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秦岭-大别及两侧的大地构造旋回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1
1
作者 何治亮 程喆 +2 位作者 徐旭辉 何明喜 郭占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 中元古代以来,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及两侧的盆地群经历了5大构造旋回。中条(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区形成了冀辽、豫陕、徐淮坳拉槽。晋宁运动后,随着Rodinia古大陆解体,隶属于原特提斯洋系的秦岭—大别洋逐渐形成,扬子和华北克拉通边缘经历了从大陆裂谷到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过程,加里东中期运动(中奥陶世中期)后从伸展体制转为聚敛体制,俯冲—碰撞山系与聚敛型盆地相间的格局形成。加里东晚期或海西早期,早期分离的陆块重新拼合,泥盆纪总体为堑—垒相间的构造格局。晚二叠世,南部部分地区形成了小规模裂谷群,中、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后转为挤压体制,它们经历了拼贴—碰撞—压榨的过程,并于侏罗纪末燕山主幕达到极致。白垩纪以来,形成了陆内伸展—走滑—弱挤压为主的盆地群,盆地再次被以伸展、走滑方式肢解。5大盆地旋回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盆地原型及组合,形成了条件迥异的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纵向上构成了8套成藏组合。受构造演化和热体制控制的有效烃灶和有效保存是研究区成藏富集的主控因素。南北两侧盆地形成了众多勘探领域,除已建成油气工业生产基地的南襄、江汉新生代盆地外,北侧地区包括洛—伊晚古—早中生代残留盆地、太康残留盆地、周口叠加复合盆地、信阳复合盆地等,造山带内部的有南襄盆地深层的古生界,南侧地区包括江汉平原区前第三纪复合盆地、宜昌—当阳古生代的改造型残留盆地、鄂东南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大洪山冲断带下的影子盆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原型 大地构造旋回 南华北 中扬子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柴西地区构造样式与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7
2
作者 张菊梅 吴武军 +1 位作者 郑希民 裴明利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103-110,167-168+162,共8页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 文中通过大量地质剖面解释成果,厘清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喜马拉雅运动各阶段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样式,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西部构造演化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不同阶段、不同的卷入深度形成了不同的构造样式及油气圈闭类型,在单一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了主要构造叠加样式,通过分析生、储、圈的配置关系,阐明了油气勘探领域,并得出以下认识:①柴西地区经历了早、中、晚期喜马拉雅运动多期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早期以局部伸展运动为主,发育伸展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中期以压扭作用为主,发育压扭构造样式;喜马拉雅运动晚期以水平挤压为主,发育多种断裂相关褶皱样式。②多次构造运动的叠加产生了8种构造叠加样式,其中反转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层传播褶皱具备很好的石油地质条件,也是最为成熟的油气勘探领域,双重逆冲+生长三角带是阿尔金山前带构造+岩性勘探的理想场所,同沉积逆断层+单斜断块与同沉积逆断层+对冲三角构造是围绕昆北和阿尔金构造带扩大碎屑岩有利储集相带及地层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带,同沉积逆断层+断层传播褶皱+突发构造与古隆起(斜坡)+断层传播褶皱+生长三角带分别对深层非常规储层(裂缝与次生孔隙)和中、浅层岩性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构造叠加样式 油气勘探领域
下载PDF
中国陆相非构造圈闭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20
3
作者 何治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4-199,205,共7页
中国主要陆相产油区的勘探已逐步进入了以非构造圈闭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按照盆地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总体构造面貌,依次总结了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非构造圈闭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初步认为以下6个领域值得在勘探过程中加以重视:a... 中国主要陆相产油区的勘探已逐步进入了以非构造圈闭油气藏为主的勘探阶段。按照盆地形成的主控因素和总体构造面貌,依次总结了断陷盆地、坳陷盆地和前陆盆地非构造圈闭的发育与分布特点,初步认为以下6个领域值得在勘探过程中加以重视:a)沉积频繁相变区;b)凹陷中的卸载区;c)陡坡坡折带与缓坡挠褶带;d)古隆起围斜、倾没端及上覆地层;e)断块低部位与下降盘;f)复向斜区。鄂尔多斯及东部陆上的松辽、渤海湾、苏北、南阳等盆地已进入以非构造圈闭为主的勘探阶段。而中西部其他盆地及海域盆地针对非构造圈闭的勘探才刚刚开始,存在大量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非构造圈闭 油气勘探领域 中国
下载PDF
开展盆地中心气研究 开辟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
4
作者 成先海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4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全世界的非常规含气系统中 ,盆地中心气系统 (BCGS)可能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种 ,美国每年的天然气总产量有 15 %来自盆地中心气系统。盆地中心气藏 (BCGA)不同于常规圈闭气藏 ,其呈区域性分布 ,具有烃源区域性普遍成藏、储层处于气饱... 在全世界的非常规含气系统中 ,盆地中心气系统 (BCGS)可能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种 ,美国每年的天然气总产量有 15 %来自盆地中心气系统。盆地中心气藏 (BCGA)不同于常规圈闭气藏 ,其呈区域性分布 ,具有烃源区域性普遍成藏、储层处于气饱和状态和异常压力、缺失下倾的水接触面及渗透率低等特点。目前盆地中心气藏的勘探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针对江汉探区面临的勘探形势 ,我们有必要修正勘探思路 ,在鄂西渝东区开辟新的勘探领域 ,重视盆地中心气藏 (BCGA)的勘探 ,本文提出了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盆地 非常规含气系统 鄂西渝东区 经济价值 异常压力 饱和状态 北美地区 勘探思路 区域性 气藏 总产量 天然气 渗透率 接触面 圈闭 成藏 烃源 储层
下载PDF
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变化与启示——过去十余年的亲历与感悟 被引量:46
5
作者 赵文智 胡素云 +3 位作者 李建忠 王红军 王兆云 卞丛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3年第4期1-10,共10页
过去十余年间,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为标志,勘探领域已经由以"二级构造带"为主转为以富油气凹陷为中心的全盆地勘探;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指导推动叠合盆地深层高—... 过去十余年间,我国陆上油气勘探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满凹含油"论的提出为标志,勘探领域已经由以"二级构造带"为主转为以富油气凹陷为中心的全盆地勘探;有机质"接力成气"理论指导推动叠合盆地深层高—过成熟层系也取得突破,成为未来储量增长的重大接替领域。陆上未来找油气领域将进入3个并重发展阶段,即构造油气藏与岩性地层油气藏、深层与中浅层以及常规油气与非常规油气资源并重发展。油气成藏理论的持续创新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仍然是实现油气储量稳定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变化 油气成藏理论 未来发展 创新 技术进步 陆上 中国
下载PDF
西湖凹陷地质认识创新与油气勘探领域突破 被引量:49
6
作者 周心怀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共12页
西湖凹陷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已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多以低渗致密油气藏为主,面临着经济有效开发及常规油气藏勘探方向不明的两大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勘探思路与拓展勘探领域。2017年以来,通过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和系统研... 西湖凹陷具有优越的油气地质条件,已发现多个油气田,但多以低渗致密油气藏为主,面临着经济有效开发及常规油气藏勘探方向不明的两大挑战,迫切需要转变勘探思路与拓展勘探领域。2017年以来,通过对西湖凹陷石油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和系统研究,明确了以煤系烃源岩为主的物质基础和通源断裂晚期活化的控制因素,基于这两大地质认识创新提出了多层系立体勘探思路,确定了西湖凹陷油气勘探领域及突破方向:斜坡带下层系(始新统平湖组)复合岩性领域与中央洼陷反转带中、上层系(新近系龙井组以上)浅层领域,取得了平湖斜坡带WY中型油气田的发现及中央带CX油气田浅部层系的突破,拉开了西湖凹陷新的勘探序幕,拓宽了西湖凹陷勘探战场,为东海盆地落实“七年行动计划”开辟了新的储量增长点,对西湖凹陷寻找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质油气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西湖凹陷 地质认识 平湖斜坡带 石油地质条件 多层系 常规油气 油气
下载PDF
无人机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俊亦 钱浩东 +1 位作者 雍鹏 骆新颖 《中国信息化》 2022年第5期92-94,共3页
针对油气勘探行业中出现的井喷失控、环境污染等高危应急事件,利用无人机技术对事发现场的全局图像及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通过作业现场快速布点检测和察看,实现作业现场风险点、异常点的智能识别分析与预警,从而快速确定污染范... 针对油气勘探行业中出现的井喷失控、环境污染等高危应急事件,利用无人机技术对事发现场的全局图像及相关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通过作业现场快速布点检测和察看,实现作业现场风险点、异常点的智能识别分析与预警,从而快速确定污染范围,安全高效的开展应急检测及处置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识别 作业现场 无人机技术 污染范围 应急事件 应急检测 油气勘探领域 井喷失控
下载PDF
油气勘探领域地球物理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8
作者 陈栓 王玉波 曹亮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67-167,173,共2页
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内蒙古油气勘探领域中的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的现状以及根据其存在的应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改进措施,进而使得油气的开采安全系数增加以及可持续原则体现。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地球物理技术 趋势
下载PDF
长庆油田水平井技术“亮剑”油气勘探领域
9
《低渗透油气田》 2012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2012年8月22日,从超低渗透油藏第一项目部获悉,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部在甘肃省××地区实施的鄂尔多斯盆地首口石油水平探井试采已趋于稳定状态.连续半月日产原油在12-15t,是同层直井日产量的近6倍;
关键词 长庆油田分公司 油气勘探领域 水平井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稳定状态 日产量 项目部
下载PDF
国产金刚石钻头成功突破9900米,油气勘探行业迎来投资新机遇
10
作者 《超硬材料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0-20,共1页
中国石油行业取得进展,国产金刚石钻头攻克万米地层。随着我国油气勘探深入超深地层,国产金刚石钻头的研发制造为挖掘油气资源提供了关键支持。近日,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已突破9900 m,即将钻穿油气盖层,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 中国石油行业取得进展,国产金刚石钻头攻克万米地层。随着我国油气勘探深入超深地层,国产金刚石钻头的研发制造为挖掘油气资源提供了关键支持。近日,首口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已突破9900 m,即将钻穿油气盖层,这一进展标志着我国在超深井钻探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油气勘探领域的技术实力,也预示着未来油气资源开发潜力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制造 金刚石钻头 新机遇 技术实力 油气资源 油气勘探领域 中国石油行业 深井钻探
下载PDF
中国东北地区重力场研究——剩余重力场与重点油气勘探盆地的关系及油气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凤旭 邰振华 +2 位作者 张兴洲 张凤琴 孟令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432,共9页
本文利用基于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根据分离的剩余场异常特征,以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带和佳木斯伊通断裂带为分界线,把东北地区分布的主要盆地划分为西部盆地、中部盆地和东部盆地.指出研... 本文利用基于余弦变换的匹配滤波技术对中国东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了分离.根据分离的剩余场异常特征,以黑河—齐齐哈尔—白城断裂带和佳木斯伊通断裂带为分界线,把东北地区分布的主要盆地划分为西部盆地、中部盆地和东部盆地.指出研究区主要盆地的构造样式与剩余场相关的正负异常圈闭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其地质边界范围与剩余场反应的边界范围大体相同,这充分说明利用本文分离的剩余场所体现的其他负异常圈闭进行油气勘探新领域的研究和预测是合理的.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当前勘探程度较低的5个有利于油气勘探的负异常圈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重力场 匹配滤波 盆地 负异常圈闭区 油气勘探领域
下载PDF
努力开拓南方油气勘探新领域
12
作者 钱奕中 《海相油气地质》 1994年第1期3-3,共1页
南方十四省区是陆上石油工业的后备战场,这里充满着希望与困难,它在向不屈不挠的石油勘探者招手,它在向我们挑战! 南方地域辽阔,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严重束缚了前进步伐。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南方十四省区是陆上石油工业的后备战场,这里充满着希望与困难,它在向不屈不挠的石油勘探者招手,它在向我们挑战! 南方地域辽阔,沿江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但长期以来,能源短缺,严重束缚了前进步伐。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强烈地呼唤着我们去找到大油田。南方油气勘探领域广大,在二百六十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改革开放 地质历史 油气勘探领域 陆上石油工业 石油勘探 沿海地区 原型盆地 能源短缺 开拓
下载PDF
深水海域将成为世界油气勘探新领域
13
作者 方记 《国外测井技术》 2006年第6期77-77,共1页
IHS国际石油信息公司副总裁伊恩·克罗斯近日表示,深水海域将成为国际油气勘探新领域。作为深水油气勘探领域的新成员,中国应加强深水油气勘探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并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
关键词 油气勘探领域 深水 海域 国际石油公司 世界 油气勘探技术 IHS
下载PDF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0
14
作者 蒲秀刚 吴永平 +6 位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 油气勘探领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华南陆缘南部三水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9
15
作者 龚晓峰 何家雄 +3 位作者 张景茹 陈胜红 柏杨 王晨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1-6,共6页
三水盆地1958年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发现了宝月、竹山岗两个小油气田,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预测其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52.3×104 t和6513.5×104 m3。迄今为止,该区通过断断续续开发生产采出的油气数量尚不足其油气储量... 三水盆地1958年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发现了宝月、竹山岗两个小油气田,根据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预测其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52.3×104 t和6513.5×104 m3。迄今为止,该区通过断断续续开发生产采出的油气数量尚不足其油气储量的10%,因此,三水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尚有一定的潜力。通过全面分析该区油气地质条件,指出中下始新统布心组二段生油、布心组三段下部储油、布心组三段上部及上始新统西布组中下部为盖层所构成的生储盖组合为盆地最理想的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其有利油气勘探方向依次为古近系油气勘探领域、"新生古储"的古潜山勘探领域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煤成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三水盆地 生储盖组合类型 油气勘探领域 有利勘探方向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56
16
作者 张光亚 薛良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 :①以中生代 (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 )前陆盆地为主体 ,发育陆相沉积层序 ;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 ,“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 ;③普遍...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 :①以中生代 (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 )前陆盆地为主体 ,发育陆相沉积层序 ;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 ,“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 ;③普遍叠置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受中生代前陆盆地早期阶段坳陷或断陷发育及温暖潮湿气候控制 ,主要烃源岩是三叠系—侏罗系 (部分包括石炭 二叠系 )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以Ⅲ型干酪根为主 ,受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叠置的控制 ,具生烃高峰期晚、成藏期晚的特征。叠置沉积物厚的地区普遍进入高—过成熟阶段 ,以聚集天然气为主 ;叠置沉积物较薄的地区以聚油为主。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明显受盆地结构控制 ,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类型不同 :前陆褶皱 冲断带油气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 ,往往形成与冲断层有关的油气藏 ;前陆斜坡带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地层、岩性和与断块有关的油气藏。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集受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的控制。发育早、演化长、继承型或叠合型前陆盆地含油气前景最好 ,残余型前陆盆地次之。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源条件、冲断带演化、构造样式、油源断层、封盖层特征、晚期断裂活动强度等分析 ,提出库车、准噶尔南缘、塔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部 前陆盆地 多旋回复合 盆地原型 叠加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分布 油气勘探领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成藏条件及勘探领域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永泰 王社教 +1 位作者 培东宏 邢娅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34,共3页
分析准噶尔盆地的热史、烃源岩热演化史、圈闭的形成史和油气的早期充注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指出盆地腹部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古地温较高 ,使下二叠统烃源岩在三叠纪末大部分达到生烃高峰 ,而盆地腹部的深层... 分析准噶尔盆地的热史、烃源岩热演化史、圈闭的形成史和油气的早期充注对储集层演化的影响 ,指出盆地腹部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古地温较高 ,使下二叠统烃源岩在三叠纪末大部分达到生烃高峰 ,而盆地腹部的深层圈闭在三叠纪末期或更早就已基本定型 ,与生烃史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因此深层油气在三叠纪末期以前就可聚集成藏 ;油气的早期充注可抑制孔隙的演化 ,由于深层具有早期成藏的特点 ,推测储集层物性应该较好。探讨了深层的油气成藏特征 ,包括油气特征、超高压和成藏模式等。图 5参 11(杨永泰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 成藏条件 油气勘探领域 烃源岩演化 构造演化 储集层物性 成藏模式
下载PDF
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42
18
作者 张占文 陈振岩 +1 位作者 蔡国刚 马志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4期16-22,共7页
系统阐述了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分布特点及其油藏特征,总结出火成岩油气的成藏机制是:构造条件是关键,油源条件是基础,岩性条件是重要的补充。并从地震、测井等方面,总结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识别技术、... 系统阐述了辽河坳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历程、分布特点及其油藏特征,总结出火成岩油气的成藏机制是:构造条件是关键,油源条件是基础,岩性条件是重要的补充。并从地震、测井等方面,总结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识别技术、测井判识技术、岩性识别技术、岩相分析技术、储层预测技术、裂缝预测技术等。此外,以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的火成岩勘探为实例,分析了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效果。截至目前,在整个东部凹陷取得了火成岩勘探的重大突破,发现了粗面岩、辉绿岩油藏。其中,粗面岩油藏已建成了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建成了一定的产能。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实例分析,有力地说明了火成岩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及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是今后一个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油气 成藏机制 勘探技术 辽河坳陷 粗面岩油藏 千万吨级 油气勘探领域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晓寅 孟旺才 +2 位作者 陈义国 张格 张洪美 《中国科技信息》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作为油气勘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快速、经济、精确的特点受到众多油气勘探企业的重视。通过简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主要的两个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构造信息提取和各种烃类微渗漏信息... 随着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作为油气勘查中的一项新技术,其快速、经济、精确的特点受到众多油气勘探企业的重视。通过简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主要的两个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构造信息提取和各种烃类微渗漏信息的提取,并分国外、国内系统概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进程和成功实例;指出了我国发展高光谱遥感油气勘查技术的必要性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技术 油气勘探领域 遥感技术应用 综述 信息提取 油气勘查 勘查技术 新技术
下载PDF
2004年世界油气发现的主要特点--2004年比2003年重大油气发现增加,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明霜 《世界石油工业》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根据对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系统监测和统计,2004年国际油气勘探领域共获得355个油气发现。统计资料未包括美国墨西哥湾(26个)和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1个)。若不计北美油气发现,2004年总的油气发现数为328个,这比2003年北美以外地区的油... 根据对全球200多个国家的系统监测和统计,2004年国际油气勘探领域共获得355个油气发现。统计资料未包括美国墨西哥湾(26个)和加拿大马更些三角洲(1个)。若不计北美油气发现,2004年总的油气发现数为328个,这比2003年北美以外地区的油气发现(347个)略有减少。但是与2003年相比,重大油气发现增加,尤其是某些陆上成熟盆地的勘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 重大油气发现 2003年 主要特点 世界 油气勘探领域 系统监测 墨西哥湾 统计资料 三角洲 加拿大 北美 盆地 陆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