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井套管气减排回收的综合创新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宫艳红 潘成旭 +2 位作者 苏建斌 刘永保 黄兴鸿 《石油石化节能》 2020年第10期41-42,46,I0007,共4页
大港南部油田套管气回收采用的油套联通装置单流功能冬季易冻堵,油井上修时拆井口设备存在套管余气无法回收等问题,存在气量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为了提高套管气回收量和消除环境污染风险,研究出一种套管气回收创新方法,解决套管气排放问... 大港南部油田套管气回收采用的油套联通装置单流功能冬季易冻堵,油井上修时拆井口设备存在套管余气无法回收等问题,存在气量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为了提高套管气回收量和消除环境污染风险,研究出一种套管气回收创新方法,解决套管气排放问题,现场试验取得良好效果,累计节能创效27.29万元,创造了显著的效益,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南部油田 油井套管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油井防气技术研究
2
作者 刘金莲 张绍俭 张兵强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第11期111-111,共1页
文章通过对下寺湾油田的油藏特征和开发现状的论述,得出开展油井防气的必要性。同时对预防气体影响提高泵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对井下气锚、立式气体分离器、控制套压、加深泵挂和调整防冲距五种防气措施的原理和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 下寺湾油田 油井 体影响 体分离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油井防气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金莲 张绍俭 张兵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9期139-140,共2页
文章通过对下寺湾油田的油藏特征和开发现状的论述,得出开展油井防气的必要性。同时对预防气体影响提高泵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对井下气锚、立式气体分离器、控制套压、加深泵挂和调整防冲距五种防气措施的原理和效果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 下寺湾油田 油井 体影响 体分离
下载PDF
橇装式油井套管气利用换热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冯恩山 周魁修 +1 位作者 王光明 李日科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1期78-82,共5页
复杂小断块油田油井分散,油井套管气生产单井产气量差别大,随油井分布而分散,利用难度大。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套管气资源,通过对油井产气量与换热负荷的计算,确定了相应的匹配关系,把套管气燃气供给、热能转换、循环供热、外置换热器、自... 复杂小断块油田油井分散,油井套管气生产单井产气量差别大,随油井分布而分散,利用难度大。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套管气资源,通过对油井产气量与换热负荷的计算,确定了相应的匹配关系,把套管气燃气供给、热能转换、循环供热、外置换热器、自动控制等部分设计成一个撬块,研发了橇装式油井套管气利用换热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橇装化、模块化和智能化,解决了单井点套管气的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套管 橇装设计 自动控制 热能转换 生产成本
下载PDF
利用油井气生产炭黑
5
作者 Gru,TM 木洋 《炭黑工业》 2000年第5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炭黑 原料 油井气 炭黑 产品收率
原文传递
抽油井套管气的回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涛 田云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7期138-140,共3页
随着油气田开采进入中后期,天然气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如何高效利用好采油过程中的伴生气(套管气),是今后油气田开发重要的突破点和转折点。通过对目前比较常用的油管套管气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工艺都具有优势和... 随着油气田开采进入中后期,天然气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如何高效利用好采油过程中的伴生气(套管气),是今后油气田开发重要的突破点和转折点。通过对目前比较常用的油管套管气回收装置及回收工艺技术进行分析对比,各种工艺都具有优势和局限性。在对华北油田成功的伴生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国内第一大油田——长庆油田,抽油井套管气回收技术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套管 开采 高效利用 橇装型压缩机
下载PDF
长庆油田油井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于世春 《科技资讯》 2012年第24期64-64,66,共2页
针对长庆油井套管气区块分散、气量少等特点,如何加强油井套管气回收与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满足油田数字化建设及安全环保要求,近年来长庆油田不断探索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定压阀、活塞式打气泵、小型撬装增... 针对长庆油井套管气区块分散、气量少等特点,如何加强油井套管气回收与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满足油田数字化建设及安全环保要求,近年来长庆油田不断探索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定压阀、活塞式打气泵、小型撬装增压装置、同步回转压缩增压四种套管气自动回收主体工艺。本文阐述分析了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套管收回收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指明的方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套管 定压阀 活塞式打 撬装增压装置 同步回转压缩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的井下注天然气流量测量仿真研究
8
作者 于继飞 杨树坤 +5 位作者 幸雪松 邹明华 赵广渊 陈欢 李越 宫汝祥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注气是一种常见的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生产寿命的措施,将气体(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等)通过注入井注入到油层中,以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使油藏有很强的驱动力,进而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综合考虑气源稳定性、成本、运输、... 注气是一种常见的提高油田采收率、延长油田生产寿命的措施,将气体(天然气、二氧化碳、空气等)通过注入井注入到油层中,以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使油藏有很强的驱动力,进而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综合考虑气源稳定性、成本、运输、腐蚀性及混相压力等因素,天然气或伴生气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选择。井下气体流量测量是实现精确定量分层注气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由于天然气组分不固定以及井下高温高压的复杂工况,其流量的精确测量及现场标定面临很大挑战。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对热式流量计在不同工况下的天然气流量测量进行仿真研究,模拟高温高压下的实验环境,建立气体质量流量与温差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为后续现场实验和测量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 流固耦合传热 天然流量测量 天然物性参数
下载PDF
油井套管气综合回收治理技术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顾锦龙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9年第2期46-50,共5页
针对油井套管气井点分散、气量少等特点,如何加强油井套管气综合回收、治理与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满足节能安全环保要求,提高零散油井套管气利用水平,近年来各油田不断探索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定压阀、活塞式... 针对油井套管气井点分散、气量少等特点,如何加强油井套管气综合回收、治理与利用一直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为了满足节能安全环保要求,提高零散油井套管气利用水平,近年来各油田不断探索套管气回收工艺技术,逐步形成了定压阀、活塞式打气泵、小型撬装增压装置、同步回转压缩增压等套管气自动回收主体工艺,对油井套管气分类治理,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了油井套管气特点及外排的危害,阐述分析了各种工艺技术的特点及适用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套管收综合回收治理技术研究及推广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套管 综合回收 治理技术 应用 效果
下载PDF
电动潜油泵新工艺在含气油井成功试验
10
作者 王玉华 左新玉 《国外石油机械》 1998年第6期35-36,共2页
尽管对电动潜油泵(ESP)系统已有许多文献资料报导,但其存在高游离气率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当流体流过ESP时,气泡往往会滞留在叶轮低压区的液体后,并聚积一段时间。而当聚积的气体形成长而连续的气柱时,泵便不再产生排出压力... 尽管对电动潜油泵(ESP)系统已有许多文献资料报导,但其存在高游离气率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当流体流过ESP时,气泡往往会滞留在叶轮低压区的液体后,并聚积一段时间。而当聚积的气体形成长而连续的气柱时,泵便不再产生排出压力,并因负载不足而停转。无气锁时,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泵 电动潜油泵 油井 工艺
下载PDF
气预油藏气窜气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洪灏 张素珍 +1 位作者 许明 石忠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46,共4页
在气顶油藏开发中,经常遇到油井气窜的问题。准确地计算气窜气量,对进行气顶油藏油、气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剩余油、气分布,计算天然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油藏生产气油比动态法和溶解气累积产量法计算... 在气顶油藏开发中,经常遇到油井气窜的问题。准确地计算气窜气量,对进行气顶油藏油、气开发动态分析,研究剩余油、气分布,计算天然气最终采收率及可采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油藏生产气油比动态法和溶解气累积产量法计算气顶油藏气窜气量,通过实际应用,证实了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油藏 油井气 藏类型
下载PDF
国外油气井“层内爆炸”增产技术概述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传乐 王安仕 李文魁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油井气 “层内爆炸”增产技术 液体药 组分 氧化剂 燃烧剂 溶剂
下载PDF
电动潜油泵在含气油井中的特性曲线
13
作者 Sachd.,R 张才菁 《世界石油科学》 1997年第1期104-110,71,共8页
利用早先研究中的柴油/CO2混合物数据,对径流式电动潜油泵中两相流动进行了综合的研究。目前,没有适用于多级泵的动态模型。本文开发并验证了一个5-方程的动态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泵的几何形状、级进口压力、进口截面含气率... 利用早先研究中的柴油/CO2混合物数据,对径流式电动潜油泵中两相流动进行了综合的研究。目前,没有适用于多级泵的动态模型。本文开发并验证了一个5-方程的动态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泵的几何形状、级进口压力、进口截面含气率、流体性质和级数。分析表明,泵中两相流的物理性质和管流中非常不同,同时泵有喘振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潜油泵 油井 特性曲线
下载PDF
油井套管气回收技术应用
14
作者 吾买尔刘继伟阿瓦古丽白新潮 《石油知识》 2009年第4期20-21,共2页
一、含气油井产气状况和分布 1.古城含气油井产气状况和分布 古城油田含气油井主要分布在123区、124区.区块主力生产层为H3Ⅳ、H3Ⅴ层,其中H3Ⅵ12、H3Ⅵ2、H3Ⅵ53显示为气层,油藏平均埋深在8072-1072.2米。
关键词 油井 回收技术 套管 应用 古城油田 和分布 产层 区块
下载PDF
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巍 黄全华 +3 位作者 高德伟 邓绍强 朱化蜀 常志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10期66-68,共3页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井气窜,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是在油气界面处注水形成水障,以隔离气顶和油藏,达到抑制气体锥进,阻止油井气窜的目的。文章以新疆油田分公司莫北2井区气... 气顶油藏作为一类较为复杂的油气藏在开发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气顶气锥进,造成油井气窜,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方法是在油气界面处注水形成水障,以隔离气顶和油藏,达到抑制气体锥进,阻止油井气窜的目的。文章以新疆油田分公司莫北2井区气顶油藏为例,对气顶油藏屏障注水技术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油藏 屏障注水技术 水障井 油井气
下载PDF
国外油气井用液体钝感电雷管及其结构
16
作者 王彦明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1,33,共4页
介绍了国外油气井用液体钝感电雷管及其结构特征,同时列出了其中部分电雷管的电性能参数.
关键词 射孔枪 液体钝感 电雷管 安全保护 油井气
下载PDF
油田采油井隔油隔水阀的研制与应用
17
作者 刘阳 常青 +1 位作者 刘剑 王新军 《通用机械》 2010年第6期40-42,共3页
为了提高单井产量,减轻采油队人工排放套管气的工作强度,改善采油工的工作环境,并提高安全促进环保节能,研制隔油隔水阀用于生产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油井套管隔油隔水阀 套管减压 自动排放回收
下载PDF
单井气窜的识别
18
作者 郭泽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9年第3期232-232,共1页
在气顶油藏及天然气驱油藏开发中,常发生油井气窜的问题。油井发生气窜后,气顶能量未充分发挥即采出,气驱油效率变差,且气窜程度逐渐增强,气体在油井井底附近的泄压区形成“指进”。准确地识别气窜,在分析气窜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单井... 在气顶油藏及天然气驱油藏开发中,常发生油井气窜的问题。油井发生气窜后,气顶能量未充分发挥即采出,气驱油效率变差,且气窜程度逐渐增强,气体在油井井底附近的泄压区形成“指进”。准确地识别气窜,在分析气窜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单井识别气窜的标志,可及时地监测开发效果,控制油气比,更好地发挥气顶区能量,提高原油的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气 生产油比 产量 压力
下载PDF
高含水期含汽油井低温集输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阳 宋晨 +4 位作者 刘婕 徐沛扬 李娇 胡雄翼 杨东海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1期39-45,60,共8页
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气量油井的流动介质在低温状态下的管输流型变化,得到了降温过程中试验油井管道压差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管道压差均随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降低出现波动,而不同含气油井压差变化过程中出... 试验分析了不同含气量油井的流动介质在低温状态下的管输流型变化,得到了降温过程中试验油井管道压差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管道压差均随时间的推移和温度的降低出现波动,而不同含气油井压差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压差峰值的数量、大小不尽相同。结合流型变化可知,压差峰值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管道内凝油拥堵现象的发生,且凝油拥堵越严重,对应的压差峰值越大。结合含气油井的管输流动情况和压差变化规律,将降温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的管道压差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作为低温集输的温度界限,可以保证低温集输的安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期 油井 低温集输 流型 压差 温度界限
下载PDF
Pore structure effect on reservoir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well logging evaluation 被引量:5
20
作者 边环玲 关雎 +2 位作者 毛志强 鞠晓东 韩桂琴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4年第4期374-383,508,共11页
Th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controls the reservoir quality and resistivity response of hydrocarbon-bearing zones and thus, critically affects logging interpretation. We use petrophysical data in three types of reserv... Th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controls the reservoir quality and resistivity response of hydrocarbon-bearing zones and thus, critically affects logging interpretation. We use petrophysical data in three types of reservoir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o show that the complexity of pore structur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effectiv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regardless of geological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por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ent of conductive fluids in the reservoir varies dramatically owing to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s, which also induces resistivity variations in reservoir rocks. Hence, the origin of low-resistivity hydrocarbon-bearing zones, except for those with conductive matrix and mud filtrate invas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ore structures. Consequently, reservoir-specific evaluation models, parameters, and criteria should be chosen for resistivity log interpretation to make a reliable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quality and fl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structure reservoir quality RESISTIVITY low-resistivity hydrocarbon-bearing zone log evalu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