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托政校企合作平台研究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3
1
作者 殷文 唐建云 张琳 《科技风》 2015年第2期273-274,共2页
当前,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大亮点,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疆具有能源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是中石油西进中亚的重要支撑基地。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新疆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服务,为新疆经济... 当前,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最大亮点,也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疆具有能源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是中石油西进中亚的重要支撑基地。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可以加快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新疆油气资源勘查开发服务,为新疆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依托政校企合作平台,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化教学改革、深化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校企合作 油气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特色专业课程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构造格架、演化及油气资源潜力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岩 钱程 +4 位作者 钟辉 李成立 秦涛 杨晓平 赵维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73-1089,共17页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是研究松辽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但目前关于该构造带的构造格架、活动历史、控盆特征等仍不清晰,构造带深部物质架构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精细厘定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松辽盆地西缘地区布格重力... 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是研究松辽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带,但目前关于该构造带的构造格架、活动历史、控盆特征等仍不清晰,构造带深部物质架构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精细厘定为解决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松辽盆地西缘地区布格重力异常与综合地球物理剖面特征指示,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为区域上带状展布的超壳深大构造带。通过对综合构造变形带的产状、性质、运动学等资料分析,提出松辽盆地西缘构造带东西分带、倾向相背的“两带八字形”构造格架。依据构造带发育的基底背景、构造样式、地球物理特征等差异,建立了南北分段的“四段式”展布构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变形带构造解析与40Ar/39Ar构造年代学等资料,恢复了晚三叠世、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中期、古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更新世6期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年代格架。结合构造带的控盆作用指出,外盆带控制的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中期沉积盆地是油气资源勘查的重要选区,为中国东北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格架 年代格架 控盆作用 油气资源潜力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利用弹性参数反演预测潮汕坳陷目标构造的含油气性
3
作者 钟广见 强昆生 +8 位作者 杨建礼 孙鸣 赵静 冯常茂 王超 易海 赵忠泉 阎贫 刘大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8-1760,共13页
【研究目的】潮汕坳陷构造隆起部位受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和构造条件的双重控制,其侧翼洼陷为其提供烃源,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的潮汕坳陷中生界砂岩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密度特征,而其他岩性的密度偏... 【研究目的】潮汕坳陷构造隆起部位受砂岩储层发育程度和构造条件的双重控制,其侧翼洼陷为其提供烃源,是油气聚集最有利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的潮汕坳陷中生界砂岩储层具有明显的低密度特征,而其他岩性的密度偏高。【研究方法】利用叠前地震全道集资料直接反演密度、泊松比等弹性参数,通过密度反演成果预测砂岩储层发育情况和烃类分布,实现对中生界含油气性的预测。【研究结果】泊松比对烃类比较敏感,储层含烃后具有明显的低泊松比特征。【结论】利用地震反演的弹性参数进行含油气性预测表明,烃类异常特征明显,预测构造隆起部位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叠前弹性参数反演技术使无井区域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大大降低,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项技术的应用对于类似研究新区的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工作,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 叠前地震 弹性参数反演 油气勘查工程 油气性预测 南海
下载PDF
河南三门峡盆地构造格架及其油气资源远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丹丹 张交东 +4 位作者 刘旭锋 邵昌盛 曾秋楠 张文浩 刘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7,共9页
【研究目的】三门峡盆地位于中条山断块、小秦岭断块和崤山断块之间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动,是发育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并逐步演化为一个三角形断陷盆地。该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研... 【研究目的】三门峡盆地位于中条山断块、小秦岭断块和崤山断块之间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动,是发育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并逐步演化为一个三角形断陷盆地。该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研究甚少,影响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进程。【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三门峡盆地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非震勘探解译资料和最近钻井成果等,初步查明了三门峡盆地的构造格架和古近系顶底面埋深,并探讨了其油气资源前景。【研究结果】三门峡盆地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及坳陷槽形成阶段;(2)古生代海侵和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之后盆地抬升,坳陷槽演变成向斜构造;(3)中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阶段;(4)古近纪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结论】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由于喜山期的活动使三门峡盆地处于拉张环境中,形成了南部、北部、东部三面隆起的内陆湖盆,地堑区相对下降接受沉积,特别是三门峡盆地灵宝凹陷古近系沉积厚度大且分布连续,暗色泥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远景 古近系 油气勘查工程 灵宝凹陷 三门峡盆地 河南省
下载PDF
川西孝泉—丰谷地区须二段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地应力大小评价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滔 刘岩 +5 位作者 何建华 叶泰然 邓虎成 李瑞雪 李可赛 张家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4,共16页
[研究目的]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须二段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地区埋藏较深且构造复杂、断缝系统多期叠加,使得地应力频繁变化,制约了该区井位轨迹设计与压裂改造的有效实施,故需对该区地应力大小进行精细评价,为工程开发... [研究目的]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须二段砂岩气藏的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该地区埋藏较深且构造复杂、断缝系统多期叠加,使得地应力频繁变化,制约了该区井位轨迹设计与压裂改造的有效实施,故需对该区地应力大小进行精细评价,为工程开发提供建议从而提高产能。[研究方法]基于岩石力学、声发射实验及差应变分析等实验测试方法,并结合常规测井、特殊测井及水力压裂等资料分析,优选了适应于深层块状均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地应力大小实验测试方法,并在单点地应力大小准确评价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研究区分构造变形单元分层的单井地应力大小连续测井解释模型,查明了纵向上地应力大小变化结构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差应变分析法计算的地应力大小精确度最高,为更能够准确表征深层均质块状致密砂岩地应力大小的实验方法。测试结果显示须二段属于Ⅲ类地应力类型,处于走滑应力状态,存在部分逆冲挤压应力状态;在井点测试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井壁影像反演的地应力大小评价技术;地应力大小结构变化在纵向上分为5种类型,其中南北向(SN)三级以上断层和南北向(SN)褶皱或北东东向(NEE)褶皱变形的高部位以低低高(LLH)型和低应力(LC)型为主,在小规模断层或平缓构造区以高低高(HLH)型或高低低(HLL)型为主。[结论]建议选择低低高(LLH)型地应力剖面进行工程开发,其纵向上可穿透更多含气层,同时避开底层底水,预防生产早期快速见水,故应选择二—三级南北向断层和南北或北东向纵弯褶皱区须二2中上段进行水力压裂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大小 应力结构 致密气藏 声发射 诱导缝 须二段 油气勘查工程 川西凹陷 四川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阿合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响应
6
作者 张海祖 徐同 +4 位作者 谢亚妮 张慧芳 凡闪 陈常超 朱传庆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17-2027,共11页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 【研究目的 】地层水作为油气运移的载体,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阿合组油气藏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缺少系统研究。【研究方法 】为了明确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藏之间的关系,在对地层水样品筛选的基础上,对库车东部阿合组的地层水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层水的水型、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意义。【研究结果 】阿合组的地层水主要为NaHCO_(3)型,其次为CaCl_(2)型和MgCl_(2)型,矿化度相对较低。地层水的矿化度、离子比例系数具有受构造控制的特点:在构造的开启区、地层的尖灭区,地层水主要为低矿化度的NaHCO_(3)型,钠氯系数、脱硫酸系数较高且变质系数为负值,而封闭性的地层中地层水具有相反的化学特征。【结论 】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水层的平面分布特征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以迪北油气藏为例,依奇克里克断裂以北虽经历过油气的充注,但已经生成的油气沿着断裂逸散,低矿化度、高钠氯系数、高脱硫酸系数、低变质系数及高高岭石含量表明地层受到了沿断裂进入大气降水的影响;而断裂以南相反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高岭石含量反映地层封闭性较好,受大气降水影响小,对应了气藏的分布。地层水的化学特征与油气藏的分布关系为后续致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评价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离子比例系数 油水分布 油气勘查工程 库车东部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库车坳陷东部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与油气勘探远景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军振 常健 +3 位作者 李晨星 冯乾乾 张海祖 李丹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10,共12页
【研究目的】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 【研究目的】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但与油气生成与保存相关的构造-热演化研究很薄弱。【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库车坳陷东部典型钻孔样品开展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与热史模拟,精确重建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并评价了烃源岩成熟演化期次。【研究结果】本文基于原位LA-ICP-MS法测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介于77.7~104.5 Ma,远小于地层年龄,有效地记录了晚白垩世的快速隆升事件。通过热史模拟揭示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自侏罗纪以来经历了早白垩世—晚始新世(120~40 Ma)和晚中新世至今(10~0 Ma)两期快速隆升事件,分别是由拉萨地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的远程效应造成的。【研究结论】库车坳陷东部地区的差异性构造隆升是由南天山由北向南逐渐推进的俯冲挤压造成的。库车坳陷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在多期沉降作用影响下表现为多阶段成熟演化模式,但受构造隆升事件的影响,曾在早白垩世—晚始新世和晚中新世至今处于停滞阶段。本研究厘定了库车坳陷东部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明确了主要烃源岩成熟演化过程,对区域构造演化和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烃源岩热演化 热史模拟 磷灰石裂变径迹 构造-热演化 构造隆升 油气地质勘查工程 库车坳陷东部 新疆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晚奥陶世凯迪期—早志留世鲁丹期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方朝刚 黄正清 +5 位作者 滕龙 徐菲菲 周道容 殷启春 邵威 石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下扬子地区奥陶-志留纪之交岩相分异明显,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沉积岩的颜色、岩性、厚度、赋存化石组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 下扬子地区奥陶-志留纪之交岩相分异明显,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岩石地层单位,其沉积岩的颜色、岩性、厚度、赋存化石组合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笔者通过对研究区内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及室内分析方法将其划分为滨岸相、孤立台地相、浅海陆棚相、陆棚坡折相、欠补偿盆地相和盆地浊积岩相6种沉积相类型。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晚奥陶世凯迪晚期,受加里东构造运动影响,华南板内碰撞挤压作用显著,"江南古陆"不断抬升和扩张,直接导致了旧的"台-坡-盆"格局的消失和新的古地理格局的形成,之前发育的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水体变深的古地理格局彻底转变为北西、南西、南东三面被古陆包围,向东北方向水体加深的古地理格局。晚奥陶世赫南特期,由于南极冰盖凝聚导致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气候变冷,扬子地台海域变浅,致使海底盆地上升到最低含氧深度面之上处于充氧水层中,富氧环境代替了缺氧环境,岩相由五峰组黑色页岩转变为更浅水的观音桥层泥灰岩或新开岭层泥岩;江南沉积区长坞组-于潜组的复理石沉积组合转变为更浅水的的文昌组-堰口组近磨拉石沉积组合。早志留世鲁丹期,随着全球海平面重新上升,隆起面积继续扩大,构造围限作用加剧,黑色页岩重新出现。尤其是安徽南部的安庆-铜陵-巢湖一线,江苏中部的南京-句容一线五峰组-高家边组底部的黑色硅质页岩和炭质页岩,笔石带与中上扬子的五峰-龙马溪组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厚度均在40~60 m,TOC含量1.2%~4%,具很好的生烃潜力,应视为下一步烃源岩及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研究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晚奥陶世凯迪期 早志留世鲁丹期 岩相古地理 油气勘查工程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盆地TD-2井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德军 张健 +5 位作者 郑月娟 陈树旺 苏飞 黄欣 张海华 甄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809,共12页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开展过。本次运用岩石地层、微体化石和烃源岩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 松辽盆地西缘的突泉盆地是在古生界之上形成的中生代盆地,近年因在侏罗系发现轻质原油而备受关注。然而,对于该盆地古生代下伏地层及其油气资源前景的研究,过去并未系统开展过。本次运用岩石地层、微体化石和烃源岩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对突泉盆地南部牤牛海凹陷TD-2井的岩心开展系统分析,TD-2井在中侏罗世万宝组砂砾岩之下发育一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沉积,产孢粉化石19属26种,包括:Leiotriletes adnatus,Punctatisporites debilis, Cyclogranisporites sp., Alisporites auritus, Al. communis, Al. stenoholcus, Al. sp.?,Klausipollenites schaubergeri, Pityosporites evolutus, Sulcatisporites dalongkouensis, S. ovatus, S. sp.?, Hamiapollenites indistinctus, Lunatisporites tersus, Piceaepollenites opimus, P. sp., Voltziaceaesporites xinjiangensis, Crucisaccites variosulcatus, Divarisaccus cinctus, Plicatipollenites cf. densus, Parcisporites scabratus, Platysaccus sp., P. papilionis,Cycadopites caperatus, Samoilovitchisaccites chordens,孢粉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烃源岩分析结果显示,这套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的烃源岩指标较好,具良好的油气资源前景。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综合对比研究表明,TD-2井下部发育的这套以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的细碎屑沉积为晚二叠世林西组,且其具有良好的生烃基础。该发现为研究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地层序列奠定了基础,对探讨松辽及周边盆地上古生界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二叠统 林西组 孢粉 地质调查工程 油气勘查工程 突泉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非震综合物探方法在辽西牛营子地区油气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10
作者 郇恒飞 孙守亮 +3 位作者 李永飞 郜晓勇 王导丽 张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5-1046,共12页
为系统研究辽西牛营子地区的地层及断裂展布、深部构造特征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开展油气远景区评价,在建立该区物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处理解译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本区断裂特征、构造格架、中生代地层展布及有利生储盖组合... 为系统研究辽西牛营子地区的地层及断裂展布、深部构造特征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开展油气远景区评价,在建立该区物性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综合处理解译重磁电等地球物理资料,确定了本区断裂特征、构造格架、中生代地层展布及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共有断裂26条,走向主要有NNE—NE向、NW向,前者以逆冲为主,后者以平移为主,兼具逆冲,NNE向断裂控制了本区的构造格架;区内划分出5个二级构造单元,呈“三凹二凸、凹凸相间”的格局,其中,牛营子凹陷夹持于逆冲断裂间,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2400 m,侏罗系发育全,厚度大;宋杖子凹陷呈断坡,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1200 m;三家子凹陷为东倾单斜,中生界底面最大深度达1400 m。依据石油地质条件及解释成果,牛营子凹陷北票组-海房沟组烃源岩发育,确定为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成果为辽西牛营子地区油气勘探及工作部署提供了重要的地球物理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 牛营子 重磁电 断裂特征 构造格局 中生代地层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含油气性与页岩油可动性评价——以H317井为例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振凯 郝运轻 +4 位作者 李双建 沃玉进 孙冬胜 黎茂稳 陈建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实际地质样品统计,建立其生、排油模式,并认为长7段页岩油的可动门限(排烃门限)在70 mg/gTOC,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页岩油含油性和可动... 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泥页岩层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实际地质样品统计,建立其生、排油模式,并认为长7段页岩油的可动门限(排烃门限)在70 mg/gTOC,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泥页岩层系页岩油含油性和可动性评价模板。评价模板中将该区页岩油划分为有效资源、潜在资源和无效资源三大类。以H317井实际地质应用实例,使用评价模板对其不同岩性进行了系统分类。H317井长7段泥页岩层系中非源岩夹层段及部分块状泥岩等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有效资源和有利目标,黑色页岩虽然含油性较好,但流体组份偏重,流动性差,针对这类资源可采用原位加热改质后开采等工程技术手段,因此可作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泥页岩层系 含油性 可动性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盖层评价及对油气盖层有利区的优选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天愚 杨威 +6 位作者 武雪琼 蒲仁海 李德江 刘满仓 缪卫东 苏楠 叶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9-382,共14页
【研究目的】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寒武统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探讨该套地层的油气封盖能力和展布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4口井的44个岩心样品进行镜下薄片、物性参数和突破... 【研究目的】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中寒武统发育大面积的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探讨该套地层的油气封盖能力和展布可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领域的勘探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对4口井的44个岩心样品进行镜下薄片、物性参数和突破压力测试。通过建立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定量地对研究区中寒武统不同岩性岩石的封盖能力进行评价;结合二维地震和14口钻井资料对研究区中寒武统膏盐岩、膏质泥岩和膏质云岩地层的厚度进行研究;最终综合研究区中寒武统微观和宏观的评价结果,并以实际钻井的勘探情况作为约束,建立针对该研究区盖层封盖能力的综合评价方式。【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认为膏盐岩相比膏质泥岩与膏质云岩具有更好的封盖能力,但断裂和石膏的埋藏地质条件会影响盖层的封盖能力。其中阿瓦提凹陷、塔中隆起北部、满西低凸起南部以及巴楚隆起中北部膏盐岩盖层厚度较大,以巴楚隆起北部为中心,膏盐岩厚度向四周呈不规则状递减,环绕状分布。【结论】认为阿瓦提凹陷、满西低凸起西部和南部、塔中隆起北部和西部,以及塔北隆起中部为盖层发育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中寒武统 膏盐岩 盖层 封闭性 油气勘查工程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分支河流体系在东海西湖凹陷南部的运用及其对油气潜力的指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苗 秦兰芝 +3 位作者 尹太举 刘勇 王建宁 冯文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0-831,共12页
本文以西湖凹陷南部地区为例,首次将分支河流体系(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研究思路应用到东海盆地沉积体系的研究中来。通过总结大型分支河流体系形成条件,与国外案例类比认为西湖凹陷南部近物源,构造稳定,存在大型盆山体系,具备... 本文以西湖凹陷南部地区为例,首次将分支河流体系(Distributive Fluvial System)研究思路应用到东海盆地沉积体系的研究中来。通过总结大型分支河流体系形成条件,与国外案例类比认为西湖凹陷南部近物源,构造稳定,存在大型盆山体系,具备发育大型分支河流体系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花港组岩心、古生物特征对分支河道类型进行了划分,认为分支河道类型以陆上环境下的分汊状辫状河道和单辫状河道为主,不同类型的河道均具备发育厚层砂体的潜能;结合古地形和沉积体系平面特征,对分支河流体系展布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域花港组时期发育两套分支河流体系,展布型式为自西斜坡分别至东北、东南向发散,分支河流体系末梢属于"轴向终止"型,且西湖凹陷轴向限制型河流与南部"分支河流体系"汇聚地带具有油气藏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河流体系 河流 沉积展布 花港组 油气勘查工程 西湖凹陷 东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熔岩油气储层特征及成岩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代静静 罗静兰 +3 位作者 何贤英 马尚伟 汪冲 许学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2-754,共13页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 火山熔岩油气藏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16口石炭系火山熔岩井的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和定量统计、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研究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及储集特征及异同点,建立火山熔岩成岩演化序列,探讨成岩作用对火山熔岩孔隙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山岩的储集空间最发育,孔隙类型及组合多样,多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组合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构造裂缝组合。英安岩的孔隙组合为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和气孔+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溶蚀缝。玄武岩孔隙类型及组合单一,为构造裂缝+溶蚀缝,构造裂缝+基质溶孔,气孔+溶蚀缝。挥发分逸出作用控制火山熔岩原生气孔的发育,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充填作用破坏了火山熔岩的储集空间,溶蚀作用、风化淋滤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极大地改善了火山熔岩的储集性能。认为西泉地区石炭系顶部风化剥蚀淋滤带(距石炭系顶面0~20 m)的安山岩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熔岩 孔隙发育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过程 石炭系 油气勘查工程 西泉地区 新疆
下载PDF
陆相页岩地层地质-工程一体化水平井精确钻探技术——以松辽盆地吉页油1HF井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卫彬 徐兴友 +4 位作者 张君峰 陈珊 白静 刘畅 李耀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8-1822,共15页
【研究目的】陆相页岩油是中国能源重要的接替领域,长水平井精确钻探是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关键技术。但由于陆相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层理发育等特点,导致水平井井壁失稳严重、薄目标靶层精确导向困难等钻探技术难题... 【研究目的】陆相页岩油是中国能源重要的接替领域,长水平井精确钻探是实现页岩油商业开发的关键技术。但由于陆相页岩具有黏土矿物含量高、非均质性强、层理发育等特点,导致水平井井壁失稳严重、薄目标靶层精确导向困难等钻探技术难题。【研究方法】以松辽盆地南部青一段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石力学、地应力分析等手段,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研究结果】青一段上部页岩为层理型页岩不适合作为水平井穿行层段,青一段中下部纹层状页岩中的含油薄砂条兼具含油性、可钻性、可压性,可作为穿行目标层;页岩地层需选择强抑制KCL聚胺钻井液体系和油基钻井液体系实施水平井钻探,泥浆密度窗口随水平应力差和井轨迹倾角的增大而增高;测井GR和录井总烃可以精确反映目标靶层岩性非均质变化,结合高精度地球物理,可实时精确调控钻井轨迹。【结论】经应用实践,吉页油1HF井沿1.94 m超薄目标靶层安全钻进1252 m,钻遇率100%,实现了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的技术突破,为吉页油1HF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同类型陆相页岩油长水平段精确钻探具有引领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地层 地质工程一体化 长水平段 精确钻探 油气勘查工程 吉页油1HF井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黔南地区~3km油气深孔地应力测量与构造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慧 孙东生 +2 位作者 苑坤 李阿伟 张光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8,共11页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信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为了解黔南紫云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采用基于钻孔岩心的非弹性应变恢复(ASR)地应力测量方法,获取了紫云地区2877~2985 m石炭系打屋坝组地层的地应... 地应力大小和方向信息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的重要基础数据。为了解黔南紫云地区的现今地应力状态,采用基于钻孔岩心的非弹性应变恢复(ASR)地应力测量方法,获取了紫云地区2877~2985 m石炭系打屋坝组地层的地应力信息,分析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油气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黔南紫云地区近3 km处石炭纪地层现今地应力状态表现为以垂向应力为主的应力环境,测点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SN向。(2)紫云地区近3 km处岩心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燕山早期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大致相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燕山末期-喜马拉雅运动对次生油气藏的改造程度较小,有利于黔南坳陷内部油气藏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黔南坳陷 地应力 非弹性应变恢复法 油气保存 钻井 油气勘查工程 贵州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奥陶纪宁国—胡乐期岩相古地理及页岩油气远景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雪 方朝刚 +4 位作者 黄正清 孟立娜 叶隽 李建青 李凤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2-1137,共16页
【研究目的】下扬子地区奥陶纪宁国—胡乐期发育2套黑色页岩,具备一定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平面分布形态及厚度依然不清,因此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对于探讨其页岩油气远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下扬子地区宁国—胡乐期沉积... 【研究目的】下扬子地区奥陶纪宁国—胡乐期发育2套黑色页岩,具备一定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但其平面分布形态及厚度依然不清,因此开展岩相古地理研究对于探讨其页岩油气远景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对下扬子地区宁国—胡乐期沉积地层开展了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测试分析,通过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化石组合等方面的研究来开展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研究结果】共识别出碳酸盐岩缓坡相和碎屑岩陆棚相2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岩缓坡相主要发育于下扬子地区的北部和西部,依据岩性及生物特征进一步划分为浅水缓坡和深水缓坡,浅水缓坡岩性以生物亮晶灰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为主,深水缓坡主要发育瘤状灰岩、龟裂纹生物灰岩和页岩;碎屑岩陆棚相则主要发育于下扬子地区的南部和东部,可进一步细分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二者的主要差异为深水陆棚中硅质含量增高、生物群变化及有机质含量增高。【结论】通过编图首次重建了下扬子地区宁国期—胡乐早期—胡乐晚期3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皖南的绩溪—旌德—宁国一线胡乐组页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可成为下一步古生界页岩油气勘探的重点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黑色页岩 宁国—胡乐期 岩相古地理 页岩油气远景 油气勘查工程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基本特征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宇 杜垚 +5 位作者 刘耘 李文皓 何硕 王兴志 庞谦 黄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5,共15页
【研究目的】证实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三轴应力实验、核磁共振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大一三亚段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 【研究目的】证实四川盆地中部地区大安寨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X射线衍射、有机地球化学、三轴应力实验、核磁共振测试等方法分析了大一三亚段页岩油气形成条件及富集因素。【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大一三亚段泥页岩具湖相混合层系、分布广、厚度大、储集空间类型多、物性条件较好、生烃潜力较高、高杨氏模量、低泊松比、脆性矿物含量高的特点,有利于页岩油气的富集和压裂改造。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认为,高TOC与II型有机质的叠加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基础;有利的混合沉积层系是页岩油气富集的关键;(微)裂缝控制页岩油气高产。【结论】结合以上认识,选定了龙岗区块、西充—莲池区块作为四川盆地大安寨段湖相页岩油气有利勘探区之一,为下一步川中地区湖相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大安寨段 湖相混合沉积 富集因素 有利勘探区 油气勘查工程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成科璋 崔军平 +3 位作者 孟张勇 刘静静 康志远 李佳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2-703,共12页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进行系统的成藏时间、成藏期次的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认识和完善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延安组油气资源分布广泛,勘探潜力巨大。对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进行系统的成藏时间、成藏期次的研究,有利于油气的精细勘探开发进程,为认识和完善全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文采取镜下观察并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间接投影定年法对研究区进行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进一步确定油气成藏时期。【研究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储层主要存在早、晚两期包裹体,早期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表面的溶蚀裂缝和石英次生加大边;晚期流体包裹体主要分布在切穿石英颗粒裂缝和石英颗粒表面,同时在晚期硅质胶结物和方解石胶结物中零星分布。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得出早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80~90℃;晚期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00~110℃,两期包裹体均一温度连续分布。【结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吴起地区延安组延10储层存在两次连续性油气充注:第一次油气充注期次对应于距今112~106 Ma;第二次油气充注对应时间距今约102~97 Ma。两次油气充注表明研究区油气成藏时期距今112~97 Ma,为早白垩世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流体包裹体 油气成藏 延10储层 早白垩世末期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大地电磁技术测定的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至北隆起带石炭系及油气前景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6 位作者 李桂林 杨小鹏 何兰芳 杨云见 孙启隆 张平川 张启燕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1604,共14页
【研究目的】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至乌伦古北隆起带为研究区,研究石炭纪地层沉积、分布特征,为该区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采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结合以往重磁电震资料,采用二维共轭梯度反演... 【研究目的】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至乌伦古北隆起带为研究区,研究石炭纪地层沉积、分布特征,为该区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采集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结合以往重磁电震资料,采用二维共轭梯度反演、最优化电性分层等技术获取石炭纪地层、断裂构造展布特征,为火成岩覆盖区研究石炭纪地层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研究结果】利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结合重磁电震资料开展综合处理分析,获得研究区石炭系厚度图、石炭系埋深图,初步确定了上下石炭统的分界面,查明了石炭纪地层的分布特征,索索泉凹陷、福海坳陷和扎河坝坳陷为3个石炭纪地层沉降中心,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结论】在火成岩覆盖区,采用大地电磁测深、重磁电震综合处理解释技术为石炭纪地层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 火成岩 大地电磁测深 地震勘探 综合处理解释 油气勘查工程 乌伦古凹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