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人机遥感和集成学习的苏州市河流悬浮物浓度反演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成 唐毅 +4 位作者 潘杨 易虹辰 谷一平 褚峰 施骄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335-5346,共12页
针对单一模型容易过拟合的缺陷,通过4种不同的集成学习策略实现多种机器学习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模型的精度和泛化性,并以苏州市为研究区,无人机采集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实地测量的悬浮物浓度数据为基础建立集成学习反演模型.同... 针对单一模型容易过拟合的缺陷,通过4种不同的集成学习策略实现多种机器学习方法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升模型的精度和泛化性,并以苏州市为研究区,无人机采集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实地测量的悬浮物浓度数据为基础建立集成学习反演模型.同时,4种常用的回归分析方法和3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被作为对比方法以探究集成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集成学习策略能够克服单一模型各自的缺陷,显著提升遥感反演的精度和泛化性,其中表现最优的集成学习反演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达到0.821井相比回归分析方法提升38.21%,井相比单一机器学习方法提升16.79%.此外,集成学习方法反演的绝对误差集中于较小值,其绝对误差均值和中值均优于传统方法,以期提高城市悬浮物浓度反演精度,为无人机遥感河流悬浮物浓度反演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悬浮物浓度 无人机遥感 多光谱 集成学习 机器学习
下载PDF
降速促沉技术在河流悬浮物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应军 《水利技术监督》 2014年第2期76-78,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建设越来越多,很多工业废水都排放到了河流中,给河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我国在河流治理方面研究并积累了很多治理方法。本文重点讨论降速促沉技术在河流悬浮物治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降速促沉 河流悬浮物 治理
下载PDF
布哈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雅丹 张飞 +1 位作者 范宣梅 郁文龙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279-287,共9页
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地表侵蚀过程,但影响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河流悬浮物是示踪地表侵蚀的常用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青海湖流域最大河流布哈河2008—2015年的日径流量、悬浮物浓度、气温及降雨数据,讨论了该流域在日、月以及季节尺度... 全球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地表侵蚀过程,但影响机制尚无统一定论。河流悬浮物是示踪地表侵蚀的常用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青海湖流域最大河流布哈河2008—2015年的日径流量、悬浮物浓度、气温及降雨数据,讨论了该流域在日、月以及季节尺度下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降雨是半干旱布哈河流域土壤侵蚀的主要控制因素,气温通过影响冻融作用控制侵蚀行为。此外,该流域的土壤侵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大部分的侵蚀发生在雨季。最重要的是,冻融作用导致春季解冻期/雨季前期产生额外的沉积物累积,表现为在相同流量下,沉积物输出明显高于雨季后期。上述结果对深刻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侵蚀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悬浮物 冻融作用 侵蚀响应 气候变化 布哈河流
下载PDF
珠江水体悬浮物的表观年龄与流域侵蚀 被引量:3
4
作者 魏秀国 沈承德 +5 位作者 李宁利 汪福顺 丁平 王宁 郭治兴 刘克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3-609,共7页
以1998,2000,2005年所取的珠江水体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同位素组成(14C,13C)及表观年龄(下文简称年龄)进行了测算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POC)是以现代碳为主并含有少量"老碳"的混合体;其年龄介于540~... 以1998,2000,2005年所取的珠江水体悬浮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碳同位素组成(14C,13C)及表观年龄(下文简称年龄)进行了测算和研究.结果表明,珠江水体悬浮物颗粒有机碳(POC)是以现代碳为主并含有少量"老碳"的混合体;其年龄介于540~2050aBP之间,其中西江、北江悬浮物POC年龄相对较老,东江悬浮物POC年龄构成较为离散——既有较年轻的样品,又有较年老的样品,但以年轻的为主.悬浮物POCδ13C和Δ14C间呈类似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实质上反映了流域土壤和母岩有机质在悬浮物中的构成,是流域内15~30cm以下剖面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在河流悬浮物中的体现,反映了河流有机质的土壤来源深度;而流域内表层的土壤有机质因处于不稳定状态,进入河流后很快就被分解掉,难以表现出来.珠江流域中,土壤侵蚀以西江流域较重,东江流域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河流悬浮物 表观年龄 流域侵蚀
原文传递
黄河悬浮物及底泥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宁有丰 王琦 +1 位作者 曹苗苗 王修内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通过测定和分析一个水文年内黄河潼关段河流悬浮物和底泥中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现该断面河流悬浮物的δ13C值在-27.4‰^-23.5‰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9‰,冬季样品的δ13C值要明显偏负,显示出高比例的C3植物来源。河流底泥的δ13C... 通过测定和分析一个水文年内黄河潼关段河流悬浮物和底泥中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发现该断面河流悬浮物的δ13C值在-27.4‰^-23.5‰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9‰,冬季样品的δ13C值要明显偏负,显示出高比例的C3植物来源。河流底泥的δ13C值相对稳定,在-24.5‰^-23.4‰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4.0‰。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悬浮物δ13C值的组成变化可以反映流域内植被组成状况的季节性变化,而河流底泥的δ13C值则代表了流域内长期平均的植被分布状况,受流域内季节性植被变化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河流悬浮物及底泥 有机碳同位素 黄河潼关段
原文传递
Numerical Analysis of Adaptation-to-capacity Length for Fluvial Sediment Transport 被引量:1
6
作者 LI Zhi-jing CAO Zhi-xian +1 位作者 Gareth PENDER HU P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1491-1498,共8页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various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formulations have been used by geomorphologists and engineers to calculate fluvial morphological changes.However,i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f the ad...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various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formulations have been used by geomorphologists and engineers to calculate fluvial morphological changes.However,it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f the adaptation to capacity could be fulfilled instantly in response to differing inflow discharges and sediment supplies,and thus if the calcul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rivers based on the assumed capacity status is fully justified.Here we present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is issue.The distance required for sediment transport to adapt to capacity(i.e.,adaptation-to-capacity length) of both bed load and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is computationally studied using a coupled shallow water hydrodynamic model,in line with varied inlet sediment concentra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adaptation-to-capacity length generally decreases as the Rouse number increases,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 inlet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or reduces.For cases with vanishing inlet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 unified relationship is found between the adaptation-to-capacity length and the Rouse number.Quantitatively,the adaptation-to-capacity length of bed load sediment is limited to tens of times of the flow depth,whilst that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with decreasing Rouse number and can be up to hundreds of times of the flow depth.The present finding concurs that bed load sediment transport can adapt to capacity much more rapidly than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and it facilitates a quantitative criterion on which the applicability of bed load or 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for natural rivers can be readily ass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diment transport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Mathematical river modeling Bed load Suspended loa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