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直罗油田长8油层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志辉 黄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充填度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富南3井、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充填物中包裹体群进行分析,发现富南3井、6井与英旺油田英16井长8油层中油气沸腾包裹体群完全相同,密集分布的气泡不停晃动,证实油气沸腾... 运用激光拉曼光谱、包裹体充填度测定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富南3井、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充填物中包裹体群进行分析,发现富南3井、6井与英旺油田英16井长8油层中油气沸腾包裹体群完全相同,密集分布的气泡不停晃动,证实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地质现象。富南3井、6井和英16井长8油层裂缝岩芯的原始裂缝性质为滑动-剪切裂缝和剪切裂缝,在区域构造的作用下,反复发生拉张-挤压交替活动;在拉张发生的瞬间,与裂缝沟通的油层里的原油发生减压沸腾,原油中的轻质馏分和其他流体进入裂缝空间;在随后的挤压发生时,裂缝基本封闭,一部分流体返回原来的油层,一部分被挤到别的裂隙空间形成新的油藏;残留在裂缝里的碳酸钙,在较高的地层压力下逐渐结晶,并把残留的轻质馏分包裹,形成油气包裹体;这些油气包裹体形成压力较高,又包裹着成分类似液化气的轻质馏分,在常温常压下就处于沸腾状态;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在裂缝充填物中形成了沿着晶体生长线以及成片、成带分布的油气沸腾包裹体群。上述油气沸腾包裹体群的形成过程就是油气的地震泵运移机制,丰富了油气运移地震泵地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沸腾包裹 剪切裂缝 剪切-滑动裂缝 油气运移 地震泵地质模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延长组下部幕式成藏特征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元昊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秀娟 独育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7,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在盆地西北部长7段与下部长8段地层之间存在10MPa以上的过剩压力差,这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表明,超压导致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在盆地西北部长7段与下部长8段地层之间存在10MPa以上的过剩压力差,这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资料表明,超压导致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体压裂,流体以混相通过裂隙快速排出。在长7段烃源岩和长8段、长9段储层中发现的沸腾油气包裹体,是油气幕式排烃、幕式充注的直接证据。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主要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幕式充注过程,主要成藏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幕式成藏 压裂 沸腾油气包裹体 成藏期
下载PDF
鄂尔多斯湖盆西北部延长组下部石油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元昊 向慧 +3 位作者 罗安湘 黄锦绣 独育国 粱艳 《低渗透油气田》 2009年第1期5-13,共9页
长7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研究区长7与下部长8地层之间存在10MPa以上的压力差,过剩压力差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导致烃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体压裂,在岩心、显微镜下和成像测井中发现了大量的流体... 长7优质烃源岩在大量生烃时产生较强的异常高压,研究区长7与下部长8地层之间存在10MPa以上的压力差,过剩压力差成为石油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超压导致烃源岩及其下部地层发生流体压裂,在岩心、显微镜下和成像测井中发现了大量的流体压裂缝,流体以混相通过裂隙快速排出。在长7烃源岩和长8、长9储层中发现了沸腾油气包裹体,是油气幕式排烃、幕式充注的直接证据。包裹体均一温度表明,研究区主要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幕式充注过程,主要成藏时期为旱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中期。鄂尔多斯湖盆西北部延长组下部油藏形成及分布主要受“近源、低压、优相”三大因素控制;主要发育4种成藏类型:储层与烃源岩直接接触成藏、通过叠置渗砂体运聚成藏、通过流体压裂缝运聚成藏、石油通过叠置渗砂体和流体压裂缝运聚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幕式成藏 压裂 沸腾油气包裹体 均一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