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樟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6
1
作者 魏琴 李群 +1 位作者 罗扬 吴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6,共4页
对油樟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该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抑制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显示,油樟油对玉米纹枯病... 对油樟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该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最低抑制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显示,油樟油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活性高于樟属其它精油;处理菌丝生长量减少,孢子萌发受到抑制;电镜下观察菌丝的横切面表明,处理菌丝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解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油 真菌 抑菌作用
下载PDF
油樟油抑制细菌生长的活性试验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琴 周宇科 +2 位作者 周黎军 尹礼国 张萍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5-7,共3页
为检测抑菌效果,对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樟油的MIC在12.5~3.13μL/mL,MBC在25~3.13μL/mL,生长量在72h内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 为检测抑菌效果,对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樟油的MIC在12.5~3.13μL/mL,MBC在25~3.13μL/mL,生长量在72h内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油 细菌 抑制活性
下载PDF
油樟油副产物对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彤 游玲 +3 位作者 杜永华 税之乎 邓杰 魏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抑... [目的]研究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4种常见细菌性皮肤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并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抑菌曲线.[结果]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属于浓度依赖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在3.13~12.5 μL/mL,最低杀菌浓度(MBC)值在6.25~25 μL/mL.[结论]白樟油等几种油樟油副产物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具有治疗细菌性皮肤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油副产物 细菌性皮肤致病菌 抑制作用
下载PDF
油樟油对油樟内生真菌中活性化合物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谭韵雅 卢红 +1 位作者 李群 魏琴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YY26、YG42和YG71是从油樟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内生真菌。本研究采用GC-FID、GC-MS技术,以油樟油作为诱导物,研究YY26、YG42、YG7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菌株中活性化合物1,8-桉叶油素、松油烯-4-醇、a-松油醇、r-松油烯产量的影响。结... YY26、YG42和YG71是从油樟中分离得到的三株内生真菌。本研究采用GC-FID、GC-MS技术,以油樟油作为诱导物,研究YY26、YG42、YG71菌株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对菌株中活性化合物1,8-桉叶油素、松油烯-4-醇、a-松油醇、r-松油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B培养基中,一方面,油樟油可促进YY26、YG42菌株积累1,8-桉叶油素等物质,其中对1,8-桉叶油素的促进最强,分别提高1.41倍和1.30倍;另一方面,油樟油抑制YG71菌株中以上4种物质的积累。在察氏培养基中,油樟油对YY26、YG42及YG71菌株中4种物质的积累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为植物有用代谢产物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油 内生真菌 GC-FID GC-MS 1 8-桉叶
下载PDF
油樟精油对半夏开放式组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作用
5
作者 李天晶 武彦芳 +3 位作者 张建 曲别刘布 程卫 蒋应洁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2-15,35,共5页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叶柄、叶片作为外植体,采用组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油樟精油对半夏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配方基础上,TDZ 0.3 mg/L和油樟精油体积浓度为0.20 mL/L的配方组合,半夏叶柄及叶片愈伤组...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叶柄、叶片作为外植体,采用组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油樟精油对半夏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配方基础上,TDZ 0.3 mg/L和油樟精油体积浓度为0.20 mL/L的配方组合,半夏叶柄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92.3%、95.7%;TDZ 0.3 mg/L和油樟精油体积浓度为0.10 mL/L的配方组合时,分化率为100.0%,平均丛生苗数达5.25个,分化效果最佳。发现油樟精油体积浓度为0.20 mL/L时的促进效果相对较好,可以有效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提高愈伤诱导率,愈伤组织质地较紧密,呈浅绿色,增殖效果较好,分化率达100%,愈伤组织出现的芽点相对明显,且数量相对较多。综合培养成本来看,油樟精油在半夏开放式组培体系的最适浓度为0.20 m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a) 开放式组培 油樟 愈伤组织 诱导 增殖分化
下载PDF
油樟精油及1,8-桉叶素对杂草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善梅 丁子琪 +4 位作者 董雅伶 黄巾芝 周万海 冯瑞章 魏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5-546,共12页
【目的】从植物化感作用角度探究油樟精油抑草性能,为开发油樟精油抑草产品打下基础。【方法】以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的种子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滤纸培养皿法,将油樟精油(纯度≥99%)及其单体1,8-桉叶素(纯度≥98%),以吐温-80助溶,配制... 【目的】从植物化感作用角度探究油樟精油抑草性能,为开发油樟精油抑草产品打下基础。【方法】以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的种子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滤纸培养皿法,将油樟精油(纯度≥99%)及其单体1,8-桉叶素(纯度≥98%),以吐温-80助溶,配制不同体积浓度(0、0.5、1.0、1.5、2.0、2.5、3.0、4.0和5.0μL/mL)的溶液处理种子,以蒸馏水为对照,通过种子发芽情况(发芽势、发芽率)、淀粉酶活性、生长情况(株高、胚根长、根系活力)等指标分析油樟精油对几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对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种子的发芽势、最终发芽率和生长量及根系活力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浓度增高,抑制作用越强。油樟精油处理使草木犀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速度降低,使幼苗胚根伸长和根毛生成受到抑制。一定浓度的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会抑制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且存在明显剂量效应。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处理导致3种杂草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高(P<0.05),表明其细胞膜系统受损。通过综合化感效应指数分析,稗草和马齿苋对1,8-桉叶素更敏感,草木犀对油樟精油更敏感。【结论】油樟精油和1,8-桉叶素对稗草、马齿苋和草木犀3种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显著化感抑制作用,油樟精油的抑制作用部分源于1,8-桉叶素作用,但也受到油樟精油中其他物质影响,且不同杂草种类对油樟精油中各种化感成分敏感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1 8-桉叶素 杂草 化感效应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对油樟籽油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胡文杰 许樟润 李冠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5,共7页
为了提高油樟籽油的提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油樟籽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功率进行筛选,并利用响应面试验中的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拟... 为了提高油樟籽油的提油率和品质,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油樟籽油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其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功率进行筛选,并利用响应面试验中的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拟合性好,油樟籽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时间44 min、料液比1∶21 g/m L、提取功率161 W,提取率可达37.54%;油樟籽油各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碘值5.354 g I/100 g、酸值0.168 mg KOH/g、皂化值285.73 mg KOH/g、折光指数1.439 1和相对密度0.924 0 g/cm3;其脂肪酸的成分含有油酸(1.15%)、亚油酸(0.83%)、亚麻酸(0.18%)、癸酸(56.03%)、月桂酸(36.08%)、肉豆蔻酸(1.05%)、棕榈酸(0.24%)和硬脂肪酸(0.71%);油樟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符合用作生物柴油、医药和功能性油脂生产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超声波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松 叶雷 +3 位作者 罗运川 宁春燕 游玲 魏琴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5-119,共5页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 为进一步扩大油樟叶渣栽培食用菌的利用范围,以菌丝长势、菌袋污染率、日均长速、产量、转化率为评价指标开展脱油油樟叶栽培茶树菇的研究,并对茶树菇品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脱油油樟叶72%、玉米芯10%、麸皮10%、玉米粉5%、过磷酸钙1%、碳酸钙1%、石膏粉1%为栽培茶树菇的最佳配方,其生物转化率达54.49%,菌袋污染率低于2%,菌丝生长速度为2.96 mm/d,所得茶树菇主要营养物质与市售茶树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脱油油樟叶用于茶树菇的栽培是可行的,且与传统配方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菌丝生长快、污染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菇 油樟 栽培 利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樟精油工艺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圆圆 孟永斌 +1 位作者 张琳 祖元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91-299,共9页
为了解决油樟精油传统提取工艺时间长、效率低、耗能高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遵循绿色提取理念,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樟精油并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诊断,考察物料粒... 为了解决油樟精油传统提取工艺时间长、效率低、耗能高和成本高等问题,本文遵循绿色提取理念,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樟精油并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并结合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和诊断,考察物料粒度、微波提取时间和微波提取功率对油樟精油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理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油樟精油得率相似的情况下,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2h)相比,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10min)具有提取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和更节约能源的优势。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极显著(P<0.01),失拟项不显著(P>0.05),决定系数为R2=0.989等分析结合诊断图表明该模型对数据拟合良好。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油樟精油最佳提取工艺为:物料粒度10目,微波提取时间11min,微波提取功率630W,此条件下油樟精油得率为4.479%,与实验验证结果(4.442%±0.16%)基本一致,验证了二次回归模型的可靠性。该技术较传统工艺提取时间短、效率高、耗能少、成本低,更加绿色安全且容易实现产业化,有望提高油樟精油在日化、美容、医药等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微波 提取 响应面法 优化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油樟叶精油的提取、化学成分、抗氧化以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尹浩 王晨笑 +3 位作者 岳进 焦顺山 王小红 蒋磷蕾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3-191,共9页
采用酶辅助溶剂萃取法(EASE)、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ASD)、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EASD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油樟树叶中的挥发性精油,收率分别为1.36%、3.00%、3.70%和2.29%。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提取物的主要... 采用酶辅助溶剂萃取法(EASE)、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ASD)、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EASD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油樟树叶中的挥发性精油,收率分别为1.36%、3.00%、3.70%和2.29%。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1,8-桉叶素,并且在酶辅助同时蒸馏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达到54.05%。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显示,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弱;酶辅助溶剂萃取、酶辅助水蒸气蒸馏和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的樟油抗菌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叶精 酶辅助提取 同时蒸馏萃取 化学成分 抗氧化 抗菌
下载PDF
油樟精油对马铃薯发芽的影响
11
作者 李金洋 龚殊 +2 位作者 杨丹宁 廖心茹 赵鑫 《中国马铃薯》 2022年第4期341-349,共9页
马铃薯发芽后易腐烂、产生龙葵素等有毒物质,造成食用安全隐患。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油樟精油对发芽期马铃薯生理状态的影响,明确其抑芽效果,探究油樟精油作为天然、安全、绿色抑芽剂的开发潜力。以马铃薯‘V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分... 马铃薯发芽后易腐烂、产生龙葵素等有毒物质,造成食用安全隐患。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油樟精油对发芽期马铃薯生理状态的影响,明确其抑芽效果,探究油樟精油作为天然、安全、绿色抑芽剂的开发潜力。以马铃薯‘V7’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17.66 g/m~3·d油樟精油(H)、1.33 g/m~3·d油樟精油(L)、空白对照(CK)。在室温25℃、避光环境中贮藏28 d,每隔7 d记录薯块发芽率、重量变化,分别测定不同处理薯肉及芽的3个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薯肉总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油樟精油处理组发芽率、失重率减缓升高,薯肉与芽的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薯肉总还原糖含量减缓下降。薯肉MDA含量较低,而芽MDA含量较高。综上,油樟精油可以减缓马铃薯发芽进程、抑制芽的生长,17.66 g/m~3·d油樟精油处理抑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油樟 生理代谢 抑芽
下载PDF
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
12
作者 赵霞 杜婷 +2 位作者 蒲爱林 刘然方 段苹运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油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樟精油提取加工业规模扩大,脱油叶片残渣越来越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YZ)喷施试验,研究YZ对水... 油樟是四川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油樟精油提取加工业规模扩大,脱油叶片残渣越来越多,其资源化利用成为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水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的脱油油樟叶水浸提液(YZ)喷施试验,研究YZ对水稻秧苗生长及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培养下适当浓度的YZ显著促进地上部鲜重、苗高、叶龄的提高;德香4103和宜香优2115在50.0 g/L的YZ处理下,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257.00%和46.78%;100.0g/L的YZ显著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过氧化物积累;主成分分析表明,2个品种均以50.0g/L的YZ处理促进作用最强。适当浓度的YZ可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秧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枯萎叶片减少,鲜重、苗高、茎粗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YZ对秧苗耐冷性的影响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出,相对于其他浓度的YZ,25.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德香4103秧苗的低温胁迫,而50.0 g/L的YZ处理能较好地缓解宜香优2115的低温抑制作用。综上,适当浓度的YZ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并提高其耐冷性,这将促进脱油油樟叶资源化利用,带动油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樟 水稻 秧苗生长 耐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