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缅甸开放30个海上油气勘探区
1
《国外测井技术》 2013年第2期76-76,共1页
缅甸政府4月1013启动对30个海上油气勘探区块的招标。
关键词 海上油气 油气勘探区 缅甸 勘探
下载PDF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LOTEM)在油气勘探区的观测实例
2
作者 王涤清 《石油物探快讯》 1991年第12期57-70,共14页
近二十年,电磁勘探法已用于反向地震学出现问题的地区,特别是结晶上冲断层和火山覆盖区。在欧洲和澳洲油气勘探区的试验观测中,已应用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应用电场及磁场瞬时资料,可以解决地质剖面及一些构造特征上的... 近二十年,电磁勘探法已用于反向地震学出现问题的地区,特别是结晶上冲断层和火山覆盖区。在欧洲和澳洲油气勘探区的试验观测中,已应用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LOTEM)。应用电场及磁场瞬时资料,可以解决地质剖面及一些构造特征上的电阻和电导部分。在第一个例子中(欧洲的)应用测井资料为后来的反演求取最佳的初始模型。磁场反演和电场反演表明瞬变电场比磁场能更好地解决电阻层参数问题、在澳大利亚Canning盆地,应用已有的地震、测井资料,就可绘制出沉积剖面的地质单元中孔隙度砂岩百分比变化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区 观测实例 LOTEM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 电磁勘探
下载PDF
陆相断陷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三元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以沧东凹陷古近系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5 位作者 张伟 王湘君 陈长伟 林常梅 韩文中 柳飒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2,共9页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是三大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开展基于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的综合评价对寻找有利目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在充分分析沧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基础上,...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因素制约,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是三大关键因素,因此有效地开展基于砂体、储集物性以及烃源岩的综合评价对寻找有利目标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在充分分析沧东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基础上,针对各沉积朵体分别建立了沉积评价指数、储集物性评价指数、烃源岩评价指数,以及三元综合评价指数,对孔古近系孔店组第二段发育的11个朵体开展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沧县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舍女寺三角洲、孔店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以及叶三拨三角洲为最有利的大型勘探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东凹陷 孔二段 三元定量评价 油气勘探有利 黄骅拗陷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含海泡石层系源储组合新模式及其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7
4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0 位作者 金鑫 汪华 范建平 江青春 田小彬 叶玥豪 李亚 李智武 杨迪 王佳蕊 罗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49,共21页
通过剖面实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海泡石的特征、产状、成矿机理以及含海泡石层系源(烃源岩)储(储层)配置新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对二叠系的认识,促进油气... 通过剖面实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和茅口组海泡石的特征、产状、成矿机理以及含海泡石层系源(烃源岩)储(储层)配置新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丰富对二叠系的认识,促进油气勘探。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海泡石为层链状结构的海泡石-坡缕石族黏土矿物,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主要为层状自生矿物、透镜状和交代生屑状3种赋存状态,多形成海泡石-滑石-燧石的共生矿物组合;大多数海泡石属海相沉积型成因,由火山活动引发的富SiO_(2)流体与较高的碱度(pCO_(2)低、pH值为8~9.5)、中等盐度的海水混合后直接沉淀形成。海泡石吸附和聚集有机质,提升了烃源岩的品质和生烃潜力,使中二叠统含海泡石层系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1.5%,平均值为1.16%,生气强度在(10~22)×10^(8) m^(3)/km^(2),为中等烃源岩。海泡石在中-深埋藏期的成岩转化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形成优质的非常规储层;同时释放镁离子和水分子,富镁成岩转化水在流体势的驱动下使高部位生屑滩相灰岩发生白云石化,形成优质常规层状白云岩储层,由此形成自生自储和旁(下)生侧(上)储型的新型高效源储配置模式,提升了栖霞组和茅口组的油气勘探潜力。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分布指示四川盆地中二叠世“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距含海泡石层系沉积中心20 km内、含海泡石层系厚度在40~60 m范围内区域为(古)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含海泡石层系可形成两大类(古)油气藏,即凹陷边缘的旁生侧储型常规层状白云岩油气藏和凹陷内的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油气藏。中二叠统非常规油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在“C”形的通江-元坝-南充-长寿凹陷内;中二叠统常规油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沿凹陷以南的广元-江油-遂宁-重庆和凹陷以北的宣汉-阆中-广安-石柱地区呈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海泡石 源储新模式 油气勘探有利
下载PDF
政府寻求投资 作业远东有望——经济困难迫使越南、印尼两国对欧美开放新的勘探区
5
作者 戴廷锐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5期56-56,共1页
直至如今,越南的油气勘探仍受战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然而,国家急需外币迫使政府招引西方的石油公司来承揽其近海水域的勘探。原苏联的解体和因贸易禁运美国的不参与,为以欧洲为基地的冒险者打开了闸门。他们获取了越苏石油公司(Vietsov... 直至如今,越南的油气勘探仍受战争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然而,国家急需外币迫使政府招引西方的石油公司来承揽其近海水域的勘探。原苏联的解体和因贸易禁运美国的不参与,为以欧洲为基地的冒险者打开了闸门。他们获取了越苏石油公司(Vietsovpetro)遗留下的近海特许区块的大部分。据报道,某些关键区块被留下来给禁运解除后的美国作业者。但在扩大的投标者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困难 越南 印尼 对外开放 欧洲 美国 油气勘探区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砂质碎屑流砂体新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厚刚福 曾德龙 +7 位作者 牛志杰 王力宝 宋兵 郭华军 单祥 窦洋 李亚哲 彭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1-49,共9页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凹陷区是否发育有效砂体、岩性圈闭是否落实,基于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盆地盆1井西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以下简称三二段)古地貌、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评...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凹陷区是否发育有效砂体、岩性圈闭是否落实,基于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盆地盆1井西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以下简称三二段)古地貌、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评价了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岩性圈闭条件,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周缘三二段发育坡折带,坡折带之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在燕山期构造活动的触发下,滑塌至坡折带之下的半深湖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②砂质碎屑流砂体厚度大,垂向上具有“泥包砂”结构,侧向与前缘相砂体之间存在泥质分隔带,封堵条件较好,岩性圈闭条件优越;③砂质碎屑流砂体储层物性好,属于中等—较好的储集层,砂质碎屑流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好。结论认为:①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②基于该研究成果,通过新钻井已取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坡折带之下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下一步最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盆1井西凹陷 早侏罗世三工河期 砂质碎屑流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有利
下载PDF
下扬子苏南地区构造-热演化及烃源岩成烃史研究——以圣科1井为例 被引量:25
7
作者 袁玉松 郭彤楼 +2 位作者 胡圣标 曾萍 陈安定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下扬子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油气勘探区,圣科1井位于下扬子苏南句容盆地.以其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整个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阶段热流值相对低而平稳;印支-早中燕山期,基底热流值有所升高;晚燕山期热流值大幅度升高,早白... 下扬子地区为我国南方重要油气勘探区,圣科1井位于下扬子苏南句容盆地.以其Ro为古温标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整个古生代海相盆地发育阶段热流值相对低而平稳;印支-早中燕山期,基底热流值有所升高;晚燕山期热流值大幅度升高,早白垩世末达到最高古热流(84mW·m-2);进入晚白垩世,热流值开始降低,盆地冷却.盆地演化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喜山四大构造抬升事件,其造成的不整合面上地层剥蚀量分别为400,700,2500,850m,不整合面对应地史时期基底古热流值分别为57,67,84,58mW·m-2生烃史正演计算表明,下古生界烃源岩经历过多期生烃,但二叠系和下三叠统烃源岩只经历了一期生烃过程,盆地沉降史和剥蚀量估算结果分析认为,苏南地区K2-E伸展盆地发育阶段表现为弱拉张,伸展阶段盆地最大沉降量在100m左右.从热史、构造沉降史和烃源岩成熟度史综合分析,苏南地区“二次生烃”的条件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南地 构造-热演化 成烃 烃源岩成熟度 发育阶段 不整合面 油气勘探区 下扬子地 热流值 地层剥蚀量 盆地沉降史 最大沉降量 构造沉降史 热史恢复 海相盆地 早白垩世 晚白垩世 盆地演化 构造抬升 下古生界 生烃过程
下载PDF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遥感解译
8
作者 刘辰生 郭建华 +1 位作者 尹琼 邓吉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3-908,共6页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大,利用遥感解译方法可以解决研究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以及常规油气勘探方法成本高等问题。利用比值法、遥感波段融合法、羟基/铁质异常提取法对措勤盆地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与油气苗点和已知油气藏对... 西藏措勤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大,利用遥感解译方法可以解决研究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以及常规油气勘探方法成本高等问题。利用比值法、遥感波段融合法、羟基/铁质异常提取法对措勤盆地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与油气苗点和已知油气藏对比。结果表明,羟基/铁质异常提取法(主要分析手段是主成分法)包含的非油气异常信息少,异常信息与油气苗点吻合度高,是最佳的解译方法。比值法提取的异常信息中包含较多的非油气异常信息,因此油气解译结果不准确。遥感波段融合法解释准确性介于两者之间。通过遥感解译预测出措勤盆地4个有利油气勘探区域,其中3个与该区石油地质分析结果非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盆地 沥青点 油气遥感解译 有利油气勘探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四扇一沟”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赵国连 赵澄林 叶连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45-258,共14页
阐述了渤海湾及其外围古近系有利于油气的沉积相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沉积相受构造的影响很明显,形成的沉积体可以为油气的勘探提供有利的预测。沉积体系的划分应该概念明确,各分类之间不应有重叠之嫌。渤海湾地区... 阐述了渤海湾及其外围古近系有利于油气的沉积相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沉积相受构造的影响很明显,形成的沉积体可以为油气的勘探提供有利的预测。沉积体系的划分应该概念明确,各分类之间不应有重叠之嫌。渤海湾地区的沉积体由冲积扇相、湖成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非扇沟道浊积岩相、滨湖—浅湖滩坝相、半深湖—深湖相(亚相)等组成。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特点,并从生储盖的角度研究各体系的储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及其外围 古近系 沉积体系 构造控制 油气勘探有利的预测
下载PDF
南沙曾母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
10
作者 刘芳 原峰 施秋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32-38,共7页
曾母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曾母盆地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对曾母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曾母盆地主要烃源岩为渐新统和中新统含有机质泥岩,通过排聚系数法对盆地的油气资源量作出... 曾母盆地是南沙海域热点研究区域,为揭示该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依据曾母盆地地震剖面和钻井等资料,对曾母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进行综合分析。曾母盆地主要烃源岩为渐新统和中新统含有机质泥岩,通过排聚系数法对盆地的油气资源量作出估算,得出曾母盆地的油气当量为140.18×10~8 t,其中位于我国传统疆界内的有99.98×10~8 t。进一步根据盆地各亚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将曾母盆地划分为3个不同等级的油气有利勘探区,其中南康台地和西部斜坡2个次级造单元为最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母盆地 烃源岩 资源潜力评价 有利油气勘探区
下载PDF
东非成为石油勘探新热点 肯尼亚对中国海油探井充满期待
11
《国外测井技术》 2010年第2期76-77,共2页
西北非是非洲的传统油气勘探区,但现在东非勘探的成功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在这一地区获得的一系列重大发现以及油气招标的新机遇,正在吸引一批新的企业来到勘探程度较低的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
关键词 石油勘探 东非 油气勘探区 勘探程度 莫桑比克 坦桑尼亚 乌干达 肯尼亚
下载PDF
侏罗系镍钒元素纵向、平面分布特点及有利区预测
12
作者 赵卫军 叶文刚 +3 位作者 杨雯雯 陈小蓉 于浩业 朱冠芳 《海洋石油》 CAS 2013年第4期35-38,共4页
为了研究镍钒元素分布特点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统计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各层(不含地表)岩心、岩屑和原油中镍和钒元素的含量,发现在泥岩的镍、钒含量最大、砂岩的次之、油样和油砂(沥青)的较小,试油结果也有同样的结论;剖面上来说,侏罗系... 为了研究镍钒元素分布特点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统计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各层(不含地表)岩心、岩屑和原油中镍和钒元素的含量,发现在泥岩的镍、钒含量最大、砂岩的次之、油样和油砂(沥青)的较小,试油结果也有同样的结论;剖面上来说,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层)的镍、钒含量较大,大于别的层至少一个数量级;对单井而言,当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层或含油水层时,镍钒含量大,纯油层反而小,说明水层对微量元素的贡献是增大的正效应,油层是负效应;单井试油结论为纯水,那么该层的镍钒比值就小于1。最后指出A至G镍钒元素的低值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侏罗系 油气勘探有利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群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玉双 田芳 曹立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0-72,共3页
在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群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陆相地层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层序界面等层序地层的关键要素的识别方法,并通过钻井层序与地震层序对比、井间钻井层序对比和地震剖面间层序对比等工作将深层地层划分为3 个超层... 在松辽盆地东部断陷群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详细探讨了陆相地层准层序和准层序组、层序界面等层序地层的关键要素的识别方法,并通过钻井层序与地震层序对比、井间钻井层序对比和地震剖面间层序对比等工作将深层地层划分为3 个超层序和11 个层序,建立了本区的层序地层格架, 探讨了层序内密集段和体系域的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识别出54 个地层超覆圈闭和3 套烃源层、4 套储集层和3 套盖层, 进一步综合研究认为, 安达—肇州背斜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在该区带共钻探井14 口,均有良好显示,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图1 表1 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部断陷群 层序地层学 油气勘探区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古近系烃源条件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晓唐 于书友 +2 位作者 何家雄 琚宜文 张伟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16-25,共10页
迄今为止,莺歌海盆地古近—新近系烃源岩研究及烃源条件分析均主要局限于中新统海相,而对于古近系尚未涉及。根据莺歌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沉积演化特征,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古近系陆相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湖相及煤系烃源岩特点与烃源条... 迄今为止,莺歌海盆地古近—新近系烃源岩研究及烃源条件分析均主要局限于中新统海相,而对于古近系尚未涉及。根据莺歌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沉积演化特征,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古近系陆相沉积分布特征及其湖相及煤系烃源岩特点与烃源条件。通过对上覆新近系及第四系海相坳陷沉积较薄、古近系埋藏较浅的盆地西北部临高凸起和盆地周缘斜坡带的地震分析解释和探井钻探结果,采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判识和确定了古近系陆相地层及其湖相及煤系烃源岩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古近系烃源条件及其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强调指出,盆地不同区域古近系陆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源母质类型及成熟演化程度等,均存在明显差异。鉴此,根据古近系陆相烃源岩分布特征及烃源条件的控制影响因素,初步评价预测了古近系油气藏和古潜山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近系烃源条件 古近系油气 古潜山油气 有利油气勘探区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基于遥感解译的比如盆地油气潜力分析与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建华 崔金栋 +1 位作者 邓吉秋 刘辰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为对国内最具潜力但自然条件恶劣的西藏地区进行油气勘测,用基于遥感解译的技术对比如盆地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野外踏勘路线上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的观察,归纳出不同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征,建立了岩性、地层、... 为对国内最具潜力但自然条件恶劣的西藏地区进行油气勘测,用基于遥感解译的技术对比如盆地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野外踏勘路线上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的观察,归纳出不同岩性、地层和线性构造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征,建立了岩性、地层、线性和环形构造解译标志,完成了比如盆地岩性、地层、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解译。其次应用比值法(油气点微渗漏)、融合法(遥感波段融合色调异常)、主成分分析法(羟基/铁质信息异常)对已知油气出漏点和异常信息进行叠加,发现烃类微渗漏信息异常区与已知油气出漏点存在正相关性,用烃类微渗漏异常信息和已知伦坡拉盆地油藏区叠加,发现烃类微渗漏信息异常区和地下已知油气藏负相关,从而确定了烃类微渗漏非异常区可能为含油气区。通过3种方法得出油气烃类渗漏异常区,进而圈定重点一级烃类微渗漏非异常区一处,并结合盆地的生、储、盖条件,指出了比如—伯列蝉—边坝所圈定的区域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域,是未来油气勘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异常信息 非异常 油气勘探有利 比如盆地
原文传递
基于统计的基因定量技术圈定隐蔽油气藏有利区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泽 宁卓 +3 位作者 张敏 杜建军 张翠云 安晓宇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9,共9页
实时荧光PCR实现了功能基因定量,然而定量数据在油气藏,尤其是勘探难度大的隐蔽油气藏,定性预测方面的技术优势仍具开发潜力.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隐蔽油气藏为对象,点间距1~4 km采集50 cm深土样191个,测定甲烷、丙烷氧化菌功能... 实时荧光PCR实现了功能基因定量,然而定量数据在油气藏,尤其是勘探难度大的隐蔽油气藏,定性预测方面的技术优势仍具开发潜力.以勘探程度较低的苏干湖盆地隐蔽油气藏为对象,点间距1~4 km采集50 cm深土样191个,测定甲烷、丙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A、prmA),基于累积概率分布与回归分析,划定了微生物异常体系,中异常与物探地层解译结合,圈定了盆地油气勘探有利区.结果显示:pmoA、prmA累积概率分别符合近4X×10~4、2X×10~4copies/g的指数分布规律,取自然数1、2、3、4分别以4、16、64、256和(2、4、8、16)×10~4copies/g划分二者异常的低、中、高、超高4等级;中异常以上等级于盆地东、西、中3部均有分布,其中,东、西分布稍偏北于二叠系、侏罗系地层,中部分布于二地层之间,保守圈定以上分布为盆地油气藏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干湖盆地 基因定量技术 PMOA PRMA 累积概率分布法 异常等级划分体系 隐蔽油气 油气勘探有利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Jurassic Basins in the East of Middle Qilian Block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孟林 李明杰 +2 位作者 曹春潮 张勇军 徐世陆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basins of Xining, Minhe, and Xiji in the east of middle Qilian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gravitational, magnetic, and seismic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rassic basins of Xining, Minhe, and Xiji in the east of middle Qilian were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by gravitational, magnetic, and seismic methods. The result shows that each of these three basins is an independent structural unit with a NW strike and being separated by upheavals. Two groups of faults with NW and NE directions are developed in the basin, which control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Jurassic basins). The NW faults are the main ones while the NE faults are the secondary for controlling the sedimentation. Of the three basins, the Minhe basin is the favorable prospect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of middle Qilian Jurassic basi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EVOLUTION prospecting of oil and gas
下载PDF
Oil source and migration process in oblique transfer zone of Fushan Sag,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观宏 王华 +3 位作者 甘华军 时阳 赵迎冬 陈善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54-668,共15页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in the Fushan Sag, a syndepositional dome sandwiched between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 The major oil observation occurs in the E_2l_1...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in the Fushan Sag, a syndepositional dome sandwiched between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 The major oil observation occurs in the E_2l_1^(L+M) and the E_2l_3~U. 46 oil and rock samples reveal that the oil in the transfer zone is mostly contributed by the Bailian sub-sag, though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ies of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are similar. The E_2l_3~U oil, characterized by high maturity, Pr/Ph ratio and oleanane/C_(30)-hopane ratio, shows a close genetic affinity with the E_2l_3~b source rocks, while the E_2l_1^(L+M) oil, characterized by lower maturity, Pr/Ph ratio and oleanane/C_(30)-hopane ratio, is suggest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E_2l_(1+2)~b source rock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taking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 reservoirs into account, reflect that the oil charge mainly occurred from mid-Miocene to Pliocene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The oil transporting passages include connected sand bodies,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in the Fushan Sag. Of these, the faults are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significant. The faults differ sharply in the west area, the east area and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resulting in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main hydrocarbon charge stage, the faults in the west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bad vertical sealing and spatially dense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the oil generated by the Huangtong source rocks is mostly lost along the faults during the vertical migration in the west area. This can be the mechanism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little contribution of the Huangtong source rocks to the oil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Eventually, an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is built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which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s for the oi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transfer zone oil-source correlation oil loss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ushan Sag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ina's Oil and Gas Policy in 2015 被引量:1
19
作者 Chen Jiaru 《China Oil & Gas》 CAS 2016年第1期8-15,共8页
The reforms in oil and gas sector have been accelerated in 2015. The reform of mineral rights has begun and 6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zones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have served as the tender pilots, breaking thro... The reforms in oil and gas sector have been accelerated in 2015. The reform of mineral rights has begun and 6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zones 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have served as the tender pilots, breaking through the requirements on the resources varieties, exploration phase and enterprise qual!fication. The right of importing and using of the crude oil has been gradually relaxed and 13 local refineries have obtained the right to use imported crude oil of 55.1888 million tons per year. The natural gas price for non-residential use was unified and a universal price was set ~r the incremental supply and existing supply. Tire Shanghai Petroleum and Gas Exchange (SHPGX) was established and laid foundation for the market mechanism to detervnine the price. The government governance has undergone continuous adjustments such as regulating the tax instead of charging the fees,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ing power to tire lower levels.The Guidelines on Deepening tir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as released, symbolizing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 the SOE r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ORM Mineral right Right of importing: Exporting and using of crude oil PRICING SOE reform
下载PDF
寻找:战略接替的现实指向
20
作者 张抗 《中国石油石化》 2018年第23期31-35,共5页
我国已基本完成了第二轮油气勘探区域展开的目标,开始出现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的走低。这时需要在老油区挖潜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接替,以求其生产的持续发展。战略接替的现实指向为:各大盆地的深层、海上... 我国已基本完成了第二轮油气勘探区域展开的目标,开始出现剩余可采储量和产量的走低。这时需要在老油区挖潜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接替,以求其生产的持续发展。战略接替的现实指向为:各大盆地的深层、海上的前新生界海相地层、西藏高原、中国北部“中亚陆间区南带”的上古生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向 剩余可采储量 油气勘探区 增储上产 降本增效 持续发展 海相地层 西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