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虹吸管内沸腾点位置的确定—无泵LiBr吸收式太阳能制冷机机理研究之三 被引量:1
1
作者 阙雄才 《上海交大科技》 1989年第4期31-36,共6页
关键词 热虹吸管 沸腾点 太阳能 制冷机
下载PDF
低压工况下环形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森 罗小飞 +8 位作者 石磊太 李伟通 康小亚 田晓艳 李达 苏春磊 李华琪 朱磊 陈立新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5期59-65,共7页
在实验段进口压力为0.17~0.3 MPa,质量流速为100~300 kg·m^(-2)·s^(-1)实验条件下,采用去离子水,对单根电加热棒开展了过冷沸腾起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逐步增加加热棒功率,研究了不同... 在实验段进口压力为0.17~0.3 MPa,质量流速为100~300 kg·m^(-2)·s^(-1)实验条件下,采用去离子水,对单根电加热棒开展了过冷沸腾起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逐步增加加热棒功率,研究了不同质量流速、进口温度和进口压力对ONB的影响,获得了流体从单相到过冷沸腾流动的转变点。实验研究表明,在实验段出口位置附近最先出现过冷沸腾,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实验段出口位置下部逐渐出现ONB;ONB随着质量流速和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最后基于实验数据,建立了适用于低压工况下环形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热流密度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本文关系式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的相对偏差在±15%以内,符合良好,可用于低压工况下的环形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工况 过冷沸腾起始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蒸汽加热窄矩形通道内完全沸腾起始点研究
3
作者 顾晟杰 陶乐仁 +2 位作者 金程 赵谢飞 居一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9-44,50,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尺寸为1400 mm×250 mm×3.5 mm(高×宽×深)的蒸汽加热竖直矩形窄通道内完全沸腾起始点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气泡脱离直径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入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加热蒸汽流量对完全沸腾起始点位...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尺寸为1400 mm×250 mm×3.5 mm(高×宽×深)的蒸汽加热竖直矩形窄通道内完全沸腾起始点进行实验研究,并对气泡脱离直径构建预测模型。分析入口温度、质量流量以及加热蒸汽流量对完全沸腾起始点位置及对应位置处壁面过热度的影响。基于Hata、Mcadams的公式模型提出实验工况范围内蒸汽加热竖直窄矩形通道的完全沸腾起始点过热度的预测关联式,其平均相对误差为6.11%;采用力学方法对加热壁面附壁气泡进行力学分析,构建基于受力平衡的气泡脱离直径预测模型,采用可视化实验进行验证,其平均相对误差为1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通道 完全沸腾起始 壁面过热度 气泡脱离直径
下载PDF
矩形窄缝流道流动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潘良明 辛明道 +1 位作者 何川 王飞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1-54,共4页
通过高速摄像可视化观察并结合基础传热数据采集 ,给出了模化工质在中压条件下 ,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各因素 ,在Bowering关系式的基础上 ,考虑质量流速和压... 通过高速摄像可视化观察并结合基础传热数据采集 ,给出了模化工质在中压条件下 ,竖直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结果。讨论了影响矩形窄缝流道内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各因素 ,在Bowering关系式的基础上 ,考虑质量流速和压力对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影响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得到了关于矩形窄缝流道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的修正关系式 ,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误差范围为±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过冷沸腾起始 Bowering模型 两相流 矩形窄缝流道
下载PDF
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瑞昌 王彦武 +1 位作者 唐虹 司徒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本文报告了使用R-12作工质进行的自然循环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使用可视化方法观察确定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在相当宽广的工质压力、入口过冷度及加热功率范围内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过冷沸腾... 本文报告了使用R-12作工质进行的自然循环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使用可视化方法观察确定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在相当宽广的工质压力、入口过冷度及加热功率范围内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过冷沸腾起始点和净蒸汽产生点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过冷沸腾起始 净蒸汽产生 核反应堆
下载PDF
基于不同润湿性微细通道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罗小平 王文 +3 位作者 廖政标 郭峰 吴迪 张霖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84-892,共9页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 为了研究微细通道壁面润湿性对过冷沸腾起始点(ONB)的影响,采用Cu Cl_2溶液刻蚀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再用氟硅烷溶液修饰超亲水表面微细通道得到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压力为170k Pa、质量流率302.7~417.2kg/(m^2·s)、热流密度2.17~29.9k W/m^2的工况下进行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低,普通光滑表面微细通道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最高;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距离出口最近的测点最先开始沸腾,达到ONB点所需过热度也为最小;随着质量流率的增大,ONB点的过热度逐渐增大。本文选取了7种典型的ONB点处壁面过热度预测公式,将实验值与公式预测值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对光滑/超亲水/超疏水表面微细通道ONB过热度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为13.1%、20.8%和21.5%。为了更好地预测具有特殊润湿性表面的ONB过热度,引入表面能参数对HSU模型进行修正,预测精度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润湿性 过冷沸腾起始 流动沸腾 微细通道
下载PDF
环形窄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甲强 贾斗南 +4 位作者 郭赟 严明宇 秋穗正 苏光辉 卢冬华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9-323,共5页
在1.0~4.5MPa的压力范围内研究了1.2mm间隙环形窄缝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分析了部分热工参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引入双面加热影响因子,对环形窄缝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环形窄缝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关... 在1.0~4.5MPa的压力范围内研究了1.2mm间隙环形窄缝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分析了部分热工参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引入双面加热影响因子,对环形窄缝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适用于环形窄缝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 过冷沸腾起始 双面加热
下载PDF
自然循环欠热沸腾起始点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周涛 杨瑞昌 刘若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利用适于强迫循环的伯格尔斯和罗斯诺经验方法、Davis和Anderson理论方法,以及本课题组依据自然循环实验提出的预测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经验公式,对两种类型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进行比较计算,研究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 利用适于强迫循环的伯格尔斯和罗斯诺经验方法、Davis和Anderson理论方法,以及本课题组依据自然循环实验提出的预测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经验公式,对两种类型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进行比较计算,研究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起始点的基本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欠热沸腾起始点的热力学平衡干度对加热量、进口温度、系统压力有着更大的敏感特性,在同等条件下,更早发生欠热沸腾现象。统计物理的微观角度研究进一步指出: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处于自组织状态的自然循环耗散结构的特点、动力学的涨落力和动量力对热力学平衡的共同影响。此研究结果为今后研究和应用自然循环的欠热沸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强迫循环 欠热沸腾 泡核沸腾起始 干度
下载PDF
信号奇异性的边缘检测小波对CHF和最小膜态沸腾起始点的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尚智 贾斗南 杨瑞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9-753,共5页
汽液两相流动的CHF(临界热流密度 )和Tmin(最小膜态沸腾起始点 )等特性点附近曲线存在转折 ,即在此点附近曲线的梯度要发生变化 ,从数学角度看这些点必然具备一定的奇异性 .目前对于函数 (信号 )奇异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用小波变换实现... 汽液两相流动的CHF(临界热流密度 )和Tmin(最小膜态沸腾起始点 )等特性点附近曲线存在转折 ,即在此点附近曲线的梯度要发生变化 ,从数学角度看这些点必然具备一定的奇异性 .目前对于函数 (信号 )奇异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是用小波变换实现的 ,由于小波分解具有良好的空间域和频率域的局部化特性 ,小波变换可以刻画出信号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信号内奇异点的各种奇异性质进行检测和分析 .对汽液两相流动中各传热特性点也可以用边缘检测小波变换去进行分析 ,并实现对它们的检测、定位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具体试验数据的边缘算子的检测证明了边缘检测小波完全可以用于对汽液两相流动的CHF和Tmin等特性点进行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 小波变换边缘检测 CHF 最小膜态沸腾起始 传热
下载PDF
竖直矩形窄通道内水流动沸腾起始点及壁面温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志皋 陶乐仁 黄理浩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共5页
建立单面加热垂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实验装置,针对截面250 mm×3.5 mm的窄缝通道,对水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可知:(1)饱和沸腾起始点是核态沸腾的开始,以此为分界,窄通道内的换热特性截然不同。影响沸腾... 建立单面加热垂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实验装置,针对截面250 mm×3.5 mm的窄缝通道,对水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分析可知:(1)饱和沸腾起始点是核态沸腾的开始,以此为分界,窄通道内的换热特性截然不同。影响沸腾起始点的因素主要有3种:热流密度、质量流量及入口温度。(2)流体从单相流、过冷沸腾和饱和沸腾转变,其壁面温度变化也各不相同。流体处于单相流时,壁面温度沿流动方向呈线性增加;流体处于过冷沸腾阶段时,过冷沸腾对壁面温度的影响不大,壁面温差很小,可近似认为此阶段为等壁温换热过程。流体进入饱和沸腾(饱和核态沸腾和流动沸腾),壁温存在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通道 流动沸腾 沸腾起始 壁面温度
下载PDF
棒束通道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云龙 侯延栋 李洪伟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6-1420,共5页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进口温度80~100℃、质量流速0~100 kg/(m2&#183; s)、热流密度0~80 kW/m2的条件下对棒束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ONB)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和棒束特殊的几何结构对ONB的影响,通过...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在进口温度80~100℃、质量流速0~100 kg/(m2&#183; s)、热流密度0~80 kW/m2的条件下对棒束通道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ONB)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和棒束特殊的几何结构对ONB的影响,通过引入雷诺数,对棒束通道内ONB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棒束通道ONB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棒束通道内ONB的热流密度,其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4.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束通道 过冷沸腾起始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云龙 郭新田 +1 位作者 张文超 陈旭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972-4978,共7页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 以去离子水为实验介质,对截面为3 mm×43 mm的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FDB)起始点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饱和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对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适用于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饱和沸腾起始点热通量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新拟合得到的关系式能较准确地预测三面加热窄矩形通道内饱和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其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15.17%。将新关系式计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源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的实验数据与新关系式符合程度较好,表明新关系式可适用于单面加热窄矩形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面加热 窄矩形通道 饱和沸腾起始 两相流 传热 相变
下载PDF
圆形液体浸没射流冲击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定伟 马重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本文严格按照实验程序,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沸腾起始点受圆形浸没射流冲击速度大小、液体流动方向、液体过冷度和喷嘴直径等因素的影响,将沸腾终止点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起沸点随液体过冷度增加而降低,与其它因素无关。并从... 本文严格按照实验程序,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沸腾起始点受圆形浸没射流冲击速度大小、液体流动方向、液体过冷度和喷嘴直径等因素的影响,将沸腾终止点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起沸点随液体过冷度增加而降低,与其它因素无关。并从强润湿性液体沸腾机理的角度对起沸点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流冲击 沸腾传热 实验 圆形液体浸没 沸腾起始
下载PDF
不同波纹壁面微细通道沸腾曲线及沸腾起始点研究
14
作者 罗小平 樊鹏 +1 位作者 周建阳 王梦圆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8-1239,共12页
为了探究不同壁面微细通道内质量通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制得3种不同波纹壁面的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33℃、压力为60kPa的工况下,调节加热板的功率,在质量通量为203.75kg/(m^(2)·s)、255.68... 为了探究不同壁面微细通道内质量通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制得3种不同波纹壁面的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33℃、压力为60kPa的工况下,调节加热板的功率,在质量通量为203.75kg/(m^(2)·s)、255.68kg/(m^(2)·s)、307.61kg/(m^(2)·s)、358.59kg/(m^(2)·s)和409.57kg/(m^(2)·s)的条件下分别测定3种不同波纹壁面沸腾曲线。通过分析3种微细通道不同质量通量下的沸腾曲线,归纳ONB点的过热度和热通量变化规律,进一步比较在同一质量通量下不同壁面微细通道的沸腾曲线,分析波纹壁面沸腾起始点的过热度减小的原因,最后将实验值与现有的ONB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预测效果整体较好,但该模型没有关联质量通量因素,本文对3种波纹壁面不同质量通量作用下ONB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壁面微细通道,随着质量通量增大,ONB点壁面过热度减小;相同质量通量下普通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高,正弦微细通道次之,三角形微细通道最低;本文的ONB预测模型对普通、正弦和三角形微细通道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值分别为0.77%、1.91%和2.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沸腾起始 波纹壁面 流动沸腾 两相流
下载PDF
自然循环欠热沸腾起始点发生的混沌特性分析
15
作者 盛程 《黑龙江电力》 CAS 201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自然循环条件下欠热沸腾起始点(ONB)的特性,笔者根据自然循环实验装置的结构布置和参数范围分析了自然循环ONB点的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基于混沌理论的自然循环ONB点发生机理,并对实验获得该点发生前后的流量信号进行了定性... 为了更好地掌握自然循环条件下欠热沸腾起始点(ONB)的特性,笔者根据自然循环实验装置的结构布置和参数范围分析了自然循环ONB点的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基于混沌理论的自然循环ONB点发生机理,并对实验获得该点发生前后的流量信号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循环流量时间序列的功率谱在半对数坐标中指数、自相关系数逐渐下降,三维相图表现出了奇怪吸引子的特点。自然循环系统具有非线性混沌特性,即ONB点发生之前的自然对流和单相自然循环现象周期性显著,并伴随强烈随机运动,为一非平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循环 欠热沸腾起始 非线性 非平衡 混沌
下载PDF
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孔令健 韩吉田 +1 位作者 陈常念 刘志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56-1963,共8页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在系统压力P=412~850 k Pa,过冷度?Tsub=4.7~15.0℃,热通量q"=0.11~10.90 k W·m^(-2),质量流量G=147.5~443.7 kg·m^(-2)·s-1的条件下,对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系统参数相同时,立式和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基本相同,但是立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壁面过热度小于卧式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通量、壁面过热度随着过冷度和质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压力、螺旋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通过无量纲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发展了适用于螺旋管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相变 传热 螺旋管 沸腾起始
下载PDF
窄通道欠热沸腾起始点计算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 周涛 +2 位作者 盛程 傅涛 肖泽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6,共4页
欠热沸腾起始点(ONB)是窄通道内沸腾传热的关键转变点,直接关系到其后的流动传热特性。窄通道内ONB点的产生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对其特征的把握尚不完善。运用B&R模型、苏顺玉经验关系式、潘良明模型和杨瑞昌模型对以水为工质的ONB... 欠热沸腾起始点(ONB)是窄通道内沸腾传热的关键转变点,直接关系到其后的流动传热特性。窄通道内ONB点的产生受很多因素影响,目前对其特征的把握尚不完善。运用B&R模型、苏顺玉经验关系式、潘良明模型和杨瑞昌模型对以水为工质的ONB热流密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其与压力、质量流速和壁面温度的关系曲线,进而根据各计算模型的差异,提出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沸腾起始 热流密度 窄通道
下载PDF
竖直矩形流道中泡核沸腾起始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程宁 郭赟 +1 位作者 彭常宏 张勇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8,共7页
竖直矩形窄流道由于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和紧凑的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针对两个间隙分别为1.8 mm和2.8 mm的竖直矩形流道,以可视化的方法研究了过冷沸腾条件下进口温度、质量流速和流道高度对泡核沸腾起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 竖直矩形窄流道由于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和紧凑的结构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针对两个间隙分别为1.8 mm和2.8 mm的竖直矩形流道,以可视化的方法研究了过冷沸腾条件下进口温度、质量流速和流道高度对泡核沸腾起始点(Onset of Nucleate Boiling,ONB)的气泡成长和壁面过热度的影响。以去离子水作为工质,使用高速照相机拍摄气泡的成长过程并使用热电偶记录背板温度。发现两个流道中进口温度和质量流速对ONB点的气泡成长以及ONB点壁面过热度的影响一致;质量流速一定时,流道高度对ONB点的气泡成长无明显影响;流道高度对ONB点壁面过热度与面热流密度的关系无明显影响;ONB点壁面过热度与面热流密度的关系可以由文献中的经验关系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矩形流道 可视化实验 泡核沸腾起始 气泡成长 壁面过热度
下载PDF
过冷沸腾起始点预测关系式研究
19
作者 李必成 和丹辉 郭赟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6,共6页
本文认为过冷沸腾起始点为一个流程段,起于气泡开始汽化点,终于气泡脱离气穴点。基于这一假设建立了更为符合实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气泡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唯象方法获得了气泡半径公式及壁面过热度与热流密度关系式,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 本文认为过冷沸腾起始点为一个流程段,起于气泡开始汽化点,终于气泡脱离气穴点。基于这一假设建立了更为符合实际的过冷沸腾起始点气泡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唯象方法获得了气泡半径公式及壁面过热度与热流密度关系式,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对,其误差分布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半径 过冷沸腾起始 液相汽化
下载PDF
整体加热球床通道内流动过冷沸腾起始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小宁 孙中宁 +1 位作者 孟现珂 徐广展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62,共5页
以新概念球床水冷反应堆为背景,对含内热源球床通道中流动过冷沸腾起始(ONB)点的相关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选用直径8 mm的表面氧化碳钢球形成随机堆积床,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球床整体加热,研究孔隙质量流速G、工质入口温度Tin和轴向测量位... 以新概念球床水冷反应堆为背景,对含内热源球床通道中流动过冷沸腾起始(ONB)点的相关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选用直径8 mm的表面氧化碳钢球形成随机堆积床,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球床整体加热,研究孔隙质量流速G、工质入口温度Tin和轴向测量位置对ONB点热流密度qON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q增加到一定值时,壁温Tw随热流密度q的变化曲线会出现拐点,此拐点即为含内热源球床通道内流动ONB点;qONB随G的增加而增大,随Tin的升高而减小;越靠近球床通道出口,qONB越小。导出了计算含内热源球床通道内qONB的无量纲准则关系式,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在±20%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床水冷反应堆 内热源球床通道 过冷沸腾起始 感应加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