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液固接触的定量测量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琪皓 许积年 +2 位作者 魏飞 单平甲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根据催化剂能够被液态染色指示剂染色的原理,开发了一套定量测量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油剂接触效果的系统。该系统利用溶解了罗丹名B的乙醇饱和液替代液相进料与催化剂接触,将染色后的催化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然后应用RGB标准和模式识... 根据催化剂能够被液态染色指示剂染色的原理,开发了一套定量测量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油剂接触效果的系统。该系统利用溶解了罗丹名B的乙醇饱和液替代液相进料与催化剂接触,将染色后的催化剂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拍照,然后应用RGB标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对拍摄结果进行处理,划分出深度染色催化剂、适度染色催化剂和未染色催化剂,并用深度染色率、着色率和接触效率三参数来定量描述接触效果。通过对比单喷嘴和对称双喷嘴的接触效率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标准偏差分析,说明该实验系统能够为未来认识油剂混合区过程提供一种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定量测量 下行床反应器油剂混合区 微观 模式识别
下载PDF
操作条件对下行床油剂混合区液固接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琪皓 许积年 +2 位作者 魏飞 单平甲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5-579,共5页
利用由催化剂染色法和模式识别法结合微观成像系统组成的定量测量系统分别考察了下行风、剂油比和气液比等操作条件对油剂接触效果的影响程度。其中剂油比对油剂接触效果的影响最大;下行风的增加会造成油剂接触效果变差;随着剂油比的增... 利用由催化剂染色法和模式识别法结合微观成像系统组成的定量测量系统分别考察了下行风、剂油比和气液比等操作条件对油剂接触效果的影响程度。其中剂油比对油剂接触效果的影响最大;下行风的增加会造成油剂接触效果变差;随着剂油比的增加着色率和深度染色率均下降并存在一个明显的拐弯点(当剂油比等于25时),油剂接触效率随着剂油比的增大呈上升趋势。气液比对油剂接触的影响较复杂,受剂油比的影响较大,着色率和深度染色率在不同剂油比下的变化趋势不同。因此在下行风较低、采用符合反应要求的剂油比和与此剂油比相匹配的最优的气液比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油剂接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接触 下行床油剂混合区 剂油比 下行风 气液比
下载PDF
油剂混合区的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刚 杨光福 高金森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17,共7页
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研究了原料预热温度、再生剂温度、油剂混合区温度和剂油比等油剂混合区的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再生剂温度、油剂混合区温度和剂油比均可以降低干气和焦炭的产率,... 利用连续式小型提升管催化裂化实验装置研究了原料预热温度、再生剂温度、油剂混合区温度和剂油比等油剂混合区的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再生剂温度、油剂混合区温度和剂油比均可以降低干气和焦炭的产率,同时也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效果产生了影响。其中,再生剂温度对干气和焦炭产率影响最大;剂油比对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的效果影响显著。降低再生剂温度、剂油比和油剂混合区温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烯烃转化率、异构烷烃增加率和芳烃增加率。提高原料预热温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烯烃转化率、异构烷烃增加率和芳烃增加率。催化裂化汽油改质油剂混合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维持一定的反应温度和剂油比,并尽可能降低再生剂温度和提高原料预热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烯烃 改质 油剂混合区 反应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