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额尔齐斯河河鲈鳃部寄生鲈锚钩吸虫的分布特点
1
作者 穆妮热·喀迪尔 郝翠兰 +8 位作者 喀迪尔丁·艾尔肯 魏念文 容梦婕 张文润 田胜利 冯龙基 刘彦君 刘豆豆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寄生于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鳃部的锚首虫进行鉴定分析,可为河鲈的生态保护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97尾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的锚首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河鲈鳃部有锚首... 应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寄生于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鳃部的锚首虫进行鉴定分析,可为河鲈的生态保护和病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97尾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的锚首虫进行了调查,发现河鲈鳃部有锚首虫物种寄生,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河鲈鳃部寄生的鲈锚钩吸虫的总体、不同体长段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河鲈共感染了1种锚首虫,为鲈锚钩吸虫,总感染率、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感染丰度分别为18.56%、(2.78±3.17)只/尾和(0.52±1.7)只/尾,左鳃及右鳃的感染率分别为12.37%和13.40%,两者之间的感染丰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鳃片中的平均感染强度和平均感染丰度值相差不大;鲈锚钩吸虫在所有体长组之间及左鳃Ⅳ各体长组之间的感染丰度呈显著性差异(P<0.05);鲈锚钩吸虫对宿主左右鳃没有选择偏好性,且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其中聚集分布为主要类型,仅有左鳃Ⅰ和鳃Ⅲ、右鳃Ⅱ、L≤8 cm体长组中呈现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钩吸虫 河鲈 鳃部 分布特点 额尔齐斯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河鲈二十年来种群生长变化及原因 被引量:19
2
作者 唐富江 姜作发 +2 位作者 阿达可白克·可尔江 霍堂斌 蔡林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7-122,共6页
新疆乌伦古湖是中国内陆主要渔业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开发其渔业资源,在过去的40余年中共引进鱼类15种;乌伦古湖土著鱼类的生态位大部分已经为外来鱼类所占据,曾为乌伦古湖最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的河鲈物种濒临灭绝.为了探讨河鲈种群数量... 新疆乌伦古湖是中国内陆主要渔业基地之一.为了充分开发其渔业资源,在过去的40余年中共引进鱼类15种;乌伦古湖土著鱼类的生态位大部分已经为外来鱼类所占据,曾为乌伦古湖最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的河鲈物种濒临灭绝.为了探讨河鲈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和外来鱼类对乌伦古湖土著鱼类的入侵机制,2007-2008年对乌伦古湖河鲈的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与1987-1989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除1^+龄组外,乌伦古湖河鲈其它各龄组的平均体长和体重均明显减小;拟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各参数L_∞=41.317cm,W_∞=15475.1g,k=0.1649,t_0=-0.2626;求得生长特征指数φ=2.4493.L_∞和φ值明显减小,k值有所增加;但生长式型没有改变,生长拐点与1987-1989年一致,仍为t_(IP)=7.探讨了乌伦古湖河鲈种群生长变化的主要原因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湖 鱼类入侵 河鲈 生长变化 制约机制
下载PDF
河鲈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 被引量:10
3
作者 乔德亮 凌去非 +3 位作者 殷建国 李岩平 蔡晓琴 何智杰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探究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生活史和发育生物学,采用体视解剖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测量、描述、绘图的方法,连续观察了6个批次河鲈胚胎度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温8~13℃时,胚胎期约需2... 为探究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生活史和发育生物学,采用体视解剖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测量、描述、绘图的方法,连续观察了6个批次河鲈胚胎度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温8~13℃时,胚胎期约需265h,有效积温2540~2880℃·h;水温11~13℃时,卵黄囊期约需6d,有效积温1750~2120℃·h;(2)辐射状次级卵膜将受精卵连成长带形单层网片状,每个胚胎周围有6个胚胎,排列很有规则。胚胎卵黄囊表面有一个大圆形油球。出膜前期可见眼球色素、胸鳍突起;(3)胚胎出膜的不同步主要是由于出膜前期长短不一和孵化水温较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胚胎发育 卵黄囊 仔直
下载PDF
河鲈养殖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武菲 胡文革 +2 位作者 王翠华 郭飏 莫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88,共8页
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五道黑,五彩斑鱼,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以及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系广泛分布,是我国乌伦古河水系及额尔齐斯河的主要土著鱼类。为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 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五道黑,五彩斑鱼,于比利牛斯半岛以外的全欧洲,以及黑海、里海和咸海等水系广泛分布,是我国乌伦古河水系及额尔齐斯河的主要土著鱼类。为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的一种名贵肉食性冷温带淡水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MTDNA控制区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河鲈食性分析及其摄食生态策略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诚 孟文新 +1 位作者 陈建秀 葛家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9-313,共5页
通过对新疆乌伦古湖1450尾河鲈食性的鉴别与统计,比较了不同年龄组(0+~9+)在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研究了河鲈摄食生态位的时空格局,并综合其生长生殖特点探讨了可能存在食浮游一底栖动物群(0+~2+),食鱼群... 通过对新疆乌伦古湖1450尾河鲈食性的鉴别与统计,比较了不同年龄组(0+~9+)在不同季节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研究了河鲈摄食生态位的时空格局,并综合其生长生殖特点探讨了可能存在食浮游一底栖动物群(0+~2+),食鱼群(3+及3+以上)两种生态类群及该物种的摄食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食性分析 摄食策略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群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贾舒安 朱梦莹 +4 位作者 王娜 郝翠兰 焦丽 秦莉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及感染情况与寄生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于2009年4月~2010年1月分四次对额尔齐斯河171条河鲈进行剖检,进行了对其寄生虫感染的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 sp.)、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Lacustris)、泡吻棘头虫未定种(Pomphorhynchus laevis sp.)、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结论】其中复口吸虫(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sp.)的年感染率分别为32.75%和10.53%,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不感染,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三枝钩绦虫在体长小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随机分布,在体长大于10 cm的宿主种群中,呈现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 河鲈 寄生虫 季节动态 种群生态学
下载PDF
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陈佳毅 叶元土 +4 位作者 郭建林 萧培珍 袁建明 蔡卫俊 邱晓寒 《饲料研究》 CAS 2007年第9期52-54,共3页
对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河鲈的水分含量略高于梭鲈和加州鲈;梭鲈、河鲈和加州鲈蛋白质(鲜质量比)分别为19.94%、18.73%和18.39%;3种鱼中,梭鲈的粗脂肪含量最少,而灰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肌肉中17种... 对梭鲈、河鲈和加州鲈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河鲈的水分含量略高于梭鲈和加州鲈;梭鲈、河鲈和加州鲈蛋白质(鲜质量比)分别为19.94%、18.73%和18.39%;3种鱼中,梭鲈的粗脂肪含量最少,而灰分含量差异不明显。肌肉中1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梭鲈(19.40%)>河鲈(18.09%)>加州鲈(17.99%),必需氨基酸(EAA)含量依次为梭鲈(7.08%)>加州鲈(6.58%)>河鲈(6.55%),鲜味氨基酸含量梭鲈(7.42%)>加州鲈(6.84%)>河鲈(6.83%)。可见,3种鱼是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济性状好,是值得推广的养殖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加州 营养成分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寄生虫种类及区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贾舒安 王娜 +3 位作者 秦莉 郝翠兰 朱梦莹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 【目的】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河鲈(Percafluviatilis Linnaeus)的寄生虫组成进行调查研究。【方法】按照鱼类寄生虫的常规调查及研究方法。【结果】检查及解剖鱼体标本171尾,共发现寄生虫8种,分别为鲈锚钩吸虫(Ancyrocephalus percae Eegens)、复殖吸虫幼虫未定种(Trematoda larva sp.)、复口吸虫未定种(Diplostomulum sp.)、三枝钩绦虫幼虫(Triaenophorus Rudolphi larva)、湖沼驼形线虫(Camallanus Lacustris)、泡吻棘头虫(Pomphorhynchus laevis)、椭圆尾鲺(Argulus ellipticaudatus)、锚头鳋未定种(Lerraea cyprinacea sp.),隶属于3门、5纲、8目、8科、8属。【结论】根据S^2/X的判别原则,8种寄生虫在河鲈种群中的分布情况只有椭圆尾鲺为均匀分布,其他7种寄生虫分布均为聚集分布;其中复口吸虫未定种和三枝钩绦虫幼虫的年感染率分别大于10%,为河鲈寄生虫群落的核心种;复口吸虫的优势度指数d为0.76,为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 河鲈 寄生虫 区系调查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野生河鲈肌肉营养成分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咏星 钱龙 +1 位作者 吕艳 阿不都拉·阿巴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6-399,共4页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15尾额尔齐斯河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河鲈肌肉(干重)中蛋白质为88.69%、脂肪为4.69%,灰分为6.62%。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5.89g/100g干重,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 利用常规肌肉营养测试方法测定分析15尾额尔齐斯河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河鲈肌肉(干重)中蛋白质为88.69%、脂肪为4.69%,灰分为6.62%。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5.89g/100g干重,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38.15g/100g干重,占氨基酸总含量的50.30%;其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食品法典委员会(FAO/WHO)的标准,河鲈鱼的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85.97,四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29.40(干样)。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6.96%、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光照、温度及宿主粘液对河鲈锚首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夏晓勤 聂品 姚卫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95-196,共2页
光照、温度及宿主粘液对河鲈锚首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夏晓勤,聂品,姚卫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河鲈锚首吸虫,虫卵孵化,鳜鱼EFFECTSOFLIGHT,TEMPERATUREANDHOSTM... 光照、温度及宿主粘液对河鲈锚首吸虫虫卵孵化的影响夏晓勤,聂品,姚卫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关键词河鲈锚首吸虫,虫卵孵化,鳜鱼EFFECTSOFLIGHT,TEMPERATUREANDHOSTMUCUSONTHEEGGHAT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锚首吸虫 虫卵孵化 鳜鱼 水产寄生虫 光照
下载PDF
三种常用渔药对河鲈幼鱼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洋 秦莉 +3 位作者 张斐 朱梦莹 焦丽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7-2131,共5页
【目的】随着新疆水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河鲈的集约化养殖也不断增多,确定三种常用渔药(氯杀宁、阿维菌素、氯氰菊酯)对河鲈幼鱼的敏感性,为人工养殖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测试,用氯杀宁(三... 【目的】随着新疆水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河鲈的集约化养殖也不断增多,确定三种常用渔药(氯杀宁、阿维菌素、氯氰菊酯)对河鲈幼鱼的敏感性,为人工养殖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测试,用氯杀宁(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阿维菌素(杀虫剂)、氯氰菊酯(拟菊酯类杀虫剂)分别对河鲈幼鱼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河鲈幼鱼三种常用渔药的安全浓度分别是0.259 mg/L、0.114μg/L和0.007μg/L。【结论】三种常用渔药对河鲈幼鱼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氯杀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河鲈 急性毒性
下载PDF
河鲈RAPD-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董艳艳 胡文革 +4 位作者 路李鹏 陈登稳 杨迪 王艳萍 韩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118,共5页
以河鲈为研究材料,对河鲈RAPD-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适用引物的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17(54)正交表,以河鲈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PCR反应较大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s、引物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得到河鲈最优RAPD-PC... 以河鲈为研究材料,对河鲈RAPD-PCR的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和适用引物的筛选,采用正交设计方法,选用L17(54)正交表,以河鲈基因组DNA为模板,对影响PCR反应较大的4个因素:Taq酶、Mg2+、dNTPs、引物在5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得到河鲈最优RAPD-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有30 ng DNA模板1.5μL,10μmol/L引物0.7μL,10×buffer 2.5μL,25μmol/L dNTPs 0.4μL,5 U Taq酶0.2μL,2.5 mmol/L MgCl23.0μL;利用优化体系从50条引物中筛选得到10条适用引物,并确定了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RAPD-PCR 条件优化 适用引物 退火温度
下载PDF
不同贮藏温度对河鲈新鲜度与质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强 胡维岗 金新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185,共4页
将河鲈鱼分别在0、-5、-18℃贮藏,分析鱼新鲜度、微生物、失水率、质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下贮藏,12 d腐败变质,-5℃下可保持27 d,在-18℃下,30 d鲜度保持良好。但在贮藏温度下降时,鱼的物理性质变化也随之加剧,在3个贮藏温度下... 将河鲈鱼分别在0、-5、-18℃贮藏,分析鱼新鲜度、微生物、失水率、质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0℃下贮藏,12 d腐败变质,-5℃下可保持27 d,在-18℃下,30 d鲜度保持良好。但在贮藏温度下降时,鱼的物理性质变化也随之加剧,在3个贮藏温度下,盐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鱼在-5、-18℃下贮藏解冻后汁液流失较0℃下的多;同时鱼的质构性能变化差异显著(P<0.05),鱼在0℃下质构性能比在-5℃下保持的好,并且在-5℃下微冻贮藏质构性能优于在-18℃下冷冻贮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新鲜度 质构性能
下载PDF
博斯腾湖河鲈早期发育阶段关键生境特征的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朋 马燕武 +3 位作者 祁峰 陈牧霞 谢春刚 李红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 为研究博斯腾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早期发育阶段繁殖水域的生境特征,于2014年3-4月对白海子及相邻水域的水体理化因子、鱼类组成、高等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鲈在3月进入繁殖期,4月结束;虽然鱼类种类组成相似,但繁殖期白海子河鲈优势度明显高于相邻水域,白海子是河鲈主要繁殖水域;繁殖期水温8~17℃,繁殖盛期水温11~14℃,繁殖水深(1.4±0.2)m,DO(6.8±0.1)mg/L,pH 7.9,电导率(46.5±0.4)ms/m,矿化度(351.7±2.4)mg/L,总磷(0.02±0.00)mg/L,总氮(1.18±0.07)mg/L,氨氮(0.98±0.00)mg/L,叶绿素a(0.32±0.01)μg/L;白海子高等水生植物由臭轮藻(Chara foetida)单一群落构成,覆盖率约88.1%,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154.7 ind/m^2和8346.4 g/m^2,相邻水域则由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狐尾藻(Myriophyllum)、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mus)和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等群落构成,覆盖率约66.7%,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1.7 ind/m2和2 097.8 g/m^2。白海子采集底栖动物5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 Larve)幼虫、小斑蜻(Libellula quadrimaculata)幼虫、长叶瘦蟌(Ischnura elegans)幼虫、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扁旋螺(Gyraulus comperssus),总密度和总生物量分别为23 150 ind/m^2、76.663 g/m^2;其中,栖于底泥的底栖动物仅羽摇蚊幼虫,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6.0±117.2)ind/m^2、(7.478±1.320)g/m^2,附着于臭轮藻茎叶表面的底栖动物有羽摇蚊幼虫、小斑蜻幼虫、长叶瘦蟌幼虫、耳萝卜螺和扁旋螺,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 414 ind/m^2、69.185 g/m^2。相邻水域底泥及水生植物茎叶表面均未采集到底栖动物。水温、透明度及水深是影响河鲈繁殖水域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而附卵基质则是主要的生物因素;河鲈选择臭轮藻作为附卵基质有着明显的倾向性,其在避害、栖息、摄食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繁殖期 产卵场
下载PDF
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河鲈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菲 王翠华 +2 位作者 胡文革 郭飏 莫超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 利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的421 bp部分序列对北屯、乌伦古湖、博斯腾湖3个野生河鲈(Perca fluviatilis)群体和北湖、五家渠2个养殖河鲈群体序列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个个体中检测到7个单倍型,变异位点10个,其中野生群体60个个体检测到9个变异位点和6个单倍型,养殖群体40个个体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和4种单倍型;野生群体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平均核苷酸多样性(Hd=0.496±0.121,Pi=0.002 53±0.001 54)高于养殖群体(Hd=0.416±0.127,Pi=0.001 23±0.001 13),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74%的遗传变异性出现在种群内个体间。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分化程度较低(0.05<FST<0.15)。分子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络图分析也表明,河鲈单倍型间关系较近,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不存在显著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细胞色素B 养殖群体 野生群体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河鲈细菌性肠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昆明 郭爱民 +3 位作者 马江霞 段成任 谢志胜 岳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1,共10页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是新疆额尔齐斯河特有的土著鱼类,已开展人工养殖,但其病害相关研究较少。2016年,五家渠某水产推广站河鲈突然大批死亡,作者从发病的河鲈肝脏和肠道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进行了传代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20℃培养24h后,ZL1能形成边缘整齐、中间微隆起、表面光滑、浅黄色、有特殊芳香气味、大小为1.5~2 mm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能形成明显的β-溶血圈;ZL3和ZL5可形成圆形、微隆起、表面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菌落大小为0.5~1 mm的菌落,但在血琼脂平板上不能形成溶血圈。经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16SrRNA序列比对和基因序列进化树分析,鉴定ZL1株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ZL3和ZL5株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isella tarda)。药敏实验结果显示,ZL1株对庆大霉素、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等药物高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ZL3和ZL5株对左氧氟沙星、链霉素和恩诺沙星敏感,对庆大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耐药。人工感染结果显示,分离菌均具有明显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温和气单胞菌 迟缓爱德华菌 鉴定 药敏实验
下载PDF
鳜鳃部寄生河鲈锚首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谦 聂品 姚卫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7-604,共8页
河鲈锚首吸虫头器表面分布着形状各异的孔状结构,每个中央头瓣上有两个附着器囊,而每个外侧头瓣上只有一个。口腔位于头器下方的腹面中线上,口腔表皮与周围的表皮无异。生殖孔在口腔正下方,阴道开口于虫体背侧面,周围有微纤毛的分... 河鲈锚首吸虫头器表面分布着形状各异的孔状结构,每个中央头瓣上有两个附着器囊,而每个外侧头瓣上只有一个。口腔位于头器下方的腹面中线上,口腔表皮与周围的表皮无异。生殖孔在口腔正下方,阴道开口于虫体背侧面,周围有微纤毛的分布。交接器位于生殖孔左下方,交接管表面波纹状,辅助交配器表面布满疣状突起。后附着器的中央锚钩上具一凹槽,边缘小钩的钩尖弯向基部。虫体表面至少分布着两类可能的感受器末端,一类呈单纤毛状散布于体表,纤毛从体表凹坑中伸出,或在其基部围一环状领襟;另一类呈乳突状,位于外侧头瓣的顶部。在部分河鲈锚首吸虫体表可见车轮虫的超寄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 扫描电镜 单殖吸虫 河鲈锚首吸虫 鳜鱼 车轮虫 鳃部寄生虫
下载PDF
寄生鳜鱼鳃部河鲈锚首吸虫的摄食特点 被引量:3
18
作者 聂品 郭琼林 姚卫建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97-301,402,共5页
本文报道了鳜鱼[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鳃上寄生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mogurndae(Gussev)]的食物组成及其能量储存的形式。联苯胺—过氧化物酶染色显... 本文报道了鳜鱼[Sinipercachuatsi(Basilewsky)]鳃上寄生的河鲈锚首吸虫[Ancyrocephalusmogurndae(Gussev)]的食物组成及其能量储存的形式。联苯胺—过氧化物酶染色显示河鲈锚首吸虫摄食宿主的血液,过碘酸Schiff氏反应显示其也摄食宿主的粘液。尽管在河鲈锚首吸虫的肠腔发现残余的细胞,但这些细胞是否为宿主的鳃组织细胞尚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河鲈锚首吸虫体内储存有大量的脂肪,表明有氧代谢的存在并可能是能量供给的主要形式,尽管在虫体的实质中也有糖原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殖吸虫 河鲈锚首吸虫 摄食特点 鳜鱼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党瑞 郝翠兰 +2 位作者 焦丽 王京京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对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河鲈眼睛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检查的253尾河鲈中,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51.38%,左右眼晶状体的感...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对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河鲈眼睛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检查的253尾河鲈中,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51.38%,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分别为11.86%和9.09%,左右房室液的感染率分别为40.32%和30.04%;方均比均大于1,表明复口吸虫种群呈聚集分布,且L房和R房聚集强度为50.63和34.97,高于L晶和R晶3.18和5.58;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体长组复口吸虫感染数量,发现不同体长段在L晶和R晶差异不显著(P>0.05),在L房和R房差异显著(0.01≤P<0.05,P<0.01)。复口吸虫在晶状体和房室液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晶状体和房室液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复口吸虫 晶状体 房室液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河鲈微卫星引物筛选 被引量:4
20
作者 海萨 李家乐 +1 位作者 郭焱 汪桂玲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94,共5页
利用GenBank中获得的近缘物种微卫星序列设计的20对引物,对河鲈养殖群体2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发现8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获得32个等位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大于或等于4个,多态信息含量0.3680~0.7395,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 利用GenBank中获得的近缘物种微卫星序列设计的20对引物,对河鲈养殖群体2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发现8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谱带,获得32个等位基因,5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大于或等于4个,多态信息含量0.3680~0.7395,5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高度多态(PIC>0.5)。期望杂合度范围在0.4154~0.7936,观测杂合度普遍高于期望杂合度。个体识别率范围在0.180~0.620,累积个体识别率为0.9899,单一微卫星位点的个体识别率普遍低于0.8,未出现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非父排除率范围在0.2537~0.6185,累积非父排除率0.9937,4个位点的非父排除率高于0.5,属于高度多态性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微卫星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