure in narrow-deep river bend 被引量:6
10
作者 BAI YuChuan JI ZiQing XU HaiJu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11期2990-2999,共10页
In a meandering fiver, a certain scale of turbulent vortex dom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fiver morphology, making the river bend with s particular curvature. This kind of vortex is denoted as "bend-forming vortex". T... In a meandering fiver, a certain scale of turbulent vortex dominates the development of fiver morphology, making the river bend with s particular curvature. This kind of vortex is denoted as "bend-forming vortex". The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of bend-forming vortex and meandering fiver channel is then known as "self-adaption feature" of rivers. With these two concep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and self-adaption character of coherent vortex in the U-shape river bend with a constant curvature. On the basis of fluid mechanics theory and in consideration of turbulent coherent vortex as disturbance, the growth rate and the wave number response range of coherent vortex in meandering rivers with different curvatures were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Moreover,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scales of coherent turbulence structure to river bend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fiver bend maintenance. These methods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fiver meand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dering river river bend bend-forming vortex self-adaption turbulence flow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