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江流域河流颗粒有机碳的来源、含量变化及输出通量 被引量:23
1
作者 陶贞 高全洲 +4 位作者 姚冠荣 沈承德 邬俏钧 吴志才 刘冠超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9-795,共7页
对华南增江径流进行了 1个水文年度的 1 5次等时段采样 ,分析了河流悬移质中主要生源元素 (C、N、H)的含量 ,并估算了不同物源的贡献 .结果表明 ,增江悬移质中的有机碳以水生藻类的贡献为主 ,土壤侵蚀来源的有机碳在悬移质粗粒组中的份... 对华南增江径流进行了 1个水文年度的 1 5次等时段采样 ,分析了河流悬移质中主要生源元素 (C、N、H)的含量 ,并估算了不同物源的贡献 .结果表明 ,增江悬移质中的有机碳以水生藻类的贡献为主 ,土壤侵蚀来源的有机碳在悬移质粗粒组中的份额平均为 37 2 4 % ,在细粒组中仅占 1 1 1 1 % 增江流域颗粒有机碳的输出通量为 0 83× 1 0 6g·km-2 ·a-1 ,其中来自土壤的颗粒有机碳通量为 0 2 2× 1 0 6g·km-2 ·a-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 河流碳通量 土壤侵蚀 季风湿热流域 生物量 悬移质
下载PDF
珠江流域河流碳输出通量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张连凯 覃小群 +2 位作者 杨慧 黄奇波 刘朋雨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25-3034,共10页
研究河流碳运移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以及探讨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月和7月选取珠江主流及支流11个代表性断面,分析悬浮颗粒物和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同时选取博罗、石角和高要这3个主控断面,对珠江... 研究河流碳运移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以及探讨河流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4月和7月选取珠江主流及支流11个代表性断面,分析悬浮颗粒物和碳组分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同时选取博罗、石角和高要这3个主控断面,对珠江流域的碳通量和侵蚀模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珠江流域悬浮颗粒物(TSS)、颗粒有机碳(POC)以及溶解有机碳(DOC)随雨季的到来而质量浓度升高,西江上游TSS和POC的质量浓度增加显著;珠江流域河流碳的4种组分中,溶解无机碳(DIC)的所占质量分数最高,且西江、北江的DIC质量浓度明显高于东江;西江、北江和东江河流中外源POC分别占78%、72%和26%,三大支流的POC均受上游C3植物的影响;珠江流域的TSS、总碳(TC)、POC、颗粒无机碳(PIC)、DOC、DIC、以及颗粒碳(TPC)、总有机碳(TOC)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34×1012、12.69×1012、2.50×1012、1.01×1012、1.13×1012、8.05×1012、3.51×1012和3.65×1012g·a-1,对应的侵蚀模数分别为:309×106、28.98×106、5.75×106、2.27×106、2.56×106、18.4×106、8.02×106和8.31×106g·(km2.a)-1.与全球主要河流碳侵蚀模数相比,珠江流域河流DOC、POC和TOC的侵蚀模数均高于全球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流域 总悬浮颗粒物 河流组分 河流碳通量 侵蚀模数
原文传递
“05-06”西江特大洪水对河流碳输出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会国 汉景泰 +1 位作者 张淑荣 吕喜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773-2779,共7页
2005年6月西江(珠江主干流)发生了一次重现期近200年的特大洪水事件.在此洪水过程中,通过系列采样,对河水总悬浮物(TSS)、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进行实验室测定,对洪水水体的碳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作了讨论.... 2005年6月西江(珠江主干流)发生了一次重现期近200年的特大洪水事件.在此洪水过程中,通过系列采样,对河水总悬浮物(TSS)、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进行实验室测定,对洪水水体的碳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作了讨论.这些参数反映了流域地表和地下径流在洪水过程中的变化.洪水事件对西江POC通量的估算影响最大,其次为DOC,而对DIC影响较小.通过分别对西江全年及洪水期(2005年6月21~28日)的碳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洪水期DIC,DOC和POC的通量分别为1.52×10~6,0.24×10~6,0.54×10~6g·km^(-2)·a^(-1),分别占全年碳通量的14.87%,24.75%和44.89%,洪水期间碳输出量对河流碳输出总量及构成方式有不可忽略的贡献,研究洪水事件的碳通量对于准确认识洪水频发河流的碳通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洪水 河流碳通量
原文传递
The impacts of ‘05.6’ extreme flood event on riverine carbon fluxes in Xijiang River 被引量:3
4
作者 SUN HuiGuo HAN JingTai +1 位作者 ZHANG ShuRong LU XiX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805-812,共8页
An extreme flood event with a frequency of nearly 200 year occurred in June of 2005 in the Xijiang River, the main trunk stream of the Zhujiang River.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during the flood event, and ... An extreme flood event with a frequency of nearly 200 year occurred in June of 2005 in the Xijiang River, the main trunk stream of the Zhujiang River. Samples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during the flood event, and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ncluding total suspended sediment (TSS),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were analyzed, and riverine carbon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its changing pattern through the flood process were discussed. These parameters reflect the changes in basin surface flow and subsurface flow dur-ing the flood. This flood event influenced annual flux estimations of POC, DOC, and DIC to great extents. Based on carbon flux estimations for the year 2005 and the flood event (June 21-28) in the Xijiang River, it was found that DIC, DOC, and POC fluxes during ‘05.6’ flood event are 1.52×106 g.km?2.a?1, 0.24×106 g.km?2.a?1, and 0.54×106 g.km?2.a?1, and account for 14.87%, 24.75% and 44.89% of the annual fluxes in 200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arbon exports during extreme flood events had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otal carbon fluxes and composition of various carbon components, be-ing important for accurate estimates of annual carbon fluxes in rivers with frequent flo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江 珠江 洪水 河流碳通量 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