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河下游长平滩区河道冲淤变化分析
被引量:7
- 1
-
-
作者
刘宝贵
刘巧元
董磊
左传翠
辛齐
-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济南勘测局
-
出处
《水利技术监督》
2013年第6期39-41,共3页
-
文摘
根据黄河下游长平滩区河段近10年实测大断面测验资料,利用"断面法"对该河段冲淤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河段沿呈冲刷状态,10年来主槽累计冲刷量为4707万m3,不同的来水来沙情况,河道冲淤量变化不同,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冲刷效果好,因此在不影响工农业用水及防汛的情况下,加大上游水库下泄量从而减轻游河道淤积;以及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新技术研究河道冲淤变化的必要性。
-
关键词
黄河下游
长平滩区
冲淤变分析
断面法
河道冲淤变化新方法dem
-
分类号
TV85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长江宜昌—武汉河段泥沙年冲淤量对水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许炯心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7-348,共12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3CB415202)~~
-
文摘
运用泥沙收支平衡(Sedimentbudget)的概念确定长江中游宜昌-武汉河段的泥沙冲淤量,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泥沙冲淤过程对水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所研究河段的输沙具有“多来多排”的特性,在平均的意义上,年输入沙量为年输出沙量的1.1345倍,由此求得总净来沙中有11.85%淤积在河道中。河段出口输出沙量随时间而增大,大致在1980年达到峰值,然后再减小。1980年以前河段出口输出沙量的增大,与3口分沙减少(等价于河段净来沙增多)和下荆江人工裁弯(使河道输沙能力增大,因而可以将更多的泥沙输送到河段出口以下)有关,1980年以后的减少,则与宜昌站来沙量的显著减少有关。建立了1980~1997年间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与宜昌站年来沙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该方程估算出使宜昌汉口河段不淤的宜昌站临界来沙量为3亿t/a。为了定量评价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于河段冲淤量的相对贡献,我们以1980~1997年和1955~1997年两个时间系列的数据分别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1980~1997年间的方程表明,宜昌站的来水量和来沙量以及3口分水比和分沙比、宜昌站洪峰流量的变化对宜昌—汉口河段年冲淤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3%、31.56%、25.77%、32.71%和3.73%。
-
关键词
武汉河段
宜昌
1980~1997年
响应
1980年
量化
数理统计方法
河道输沙能力
洪峰流量
来沙量
冲淤量
收支平衡
长江中游
水沙变化
泥沙冲淤
泥沙输送
回归方程
定量评价
相对贡献
时间系列
分沙比
来水量
输出
增大
出口
-
Keywords
sediment deposition
sediment budget
flow and sediment load
Yangtze River
-
分类号
TV14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