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田分布 被引量:77
1
作者 张功成 陈新发 +2 位作者 刘楼军 余亮平 王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8,共6页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形成的复合叠加前陆盆地。原型盆地的成盆期包括:晚石炭—二叠纪碰撞造山期的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早、中侏罗世与北天山、西准噶尔山、阿尔泰山、博格达山复活有关的前陆盆地,这两个阶段有多个沉积—... 准噶尔盆地是晚古生代以来多期形成的复合叠加前陆盆地。原型盆地的成盆期包括:晚石炭—二叠纪碰撞造山期的碰撞前陆盆地;三叠纪—早、中侏罗世与北天山、西准噶尔山、阿尔泰山、博格达山复活有关的前陆盆地,这两个阶段有多个沉积—沉降中心;与北天山均衡活动有关的晚侏罗世—白垩纪—早第三纪前陆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与北天山强烈复活有关的前陆盆地。每个坳陷由褶皱—冲断带、陡坡带、沉降中心、缓坡带和前隆组成。三个隆起为叠加的前隆。部分前隆因后期改造已不明显。克拉玛依坳陷是最有利的生油气坳陷,北天山山前侏罗纪前陆坳陷次之,潜力巨大。克拉美丽山前石炭—二叠纪坳陷、博格达山前二叠纪坳陷后期改造强烈,对油气破坏较大。北天山山前三叠纪坳陷也有一定的生烃条件。乌伦古坳陷后期沉降较小,成熟度较低,难于形成中型以上规模的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前陆盆地 结构 油气田分布 构造
下载PDF
从波动观点看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油气田分布 被引量:11
2
作者 吕修祥 张一伟 李德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拗陷内沉积、构造活动方面的表现特征以及拗陷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都表明本区的地幔柱是呈波浪式由南向北迁移的,并为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所证宴.地幔隆起及地幔柱的波浪式迁移导致了上部地壳的波状运动,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的形成,正是... 拗陷内沉积、构造活动方面的表现特征以及拗陷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都表明本区的地幔柱是呈波浪式由南向北迁移的,并为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所证宴.地幔隆起及地幔柱的波浪式迁移导致了上部地壳的波状运动,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的形成,正是这种波状运动的结果.波状运动控制了凹陷的生成及其结构、沉积中心及沉降中心有规律的迁移以及含油富集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拗陷 波状运动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从全球油气田分布看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覆盖区的含油气前景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占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中国科学院马宗晋院士据全球地震的分布将全球最活动的构造划为环太平洋、大洋脊与北大陆 3个一级构造系。纵观全球油气田分布发现 ,它们与全球最活动的 3个一级构造区密切相关 ,分布在显生宙火山岩带附近。我国渤海湾盆地的油气田与新... 中国科学院马宗晋院士据全球地震的分布将全球最活动的构造划为环太平洋、大洋脊与北大陆 3个一级构造系。纵观全球油气田分布发现 ,它们与全球最活动的 3个一级构造区密切相关 ,分布在显生宙火山岩带附近。我国渤海湾盆地的油气田与新生界火山岩体相伴分布 ,美国SacramentoBasin的气田与现代火山口错叠重合 ,这些现象都说明石油、天然气与地球深部物质供给密切相关。天然地震为地壳表层带来火山岩活动、地下水和天然气的外泄 ,而火山活动的岩浆为火山岩覆盖区带来了有机质灶体生烃模型 ,火山岩活动的岩浆还带来了无机成因烃 ,地下水为有机质带来了催化生烃模型、外泄的H2 与CO2 又带来了合成生烃模型。地壳活动区存在着多种生烃机制的多种生烃模型 ;地壳活动区的火山活动为沉积盆地带来沉积与岩浆形成的储、盖、圈组合 ,构成“水火”二元结构成油系统。火山活动为火山岩覆盖区带来了多种生烃模型生成的多种油气供给和沉积岩与火山岩形成的二元结构的储、盖、圈组合 ,更有利于油气田的形成。因此 ,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覆盖区应是有含油前景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构造系 火山岩 油气田分布 火山岩覆盖区 中国 东南沿海地区 油气前景
下载PDF
中国大陆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朱炳泉 张景廉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1期12-17,共6页
本文讨论了制约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太平洋型块体;并以渤海湾盆地(特别是辽河油田)、南方海相油气区为例讨论了上述关系;从Pb,Sr,Nd同位素证据论述了深源作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根据上述观点,本文认... 本文讨论了制约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的一级控制因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急变带及太平洋型块体;并以渤海湾盆地(特别是辽河油田)、南方海相油气区为例讨论了上述关系;从Pb,Sr,Nd同位素证据论述了深源作用对油气生成的影响。根据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中蒙古地体边界将是中国大陆未来极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分布 地球化学 中国 大陆
下载PDF
油气田分布的分形分析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齐中文 《录井技术》 1997年第3期17-19,38,共3页
该文将分形、分维数概念引入到油气田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来,通过利用网格覆盖法对辽河断陷部分油气田分维数的计算分析,初步证实了辽河油田对分形分布规律的遵从,且它们的大小也可用分维数表示,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将可以为油气田潜力... 该文将分形、分维数概念引入到油气田分布规律的研究中来,通过利用网格覆盖法对辽河断陷部分油气田分维数的计算分析,初步证实了辽河油田对分形分布规律的遵从,且它们的大小也可用分维数表示,如果进一步深入研究,还将可以为油气田潜力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分布 分布规律 分形学 分形维数 盒维数 油气勘探成熟期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田分布特征
6
作者 王盼祥 《化工管理》 2021年第5期191-192,共2页
渤海海域拥有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因此对其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并寻找油气田分布的特征。通过分析渤海海域的烃源条件,发现在渤海海域,其中东营组和砂三段为主力烃源岩,次要烃源岩主要由砂一二段和孔店组-砂四段组成;通过研究沉降体系... 渤海海域拥有我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因此对其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并寻找油气田分布的特征。通过分析渤海海域的烃源条件,发现在渤海海域,其中东营组和砂三段为主力烃源岩,次要烃源岩主要由砂一二段和孔店组-砂四段组成;通过研究沉降体系发现了油气田富集具有优秀的储存条件。根据以上地质条件,得出了渤海海域油气田大中型油田围绕凸起区、新近系浅层油气田受极浅水三角洲控制、油气田围绕郯庐断裂带的分布特征。研究渤海海域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田分布特征,发现渤海海域海上石油作业仍然具有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石油 地质条件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功成 陈国俊 +3 位作者 张厚和 李友川 梁建设 杨树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9,共19页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形成、资源潜力与分布模式。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主要属于新生代伸展盆地或张扭盆地,古近纪发生裂陷,早—中中新世发...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形成、资源潜力与分布模式。中国近海沉积盆地主要属于新生代伸展盆地或张扭盆地,古近纪发生裂陷,早—中中新世发生区域性热沉降,晚中新世以来新构造活动在多数盆地比较活跃。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古近纪裂陷期断陷,根据沉积充填特征分为陆相断陷和叠合断陷,陆相断陷指断陷期地层完全为陆相地层充填的凹陷,叠合断陷指除陆相地层充填外,还存在海相或海陆过渡相地层充填的断陷。渤海海域、黄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古近纪断陷都属于陆相断陷,处于克拉通内部或大陆架,称为内带;东海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琼东南盆地及莺歌海盆地的古近纪断陷都属于叠合断陷,处在活动大陆边缘或被动大陆边缘陆坡区,称为外带。内带陆相断陷主要烃源岩为中深湖相源岩,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以始新世为主;外带叠合断陷烃源岩包括湖相烃源岩、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其中以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为主,分布时代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始新世—渐新世为主。内带湖相烃源岩倾向生油,外带海陆过渡相和海相烃源岩倾向生气。近海盆地内带热流值低—较高,外带热流值高—超高。烃源岩与热场耦合,内带倾油型烃源岩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油,外带倾气型烃源岩在较高的温度场作用下主要生气。因此,近海内带主要生油是找油的领域,外带主要生气是找天然气领域。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内带的渤海、南海北部北带和南黄海海域断陷,天然气主要勘探领域在外带的南海北部陆坡及东海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流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下载PDF
全球大型油气田的盆地类型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8
作者 贾东 武龙 +3 位作者 闫兵 李海滨 李一泉 王毛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0-184,共15页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世界大型油气田的文献资料及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资料,按照国际上关于原型盆地的经典分类方案,将世界上877个大型油气田及其赋存的153个主要含油气盆地进行重新梳理,构建4幅不同盆地分类方案的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和大油气田分布图及其8幅盆地类型与大型油气田对比关系直方图,明确了全球大型油气田主要赋存的盆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进而比较分析不同原型盆地分类方案对大型油气田分布规律的影响。同时,考虑这些盆地经历复杂构造演化的历史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尝试以盆地构造性质的转换或继承关系为主线,进行叠合盆地分类。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从叠合盆地类型来看,正反转盆地最有利于大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发育,继承裂谷盆地和继承前陆盆地居其次,负反转盆地一般不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含油气盆地 盆地分类 原型盆地 叠合盆地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油气田(藏)分布的概周期与可公度性 被引量:6
9
作者 齐中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通过研究已进入石油勘探高成熟期的辽河坳陷的油气田平面分布数据,首次提出油气田分布具有可公度性。在辽河坳陷,新生界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0,基岩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3 。由于油气田分布具有自相似的分形性质,所以对油气田... 通过研究已进入石油勘探高成熟期的辽河坳陷的油气田平面分布数据,首次提出油气田分布具有可公度性。在辽河坳陷,新生界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0,基岩油气藏分布的概周期为63 。由于油气田分布具有自相似的分形性质,所以对油气田( 藏) 分布可以进行变尺度可公度性预测。在1996 年预测的实例中,根据大民屯凹陷、西部凹陷至辽东湾海域方向已知油气田分布数据和从小洼油田、大洼油田至海外河油田的概周期平均值,预测的含油气区已被勘探证实;1998 年初根据东部凹陷茨榆坨油田含油区块分布数据,预测正钻的茨104 井会出油,后被证实。预测实例都被勘探证实,表明用可公度性预测方法来预测未知油气田分布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分布 概周期 可公度性
下载PDF
世界油气田规模分布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芳锋 侯贵廷 +3 位作者 李乐 王延欣 舒武林 张庆莲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1年第1期95-103,共9页
油气田规模分布对油公司及政府油气勘探策略意义重大.本文从数学规律的角度,应用分形理论对油气田规模与数量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油气田规模分布的分数维D及分形拟合线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D定义为勘探成熟度,代表某区域勘探成效.... 油气田规模分布对油公司及政府油气勘探策略意义重大.本文从数学规律的角度,应用分形理论对油气田规模与数量之间的规律进行研究.油气田规模分布的分数维D及分形拟合线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D定义为勘探成熟度,代表某区域勘探成效.其值越高,表明这个特定区域已发现的油气田越多而未发现的越少.分形拟合线包含有大量信息,包括:某一地区油气田的最大规模;大于某一储量级别油气田的累积总数等.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分析某区域油气资源丰度、可能发现的油气田规模及其数目.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地区油田规模分布的D值及分形拟合线,可以得出:美国勘探成熟度最高,新发现大型油气田的可能性也就最小;中东地区油气资源最为富集,发现大型油气田的可能性也最大:规模大于1000MMBoe的油田达50个,大于10000MMBoe的达12个(设定所有存在的油田都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油气田规模分布 分数维 分形拟合线
下载PDF
“源热共控”澳大利亚西北大陆边缘油气田有序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莉 杨松岭 骆宗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23,共8页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边缘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研究其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为此,基于8个沉积盆地近60年的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各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发现该区油气田呈"近岸油&quo... 澳大利亚西北大陆边缘是全球油气最富集的区域之一,研究其油气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有助于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为此,基于8个沉积盆地近60年的勘探成果资料,分析了各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特征,发现该区油气田呈"近岸油""远岸气"有序分布,指出这一分布模式主要是受烃源岩和热演化程度的共同控制。进一步依据"源热共控"论,深入探讨了烃源岩的成烃规律和成烃模式,并指出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结论认为:①北卡纳文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即中—上三叠统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下—中侏罗统海相/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海相泥岩,而布劳斯和波拿巴盆地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即下—中侏罗统海相/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泥岩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海相泥岩;②该区大地热流值从近岸带向远岸带增大,局部存在异常,烃源岩热演化程度随埋深增大而增高;③从近岸带向远岸带,有机质存在从生油向生气转化的趋势,未来找油的主要领域应在近岸带,找气的主要领域在远岸带,该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西北大陆边缘 烃源岩 热演化程度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近岸油 远岸气
下载PDF
构造体系控制油气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康玉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3-140,共8页
作者在中国 2 0多个省 (区 ) 40多个盆地进行过油气地质工作 ,始终抓住构造体系控油这一基本观点。经多年研究和实践 ,作者认为中国的新华夏、西域、纬向及青藏反S型等主要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的分布 ,盆地内次一级构造体系控制生油... 作者在中国 2 0多个省 (区 ) 40多个盆地进行过油气地质工作 ,始终抓住构造体系控油这一基本观点。经多年研究和实践 ,作者认为中国的新华夏、西域、纬向及青藏反S型等主要构造体系控制含油气盆地的分布 ,盆地内次一级构造体系控制生油坳陷和油气富集带 (区 ) ,低级次各类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分布 构造体系 含油盆地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永才 孙玉梅 +1 位作者 李友川 张功成 《海洋地质前沿》 2013年第5期36-46,70,共12页
波斯湾盆地具有形成烃源岩优越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条件,长期继承性地发育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即前寒武—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志留系热页岩、侏罗系海相碳酸盐岩、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海相页岩。前寒武系至古近系烃源灶... 波斯湾盆地具有形成烃源岩优越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条件,长期继承性地发育多套海相优质烃源岩,即前寒武—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志留系热页岩、侏罗系海相碳酸盐岩、白垩系海相碳酸盐岩和古近系海相页岩。前寒武系至古近系烃源灶在波斯湾盆地从东南部至西北部发生迁移。波斯湾盆地油气存在"下气上油"的纵向分布特征和"东南气西北油"的平面分布特征。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油气分布范围及资源规模。烃源岩成熟度控制着纵向和平面油气相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 热成熟度 油气田分布 被动大陆边缘 浅海陆架
下载PDF
地球化学边界(过渡带)对全球与东亚海上油气资源的制约
14
作者 朱炳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81,共7页
根据全球和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资料表明,全球近96%的原油和90%的天然气分布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Δ8/4在20~45之间)。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全球还有大约2/3的过渡带油气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和开发。海陆相连的华... 根据全球和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资料表明,全球近96%的原油和90%的天然气分布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Δ8/4在20~45之间)。根据这一分布规律,全球还有大约2/3的过渡带油气资源还没有被发现和开发。海陆相连的华北克拉通地球化学边界则是中国大陆与渤海湾油气资源分布的重要制约因素。东海油气田则受华夏-扬子地球化学边界向海上和日本岛弧延伸线控制。南海油气田既位于DUPAL异常和北半球参考线(NHRL)之间的过渡带上,同时受华夏-印支地球化学边界在海上多变的走向所控制,因此具有找到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PAL异常 北半球参考线(NHRL) 地球化学边界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烃源岩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信石印 谢楠 +2 位作者 张鑫 李运振 朱钇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7年第5期45-51,共7页
波斯湾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3套主力烃源岩,均沉积于海侵时期的陆架内盆地相闭塞环境。志留系烃源岩为Qusaiba段热页岩,具有高GR、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整个中东均有发育,但非连续分布,整体处于... 波斯湾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优越,发育古生界志留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3套主力烃源岩,均沉积于海侵时期的陆架内盆地相闭塞环境。志留系烃源岩为Qusaiba段热页岩,具有高GR、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整个中东均有发育,但非连续分布,整体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为中—上侏罗统沥青质灰岩与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发育3个烃源灶,目前主要处于生油阶段,局部生气。白垩系烃源岩为Kazhdumi组、Balambo组及Sulaiy组泥岩,有机质丰度高,主要发育于扎格罗斯褶皱带及波斯湾西北部,处于生油阶段。烃源岩对盆地的油气成藏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主力烃源灶的发育范围决定了其对应含油气系统内油气藏的平面分布规律,热演化程度决定了油气藏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斯湾盆地 主力烃源岩 地化特征 油气田分布
下载PDF
西非南加蓬次盆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16
作者 刘长利 房大志 刘欣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共3页
南加蓬次盆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加蓬海岸盆地的形成是南大西洋张开、离散板块运动以及在晚白垩世非洲板块运动有关的一系列区域构造活动的结果。南加蓬次盆主要发育两种有利构造: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和甘巴组构造。南加蓬次盆盐下具备优越... 南加蓬次盆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加蓬海岸盆地的形成是南大西洋张开、离散板块运动以及在晚白垩世非洲板块运动有关的一系列区域构造活动的结果。南加蓬次盆主要发育两种有利构造:地垒—地堑断层构造和甘巴组构造。南加蓬次盆盐下具备优越的生储盖配置条件,复杂的地表条件以及盐下裂谷层序地震资料品质受盐岩影响制约了油气发现,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根据地质特征和成藏特征分析,认为今后南加蓬次盆主要勘探方向是:在基底古隆起带之上寻找甘巴组及登泰尔组油藏,韦拉地堑以东寻找基底砂岩油藏,登泰尔海槽寻找盐上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加蓬次盆 油气地质 油气田分布 勘探方向
下载PDF
处在建设和发展快车道上的长庆油田——向着年产油气当量5000万t、创和谐典范、建西部大庆目标努力——专访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冉新权
17
作者 高敏 《世界石油工业》 2011年第4期40-43,共4页
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勘探面积57万km^2,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蒙晋5省(区),同时也是中国陆上天然气集输管网的中心枢纽。2010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500万t,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 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勘探面积57万km^2,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蒙晋5省(区),同时也是中国陆上天然气集输管网的中心枢纽。2010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突破3500万t,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价值、奉献社会”的发展理念,突破低渗透上建设大油田的思想认识困境,克服地质条件复杂和自然环境艰苦的制约,突破资源和效益困境,实现了低成本的大发展,力争在2015年前建成产油气当量5000万t的管理现代、绿色和谐和持续发展的油气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分布 长庆油田 当量 和谐 快车道 总经理 大庆 西部
下载PDF
全球大油气田勘探进展及勘探启示 被引量:13
18
作者 贾怀存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6-83,共8页
250多年的世界油气勘探表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主要富集在少数的大型油气田中。2010年发现的Leviathan和Franco等一系列世界级大油气田,更是增强了勘探家对大油气田的勘探信心。研究新增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和成藏特征,对未来寻找大... 250多年的世界油气勘探表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主要富集在少数的大型油气田中。2010年发现的Leviathan和Franco等一系列世界级大油气田,更是增强了勘探家对大油气田的勘探信心。研究新增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和成藏特征,对未来寻找大油气田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搜集2007—2012年间新增的57个大油气田资料,在对新增大油气田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典型油气田实例分析,总结了新增大油气田成藏特征和对今后的勘探启示。新增大油气田主要分布在21个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页岩是主要烃源岩,下白垩统是大油气田主力富集层位。海底扇和斜坡水道等浊积砂岩是大油气田的有利储集相带。泛特提斯域盆地的中生界和南大西洋两岸盐盆的下白垩统是未来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石油地质 油气田勘探 油气田分布
原文传递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石油富集规律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功成 张厚和 +3 位作者 赵钊 唐晓音 王鹏 李飞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53,共16页
烃源岩和热作用共同控制了中国近海含油盆地石油富集与贫化程度。近海含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层位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始新统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丰度从极高到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规模... 烃源岩和热作用共同控制了中国近海含油盆地石油富集与贫化程度。近海含油盆地的主要烃源岩为半深湖—深湖相泥岩,分布层位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以始新统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有机质丰度从极高到低;半深湖—深湖相泥岩规模从数千平方千米到不甚发育。这些含油盆地的地温场从高到低都有存在,主要受地壳结构控制。凹陷烃源岩和热作用之间存在"源足热足"、"源足热欠"、"源欠热足"、"源欠热欠"4种基本类型。由于各含油盆地不同凹陷的烃源岩类型、有机质丰度、规模差异巨大以及凹陷的热场差别大,烃源岩与热作用耦合类型不同,形成了生油潜力极不相同的含油盆地。渤海盆地绝大多数凹陷源足热足,且发育一批极富的生油凹陷,盆地资源潜力堪称巨大。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和北部湾盆地诸凹陷之间及同一凹陷内部差异性大,洼陷是基本单元,诸凹陷4种耦合类型都存在,"源足热足型"凹陷数量较多,部分凹陷富生油,勘探潜力大。南黄海盆地凹陷很多,但多数凹陷源较足、热不足,深洼槽才具有较大生油潜力,盆地勘探潜力一般。北黄海盆地各古近系凹陷源不足、热不足,凹陷生油少,属于贫油凹陷,盆地古近系凹陷资源潜力较小。中国近海石油的主要勘探领域在渤海盆地,其剩余石油资源占近海的多数;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近岸盆地带居次;南黄海盆地占很小部分。渤海盆地的绝大多数凹陷和南海北部近岸内带的部分凹陷是近海的石油富集区,特别是渤海盆地郯庐西凹陷带是超级富生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热作用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下载PDF
源热共控论 被引量:44
20
作者 张功成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3-738,共16页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潜在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相互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生成与否、生烃规模、相态(石油或天然气)类型与区域分布模式。潜在烃源岩控制因素包括烃源岩类型、丰度... 源热共控油气形成,潜在烃源岩是油气形成的内因,热是油气形成的外因,内因和外因缺一不可,二者相互耦合作用控制了含油气区内油气的生成与否、生烃规模、相态(石油或天然气)类型与区域分布模式。潜在烃源岩控制因素包括烃源岩类型、丰度和规模。热场类型分"热"、"温"和"冷"场3类,热演化有增温型、减温型和多幕型。对潜在的生烃凹陷来说,源热之间存在源足热足、源足热欠、源欠热足和源欠热欠4种耦合关系。源足热足型凹陷能形成生烃凹陷,包括富生烃凹陷或含油气凹陷;源足热欠型凹陷、源欠热足型凹陷在源热互补条件下也能形成生烃凹陷或富生烃凹陷;源欠热欠型凹陷不能生烃。源热共控油气区油田、气田和油气田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在纵向上有下气上油型及下油上气型,在平面上有内带外带型、内环外环型及分区型等。源热共控含油气盆地油气储量规模,主控因素在于其源足热足型凹陷发育。将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成特富含油气盆地、富含油气盆地、中等含油气盆地、小型含油气盆地和贫含油气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油气田分布 有序性 源热共控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