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质背景看汉魏隋唐时期洛阳盆地的河道变迁
1
作者 尹玲玲 罗丽娟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16,155,共17页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 洛阳盆地伊、洛、瀍、涧四水流向与其地质背景密切关联。四水走向均受控于盆地基底的地层断裂线。伊、洛二水的走向主要取决于东西向及北东向的断裂线,洛水的流路主要受麻屯—偃师断裂影响,伊水的流路主要受宜阳—偃师断裂影响。瀍、涧二水的走向与北西向的断裂线一致,主要受新安—半坡等断裂影响。洛水在汉魏隋唐时期表现出持续北迁的态势,伊水则持续东延南移。伊、洛二水历史时期以来渐趋南北分离,伊洛交汇点逐步东移。盆地内的南北不等量沉降、沉积中心的向北倾斜导致洛河北迁,中央凸起、“两堑夹一垒”型的复式断陷致使伊河东延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盆地 伊洛瀍涧 河道变迁 地质背景
下载PDF
河道变迁对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分布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心怡 《能源与环境》 2024年第5期127-131,共5页
以涉及旧河道迁改的地块为研究对象,探究河道变迁过程对地块内土壤污染状况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迁改前的旧河道区域土壤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河道外区域,污染物与旧河道分布具有高度空间重叠性。镍、六价铬、铜和石油烃(C10-C40)等浓度... 以涉及旧河道迁改的地块为研究对象,探究河道变迁过程对地块内土壤污染状况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迁改前的旧河道区域土壤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河道外区域,污染物与旧河道分布具有高度空间重叠性。镍、六价铬、铜和石油烃(C10-C40)等浓度异常的污染物与河道上游企业污染特征相关,其中镍的最大检出值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管制值。污染垂向空间分布显示,污染物主要赋存于旧河道的底泥层(3.0~5.5 m),表层及下部土层中的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污染物浓度分布与原始河道及其淤泥层分布具有高度空间相关性,河流所携带的上游污染物容易在淤泥层富集,并在河道弯道处淤积,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地块的污染识别和土壤钻孔采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河道变迁 污染分布 场地调查
下载PDF
黄河下游南四湖地区黄河河道变迁的湖泊沉积响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振克 王苏民 +3 位作者 沈吉 吴艳宏 夏威岚 张祖陆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演化多与黄河河道变迁密切相关,进行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环境的研究,可揭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河道变迁本文以南四湖DS孔为例,探讨河道变迁的湖泊沉积物响应.2400aBP左右南四湖地区环境演变出现明显的变化... 黄河下游地区湖泊演化多与黄河河道变迁密切相关,进行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环境的研究,可揭示历史时期黄河下游的河道变迁本文以南四湖DS孔为例,探讨河道变迁的湖泊沉积物响应.2400aBP左右南四湖地区环境演变出现明显的变化,湖泊沉积物色素、TOC、TN和磁化率一频率磁化率曲线显示2400aBP以来湖泊开始出现,黄河泛滥开始影响该区域.BC400-AD170和AD1200-AD1870期间是黄河影响DS孔湖泊沉积的主要时期.2400aBP以前南四湖地区的独山湖一带湖泊尚未形成,推测当时为泗河、城河冲积扇前缘的洼地.特别是13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与黄河泛滥加速了现代南四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河道变迁 黄河下游地区 南四湖
下载PDF
晚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 被引量:31
4
作者 甘枝茂 桑广书 +1 位作者 甘锐 岳大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 ,确定了渭河西安段春秋战国、唐代的河道位置 ;分析了春秋以来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 1 .74~ 2 .71 m / a,并具有加速趋势 ,以及东西部河道北移速率差异的原因 ;计算了咸阳 -梁村 2... 据地貌特征、地质资料、文献记载、考古资料等综合分析 ,确定了渭河西安段春秋战国、唐代的河道位置 ;分析了春秋以来河道北移的平均速率为 1 .74~ 2 .71 m / a,并具有加速趋势 ,以及东西部河道北移速率差异的原因 ;计算了咸阳 -梁村 2 2 km长的河段春秋后期以来 (2 3 0 0 a B.P.- 0 a B.P.)、春秋后期至唐 (2 3 0 0 a B.P.- 1 2 5 3 aB.P.)以及唐以来 (1 2 5 3 a B.P.- 0 a B.P.)河流侧蚀形成的年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2 4 1 1 87,1 4 2 1 4 9,3 2 3 94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西安段 土壤侵蚀 河道变迁 晚全新世
下载PDF
论关中盆地古代城市选址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殷淑燕 黄春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5,共8页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 关中盆地古代城市的选址、建设、迁移与渭河水文和河道变迁密切相关,经历了城市生活用水从依赖渭河水源到改用支流水源,交通以渭河航运为主到依赖漕渠再到缺乏航运条件,城市从渭河北岸迁移到渭河南岸,从靠近渭河到远离渭河的变化过程。城市靠近渭河是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和航运。城址选在渭河北岸可取山水之阳,但北岸支流少,泥沙多,供水条件不如南岸,且北岸平原面积狭小,渭河的北迁又使北岸侵蚀严重,易于滑塌,地形不稳,使秦后期及其以后的都城城址向渭河南岸发展。严重的河水与地下水污染,使渭河及附近无法供应城市生活用水,所以只能改用渭河南岸支流作为生活水源。而既不能作为生活水源,水量的暴涨暴缩及含沙量越来越大又使渭河难于航运,水患频发,是汉至隋唐及以后的城市选址不断向南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古代城市 渭河水文 河道变迁 城市选址 城市迁移
下载PDF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洪泛与河道变迁 被引量:8
6
作者 范颖 潘林 陈诗越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10,共5页
洪泛和河道变迁是历史时期黄河下游频繁发生的最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也是中原地区人民所面临的深重灾难.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洪泛和河道变迁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作分析.结果... 洪泛和河道变迁是历史时期黄河下游频繁发生的最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也是中原地区人民所面临的深重灾难.基于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前人研究的成果,对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洪泛和河道变迁的原因及其对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作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下游频发的洪泛和河道决口事件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泥沙淤积、地形等,人类活动则加速了黄河下游洪泛、河道变迁的发生.黄河下游洪泛现象与河道变迁关系密切,河道决溢改道大部分也是洪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洪泛 河道变迁 人类活动 历史时期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以来苕溪河道变迁 被引量:3
7
作者 朱丽东 金莉丹 +3 位作者 叶玮 李凤全 王天阳 王俊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41-248,共8页
据苕溪流域现有的地层学、考古学、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其河道变迁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1)18—15 ka BP,苕溪河道剧烈下切,东、西苕溪独流入海,西苕溪顺地势东北流入海,东苕溪东流入杭州湾;2)15.0—7.5 ka BP,苕溪河道... 据苕溪流域现有的地层学、考古学、地方志等资料考证,其河道变迁可追溯至晚更新世末,演化过程具有阶段性:1)18—15 ka BP,苕溪河道剧烈下切,东、西苕溪独流入海,西苕溪顺地势东北流入海,东苕溪东流入杭州湾;2)15.0—7.5 ka BP,苕溪河道下切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加强,东、西苕溪独流入海.8.7 ka BP以前,西苕溪流进钱塘谷地后注入杭州湾,8.7 ka BP之后,西苕溪流进古太湖湾;3)7.5—4.0 ka BP,苕溪河道沉积作用明显,河口发生淤积,5.0 ka BP以前,东、西苕溪独流入海,5.0 ka BP之后,西苕溪流入古西太湖,东苕溪在余杭东改道北流,入一泻湖,并在5.0—4.0 ka BP期间3次大规模改道;4)4.0 ka BP以来,苕溪河道沉积作用明显,东、西苕溪合流入太湖,且中下游段改道频繁.苕溪河道变迁始终与本区地理环境演化密切相关,包括对海面升降变化的响应、与太湖发育及古地形演变等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末 苕溪 河道变迁 环境演变
下载PDF
武汉市河道变迁与商业中心的转移 被引量:8
8
作者 赵艳 杜耘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武汉市商业中心经历了由武昌—汉阳—汉口的迁移过程,其转移与历史时期河道变迁关系密切.鹦鹉洲的存在、发展和灭亡是武昌南市曾经盛极一时而后又衰落的因素之一;刘公洲的出现使汉阳一度成为武汉的商业中心,新鹦鹉洲又为清代汉阳的... 武汉市商业中心经历了由武昌—汉阳—汉口的迁移过程,其转移与历史时期河道变迁关系密切.鹦鹉洲的存在、发展和灭亡是武昌南市曾经盛极一时而后又衰落的因素之一;刘公洲的出现使汉阳一度成为武汉的商业中心,新鹦鹉洲又为清代汉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明成化年间,汉水下游入江口移至龟山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河道变迁 商业中心转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地图的下荆江河道变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颜辉武 马晨燕 +1 位作者 祝国瑞 涂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7-361,共5页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下荆江河道图形建立了供分析用的数字地图 ,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下荆江河道图形进行了量测、计算、河道演变规律分析与模拟显示 ,并用最新的下荆江河道图形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检核 ;结合地质、地貌及其...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下荆江河道图形建立了供分析用的数字地图 ,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下荆江河道图形进行了量测、计算、河道演变规律分析与模拟显示 ,并用最新的下荆江河道图形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检核 ;结合地质、地貌及其它因素 ,对下荆江河道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荆江 河道变迁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地图 流水地貌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与河道治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清海 阳小兰 +3 位作者 郑振华 王瑞君 丁小燕 梁文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80,共4页
距今 30 0 0a以来 ,黄河改道频繁 ,通常当河床高出两侧平地 2~ 3m ,最高达 5m时 ,便会发生河流改道。30 0 0~ 15 0aBP ,黄河通常自北向南改道 ;15 0aBP至今 ,通常自南向北改道。现在黄河河床已高出两侧平地 3m ,有些地方已高出两侧平... 距今 30 0 0a以来 ,黄河改道频繁 ,通常当河床高出两侧平地 2~ 3m ,最高达 5m时 ,便会发生河流改道。30 0 0~ 15 0aBP ,黄河通常自北向南改道 ;15 0aBP至今 ,通常自南向北改道。现在黄河河床已高出两侧平地 3m ,有些地方已高出两侧平地 10m。按河流演变的自然规律 ,黄河已达到其河床演变的临界值 ,很可能会再次改道。如人工改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道变迁 河道治理 河床
下载PDF
黄河河南段河道变迁对傍河水源地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礼领 焦红军 +1 位作者 邓晓颖 宋会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0,共3页
以郑州市九五滩水源地为例,研究了黄河河道变迁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影响:①随着河道的北移,水源地内地下水位在下降,当河道北移的距离控制在800 m以内时对水源地的影响不大,漏斗中心水位降幅约为0.64 m;但当河道北移1 500 m时,水源... 以郑州市九五滩水源地为例,研究了黄河河道变迁对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位的影响:①随着河道的北移,水源地内地下水位在下降,当河道北移的距离控制在800 m以内时对水源地的影响不大,漏斗中心水位降幅约为0.64 m;但当河道北移1 500 m时,水源地地下水位降幅达3 m以上。②随着河道水位的升降,滩区内地下水位也跟着升降,但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略小于黄河水位的变化幅度;河水位每升降0.5 m,地下水位跟着升降的幅度平均为0.4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河道变迁 九五滩水源地 河南河段 黄河
下载PDF
拒马河下游河道变迁与地貌演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忱 赵明轩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3年第4期42-47,共6页
拒马河出山口之后,在晚更新世玉木盛冰期时全部流在北拒马河范围内,河道南、北摆动,建造了洪积扇。全新世时,主要流经南拒马河,但在洪水时,大部分洪水仍流经北拒马河,河道刷深并反复摆动,又在洪积扇体内建造了冲积扇。南、北两拒马河河... 拒马河出山口之后,在晚更新世玉木盛冰期时全部流在北拒马河范围内,河道南、北摆动,建造了洪积扇。全新世时,主要流经南拒马河,但在洪水时,大部分洪水仍流经北拒马河,河道刷深并反复摆动,又在洪积扇体内建造了冲积扇。南、北两拒马河河道并存,洪积扇体中镶嵌着冲积扇,是华北平原比较奇特的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马河 河道变迁 地貌演变
下载PDF
荆江河道变迁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满春 陈丙咸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3期452-458,共7页
本文在前人研究荆江河道变迁工作的基础上,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软件ARC/INFO支持下,系统地恢复了荆江各个历史时期的河道图,建立了荆江河道变迁数据库,它为荆江研究和长江中游防汛工作提供了部分基础资料。利用该数据库进行... 本文在前人研究荆江河道变迁工作的基础上,在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软件ARC/INFO支持下,系统地恢复了荆江各个历史时期的河道图,建立了荆江河道变迁数据库,它为荆江研究和长江中游防汛工作提供了部分基础资料。利用该数据库进行了下列研究:计算河道长度和曲折率,河道变迁动态检测,河道变迁动态模似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变迁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下载PDF
历史上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及沿岸的治理开发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元林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8-92,共5页
历史时期黄渭洛汇流区河道变迁频繁,崩蚀塌陷不断,沿岸人民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与河患争田夺地。时至今日,三河河患频仍,利用三河丰富的水资源兴利除弊,进行综合开发。
关键词 黄渭洛 汇流区 河道变迁 沿岸开发
下载PDF
历史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一次大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守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18,共9页
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历史文献,阐述了在公元4世纪以前的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沿库鲁克塔格山南侧孔雀河下游故河道,一直有一条稳定的河流.在汉晋时期,存在着向南的分支流.本文着重指出在公元4世纪期间发生一次大改... 本文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成果以及历史文献,阐述了在公元4世纪以前的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沿库鲁克塔格山南侧孔雀河下游故河道,一直有一条稳定的河流.在汉晋时期,存在着向南的分支流.本文着重指出在公元4世纪期间发生一次大改道,沿孔雀河下游河道与另外两条岔流完全断流,形成由铁干里克经阿拉干向南至今若羌北面的罗布庄再向东流的塔里木河下游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变迁 塔里木河下游 河道变迁 河道
下载PDF
华北平原河道变迁对土壤及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吴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1999年第4期70-75,共6页
华北平原河道变迁对土壤及土壤盐渍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它使土壤质地普遍粗化,草甸—沼泽土变成潮土、盐化潮土和风沙土。土体中的盐分产生重新分异:高地以淋溶为主,洼地既不淋溶也不累积,坡地则累积于地表形成了盐碱地。
关键词 河道变迁 华北平原 土壤质地 土壤盐渍化
下载PDF
成都盆地南缘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河道演变及其对沉积作用影响初步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杰 李佑国 +1 位作者 崔志强 刘登忠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图像和该地区1∶2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 本文利用2002年的ETM+图像和该地区1∶25万DEM数据,采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辅以野外实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地区河道的演变特征和新构造进行详细解译。基本查清了新近系以来该地区河道的发展演变历程,岷江和青衣江都存在很大幅度的河道迁移现象,综合研究发现,河道迁移与该地区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变迁 新构造运动 遥感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成都盆地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河道变迁对武汉城市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肇磊 《江汉学术》 2013年第1期108-113,共6页
武汉位于长江、汉水汇合处,历史悠久,城市发展深受长江、汉水河道变迁的影响。运用历史学、城市学、地理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说明明清时期河道变迁对武汉的城市设施、经济中心的转移、市镇格局的变化、城市空... 武汉位于长江、汉水汇合处,历史悠久,城市发展深受长江、汉水河道变迁的影响。运用历史学、城市学、地理学、水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进行分析,可以说明明清时期河道变迁对武汉的城市设施、经济中心的转移、市镇格局的变化、城市空间和相关治理活动的影响。武汉经济中心的发展和转移与江汉河道变迁密不可分;武汉城市选址和发展是以因江汉会流所演化的河道地质条件为基础的;武汉的城市规划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和遵循河道变迁的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发展 明清时期 河道变迁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钮仲勋 《地理研究》 1986年第1期58-64,共7页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发生过多次变迁,人类活动是影响变迁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此对战争中的人为决堤,治河中的人工挽堵、筑堤以及中游地区的农垦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探讨。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人类活动 历史时期 河道变迁 金代黄河 黄河中游地区 长期安流 决溢 魏晋南北朝 束水攻沙
下载PDF
黄河河道变迁对黄淮流域城市的影响——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娜 卢勇 《古今农业》 2015年第2期56-64,共9页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称著于世,北宋之前,以北流为主,南宋时起,改道南泛,清咸丰五年之后,复北流。南泛期间,在黄淮大平原上来回滚动,对砀山河段变迁的考证,印证了河道多次变迁。黄河河道在黄淮地区的变迁对当地造...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称著于世,北宋之前,以北流为主,南宋时起,改道南泛,清咸丰五年之后,复北流。南泛期间,在黄淮大平原上来回滚动,对砀山河段变迁的考证,印证了河道多次变迁。黄河河道在黄淮地区的变迁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灾频繁、摧屋毁稼,沙灾伴之、破坏环境,淹没城市、城址变迁,治理黄河、建设河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道变迁 城市 砀山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