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栖息地斑块尺度的青弋江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仁 司春 +3 位作者 储玲 芮明 吴添天 严云志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6-694,共9页
确定鱼类的栖息地利用格局是研究物种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也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有关溪流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尚存在争议。基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青弋江河源溪流的逐月调查数据,初步研究了鱼类群落的... 确定鱼类的栖息地利用格局是研究物种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也是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有关溪流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尚存在争议。基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对青弋江河源溪流的逐月调查数据,初步研究了鱼类群落的栖息地斑块利用格局,着重在栖息地斑块尺度上解析了鱼类群落的时空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显示,深潭和急滩2类斑块间的底质、流速、水深、溶氧栖息地因子显著差异,且深潭斑块的环境稳定性高于急滩。研究共采集鱼类15种,其中鲤科鱼类8种,占采集物种数50%以上。基于鱼类物种存在与否的不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物种组成的斑块间和月份间变化均不具显著性。但是,基于鱼类物种多度的连续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有显著的斑块间变化和时间动态;就斑块间变化而言,原缨口鳅(Vanmanenia stenosoma)在急滩斑块中的多度更高,而宽鳍(Zacco platypus)、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和尖头(Phoxinus oxycephalus)等其他关键物种则在深潭中具有更高多度。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显著高于急滩,但2类斑块间的个体数无显著差异。深潭斑块的鱼类物种数较稳定,而个体数月变化显著,可能与鱼类繁殖和群体补充以及越冬死亡等有关;急滩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的月变化均显著,除了与鱼类群体补充和越冬死亡有关以外,还可能受越冬时栖息地斑块选择变化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在栖息地斑块空间尺度上,由于研究区域内大多数物种在栖息地斑块选择上无明显的特化性,深潭和急滩斑块间鱼类的物种组成分布不符合前人所报道的"生境-共位群"格局,但区域内常见种多度的变化可引起鱼类群落结构的斑块间差异和季节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源溪流 栖息地斑块 鱼类群落 时空格局 生境-共位群
下载PDF
基于河流网络体尺度的皖河河源溪流鱼类群落的空间格局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艳慧 严云志 +4 位作者 朱仁 周科 储玲 万安 汪小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88-999,共12页
2013年7-8月对大别山皖河河源1~3级溪流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着重从河流网络体空间尺度研究了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局域栖息地条件和支流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的影响.1~3级溪流间,鱼类物种数随溪流级别增大显著增多,但个... 2013年7-8月对大别山皖河河源1~3级溪流的鱼类进行了调查,着重从河流网络体空间尺度研究了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局域栖息地条件和支流空间位置对鱼类群落的影响.1~3级溪流间,鱼类物种数随溪流级别增大显著增多,但个体数无显著变化(P>0.05);长河、潜水和皖水3条支流间鱼类物种数和个体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鱼类物种数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和支流空间位置(河流级别和下游量级)的联合影响,但鱼类个体数仅受局域栖息地条件(海拔)的影响。不同溪流级别和不同支流间的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物种数类似,鱼类群落结构也受局域过程(海拔)和空间过程(汇合量级和下游量级)的联合影响。本研究表明,总体上皖河河源溪流网络体中的鱼类群落是局域过程和空间过程联合作用的产物。因此,为合理保护和管理皖河河源的溪流鱼类物种,有必要兼顾局域栖息地条件与河流网络连通性的保护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 河源溪流 河流网络体 空间尺度 局域过程 空间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