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4,共4页
在分析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的研究方法,对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渤南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砂地比和构造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即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 在分析油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匹配的研究方法,对BZ28-2油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渤南油气成藏主要受到油源、断裂、砂地比和构造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即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砂地比大小控制着油气侧向分流聚集层位,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断裂后期活动破坏了早期断层的封闭性,不利于油气保存;油气成藏模式为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覆明下段运移,由于受到明上段区域性盖层阻挡,向砂地比大的明下段侧向分流,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上的断背斜、断块和断层一岩性油藏中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BZ28-2油田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模式 油源 断裂 砂地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雷俊杰 陈世加 路俊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21,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资料、薄片观察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研究区烃源岩、储集层、盖组合及圈闭特征的研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长6油层烃源岩为下部长... 为进一步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资料、薄片观察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通过对研究区烃源岩、储集层、盖组合及圈闭特征的研究,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长6油层烃源岩为下部长7湖相暗色泥岩,同时储层物性较好,具备有效的生储盖组合,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认为长6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为近油源、优势相和较低的剩余孔隙压力。对确定黄陵地区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域,指明下一步勘探部署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条件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长6油层 黄陵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1 位作者 赵靖舟 王清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2-485,共4页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凹陷的构造背景、油源条件、储盖层条件、聚集和保存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英吉苏凹陷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同时烃源岩特定的演化特征决定了该地区中生...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凹陷的构造背景、油源条件、储盖层条件、聚集和保存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英吉苏凹陷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同时烃源岩特定的演化特征决定了该地区中生界构造主要以富气为主。英吉苏地区独特的构造环境和成藏特征,使得中生界构造的主要油气源为下伏的古生界古油(气)藏,所以活动时间长、沟通古油(气)藏与中生界构造的断裂成为中生界构造能否达到工业聚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另外,有效盖层和古隆起背景也是该区能否形成天然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油气条件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英吉苏凹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沙中构造带西段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潜力
4
作者 陈丽祥 李慧勇 +2 位作者 别旭伟 江涛 石文龙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5年第6期22-25,141,共4页
沙中构造带西段历经三十多年勘探,虽然有一定的储量发现,但是储量规模普遍较小。在对该构造带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勘探区的沙中构造带西段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圈闭... 沙中构造带西段历经三十多年勘探,虽然有一定的储量发现,但是储量规模普遍较小。在对该构造带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高勘探区的沙中构造带西段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的主要原因是圈闭条件差及沙河街组储层发育欠佳,且西次洼与南次洼生烃能力存在差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构造对沉积体系影响的研究,认为沙中构造带西段局部构造转换带及北侧近物源方向是优质储层富集的有利部位,且圈闭条件较好,勘探潜力较大,是该区取得突破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中构造带 沙河街组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构造转换带 优质储层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成藏分析及有利区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邬长武 熊利平 +1 位作者 陈焕杰 丁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7-21,4,共5页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发育盐下裂谷期陆相层序、过渡期盐岩层序和盐上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海相层序,形成盐下裂谷期成藏组合、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和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盐...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构造演化可划分为裂谷阶段、过渡阶段和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发育盐下裂谷期陆相层序、过渡期盐岩层序和盐上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海相层序,形成盐下裂谷期成藏组合、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和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盐下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裂谷盆地的发育和基底隆起,有利区位于陆上盐下裂谷盆地发育区。盐下-盐上复合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盐下烃源岩的规模和盐窗的发育,有利区位于浅海区。盐上第三系浊积水道成藏组合主要受控于第三系浊积砂岩储层的发育及盐上烃源岩的成熟度,有利区位于深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石油地质特征 浊积砂岩 盐构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潜力
下载PDF
红层油气成藏要素定量评价及成藏概率分析——以东营凹陷博兴地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贾光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111,共5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沙四段下亚段广泛发育陆相红层沉积。对博兴地区红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规律统计发现,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和保存条件是控制红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成藏要素。考虑影响4个成藏要素控制红层... 东营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沙四段下亚段广泛发育陆相红层沉积。对博兴地区红层油气藏地质特征、分布规律统计发现,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和保存条件是控制红层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4个成藏要素。考虑影响4个成藏要素控制红层油气成藏概率的有效指标,建立研究区成藏要素的能力指数模型,分别为烃源岩能力指数、储集能力指数、运移能力指数和保存能力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能力指数为排烃强度归一化结果,储集能力指数为有效储层厚度归一化结果,运移能力指数为流体势、砂地比和断层运移效率的归一化结果,保存能力指数为排替压力与盖层厚度乘积的归一化结果。利用4个成藏要素的能力指数模型,可以定量评价单一成藏要素的成藏概率,经加权平均赋予不同成藏要素权重系数,进而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概率指数模型。根据该模型预测的有利油气成藏区与博兴地区目前沙四段下亚段红层已发现油气藏进行对比,其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要素 概率 博兴地区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泉四段沉积相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晶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11期97-99,106,共4页
以岩芯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古龙地区泉四段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认为古龙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 以岩芯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研究了古龙地区泉四段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认为古龙地区泉四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2种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等6种微相。通过对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河道砂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最有利的储集体,也是寻找岩性油气藏的“甜点”。在沉积相分析预测基础上,结合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认为源岩、断裂和砂体控制着古龙地区泉四段油藏的形成与分布,有利沉积相带和构造高部位油气成藏更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地区泉四段 沉积相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断裂 砂体
下载PDF
湘桂地区上古生界油气藏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8
作者 刘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6期136-138,共3页
通过对湘桂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及油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生物礁油气藏,其次为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局部发育有沥青封堵型油气藏。进而通过从构造演化、烃源岩热史分析与油气成藏过程入手,结合古油藏... 通过对湘桂地区构造演化特征、构造类型及油藏特征分析认为该地区主要油藏类型为生物礁油气藏,其次为背斜油气藏和岩性-构造复合油气藏,局部发育有沥青封堵型油气藏。进而通过从构造演化、烃源岩热史分析与油气成藏过程入手,结合古油藏解剖,探讨湘桂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表明:盆地原型控制着油气聚集与分布;烃源岩的高演化程度决定着湘桂地区以寻找气藏为主;从油气保存条件来看,抬升剥蚀以及断裂活动是早期油气改造和破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地区 油气类型 油气过程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保存条件
下载PDF
基于油气输导门限与组合控藏作用定量预测有利勘探区带的新方法——以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俊文 庞雄奇 +3 位作者 李洪博 肖爽 王卓超 庞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56-168,共13页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研究对象,对其油气输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输导主控因素与模式,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以及不整合面是油气输导的4大主控因素,各主控因素表现出门限控藏特征;... 以南海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为研究对象,对其油气输导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探讨油气输导主控因素与模式,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以及不整合面是油气输导的4大主控因素,各主控因素表现出门限控藏特征;珠一坳陷已发现油气藏全部分布在以断裂为中心12km、地层含砂率介于25%~75%和距离构造脊顶点相对距离为1的范围内;烃源岩排烃边界与基底构造脊之间的不整合区域可供油气发生侧向运移。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3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源内垂向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不整合面、非通源断裂、连续性砂体、构造脊4个地质要素输导门限的叠加复合控制了侧向阶梯状输导模式有利运聚区。应用上述研究成果,对珠一坳陷珠江组下段有利勘探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恩平中半地堑、西江北—西江南半地堑、惠州凹陷、陆西半地堑是油气运聚有利区;用已发现油气田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84.8%的油气储量和92.1%的油藏都分布在上述预测有利区带内,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珠江组下段 油气输导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 被引量:76
10
作者 孙龙德 李曰俊 +1 位作者 江同文 杨海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2-620,共19页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多期油气充注;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中低凸起是继...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多期油气充注;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垂向上复合叠置,横向连片成带,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塔中低凸起是继轮南低凸起之后,塔里木盆地又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本文在概述区域构造的基础上,从烃源岩与油气充注、储盖类型与组合、油气输导系统、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等方面论述了该复式油气聚集区的重要特点,分析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塔中复式油气聚集区证明:在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已经在中国东部和南部含油气盆地得到成功应用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对我国西部挤压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中低凸起 复式油气聚集区 挤压型含油气盆地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新疆塔里木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主要盆地含油气系统及油气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家雄 张伟 +1 位作者 卢振权 李晓唐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3-959,共17页
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到圈闭成藏"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准则,结合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运聚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深入剖析,对三大盆地主要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划分,... 根据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到圈闭成藏"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准则,结合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和珠江口盆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及运聚成藏规律与主控因素的深入剖析,对三大盆地主要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析与划分,且在空间上圈定了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含油气系统及亚含油气系统之子系统基本特征,深入剖析了油气运聚规律与油气运聚成藏主控因素,指出了今后油气有利勘探方向及重要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系统划分 油气子系统剖析 油气运聚主控因素 油气有利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主要盆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