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湟流域道教信仰与多元文化互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卫青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6期180-188,共9页
河湟地区是青海乃至全国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共融的典型区域。据文献史料,按照中国历史发展纵轴五个节点,耙梳青海河湟地区道教信仰历史脉络,并以微观个案为基点,立足多元文化视角研究河湟地区道教与多元宗教文化互融的表现特征。
关键词 河湟流域 道教信仰 多元宗教 互融
下载PDF
一项河湟藏族民间信仰研究的硕果——《村落·信仰·仪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研究》读后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佐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5期203-204,共2页
《村落.信仰.仪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一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青海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遗俗,以及灵魂观念、占卜术的产生及其类型,巫术及其展演、苯教信仰遗俗... 《村落.信仰.仪式——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文化研究》一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青海河湟流域藏族民间信仰中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遗俗,以及灵魂观念、占卜术的产生及其类型,巫术及其展演、苯教信仰遗俗等进行了阐述,在藏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读后让人耳目一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流域 藏族 民间信仰
下载PDF
河湟流域基督教传播与民间信仰的互动
3
作者 鄂崇荣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4期138-142,2,共5页
本文对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在河湟流域传播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就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与基督教间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天主教、基督教在乡村社会传播须植根于民间信仰这一文化土壤,与此同时,依托宗族、村落、部落等民间信仰... 本文对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在河湟流域传播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就河湟流域民间信仰与基督教间的互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天主教、基督教在乡村社会传播须植根于民间信仰这一文化土壤,与此同时,依托宗族、村落、部落等民间信仰祭祀圈、信仰圈具有一定自我保护封闭功能,对基督教等外来宗教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流域 基督教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国家正祀在河湟流域的推行与传播
4
作者 鄂崇荣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3-98,共6页
国家正祀在河湟流域的推行与传播,历代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对河湟流域多民族民间信仰的引导与规范,促进了河湟流域信仰秩序的重构,增强了河湟诸族对中华文化的向心力,提升了国家意识。
关键词 国家正祀 河湟流域 传播 民间信仰
下载PDF
蒙古尔(土族)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来到河湟流域的蒙古人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克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2期13-24,共12页
一、概况 在兰州以西,黄河、湟水、浩门水流域居住着一个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他们自称蒙古尔(moηGol),有时也称察罕蒙古尔(tGaan moηGol)。1952年,确定民族成分时,依当地汉民族的习称定名为土族。学术界标作moηGor是为... 一、概况 在兰州以西,黄河、湟水、浩门水流域居住着一个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他们自称蒙古尔(moηGol),有时也称察罕蒙古尔(tGaan moηGol)。1952年,确定民族成分时,依当地汉民族的习称定名为土族。学术界标作moηGor是为了与蒙古区别之需要,或因田清波、斯迈德误记所致。本文为便于阐述其族系源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人 河湟流域 鞑靼人 成吉思汗 阴山 阔端 霍尔 土司 室韦 阿寅勒
下载PDF
河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被引量:5
6
作者 河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调研课题组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65-69,共5页
从秦汉时期开始,最早由羌人居住的河湟地区开始有中原先民进入。在长达几千年的民族交融之后,这一地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成为中原文化西渐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也提供给当代民族和区域文化发展的研究以诸多启示。... 从秦汉时期开始,最早由羌人居住的河湟地区开始有中原先民进入。在长达几千年的民族交融之后,这一地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遗存,不仅成为中原文化西渐和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也提供给当代民族和区域文化发展的研究以诸多启示。本文沿着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探寻河湟流域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旨在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事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流域 民族文化 多元 融合
下载PDF
糅合与共生:河湟流域多民族的“花儿”文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任辉 何茂莉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0-36,共7页
花儿作为河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民间文化形式,在特定的文化空间背景下成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自身的演唱场域。"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与各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紧密相联,是一个多源多流的开放体系。河湟流域各族通过在同... 花儿作为河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民间文化形式,在特定的文化空间背景下成型,发展至今已经形成自身的演唱场域。"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文化,与各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世界紧密相联,是一个多源多流的开放体系。河湟流域各族通过在同一空间,不同历史时空的文化包容与整合,使花儿文化表现出跨民族共生态势,也映射出其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内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多元文化 文化共生 河湟流域
下载PDF
2002年河湟流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调查
8
《青海科技》 2003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2002年 河湟流域 农作物病虫害 防治 条锈病 流行原因 青海
下载PDF
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9
作者 焦仕军 李文婕 雷彦 《青海气象》 2018年第2期13-17,共5页
利用海东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比较河湟流域~*5—9月份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峰值位相的整体特征、空间分布差异和典型区域平均的日变化演变特征。得出,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主要是傍晚到... 利用海东区域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逐小时降水数据,分析比较河湟流域~*5—9月份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日变化峰值位相的整体特征、空间分布差异和典型区域平均的日变化演变特征。得出,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主要是傍晚到夜间和清晨双峰型位相和午夜单峰型位相,就整体而言,降水强度的下午峰值特征更加突出,降水频次以午夜峰值为主。综合考虑降水量和降水强度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峰值位相发,发现河湟流域降水日变化峰值位相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南北差异,北部双峰型位相和南部单峰型位相特征;从降水量、频次、强度的日变化演变特征来看,北部地区双峰型位相特征,降水量以傍晚至夜间峰值为主清晨峰值为次,降水量位相与降水频次位同步相滞后于降水强度位相;南部地区是单峰型位相特征,降水量峰值出现在午夜,低谷出现在中午,降水量位相与降水频次位相同步滞后于降水强度位相,这应是降水演变过程中时间演变不对称性和高原对流云系发展演变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日变化 特征分析 河湟流域
下载PDF
青海河湟谷地历史风景园林的地景空间格局研究
10
作者 秦嘉惠 刘晖 《城市建筑》 2021年第27期150-152,共3页
三大高原交界地带的河湟谷地是从中原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地区。本文以青海河湟谷地的历史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宏观尺度下历史风景园林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并以大华盆地空间单元为对象探究其风景营建特征。中观尺度下研究案... 三大高原交界地带的河湟谷地是从中原进入青藏高原的门户地区。本文以青海河湟谷地的历史风景园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宏观尺度下历史风景园林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并以大华盆地空间单元为对象探究其风景营建特征。中观尺度下研究案例选址与山、水的关系,总结出四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河湟流域 风景园林 历史园林 空间格局
下载PDF
秦汉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生产情况试探
11
作者 陈宗祥 《青海社会科学》 1982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自然属性方面考察了秦汉时期青海河湟地区的生产情况,并与河湟周围地区联系起来进行探讨,有独到之处。
关键词 地区 秦汉时期 生产情况 赵充国 公元前 河湟流域 青海 后汉书 西羌 流域
下载PDF
河湟花儿会习俗的形成与活动形式研究——以老爷山花儿会为例
12
作者 吕一冉 《艺术评鉴》 2017年第20期21-22,59,共3页
根据花儿流传的实际情况,学术界普遍将花儿划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河湟花儿又可以称为"河州花儿",本文主要以河湟花儿会中最具特点的"老爷山花儿会"为研究对象。老爷山花儿会作为河湟花儿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 根据花儿流传的实际情况,学术界普遍将花儿划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河湟花儿又可以称为"河州花儿",本文主要以河湟花儿会中最具特点的"老爷山花儿会"为研究对象。老爷山花儿会作为河湟花儿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一场音乐盛会,还更是一项民俗活动。笔者通过对老爷山花儿会进行田野调查与对其国家级传承人马得林先生进行采访,并且对学界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兹从河湟花儿会的来源及历史联系、河湟花儿会的活动形式、河湟花儿会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流域 老爷山花儿会 宗教祭祀 活动形式
下载PDF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与多民族文化关系浅议 被引量:4
13
作者 叱培虹 《青海民族研究》 2003年第2期52-54,共3页
青海东部河湟流域是青海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最为活跃的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产生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青海“花儿”曲令风格的形成 ,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产物。
关键词 花儿曲令 河湟流域 传承变异 青海 艺术风格
下载PDF
青海彩陶动物纹饰及图腾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晓明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0-73,共4页
青海出土的彩陶器以河湟流域最为丰富.河湟流域,指今天的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湟水流域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在大约距今3000——4000年之间,河湟流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气候比较适宜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在海拔1800——2200米... 青海出土的彩陶器以河湟流域最为丰富.河湟流域,指今天的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湟水流域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在大约距今3000——4000年之间,河湟流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气候比较适宜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在海拔1800——2200米左右的河谷和丘岭地带,由于当时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先民们从事狩猎活动,与野生动物关系十分密切,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也比较深刻.譬如青海卡约文化出土文物中有动物骨骼制成的骨箭簇、骨针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有鹿牙做的项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纹饰 彩陶器 卡约文化 彩陶纹饰 青海 图腾崇拜 河湟流域 古代先民 辛店文化 大通流域
下载PDF
回族在青海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学贤 《宁夏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32-38,共7页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全省有33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占第二位(藏族为第一位),为553 36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8%①,比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的246 777人,增长了一倍多。全省回族较集中的有...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也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发祥地之一。现全省有33个少数民族成份,其中回族人口占第二位(藏族为第一位),为553 36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58%①,比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的246 777人,增长了一倍多。全省回族较集中的有西宁市156 900多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114 100多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92 800多人,化隆回族自治县92 100多人,门源回族自治县46 500多人。回族居住上万的地区还有:湟中县(56 000人)、平安县(16 000人),祁连县(11 000人)。省内其它各州县均有回族散居和杂居。从全省人口分布来看,回族大多数聚居在省的东部河湟流域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先民 青海回族 青海地区 伊斯兰教 北方少数民族 回回人 回族人口 河湟流域 回民起义 发祥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